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论文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论文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赵祥洪

(厦门工学院,福建 厦门)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上的工作越做越好,同时国家政策上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双创教育的开展有效提高了大学生的整体综合素养,同时也为我国的就业环境减轻压力,这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重点探讨了处于新时代背景之下的高校开展双创教育的模式,首先分析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组成,其次分析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如何实现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对策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背景下,各高校积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如何合理有效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摆在所有高校面前的问题,目前大部分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设了很多的创新创业课程,但受限于师资队伍、政策支持等方面的不足,所取得的实际效果也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 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 创新创业意识教育

要想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首先必须为其树立起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俗话说的好,思想是行动的前提,如果缺少了这方面的意识,那么就算教师教学能力再强,其教学效果也不会很明显,所以说创业教育最为主要的内容就是教育创业意识[1]。而创新创业意识的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课堂教育上,需要结合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使其能够主动地树立起创业的思想。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学生会更加勇敢地面对现实就业环境,也能够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一个明确的定位,最终判断自身是否具备创业的能力。

如何正确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药物研究中的统计学(二)……………………… 《药学与临床研究》编辑部(2·159)

(二) 创新创业能力教育

基于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教育,当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双创意识时,有的学生会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而导致创业失败,因此教师教育学生创业能力也是相当重要的[2]。创业对学生综合水平具备了较高的要求,其中包括财务管理、心理学、市场营销、法律、团队管理等方面知识,这些都是学生需要了解的。高校的一些学生虽然乐于创业,敢于创业,但是缺乏对相关专业知识的了解和学习,使其在创业的过程中总走弯路,最终导致失败,而这一切都源于创业能力的不足。因此,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渗透到各门课程之中,对于一些创业的基本知识,学生是必须掌握的。同时,高校应该更加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这有利于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

(三) 创业心理教育

大学生创业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而一些学生不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其每当受到一点点的打击就会产生放弃创业的思想。对此,高校的创业教育也应该加入创业心理教育,其教学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使其敢于面对困难,用于解决困难。当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时,他们就不会因为创业失败而一蹶不振,而是能够对创业失败的因素做出总结,从而吸取教训和经验开展第二次创业。

二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问题分析

(一) 人才培养内容及模式同质化

本文研究分析了了当污水流速为0.15m/s、0.2m/s和0.25 m/s堵塞换热系数的变化趋势,并与工程实际应用时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图1为污水流速对污水侧换热系数的影响,从图上可知,当污水流速增加时换热系数随之增大,当污水流速为0.15 m/s,污水侧换热系数约921 W/m2·K;当污水流速增大到0.25 m/s,污水侧换热系数约 1280W/m2·K,污水增大67%,换热系数增大约38%.

(二) 缺乏指导,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难以实现

由于自身认知的局限性,学生对于市场、政策、营销模式等认识存在不足。高校教师对于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指导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就容易导致学生项目难以被发掘。另一方面,部分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并不符合市场要求甚至是法律要求,他们对于一些涉及专业知识要求以及专业法律规则的内容了解相对较少,盲目的投入也容易导致学生的创业项目受到伤害。例如部分大学生在学校内部成立人力资源公司,专门为校外工厂乃至小作坊招聘学生去做苦力,但是这样的创业模式是需要法律支持的,人力资源公司需要具备一定数量的劳动人数才可以开设,这些都是学生所难以意识到的内容。

造成学生放弃创业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一方面学生因为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而选择放弃创业,另一方面学生因为自身家庭条件的原因,缺乏创业资金的支持。对此,高校应该加强对这类学生的创业资金支持。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选择校企联合的模式,这么做有三点好处,能够有效地解决部分学生因为创业资金问题而选择放弃创业的现象。首先,校企合作也是一种产学研相结合的创业模式,这种创业模式可以为学生设立创业基地,强化对学生创业实践的教学,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其次,校企合作也为学校开辟了筹集资金的渠道,学校可以利用这笔资金在校建设创业基金会,为学生的创业开展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最后,校企合作也为学生带来了工作岗位,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勤工俭学,赚取创业资金。并且,在勤工俭学的过程中也是一种创业的时间过程,学生可以在企业中学习到很多学校内学不到的东西,这位他们今后的创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 山寨化现象较为严重

另一方面,组织教师参加创新创业专项培训,将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作为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研修的重要内容。建立双创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制度,创新创业专职教师每2年至少2个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切实有效提高教师队伍能力。

学校要求学生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前提条件是自身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如若学校的人才培养内容及模式与其他学校趋同一致,就很难在创新创业文化中取得突出成绩。目前,很多高校在人才培养特色化不足,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创新创业教育没有与专业教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这就导致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很难满足创新思想及创业能力提升的需求,最终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

三 新时代背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进措施

(一)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调查发现,一些学生乐于创业、敢于创业,但是由于缺少引路人使其在创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选择放弃创业[3]。对此,创业指导教师的作用就尤其重要,教师作为学生的创业指引者,对学生的创业选择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然而,一些高校虽然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班,但是大部分的教师本身的创业经验不足,往往只能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层面上,缺乏实践。对此,高校应该大力整合校内的资源,从政策上鼓励教师参加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标准,将创新创业教育业绩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岗位聘用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聘请校外科研人员、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创业校友等担任创新创业兼职教师,充实教师队伍。

创新创业文化并不是山寨文化,并不支持完全的模仿或者“加盟”,这种创新创业模式固然能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但是其创新精神和创新理念得不到体现,学生的创新思想也得不到支持。同时,部分山寨项目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比如说奶茶店的加盟,餐饮店铺的加盟的,并没有过多的榜样作用。

(二) 加强对学生创业的支持帮助

防治:(1)每年春秋两季定期用“猪肺疫氢氧化铝甲醛灭活菌苗”或“猪肺疫口服弱毒菌苗”进行两次免疫接种。(2)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饲料质量,保持猪舍的干燥、通风换气,降低密度,减少应激。(3)发病期间,隔离、封锁、严格消毒。(4)药物治疗。用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阿莫西林、喹诺酮类等药物均有效。

学籍管理上实施弹性学制,延长学生修业年限,在原有学制基础上可延长2至5年,允许其根据自身创业情况与学校协商确定休学年限,调整学业进程,办理相关休学手续。另一方面制定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可将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认定为部分专业实践学分,将双创教育与人才培养有机融合起来。

孔守善披麻戴孝,和众长亲守着孤寂的棺木,大家都相对无语,只是静静看夏风从灵堂中穿过,帷幔被吹得四开。他们已经习惯了巨大的炮弹声,但每一次震响,都会让烛火一阵颤抖。

(三) 建立创业信息咨询机构

大部分学生选择创业之初是因为自身的兴趣,当问及他们的创业项目的风险时,往往他们是回答不出来的。当学生的创业项目越做越大时,其创业失败后所产生的风险为其带来的损失也会随之而增大,为了避免学生创业出现这一类情况,高校应该建立创业信息咨询机构,为学生的创业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同时,创业信息咨询机构作为一种服务机构,其本身的团队组成也需要拥有较强的创业理论知识,并且一个项目的当前市场环境具备一定的了解。只有这样,当学生拿着自己的创新项目来咨询时,信息咨询机构才能为学生项目的发展做出预测,同时结合不同学生不同的特点来为其选择创业的方向,当发现学生的创业项目存在风险时,及时指出降低学生的损失。高校毕竟是以教学为目的,其所聘请的创业指导老师的数量也是有限的,并不能解决所有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此创业信息咨询机构的建立就显得尤为的必要了。创业信息咨询机构能为大部分学生的创业项目提供第一手市场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创业,降低创业风险。

四 结论

总的来说,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创业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高校作为学生接触的一个小型社会,其自身需要与时俱进,创新变革教学理念,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这需要高校能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环境建设,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智力、政策等方面支持。相信在未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会我国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杰.就业创业教育[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02):11-12.

[2] 吕一枚.创业教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2):25-27.

[3] 夏春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高教,2018(14):22-23.

本文引用格式: 赵祥洪.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9,6(74):24-25,36.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74.010

基金项目: 2017年省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项目,“工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研究——以厦门工学院为例(FBJG20170001)”;2017福建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大项目),基于博雅教育理念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究(FBJG20170099)。

作者简介: 赵祥洪,男,汉族,福建福安人,本科,教学处副处长,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学管理、创新创业教育。

标签:;  ;  ;  ;  ;  ;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