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个人表演实践《水墨孤鹤》看中国古典舞的意境美论文_高健

结合个人表演实践《水墨孤鹤》看中国古典舞的意境美论文_高健

原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文工团 广东 广州 510000

摘要:本文以个人剧目《水墨孤鹤》作为切入点,通过在实践中的切身体验,在审视中思考意境之美,自觉到文化涉及的多样性。因此,想通过对《水墨孤鹤》的表演实践,对中国古典舞意境之美的追求进行了解与探析。

关键词:鹤 水墨画 身体 意境联想 “水墨孤鹤”

舞动在内心独白的漠然中,呈现在意境联想的世界里,仰望“墨天”一片坦然,垂低“水映”思绪泛起……

一.综 述

第九届全国“桃李杯”舞蹈比赛给予我一次展现自己的机会,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诸多不足,例如对中国古典传统的诗歌、文学、小说等认识与理解的匮乏;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等各种表现手法如何在舞蹈作品中完美的诠释。我渐渐明白身体的解放与动作的质量只是作品的轮廓,其潜在的内心感触、舞台上氛围的营造才会使作品更加生动且打动人心,这也使自己在赛后体会之深。因此,想通过对《水墨孤鹤》的表演实践,对中国古典舞意境之美的追求进行了解与探析。

(二)二、“水墨”与“孤鹤”

(一) 中国水墨画与剧目的联系

1. 从水墨画特点折射到剧目

作品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中国传统美术——水墨画,通过水墨画空灵的意境,寓意着作者的无限遐想,剧目诠释并延伸着编导的内心对传统之美的所想所感。“‘心意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也会达至‘不滞于手,不凝于心,不知然而然’的境界;‘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 http://tieba.baidu.com/f?kz=578181977],强调意境的营造给人带来的无限遐想,抽象的身体远远超过了具象身体给人带来的审美震撼。中国古典舞有着自己独特的形态与律动,这是我们表演的基础,但所追求的更高境界则不拘于身体表面,而是心气意合,由内而发,与水墨画的完美契合,使人意犹未尽,回味无穷。编导抓住了这一点,也将我逐渐带入了舞蹈的意境之中。

2. 水墨联想

“墨”挥洒在清水之中,似珍珠,似锦缎般游走在呼吸之间。墨入水中,弥散开如一股温柔洒脱的烟。像赤子之心般坚定的凝结一股力量。墨色结合水的流转,曲径通幽,韵味独具,曲折蜿蜒的铺开一条悠长的路。“水”融入墨色弥漫,挥动一条幽幽墨色绵长的丝帕,指引前方的路,逐渐生发无限的生命空间,勾勒迷人的面庞。那段幽墨的丝帕仿佛是一段绵延的愁,铺散在柔绵清水之间。“水墨融合”使我联想出一幅幅美丽的水墨画卷。它无炫彩点缀,不似霓虹闪烁五彩之光,仅穿梭在黑白之间,纯粹至极。黑,映现白光清醒;白,点缀墨黑落寞。这种抽象化的古典美感深深吸引着我,开始寻找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

(二) 画中“鹤”

“鹤”,山水赋予了它孤傲的个性,孤芳自赏使它隐喻了中华文人的气质与品格。水墨画中的那只鹤,高洁、清雅、俊逸、脱俗。其《诗经》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之句,充分展现了鹤远离世俗的本性以及孤高不群的品格,人们常用鹤来比喻品德高尚的贤能之人。舞蹈正取鹤之形,水墨之意境,描绘了一幅云游于山水间的孤鹤图,寄情于景、借物抒情,使舞态与鹤姿相合,舞韵与墨意相融。以灵动、飘逸的身体,运用点线相间、轻重分明、意领神随的表演,将中国古典舞所追求的淡定、清雅又暗含傲骨的艺术精神呈现于观众面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身体表现与意境的联想

(一) 形象的塑造

1. 生活的观察与捕捉

“鹤”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那纤细的双腿,形体秀丽,举止潇洒,神采飘逸。站立时总是高高竖起身体,伸直脖子四下张望,常常站立许久。因此,起初与编导合作时特别在意身体姿态的直立与挺拔,拼命去模仿鹤的静姿与动姿,把镜子中所映射出自己的舞态与其作对比。但很快就同编导所追求的“孤鹤”相悖,单纯形态、动态上的模仿使舞蹈的灵魂不复存在,无论怎么模仿都不如事物的本来面目,只是舞蹈的最初阶段。自己也逐渐开始反省,为什么总是在意站不稳,腿的幅度不够,甚至自身条件怎么那么不像一只鹤?

为此,我特意去观察了鹤的习性,试图寻找一些蛛丝马迹。人很嘈杂,我静静的走进它们,渐渐的被一只站在池塘中央的鹤所吸引。鸭鹅鹳之间争抢食物的场景好似与它毫无关系,只是一动不动的站在那里,只因不想破坏心中美好的憧憬。此时的心如此之安静,鹤轻柔地掠起羽翼,伸了伸细长而美丽的脖子,在我视线中渐渐消失。这种心灵之间的感触与对话,使我重新认识了“鹤”的表态与实质,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与捕捉,足以证明自己对舞蹈理解的深入程度。过去是尽力完成编导所编出的动作,在反复一遍遍练习的过程中去寻找编导意图,而作为一名成熟演员来说,思考的应是怎样占据主动状态,通过两个人的智慧去共同完成作品,这只“孤鹤”唤醒了我对舞蹈的重新认识。

2. 化身孤鹤

音乐响起,我只想背着身体,不愿轻易被别人看到内心所想却又无法掩饰内心渴望自由的冲动,双腿不像鹤那样修长的笔直,步伐不像鹤那样完美的优雅,但肢节与内心的对话使我融入到整个舞蹈的氛围当中。通过那拉长孤寂的背影,把虚空的身子压成一个残缺的影子。一个影子,还没有清晰就渐次模糊。身体瞬间凝聚,一触即发的双臂仿佛变成了美丽的翅膀,展翅起舞,跳跃双脚,点水叮咚。脑海中,不尽的联想使身体的潜力膨胀,将我一次次带到如痴般的梦幻世界中。

(二) 舞中“鹤”

一片如墨的天,缀着落寞的星,低垂的月。一片幽蓝的水,映着如墨的天,幻化出一片水墨。水天相接的水墨深处,只有我-------一只孤独的鹤。

一只脚隐隐约约的显现出来,软趾轻柔探步在水沼之间,仿佛又像是一个思乡的故人,且听风吟吹响芦苇荡,背影是如此的无奈与渴望。不知何时,从远方传来一阵凄美的琴音箫声,鹤轻柔地掠起羽翼,随琴音划过水面,水,冰而凉。琴声凄美,凉意袭心。看着湖面自己的倒影,将脚伸进湖水,冰冷的湖水似乎要将我吞噬。抬头望天,天幕只是落寞的星,低垂的月。风过的痕迹层叠在翅羽,一缕忧伤直往心里钻。搭配冷艳的灯光,天如墨,忧郁地蓝,如同夜色撩人心波荡漾;水面静如镜,波光淋漓,温婉流转。遂侧身展翅 ,贴水面低低飞起,随箫声盘旋于水面,四处寻找,想要找到一丝丝温暖,然而,水面冷清而寂静,什么都没有,只是一片荒凉。我徘徊着,能徘徊就是希望,突然就有了企盼,企盼着更美好的生活,不应该只生存在孤独荒凉之境。我要打破这死寂般的冷清,一跃而起,奋力振翅,想要借风逃离。可是,天苍苍,该飞向哪一方?我茫然。一个转身,已在千里之外,那里有几盏灯?那里会是答案吗?还是不知。

我开始淡忘周围的一切,月光涂上的影子,举手投足间萦绕着慢慢升腾的心绪,孤鹤浮止其中,跳跃与翻转,游离行走在氤氲弥漫的水墨之中。舞吧,旋转滑步里把意识丢失。使所有的思维都枯竭,所有的意象一片空白,所有的语言子虚乌有,舞着一种隔绝,灵魂与角色的碰撞。也许只是孤芳自赏,仿佛天地之间无任何尘世骚扰,无任何纷扰离骚。孤芳自赏其实也是一种完美,鹤还是孤独的鹤,但一直有湖水做伴,一直有山野为友,因为我注定属于这一片水墨......

结 语

中国古典舞,是在于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继承、诠释和延展。《水墨孤鹤》的创作是编导运用古典舞的运动规律和动作元素试图表现中国传统水墨画中“意境之美”的尝试。通过水墨画空灵的意境,剧目诠释并延伸着编导的内心对传统之美的所想所感。舞蹈正与水墨画中写意不写实,追求意境的营造相契合,取鹤之形,水墨之意,描绘了一幅云游于山水间的孤鹤图,画中的山水赋予了它孤傲的个性,孤芳自赏使它隐喻了中华文人的气质与品格,表达了清雅、孤傲之情愫。其中,身体语言的虚实与动静,节奏的舒缓与急促,对用身体言说传统审美这也正是当下古典舞学科的追求。

参考文献:

【1】 《水墨孤鹤》视频材料

【2】 薛永年 主编:《中国绘画的历史与审美鉴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版

【3】 蒲震元 著:《中国艺术意境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版

【4】 王永亮 著:《中国画与道家思想》,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5月版

【5】 袁禾 著:《中国舞蹈意象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5月第2版

【6】 韩经太 :《心灵现实的艺术透视》,现代出版社,1990年2月版

论文作者:高健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8

标签:;  ;  ;  ;  ;  ;  ;  ;  

结合个人表演实践《水墨孤鹤》看中国古典舞的意境美论文_高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