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功能为主线的综合干预模式治疗儿童孤独症临床研究论文_黎俊

(重庆市綦江区精神卫生中心 重庆 401433)

【摘要】目的:研究主线为社会功能的综合干预模式来对儿童孤独症进行的治疗。方法:选取我们医院(在2015年1月—2017年7月期间)收诊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45例患者来进行临床各方面指标观察,进行对比分析。多元化拼版式模式结果:研究组儿童在基础的基础认知,交流互动方面以及CAR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要好,其中交流互动以及CAR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语言表达方面几乎没有差别(P>0.05)。讨论:主线为社会功能的综合干预模式对于孤独症儿童的临床疗效要高于多元化拼版式模式,在语言表达上几乎没有差异的同时,基础认知要高于后者,尤其在交流互动和CARS上更是明显提高。说明前者用社会功能这条主线,准确的对患儿的根本解决点实施分层有效的治疗,依次把问题按照顺序一一进行解开,比后者的目标模糊,逻辑不清等方面解决的效果更好,很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借鉴。

【关键词】社会功能为主线;综合干预模式;多元化拼版式模式;儿童孤独症;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8-0033-02

儿童孤独症即是一种发育行为有阻碍的病症,主要表现在社交障碍,兴趣爱好局限,不断重复的行为等方面。这种病症发生的概率在全球范围内虽然各不相同,但是整体的患病几率在逐步增高,儿童身上的孤独症严重的损害了儿童的身心健康,并且有很大的几率发生自残或损伤,到目前为止,孤独症的致因还不确定,没有有效地治疗途径与策略,这为整个家庭以及社会国家都提供了很大的心理、生理负担以及经济条件的输出。我院针对儿童孤独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主要采取了两种方式,即主线为社会功能的综合干预模式和多元化拼版式模式两种,分别使用其进行治疗干预,对取得的不同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现阐述如下。

1.研究资料

1.1 一般资料

在我们医院于2015年3月—2017年9月期间收诊的儿童孤独症病人中进行临床研究对象的选择,经充分沟通进行选择后,有23例病人进行多元化拼版式模式的治疗方式,视为研究组,有22例病人主线为社会功能的综合干预模式进行临床治疗,视为对照组,共计45例儿童孤独症病人。其中研究组,男孩13例,女孩10例,在2岁~5岁之间,平均年纪为(3.49±1.45)岁;对照组,男孩12例,女孩10例,在2岁~5岁之间,平均年纪为(3.47±1.46)岁。两柱之间病人的临床资料没有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病人采用多元化拼版式模式进行治疗,主线为布局化教导,基础为日常行为的指导干预,重点进行日常交流的练习,结合不同问题点来对方法进行不同选择。比如社交有阻碍则进行交流能力的练习,动手能力差或者身体协调能力低下则进行布局化教导,总而言之,要围绕阻碍问题的关键点进行治疗。治疗过程每天在5~6h,一周进行5天,坚持进行5个月。

研究组病人运用主线为社会功能的综合干预模式进行干预治疗,主线为社会功能,有机的将各种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治疗方式糅合到一起。这些阶段我们分之为六个,分别为把控情绪,对外界的关注,外界参照,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共享与合作,通过对病人的观察,了解其处于哪个阶段的哪种层次,据此在进行方法的挑选,方法范围是结构化教育,应用行为的分析治疗,听觉、感觉和视觉的综合练习,音乐治疗,游戏的干预治疗以及语言的学习治疗。治疗过程每天在5~6h,一周进行5天,坚持进行5个月。

1.3 疗效评估

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和心理教育量表第三版(PEP3)来对治疗之前和疗后5个月进行疗效评估,由专业人士进行,来对语言表达,基础认知,交流互动的发展年龄进行观察。CARS分数中,1分之下判定无效,1~5分判定有效,5分之上判定显效。PEP3中发展年龄的提高月数,小于1个月判定无效,1~6月判定有效,6个月之上判定显效。

1.4 统计学方法

我们本次使用软件SPSS19.0统计采集的数据,计数资料表示为百分率,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均值±标准差,行t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性标准。

2.结果

研究组儿童在基础的基础认知,交流互动方面以及CAR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要好,其中交流互动以及CAR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语言表达方面几乎没有差别,数据结果如下表1。

表1

3.讨论

综上所述,可知主线为社会功能的综合干预模式对于孤独症儿童的临床疗效要高于多元化拼版式模式,在语言表达上几乎没有差异的同时,基础认知要高于后者,尤其在交流互动和CARS上更是明显提高。说明前者用社会功能这条主线,准确的对患儿的根本解决点实施分层有效的治疗,依次把问题按照顺序一一进行解开,比后者的目标模糊,逻辑不清等方面解决的效果更好,能够更加干预、治疗儿童孤独症的转变,康复以及提高后期的生活质量,很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借鉴。

【参考文献】

[1]曾海辉,林丽萍,韦晓燕,等.社会功能为主线的综合干预模式治疗儿童孤独症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5):515-520.

[2]宋宝娟.儿童孤独症的社会功能综合干预模式研究[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7(2):13-15.

[3]闫慧慧.行为分析疗法治疗儿童孤独症效果及对患儿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18(6).

[4]曾海辉,黄秀容,杨小琴,等.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临床研究[J].中医儿科杂志,2016(5):69-75.

[5]蒋忠燕.游戏治疗在孤独症儿童社会性发展缺陷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4(16):35-36.

论文作者:黎俊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5

标签:;  ;  ;  ;  ;  ;  ;  ;  

社会功能为主线的综合干预模式治疗儿童孤独症临床研究论文_黎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