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精神论文_孙忠光

浅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精神论文_孙忠光

孙忠光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学校也更加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而高中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的学科,其中就包括了人文精神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对高中学生情操的陶冶和人文精神的提高都有非常大的影响。高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品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对其整个人生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当今社会,高中语文教学出现了不少弊端,具体体现为语文教育的功利性、政治性。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体现和突出人文性,从教学理念、自身素质、教学方法等各方面做出调整,更好地为国家培养人才。

关键词:人文;含义;现状及必要性;措施

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不断深化,它不仅能够传播我国的民族文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所以要利用好语文的优势,运用语文教学特有的魅力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吸收优秀的语文文化,不断渗透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就对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展开了进一步的分析,并且提出了高中语文教学人文渗透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1.人文精神的含义

所谓人文精神,是人类对自我的关怀,体现在尊严、价值、命运等方面的维护,人类所遗留下来的每一种精神文化都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有利于塑造出理想化人格。人文精神主要指的是人以及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2.高中语文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高中教学中注重人文教育,而进行人文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其提升人性境界,帮助其塑造理想人格,培养其社会价值观。人文教育的本质是人性,其核心任务是培养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养成需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特别是针对高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要在课堂上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缓慢渗透,长期累积达到养成人文精神的目的。高中语文教学为人文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落脚点,通过语文教学可使学生的文化知识得到滋养,为其提供高雅的学习氛围以及深刻的人文实践活动。人文精神注重由外到内的文化养成,达到自我感悟与心灵觉解的境界。语文教学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其不仅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更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1.高中语文教学缺失人文精神

纵观中国当前的语文教学情况,不难发现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1)语文的工具性被曲解并过度放大。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但受分数制度的制约,语文的工具性被曲解,并过度放大。文本被教师肢解开来,按照字、词、句、段落、语法、修辞、逻辑来分析,音乐美、情境美、精神美被剥离,被当作一种理工科的学科来教,完全丧失了人文学科的特点。不少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过分重视培养记忆、理解、概括、抽象等智力因素,而忽视情感、态度、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使得学生逐渐丧失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2)过分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以来,中国传统社会中就存在着“文以载道”一说,儒家所提倡的道为本,文为末的观点基本上占据了中国的主流思潮地位。这种思维一直在有形或无形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从语文教学来看,具体体现为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被简单地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向学生强制性地灌输某些道德理念和政治理念,脱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活实际,意蕴丰富的文学作品成了政治思想的图解甚至传声筒,语文课成了思想政治课。

(3)课堂缺乏人文色彩。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思想过于唯科学化,比较陈旧,不能适应新的时代发展,在教学方式上,教师一直采用灌输式的方式,使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其实,我们应该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主来进行高中的语文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高中语文,作为学科中的主科,由应试教育现在的情况来看,语文教师更注重于考试的内容,而对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不太重视。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是弘扬和培育学生民族意识的有效教育课程,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发挥高中语文课程的自身优势,用语文课程独有的魅力促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树立健康全面的品格,培养学生形成美好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高中语文渗透人文精神的措施

1.树立人文语文观

应试教育下的语文教学常常更强调的是语文的工具性作用,并将此作为教学目的。教师在教授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为传授给学生所谓的“标准答案”,而轻视了学生利用语文找到各种非标准答案能力的培养。也因为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未能真正读懂文章,进而理解文章,从而导致学生思维单一,对文本无法多元解读。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观,树立科学的、以人为本的现代语文教学观,要从语文教学的本质及目的、语文教材建设、语文教学评价与考核等方面重新建构基本价值体系,同时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和人文修养,培养教师实施文化教育、陶冶人文精神的能力。教师要努力寻求语文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最佳结合,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最优化;从“人本角度”出发,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从而培养学生真正学习、解读语文的能力,真正实现在语文教学中文本价值观的树立与拓展。

2.人文文化教学的气氛

学习气氛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人文精神的渗透体现在一个大的教育环境下,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可以使学生在潜意识方面对人文精神有更加深刻的印象,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是实施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也是教师在教学中自我反思的主要方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多种多样,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选择相对适合的评价方式,时刻关注学生们的心理以及外在的行为表现。例如,教师在讲解高中课程中的关汉卿所作的《窦娥冤》、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或者是曹禺所写的《雷雨》这些相对来说故事情节比较强的文章,教师就可以依据每位学生的情绪爱好以及学生个人的独特理解,将文章的内容改编成课堂的表演节目,让学生通过真实的表演,感受文章的故事情节,通过这种教学形式,不但可以有效地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并且还可以让语文课堂更加富有生机,不会表现出过于传统和死板,学生通过文章中真实的人物扮演,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主人公的行为和性情,提升了学生对课文的审美能力,进而提升了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

3.教学中注重感情培养

人文精神是个体内在物质, 其养成过程和感情培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语文教学应该注重感情培养,而感情培养的最好方式就是增加课外阅读量。因此,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倡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或者适时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使学生从阅读中能够找到自身的心灵启发点,从作品中挖掘人类的精神价值,并将其汲取为自身的价值内涵,使学生的学习和思想更大程度地提升。

4.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和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抽象思维。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也和感悟理解能力息息相关,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提升感悟理解能力,促进其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和积累,在语文课堂中要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虽然身处课堂,但能将所学知识抽象化,用心理解和感悟。如此则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语文教材。

5.开展人文实践活动

实践是任何教学课堂都不可避免的话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组织多种多样的人文实践活动是人文精神渗透的最直接方式,人文实践可促进学生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将人文概念深化,并升华至另一个高度。

6.实施人文评价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效手段。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珍视学生建设性和创新性的观点看法,以肯定和表扬为主。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在受到激励的状态下其学习状态好,学习劲头足,学习成绩提高快。高中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课堂上教师的评价应多用褒扬、激励性言语,有利于学生发展。此外,教师还可运用因材评价、依特色评价的原则,不设立统一的评价标尺,而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不同特点做出不同的评价,从而更好地鼓励学生进行全面发展。

总之,中学语文教学应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发展。只有在语文教学中积极渗透人文精神,才能培育出人格健全、趣味高尚、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

(作者单位:广西合浦县西场中学 536017)

论文作者:孙忠光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5月中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4

标签:;  ;  ;  ;  ;  ;  ;  ;  

浅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精神论文_孙忠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