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质量发展视阈下铁路发挥服务保障作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山东高质量发展视阈下铁路发挥服务保障作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经济与管理

山东高质量发展视阈下铁路发挥 服务保障作用的问题与对策

赵祥刚

(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公司党校,山东 济南 250014)

摘 要: 山东省作为全国三大最具综合竞争力的省区之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经济发展“先行官”,对助推山东高质量发展具有经济拉动、产业带动、资源整合的作用和节能环保、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优势。要充分发挥铁路自身的服务保障作用,必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通过补上铁路基础设施短板,破解运输供给矛盾,提高经营质效等举措,在打赢蓝天保卫战、服务十强产业集群、打造精品旅游产业、打造山东对外开放新高地、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等方面精准发力。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铁路;服务保障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提出了“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山东省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体系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实施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战略和海洋强省建设等重大战略工程。铁路作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能否发挥好与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服务保障作用,直接关系到山东高质量发展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一)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整合分散的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强化生态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统一监管,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领导和管理体制、激励约束并举的制度体系、政府企业公众共治体系。编制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开展全国生态环境状况评估,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综合监控平台。

一、充分发挥铁路服务保障作用,助推山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山东省是中国的经济第三大省、人口第二大省,也是文化旅游大省,与广东、江苏一起,被评为中国最具综合竞争力的省区。山东推动高质量发展具备地理区位独特、经济规模较大、产业体系完整和区域空间格局良好等基础优势,也拥有城乡一体化和产业升级方面的实践经验。作为山东高质量发展重要支撑的铁路,必须积极主动服务山东经济,发挥自身优势,推动山东从交通大省向交通强省迈进。

(一)加快铁路建设,拉动山东区域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发展

铁路是重大民生工程,铁路投资对稳投资、稳就业、稳预期具有促进作用。铁路建设可以直接消化钢材、水泥等过剩产能,创造新增就业,直接拉动经济增长。铁路建设能带动新材料和信息产业的研发,拉动机械、冶金、建筑、橡胶、合成材料、电力、信息、计算机、精密仪器等产业的需求,拉动相关产业总产出。山东位于“一带一路”东端交汇点,东北亚和环渤海经济圈交汇点,优越的地理位置让山东在铁路运输、高铁发展和海铁联运方面有巨大市场需求。事实证明,高铁的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胶济客专为例,从开通到2015年底,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2009—2015年间对GDP的平均贡献率为1.56%。青岛市铁路运输方式的可达性在胶济客专开通后提升27.4%”[1]。胶济客专的开通运营,让青岛在胶东半岛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发展活力更为强劲,为山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运输保障。

(二)着力提升铁路经营效能,助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

根据“中心-外围”理论,当区域运输成本较高时,生产者仅在本地市场服务,只有通过运输条件的不断改善,使得运输成本下降,区域经济趋于一体化时,经济活动趋于聚集,才能获得规模报酬递增的优势。完备的交通基础设施是区域发展的重要依托,铁路是综合交通体系的骨干,主要运输方式之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高铁研究报告》数据显示,京广高铁开通后,北京、广州两地之间人流增幅每年提高7%,其经济交往就会增加一倍。初步预测,在京广高铁开通5年后,可带动沿线各城市GDP年增长3%—5%。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需要济南、青岛、烟台三核引领。济青高铁的顺利开通,在济南、青岛之间形成六线、三通道的铁路运输大格局。加上已经开通运营的青烟威荣铁路,加速了三核一体化进程,让人流、物流、信息流、要素流、商流加速流转,形成集聚效应,为资源整合、产业转移创造了有利条件。高铁网、铁路网的完善,提高了区域可达性,带来了时空收缩效应。

(三)不断提高铁路运输质量,助力山东打赢“蓝天保卫战”

一方面,通过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旅客出行体验。通过旅客市场大数据分析,精准发力,优化铁路客运运行图,实施“4+3”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实现日常图、假日图和高峰图相结合。在基础设施、服务品质方面要双向发力,通过互联网订餐、动车组选座、站车wifi覆盖、智能验票进站、中转接续换乘、日常旅客服务、大站智能导航等举措,探索高铁客票无纸化服务,让“硬”的更硬,“软”的服务更贴心,不断满足旅客美好出行需要。另一方面,大力实施复兴号品牌战略,延伸客运服务链条,积极推动“高铁+共享汽车”“高铁+共享座椅”,把高铁服务和“好客山东”旅游品牌有机结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两大战略目标。高铁的开通运营,改变了游客的“行游比”,减少了“旅”的时间,增加了“游”的时间,让“快旅慢游”的出游方式成为常态。高铁出行的高速、快捷、方便、舒适,也催生了旅游市场快速发展。山东省正在着力加快旅游业由传统景观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打造全域旅游示范省和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高铁网、铁路网让山东省域内的红色旅游、传统文化游和海洋旅游等资源打上“铁” 字牌烙印,助力山东精品旅游产业不断壮大。

二、铁路在山东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服务保障作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山东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铁路的服务和运输保障。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和短板,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提高铁路全要素生产率,深入挖潜增效,提升供给水平和能力。

(一)铁路基础设施存在明显短板,不利于山东产业集群形成

电厂锅炉在燃用无烟煤和劣质烟煤的情况下,由于经济燃烧还存在一些技术上的困难,导致煤粉不能完全燃烧,粉煤灰的含碳量一般波动于8%~20%。全国每年从电站粉煤灰中流失近千万吨的煤炭,不但煤炭资源白白流失,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而且因粉煤灰中含碳量的增加制约了粉煤灰后期的综合利用。

(二)铁路运输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对山东区域经济推动作用亟需加强

交通运输行业是一个产生外部性很强的行业。萨缪尔森把生产或消费对其他团体强征了不可补偿的成本或者给予了无需补偿的收益的情形称为“外部性”。外部性可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以铁路行业为例,铁路建设和运营带来的正外部性包括稳定物价、降低社会物流成本、聚集资源资本、土地溢价等内容,为实现合理劳动分工和社会化大生产提供重要保障。其负外部性主要集中在包括噪声污染在内的生态环境方面。综合来看,铁路建设和运营正外部性远远强于负外部性,对于实现山东高质量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从目前铁路发展来看,仍然存在结构性矛盾。具体表现是,在铁路运输方面,主要繁忙干线和部分区域、部分时段运输能力仍然比较紧张,铁路运输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还有,铁路发展与地方政府重大战略举措融合度不够,铁路和地方距离携手发展、高效互动、相互支撑的发展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三)铁路货运市场份额不高,企业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如下降1个百分点,就节约7500亿元成本。201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是14.27%,明显高于美国8%的水平,也高于全球12%平均水平。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仍然较高,其中运输环节的占比54%左右。据测算,在全社会货物运量中,铁路货运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可节约社会物流成本212亿元。实施上,近十几年来,铁路货运占全社会比重是在不断降低的。2017年,铁路货运量占全社会比重只有7.84%,是公路货运量占比的十分之一左右。再从企业产品成本构成来看,物流成本占产品成本比例,“我国大约在30%-40%,其它发展中国家约15%-25%,发达国家一般是10%-15%”[4]。由此可见,不断提高铁路货运市场份额,不断提质增效,是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减轻企业物流成本负担的重要向度。

三、铁路在山东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服务保障作用的路径选择

山东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是顺应新发展理念的道路,必然是高质量、高效益、低污染的绿色发展之路。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生产越是以交换价值为基础,因而越是以交换为基础,交换的物质条件——交通运输手段——对生产来说就越是重要。”[2]从目前来看,铁路在建设、运输、经营等方面都存在着制约发挥服务保障作用的诸多问题。

(一)补强铁路基础建设短板,为山东高质量发展夯实交通基础

足球游戏规则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一般都会以分组的方式来进行,对场地没有非常高的要求,人数、器材等限制条件也比较少,组织形式一般都会根据不同的条件来做出一定的调整。通过游戏可以使得参与者更多地接触球,还能够更快地掌握相应的足球技术。

马克思提出过“用时间消灭空间”的观点。经济发展与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大工业按其本性来说就是力求超出一切空间界限的。运输改善导致速度提高和运输时间节约,而节约出来的时间又可以更多地消灭空间。”[3]经济发展,交通先行。山东正在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工程,确立了“十强”产业集群。这集群、那集群,交通跟不上难成群。从山东省铁路网来看,高铁发展滞后,循环网络尚未形成,西部铁路覆盖范围需要大力提升,中东部网络布局需要优化调整,普速干线通道存在瓶颈路段,不利于既有线通道能力提升。山东拥有青岛、烟台、日照三大港口,吞吐量大,但铁路方面疏港能力不足,海铁联运市场份额不足,重点企业铁路专用线建设也有待加强。

(二)实施铁路客运提质计划,提升旅客美好体验,助力山东精品旅游产业

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铁路发展关乎国计民生。山东提出了污染防治、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四减四增”举措。其中,调整运输结构,减少公路运输量,增加铁路运输量是重要的“一减一增”。铁路具有运量大、能耗低、排放少、污染小的比较优势,调整运输结构,增加铁路运输量,对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特别是打赢“蓝天保卫战”具有重要意义。从客运来看,动车、客运汽车、轿车、飞机每人每公里单位能耗比是1:2:5:7,绿色环保的比较优势明显。从货运来看,铁路货运大多数实现了电力牵引,节能环保。以瓦日线为例,瓦日铁路是从山西省兴县瓦塘镇,横穿山东省中西部,到达日照港的万吨重载铁路,全长1269公里。假设用重型卡车完成1万吨煤炭运输,需要载重量40吨的重型卡车250台来完成。以每台重卡百公里油耗34升左右计算,行驶1269公里共需要消耗柴油107965升。由此产生的二氧化碳和碳排放更是数量惊人。瓦日线全线使用高功率、低能耗的电气化运输方式,对于京津冀、晋豫鲁防污减霾意义重大。

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提出的“推进交通互联互通”重要指示精神。一是加强高铁建设,按照“四横六纵”高铁网络布局规划,加快形成以济南、青岛为中心的“123小时”交通圈,加快实现省内高铁成网运行,不断发挥规模效应。以济南为例,京沪高铁、石济客专、济青高铁以及正在建设中的郑济高铁、济莱高铁将构成“米”字型的多个方向。未来三年,济南“米”字型铁路网布局终将成型,大力助推济南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和科技中心“四个中心”建设,通过虹吸效益和辐射带动,促进全省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密、提速、扩通道,推进黄大铁路、临沂临港地方铁路、坪岚铁路复线扩能改造和邯济铁路至胶济铁路联络线、大莱龙铁路扩能改造等项目建设。三是形成大能力货运网,实施济西站、蓝村西站、黄岛站等铁路干线主要编组站设备设施改造扩能。到2020年,山东省新增铁路运营里程1450公里,形成多径路、便捷化、大能力的铁路货运网络。

(三)落实运输“公转铁”政策,加强企业生产资料配送,切实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国家已经明确了以调整运输结构,减少公路货运量,增加铁路货运量的“公转铁”政策。山东省已经出台《山东省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工作实施方案(2018-2020年)》。铁路企业按照方案要求,积极稳妥推进。一是大力实施港口战略,打造公铁联运、海铁联运枢纽。推动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三大港口与铁路实现铁水联运信息交换共享。二是打造专业运输体系。在物流基地或利用既有货场,建设集装箱、商品车、冷链物流设施,打造覆盖山东省的大宗物资、集装箱、商品车、冷链物流、油品及危化品物流、城市配送等专业物流运输体系。积极推进高铁快运系统建设。三是优化提升既有货场。坚持市场导向,积极推进临清等运量大的既有货场改造。结合物流基地建设,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积极推进有条件的城区内货场转型升级为城市配送中心,为山东区域企业发展提供运输保障。

(四)打造“齐鲁号”中欧中亚班列品牌,打造山东对外开放新高地

为推动本省的高质量发展,山东提出了海洋强省建设。对于铁路企业来说,就是要发挥好中欧班列国际铁路合作机制和国内运输协调委员会的作用,调动铁路、地方、企业各方面的积极性,开好“齐鲁号”中欧中亚班列,打造具有一定国际美誉度和知名度的品牌,让山东企业走向世界。铁路已经成为我国对外交流合作新名片和共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领域。中欧班列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成果,开行数量在不断增加,返程占比不断提高,商贸活力不断显现。2018年,中欧班列开行6300列,返程班列2690列,基本实现“四去三回”。目前,已经完成了山东省中欧中亚班列的资源整合,实现了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配货。“齐鲁号”欧亚班列覆盖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7国、37座城市。创建全国第一个省级欧亚班列统一运营平台,打造山东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国际物流大通道,为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提供了强力支撑。

原 题:Disputable non-double-couple mechanisms of several strong earthquakes:Second-degree moment approach

实现山东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交通强省的战略支撑。铁路是综合交通体系的骨干、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能够拉动经济增长,带动产业升级,整合各类资源,促进产业调整和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因此,必须加快铁路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着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实现山东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服务支持和运输保障。

参考文献:

[1]高华荣.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以胶济客专为例[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7:39-47.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0:16.

[3]徐建华.运输经济学[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1.

[4]我们的流通成本为啥高(特别报道)[N].人民日报, 2017-06-12(17).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ailways Acting as a Service Guarante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in Shandong Province

ZHAO Xianggang

(Party School of China Railway Jinan Bureau Group Co., Ltd. Jian, Shandong 250014, China)

Abbstract : As one of the three most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 provinces in China, Shandong province promot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s a major strategic deployment of the overall situation. The railway is the national economic artery and the pioneer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promo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ustrial drive, resource integra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reducing the logistics cost of enterprise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service guarantee role of the railway itself, we must adhere to the goal orientation and problem orientation. By reinforcing the weak links in railway infrastructure, cracking down on transport supply conflicts,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operations, we must promote accurately in such aspects as winning the blue sky defense war, serving the top ten industrial clusters, creating a fine tourism industry, creating a new highland for Shandong to open up and promoting the conversion of old to new kinetic energy.

Key words :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new and old kinetic energy conversion; railway; service guarantee role

中图分类号: F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4385(2019)04-0001-04

收稿日期: 2019-01-14

作者简介: 赵祥刚(1980- ),男, 山东泰安人,讲师,硕士,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经济、企业管理学。

(责任编辑:孙建华)

标签:;  ;  ;  ;  ;  

山东高质量发展视阈下铁路发挥服务保障作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