急救护理路径规范化流程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过程中的效果观察论文_吕国宴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 湖南株洲 412000

【摘 要】目的:探讨护理路径规范化流程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 7年0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患中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治疗时间及护理路径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按急诊护理路径规范化流程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到确诊、确诊到接受专科治疗所需时间及致残率、住院病死率;结果:观察组入院到确诊的时间为0.33±0.08h,对照组为0.94±0.12h(P< 0.05);观察组确诊到手术时间为1.06±0.13h,对照组为1.14±0.22(P> 0.05);观察组致残率与致死率为6.7%、0%,对照组为26.7%、13.3%(P< 0.05)。结论:护理路径的规范化流程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急救过程中效果显著,能够明显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

【关键词】护理路径;规范化;急性脑卒中;急救

急性脑卒中(cerebral stroke)常被人称为“中风”或者“脑血管意外”,急性脑卒中多数是由于丘脑下部损害所致,通常有直接或间接的原因,常常伴有植物神经症状,至诊断和判断重度脑卒中的参考指标[1]。这种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急性脑卒中的预防策略中提到,一级预防需要进行定期检测危险因素,这就需要和临床护理措施相结合[2]。因此尽早进行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患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从而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抢救过程中护理路径的规范化也显得颇为重要。本研究对护理路径的规范化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抢救过程中的效果进行观察,从而扩大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0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患中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治疗时间及护理路径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其中脑出血患者31例,脑梗死患29例。对照组患者包括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年龄分布在46—73岁,平均年龄为(51.8±7.9),给予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包括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龄分布在49-81岁,平均年龄为(54.2±6.5),给予常规急救护理的同时按急诊护理路径规范化流程进行护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过对比分析,在年龄、性别、并发症等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发病6小时以内及时送达急诊科进行抢救,并且生命指标以及脑部CT扫描均显示属于急性脑卒中患者。

1.3规范化护理路径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科院内护理,实验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规范化护理路径,两组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3.1 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内护理方案,在患者被家属送到医院之后立即进行诊断与治疗。具体操作如下:做好交接,并协助医生进行伤口处理以及脑部CT的检测,抽取患者血清进行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重点观察呼吸道是否有呕吐或分泌物产生,一定要保持呼吸畅通,通过侧卧体位等方式避免分泌物阻碍呼吸。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其他部位的损伤,以及观察患者的各项体征状况,及时联系专科医生进行会诊与抢救。

1.3.2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规范化护理路径,具体有:(l)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急救车需要处于随时备用状态,及时完成急救指令,同时护理人员在接到急救指令的1分钟内需调度完毕。利用赶往现场的途中的时间里,及时联系报警人员,并与其进行沟通,了解患者伤情,紧急评估,通过通讯设备指导现场所在人员进行救护和自救,不能随意挪动患者,并且保持患者呼吸畅通,如果户外温度较低,需给患者进行一定保温措施。在到达现场的第一时间即刻进行初步检查,观察患者呼吸频率,体征以及检查患者是否存在胸部、颅脑损伤等情况,确定患者是否出现骨折、初学等情况,快速果断准确的进行护理,根据病情决定是否需要边抢救边护送,并且与医院及时沟通,做好抢救及专科会诊的准备。(2)急救护理路径:到达医院后,立即通过绿色通道将患者送入,并且同对照组一样进行常规急诊科护理路径。(3)术前护理路径:多数情况下,不能错过患者的黄金治疗时间。手术前进行护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基本的了解,并做好记录,大多数患者在抢救后需要被送到重症监护室ICU进行观察,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生命现象进行时刻监测,包括心电图等,并及时记录监测结果。护理人员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术前准备工作。

1.4 评价项目

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到确诊、确诊到接受专科治疗所需时间及致残率、住院病死率。

1.5 统计学方法

对于所有患者的研究资料均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均采用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在常规护理和规范化护理路径之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明显缩短从入院到确诊的时间(P<0.05);从确诊到手术时间两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致残率与致死率为10.0%、3.3%,对照组为26.7%、13. 3%,观察组明显降低了患者出现残疾或死亡的概率,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急性脑卒中是一种致残率、致死率高的疾病,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由于人们的饮食等生活习惯导致急性脑卒中的潜在威胁,值得高度重视。而加强以及规范化护理路径是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提高[3]。护理路径的规范在于从急救前的准备到急救后手术前的准备均做到细致的护理,更好的服务患者,提高护理质量,从而提高急救成功率,对患者术后康复也有利,缩短术后康复时间[4,5]。通过本文所研究的60名急性脑卒中患者给予规范化护理路径,在院前急救、院内急救以及术前急救的过程中进行规范化护理,大大降低了患者的致残率与致死率。

综上所述,护理路径的规范化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抢救有着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缩短从入院到确诊的时间,从而降低残疾患者或者死亡患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秦永红,付守芝,陈萍.1 2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护理分析[J].吉林医学,2011. 32(18):3789.

[2]李素红.36例急性脑卒中的院前急救及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 2,15(12).F4.

[3]张宏宇,华静,杨雪芬,等,基于流程控制急诊溶栓时间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 7.33(17):1346-1348.

[4]李红菊,沈亚莉,刘志娟.急救护理路径在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8):4-6.

[5]李桂香,王运良,闰波,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急救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 15(15):94-95.

论文作者:吕国宴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1

标签:;  ;  ;  ;  ;  ;  ;  ;  

急救护理路径规范化流程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过程中的效果观察论文_吕国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