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衡观对“五行”学说的阐释论文

·文化学研究·

制衡观对“五行”学说的阐释

麻勇恒

(凯里学院人文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

摘 要: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先民原创的学说。制衡观作为“五行”学说的内涵,展现了中国古代先民对构成物质世界本质及其所蕴含的相互作用关系的认知。“五行”学说对中华民族的时空观、价值观、治理观,以及民间民俗活动的仪式安排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五行学说;制衡机制;制衡观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先民原创的学说。这一原生的学说展现了中国古代先民对构成世界的物质本质及其所蕴含的力量之间的制衡关系认知。这一学说所衍生的认知框架对中华民族的时空观、价值观、治理观,以及民间民俗活动的仪式安排都有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中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尤在哲学、中医学、占卜与风水等方面表现得最为突出。[1]111-119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观察到整个大脑突触的形态和功能,作者解释道。当然啦,我们也一直致力于在小范围内绘制这些关键连接点。

一、制衡:“五行”学说的本质

原初的“五行”思想学说产生于中国上古时期先民们与洪水灾难斗争的过程中,属于广义上的自然崇拜性质的原始宗教系统。中国古代先民认为,天下万物皆由五类元素组成,分别是木、火、土、金、水,这五者彼此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并且始终处于运动变化之中,因而所谓“五行”学说即意在揭示木、火、土、金、水五种构成宇宙世界万事万物的元素之间的相生相克、相成相济的矛盾运动变化关系。[1] 111-119需要申明的是,“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是被抽象化了的不同属性的物质,而不是言指具体的某种物质。这五种物质各自的属性是:“木”具有生发、条达的特性;“火”具有炎热、向上的特性;“土”具有长养、化育的特性;“金”具有清静、收杀的特性;“水”具有寒冷、向下的特性[2]71。正是基于不同物质属性的存在,五种不同的物质之间才具有生、克、制、化关系。

“五行”生胜(克)学说产生于春秋时期,成熟于战国后期,是战国至两汉时期很有影响的学说,它认为木、火、土、金、水是构成物质世界不可缺少的五种物质,这五种物质之间相互滋生、制约、运动、变化便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3]2。可以说,“五行”学说构成中国古代先民关于宇宙秩序的生成图式,肯定了世界的物质性和运动性,但又认为物质世界的运动是一个循环流转、周而复始的过程[4]。这种物质性与运动性的统一,正是在“五行”的生、克、制、化的动态过程中完成的。“五行”学说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古代先民对世界构成的多元性认识已从表象深入到它的内部结构和交互作用,并力图依据某种特定的原则或机制,探求各种物质力量之间的相互依存或排斥关系。“五行”相生相克说的灵感来源于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对客观世界的观察与认知。人们拓荒开地,首先要用火烧荒,于是燃木为火,火过之后是宜于耕种的灰烬沃土;矿土炼出金属;金属溶解化为水;水滋润了树木。因而产生了五行相生的循环。即: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除了“五行”相生,人们还观察到五行相克的功能,如水能灭火,火能克金,金能伐木,木能垦土,土能塞水。这就出现了“五行”相克的循环,即: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3]29-30

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是近年才逐步启动的新工作,虽然水利部于2010年发布了《规划水资源论证技术要求(试行)》,但通过实践,目前的技术要求还不能适应水资源论证工作的需要,报告书审查重点不明确,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水行政主管部门缺乏对规划水资源论证审查要求的监督管理手段,难以真正发挥水资源的约束和导向作用。

作为一种物质运动的解释体系,五行学说有自己的一系列原理,它采用取象类比的方法把需要说明的事物或现象分为五类,并将具有相似属性的事物或现象,分别归属于“五行”之中,并在“五行”属性的基础上,运用“五行”的生克制化原理解释和说明事物或现象的联系及变化[2]71。“五行”所阐述的物质运动与转化原理中,最基本的是“五行”生克说,其中,“相生”含有相互滋生、促进、助长的意思;“相克”则为互相制约、克制、抑制的意思。仔细分析五行相生相克,我们不难发现其“五行相生,隔一相克”的规律。

从右图可以看出,“五行”生克相生是一个无始无终的循环,相克是一条不断重复的五角星运行路线。

兄弟巳火、 兄弟巳火、应

笔者结合多年心理咨询案例、历年的学生就业压力调查以及学生管理工作中特殊学生的问题处理,发现高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需要学校高度重视,而且需要家长充分发挥作用,需要家校合作才能取得成绩。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现,家校合作方面的实践性研究并不多。

二、“五行”学说对中华文化的形塑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中国古代五行学说认识到世界的物质性与运动性同时,还认识到组成世界物质存在的多样性与差异性。这种深刻的学说认知,对中国古代先民的时空观念、风险预测术、天命观等均有深远的影响。

(一)“五行”学说模塑下的时间与空间方位对应

西方哲学认为,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连续的。时间只界定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并且不能以时间来表示空间的属性。相比之下,中国古代“五行”学说不仅意识到时间与空间的无限性与连续性,还通过对时间和空间赋予“五行”属性,使时间与空间不仅可用来表示时空差异,还使时间和空间变成了信息的载体,使时间具有空间的某种属性,即时间可表达空间,空间也可表示时间。这种情况常常表现在中国人用赋予“五行”属性的天干地支,作为表示年、月、日、时这些不同层次的时间参数。比如,2005年10月1日11点至13点出生的人,其出生时间可表示为:乙酉年,乙酉月,戊午日,庚午时。这种认知模式下,时间与空间都被赋了特定的信息内涵,如果某个婴儿正是这个时辰出生,根据中国命理的观点,这个婴儿一生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出生年月日时的四对干支决定了。从命理学上讲,人的命运是以出生时间(出生年月日时的干支组成的八个参数)作为自变量的函数,生命的历程就是这个函数的曲线图。为了进一步说明不同干支的五行属性,请参看以下列表1、表2:

表 1[2] 79

表 2[5]

从上表可知,在功能上,时间和空间具有一致性,时间和空间可以转化。其中的转化媒介就是五行属性的注入。

(二)“五行”制衡机制在八卦预测中的应用

八卦作为一门深奥神秘的预测学体系,它有自己独特的理论脉络,但这不是本文所要讨论的主题。需申明的是,除阴阳以外,“五行”也是八卦预测学的重要理论支撑,并且在被纳入这一体系时已被人格化,具有类生命的全部禀赋。这可从该体系中的《天干五行生旺墓绝表》(表3)以及《五行四时旺相休囚表》(表4)得到阐明。从表中的排列来分析,任何一个天干或“五行”的运动过程,都可体现为胎、养、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几个阶段;旺、相、休、囚是事物运动状态的抽象概括,这都是对生命现象长期观察与思考的结果,也是对生命发展逻辑的理解。举例来说,甲干,五行属阳木,它长生于亥,即出生日干为甲木的人,遇亥月为长生,遇子月为沐浴,遇卯月为帝旺,遇辰月为衰,遇巳月为病,遇午月为死地……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长生、沐浴……表示的只是生命过程中的几种不同的境遇而已。比如说,甲木遇午年、午月都为死地。这里,遇死地,不一定就是死了,在预测中只表示所测之事物还处于不顺之境,常常有凶灾降临。故宜小心行事。若事物处于“旺”态,则运顺,且不畏恶杀,相当于人处于壮年时间,身强力壮可担重任一样。

在“五行”生胜(克)说的基础上再深入研究,人们发现了“五行”之间相制相化的交互作用。所谓的相制即通过“我生”之物来制服“克我”之物,如金克木,但木能生火以制服金;火能克金,但金能生水克火;水能克火,但火能生土制水;土能克水,但水能生木克土;木能克土,但土能生金制木。这是一个克服与反克服的循环,形成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的循环链。所谓相化,即通过“我生”之物来化解、调适与我克之物的矛盾,如金克木,但金通过生水,水能生木,来化解金与木的对立立场;水能克火,但水通过生木,木能生火,故木能调解水与火的对立;木克土,但木能生火,火能生土,使火成了木与土之间的调解者;火能克金,但火能生土,土能生金,土便是金火矛盾的化解者;土能克水,但土能生金,金能生水,故金又化解了土与水之间的矛盾。这就是我所克者实乃我所生者之子,所以“我”与“我克者”之间又存在着一种间接的依存关系。另外,“五行”之间还存在着更加复杂的关系。比如水克火,火克金,置金于水火之间则“相济”;木克土,土克水,植木于水土之间则“相资”;火生于木而焚木,金生于土而锄土,木克土而土养木,土克水而水泽土,“相生”中有“相克”,“相克”中有“相资”。金虽受克于火,但金无火炼,不能成器;同理,木受金伐,但木离开了金的砍削制造,也不能成才,因此受制不一定是件坏事[3]40-41。此外,还有“五行”亢乘的情况,物盛极为亢太过。凡事物亢极则乘,强而欺弱。事物亢极,太过,往往易折,如玉硬易碎,钢太刚易折;另外,又还有反克的情况,所谓“反克”就是被所克事物反伤。比如说,从五行属性金可克木,但若木旺金衰,则被木反克而损;土可克水,若水势太猛,则冲垮土堤;水可克火,但火旺水弱则水干,等等。“五行”就是通过这种复杂的“相生”“相克”“相资”“相济”“相乘”“反克”等关系来实现制衡机制的学说阐述。从这个角度来看,“制”不仅是达成“衡”的手段,也是“衡”的存在基础,“五行”学说实质是制衡学说。

表 3

在八卦预测学体系中,卦爻及卦象“五行”之生、旺、墓、绝的判定是以十二节令为衡量标准的。十二节令又称为十二月令,它与一年中的十二个月相对应。即正月立春,月建为寅;二月惊蛰,月建为卯;三月清明,月建为辰;四月立夏,月建为巳;五月芒种,月建为午;六月小暑,月建为未;七月立秋,月建为申;八月白露,月建为酉;九月寒露,月建为戍;十月立冬,月建为亥;十一月大雪,月建为子;十二月(腊月)小寒,月建为丑。这十二个月令不仅是一年、一月的分界线,而且是衡量卦爻旺衰的唯一标准。在八卦中,月令又称月建,掌一月之权,司三旬之令,一月三十日当权得令,掌管万测之提纲,巡

表 4

察六爻之善恶,操生杀之权柄。月建能助卦爻之衰弱,挫爻象之旺强,制服动变之爻扶起飞伏之神。月建当权为主帅纲领,爻之衰弱者,能生之合之,拱之扶之,衰而亦旺。爻之强旺者能克之冲之,刑之破之,旺而亦衰,卦有变爻克制动爻者,月建能制服变爻,卦有动爻克制静爻者,月建能制服动爻。用神伏藏,飞神压住者,月建能冲克飞神,扶助伏神而为用[2]219。由此来看,月建可比作军之统帅,有生杀予夺之权。在八卦预测体系中,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参数,卦爻或卦象的状态取决于它们所属的“五行”与月建之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

父母巳火、 父母巳火、

卦例二:午月戊辰日,一老妇测夫运,得《鼎》之《未济》卦:[2]218

为了印证“五行”制衡思想在八卦中的存在,不妨来分析以下的卦例解析逻辑。

卦例一:子月辛未日测子病,得《渐》之《中孚》卦:[2]218

我的小女儿曾经也是落榜生,但天生不知愁滋味的她,整天笑嘻嘻。送她去职业技术学院,待我转身离校她就变更了我选择的财会专业,自挑了商贸英语,受不了早晚背得唇干舌燥的单词折磨,又改学市场营销。我说,疯丫头,看你瞎折腾到几时! “我用适应自己的方式活着!”她俏皮地用一句流行歌词回答了我。是的,人们生存的方式多样,总有一种适合自己,“吾不为劲松,亦可为垂柳”,切莫朽木枯树一生! 真正意义上的“跛”应该是心灵上的蒙尘和行为上的偏失,最终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不单是文化知识的多寡,心中的贪欲和邪念,无才少德而又不去修炼,才是人生道路上真正的跛足瘸行!

震为雷 雷火丰

妻财酉金、 妻财酉金、

倘若我们手持的是一卷“粼粼的微波下潜伏着汹涌暗浪”的忧患之作,则恐怕难得“潇洒”而要为之击节共鸣、扼腕长叹了。而此刻笔者案头所置的便是这样一册由著名剧作家、散文家柯灵先生所著的《墨磨人》!

另外,在预测时,每天的地支之“五行”属性与卦爻及卦象“五行”之生、克、制、化关系,也是判定卦爻及卦象旺衰的重要依据。每一天的地在八卦预测体系中称日建。一月三十天,中排天干地支,有阴阳五行生克制化之律。日建者,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十二地支周而复始。地支为一日之主,是卦中六爻五行生旺墓绝的具体标志,是预测信息时,决定成败的重要依据。月建司三旬之权,但有春夏秋冬之分,四季生旺墓绝之别。日建则不然,四时俱旺,为六爻之主宰,行一日之令,掌一日生杀之权,与月建同权同功。卦之用神(所测之事物),得日建之生,动爻之生、之合,则用神旺而更旺;而用神休囚得之生,如久旱之苗而得雨,化险为夷。日建生助原神,更是百事亨通。用神受日建之克、日建之冲、日建之刑,为不利之象,用旺月生,还可敌之,用遇休囚衰弱,犹如雪上加霜,凶之又凶;日建冲旺相之静爻,为暗动,暗动则更得其力。爻静而休囚衰弱遇日建冲之,为日破,爻破而无用[2]221-222。通过与月建所属的“五行”参比就可以发现,在功能上作用上日建与月建功用相当,在预测时也极为重要。

兄弟未土、、 兄弟未土、、世

子孙申金 o 世 兄弟丑土、、

父母午火 × 官鬼卯木、

兄弟辰土 × 父母巳火、应

断卦:测子孙病,取申金为用神。现申金用神得日建未土生而处旺地,虽化入丑土之墓。但得日建未土冲开墓库,并得辰土动爻来生,故断今日未时必愈。后果应之。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症状积分和总有效率,观察组的症状积分为(1.32±0.88)分,总有效率高达91.67%;对照组的症状积分为(2.72±1.03)分,总有效率为79.17%,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A.Restrictive Legislation Directly Targeting China’s Space Industry

火风鼎 火水未济

产供集团目前也正为研究堆开发新型燃料。产供集团总裁纳塔利娅·尼基佩洛娃9月25日在一次会议上表示,对于产供集团,研究堆燃料市场的重要性不亚于商业反应堆燃料市场。产供集团在研究堆燃料领域与国外伙伴开展了大规模合作,根据客户的特定需求提供燃料。

子孙未土、、应 子孙未土、、

官鬼卯木、应 官鬼卯木、

1)为了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试验前必须要对空坩埚进行灼烧至恒重,为了节省时间和避免返潮,空坩埚灼烧时间30 min即可达到恒重,置于干燥器中冷却时间30 min即可进行称重。

妻财酉金 o 兄弟午火、、世

官鬼亥水、世 子孙辰土、

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面向社会征求意见之时,个人所得税改革研究课题组也开始对草案进行研读,并征求了课题组之外多位财税专家的意见,于8月14日形成《关于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的意见》,并将报告递送给全国人大法工委,同时一一寄送给中央领导和相关部委,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全体委员。

子孙丑土、、 父母寅木、

断卦:测夫病,以官鬼亥水为用神,因得月建之火生土,日建之土生金,而金又动来生水,为连续相生,实为财多官旺而为官不小。但今酉金财爻处死地,动化兄弟午火回头之克,官爻亥水受克无生,又日墓化墓,随鬼入墓。故断必有牢役之苦。此老妇曰:“丈夫为官确实不小,今年三月被捕入狱,问吉凶如何?”从卦爻看,夫星无气,又临旺墓,因告之:“实属罪大,要判刑。”后果因仗权欺民、横行霸道、贪财害命,判死缓两年。

类似的卦例繁多,不胜枚举。但从这两例的断卦原则来看,对所测事物的吉凶之判断,总是以用神(所测之事的代表)的“五行”属性与月建、日建、卦中的动爻、化出变卦之爻的“五行”属性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以及用神在总体上所处的生、旺、墓、绝状态来做出分析的。这是因为“我国的传统文化认为,东方为太阳升起的方向,所以主生发之气,阳气主事,气候渐暖,万物生长,是动态的,因此生命力旺盛。而且,古人认为寅时(凌晨3-5点),这段时间正是太阳逐渐升起的时间,因此寅指东方。既然太阳是从东方升起,那么万物自然也从东方开始生长。”[6]故在《易经》中,东方为震卦,在天代表雷,在时序为三月,“震”上半边取雷中雨,下半边取辰,辰为三月,雷动惊蛰“万物出乎震”[7]。相反,“西方是太阳沉落的地方,因此主肃降之气,阴气主事,天气渐凉,万物凋零,以静态为主,象征着生命逝去,把人去世称为驾鹤西去。”[6]然而,以上这种理性分析的终极原则也是由“五行”之间的制衡关系决定的。

(三)中医医治逻辑对“五行”制衡机制的阐释

传统中医与西医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实施的是标本兼治,而不像西医的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这与“五行”制衡学说在中医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是分不开的。传统的中医将人体看作一个遵循着“五行”制衡机制的有机体。传统的中医认为,人体内部的五脏六腑是具有五行属性的(其对应关系可参看表5),人体之所以生病,是疾病侵入体内导致五脏六腑之间“五行”生克制化关系失衡。中医治疗不仅是用药物将病毒杀死或驱除,还要使用相应的治疗手段促使人体的五脏六腑恢复到正常的制衡状态。比如说,要治肝炎,一般都是在治肝的同时扶肾,因为从“五行”属性来讲,肝五行属木,而肾五行属水,水生木,故肾为肝之母,治肝病先扶肾,以达“母健子强”的效果;另外,水还可降肝火。这是中医治疗中应用的五行中“我生者可制克我者”的制衡原理。

表 5

(四)“五行”制衡机制在命理学的应用

中国古代“五行”学说既是中国古代命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命理学在民间应用的理论逻辑。虽然命理学被指责为“宿命论”和封建“迷信”,但是,这一“学术理论”在民间获得了广泛的认同,成为中国民间民俗文化的重要构成单元。在中国民间,“命理学”常被称为“八字”学或“四柱”预测学。这里,“八字”是对人的出生年、月、日、时的干支所组成的八个字的简称。常说某个人的“八字”好,是指这个人的命好。“五行”学说被“命理学”纳入其体系后,便充当方法论的角色。“命理学”在将人的出生年月日时赋予“五行”属性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关于“六亲”相生相克的解释体系,并以此来对命运进行较有理性的说明。这里的“六亲”是指父母、兄弟姐妹、子女,但都被赋予“五行”属性。在“八字”的排列中,年、月、日、时的干支分别代表父、母,兄弟、姐妹,自己、配偶,子、女。具体地说就是年干为父,年支为母;月干为兄弟,月支为姐妹;日干为自己,日支为配偶;时干为儿子,时支为女儿。又根据年、月、时的干支的五行属性与日干支五行属性的关系来界定正财与偏财、正官与偏官、正印与偏印、比肩与劫财、伤官与食神。具体来说,凡是在五行属性上克日干者为官,阴克阳或阳克阴称为正官,阴克阴或阳克阳称之为偏官;凡是在五行属性上生日干者为印,六亲中指父母,正偏之别与正官偏官同理;凡是在“五行”属性上属日干所克者为财,六亲中指妻妾,正偏之分亦与正官偏官之别同理;凡是在五行属性上与日干相同者为比肩与劫财,指兄弟姐妹,因与我同属性,要与我竞争,有夺我财之意,故称为比肩劫财;凡是在五行属性上为日干所生者为伤官与食神,指子女,因为我生者可制克我者,为我之福神,故称我生子女为伤官食神。“命理”学对“八字”格局好坏的判断与分析,是根据“八字”干支的“五行”属性——即以年、月、时的干支“五行”属性对日干“五行”属性所构成的复杂生克制化关系来定论的。“命理”学一般认为,“八字”中财、官、印全者为好的命局。其内在文化逻辑在于,“财”“官”“印”正好与“我”结成相生、相济、相资的制衡关系。如果命局组合表现为“官”旺“身”弱,“财”多“身”弱或 “父”旺“子”衰等,均认为不是理想格局。要对命局进行“处理”,其“处理”原则是对“衰、弱”者则扶之,对于“强、旺”者,则抑之、制之,以达成稳态。这里,制衡的实质是求得“五行”力量分布上的均等。

三、结语

透过以上分析讨论可以看出,中国古代五行学说理论家“认为构成和滋生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元素,这反映了古人试图从五种物质元素的相互关系上去把握一切有形物体的特征,想对所有事物的内在结构加以分析和把握的意向。五行学说还认为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始终处于一种相胜相生的过程之中‘相生’就是互相催生、互相促进,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胜’就是‘相克’,即互相对立互相排斥,如‘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按照按这样的五行结构展开的大系统,时间、空间和万物都在这个系统中运动变化,万事万物依照五行法则彼此发生一定的联系,在永恒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里,呈现出相对平衡的状态。”[1] 111-119这种“平衡”其实是通过各种物质力量的相互制约作用实现的,因而“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本质是制衡关系。正是这种制衡关系的存在,支持了自然与社会的有序运作。“五行”制衡观影响着几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着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天文、地理、战略、伦理、道德、法律等,影响着中国古人的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与时空观等,并且,这一原生的学说体系所表达的制衡理念,至今仍在华人民间社会中有着广泛的认同基础和应用场域。

参考文献:

[1] 党圣元.先秦阴阳五行文化中的“和合”美学观念[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

[2] 邵伟华.周易预测学讲义[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1994.

[3] 翟胜利.“阴阳五行学说”是中药理论的根基[J].中华养生保健,2005(7).

[4] 刘筱红.神秘的五行[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2.

[5] 奇行.增补奇门遁甲[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4:57.

[6] 朱亚姣.阴阳五行和古人的自然观[J].文化学刊,2018(3).

[7] 王新春.神妙的周易智慧[M].北京:中国书店,2001:20-25.

The Interpretation of Checks and Balance Concept on the Theory of Five Elements

MA Yong-heng

(School of Humanities ,Kaili University ,Kaili ,Guizhou ,556011,China )

Abstract :Five elements (wuxing)is the theory created by the Chinese ancient ancestors.A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theory of five elements,checks and balance concept presents the Chinese ancient ancestors’ understanding on the essence and mutual function relationship of substances which have formed the world.Therefore,the theory of five elements has th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Chinese opinions of time,value,governance and folk ritual activities.

Key words :the theory of five elements (wuxing);the check-and-balance mechanism;checks and balance concept

论文编码:Doi: 10.3969/j.issn.1673-9329.2019.04.07

收稿日期: 2019-04-01

作者简介: 麻勇恒(1969- ),男,博士,凯里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人类学,中华传统文化。

[责任编辑:杨明良]

标签:;  ;  ;  ;  

制衡观对“五行”学说的阐释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