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品管圈降低危重患者转运缺陷率的疗效分析论文_张敏莉

扬中市人民医院、急诊科、0212210

【摘要】目的:评定实行品管圈对减少危重患者转运缺陷几率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19年03月05日至03月15日扬中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入的42例院内转运危重患者纳入实行品管圈前调查资料,将2019年07月01日至07月11日收入的42例院内转运危重患者纳入实行品管圈后调查资料,评估实行品管圈前后危重患者转运缺陷统计率、目标达成率、进步率。结果:实行品管圈后危重患者转运缺陷统计率低于实行品管圈前指标检测结果,证实数据值检验和分析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达成率是107%,进步率是60%。结论:实行品管圈有助于将危重患者转运缺陷几率显著减少。

【关键词】品管圈;危重;转运缺陷

急诊科院内转运危重患者可能会存在一定转运缺陷,影响患者的转运安全性,需要予以有效管理干预[1]。

1. 资料及方法

1.1 基础资料

将2019年03月05日至03月15日扬中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入的42例院内转运危重患者归入实行品管圈前调查数据值资料,年龄均值(47.35±5.78)岁,女男相比是19比23,将2019年07月01日至07月11日收入的42例院内转运危重患者归入实行品管圈后调查数据值资料,年龄均值(47.24±5.67)岁,女男相比是20比22。两组院内转运危重患者数据值经由比对,未证实数据值检验和分析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将品管圈小组建立:圈名是星火圈,品管圈小组有7位组员,包含l位辅导员、l位圈长、5位圈员。

(2)选择主题:于圈员间组织谈话,选择主题是根据圈员头脑风暴法,根据可行性、迫切性、领导重视程度及圈能力打分,最终明确这次品管圈主题为“降低入抢救室患者院内转运的缺陷率”。

(3)将活动计划书制作:依据PDCA原则,将活动计划表制作。2019年03月05日至03月15日,对院内转运患者抽取42人次,检测项目共378项,缺失项目共67项,规范项目共311项,现况值为(378-67)/378*100%=82.3%。实施改善之前出现缺陷项目67项中,发现因素主要包含患者转运交接内容并不完整、备用物品并未不齐全、转运工作人员并未到位等,参考柏拉图二八定律将以上因素纳入这次品管圈的改善重点。

(4)规定改善目标:目标值=现状值-改善值=现状值-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17.7.%-17.7%*80.6%*73.40%=7.22%,改善幅度:59%。

(5)分析原因:采取鱼骨图方式予以原因分析,实行要因论证,发现原因主要包含护理工作人员能级并不完善、科室之间缺少有效沟通、健康知识宣教并不到位等。

(6)制定对策和执行:(1)增强护理工作人员培训,将转运风险评估单制作。①品管圈小组负责人搜集文献资料将风险评估单制定;②科室积极组织培训,且纳入考核;③将标准化转运作业书制定。(2)改善转运物品不充足情况。①科室对转运分级状况积极培训;②参考转运分级标准,将符合本科室实际状况的分级转运清单予以制定;③参考转运清单,将分级转运箱做好准备。(3)制定及运用分级转运车。①品管圈小组负责人搜集文献资料,将分级转运车制定;②对图片予以绘制,和转化院予以联系将实用新型专利申报;③按照专利内容和厂家相联系且制作实物,应用于临床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

(7)确认改善效果:调查研究实行品管圈前后危重患者转运缺陷统计率。

1.3 统计学分析

危重患者的计数资料(危重患者转运缺陷统计率)表示成例数(n)或率(%)形式,采用X2检验方法,指标加入SPSS 21.0实施检测,P<0.05,体现出数据值检验和分析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实行品管圈前后危重患者转运缺陷统计率

实行品管圈前,检测项目共378项,危重患者转运缺失项目共67项,其中,转运交接前内容不完整有21项,物品不齐全有18项,转运人员不到位有15项,病情评估不正确有4项,资料准确不完整有3项,转运工具不合适有2项,电话确认不准确有2项,转运交接单不完整有1项,转运途中病情观察缺陷有1项,危重患者转运缺陷统计率是17.7%(67/378);实行品管圈后,检测项目共412项,危重患者转运缺失项目共29项,其中,转运前交接内容不全有11项,物品不齐全有9项,转运人员不到位有9项,危重患者转运缺陷统计率是7.0%(29/412)。实行品管圈后危重患者转运缺陷统计率相比对于实行品管圈前指标检测结果得以下降,体现出数据值检验和分析统计学意义(P<0.05)。

2.2 研究此次品管圈的目标达成率及进步率

目标达成率=(17.7%-7.0%)/(7.2%-17.7%)×100%=107%。进步率=(7.0%-17.7%)/17.7%×100%=60%。

3. 讨论

保证危重患者转运安全十分重要,有助于保障患者生命健康[2-3]。品管圈经由研究问题,将干预方案制定和执行,可得到良好管理效果[4-5]。本项目计算指标结果呈现,实行品管圈后,危重患者转运缺陷统计率自17.7%降低到7.0%,目标达成率是107%,进步率是60%。

综上所述,实行品管圈有利于将危重患者转运缺陷几率显著降低,展示重要管理价值。

参考文献:

[1]田辉珍,沈有录,韩玉娟, 等.SBAR模式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3):211-215.

[2]赵立民,文素芳,容桂荣, 等.多学科合作的流程管理在脑科危重患者院间转运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7):981-986.

[3]邓新霞,陈伟清.优化转运流程在社区重症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7):51-53.

[4]王玲,王翠玉.品管圈在降低急诊危重患者转运缺陷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9):145-147.

[5]李正君,朱世芳,亓红梅.多学科合作的流程管理在急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26(6):179-181.

论文作者:张敏莉

论文发表刊物:《护理前沿》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5

标签:;  ;  ;  ;  ;  ;  ;  ;  

应用品管圈降低危重患者转运缺陷率的疗效分析论文_张敏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