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应用于肝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论文_何江涛

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 放射科 江苏连云港 222023

摘要:目的:总结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应用于肝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应用回顾性分析方式。2018年1月起始2019年5月截止,选取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肝硬化患者60例与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案例进行对比研究。将疾病患者划分为实验组,将健康体检者划分为常规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灌注参数、不同肝硬化程度的血流灌注参数。结果:实验组患者的BF、BV、PVP、THBF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同时MTT、HAP以及HPI均明显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较大,数据对比结果均有意义(P<0.05);通过Child-Pugh的分期标准,其中A期患者33例,B级患者16例,C级患者11例。不同程度的肝硬化血流灌注数据差异突出,其中C期患者的各项指标与常规组、A期患者数据差异明显,对比结果又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应用于肝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突出,具备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安全性以及可重复性,可以作为肝硬化早期诊断以及预后判断标准,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处理技术;肝硬化;应用价值

Clinical Diagnostic Value Analysis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Post-processing Technique Applied in Liver Cirrhosis

He Jiang-tao Department of Radiology,Lianyungang Fourth People's Hospital(Lianyungang,Jiangsu)222023

【Abstract】Objective: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diagnostic value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post-processing technique in cirrhosis.Method:This study used retrospective analysis.In January 2018,the end of May 2019,60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and 60 healthy subjects were selected as a case study.Patients with disease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s,and healthy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regular groups.The perfusion parameter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nd the perfusion parameters of different degrees of cirrhosi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BF,BV,PVP and THBF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and the MTT,HAP and HPI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group.The data were different,and the data comparison results were significant(P<0.05).Through Child-Pugh's staging criteria,33 patients in stage A,16 in class B,and 11 in class C.The blood perfusion data of different degrees of cirrhosi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The data of patients with stage C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data of patients with stage A and stage A,and the results were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multi-slice spiral CT post-processing technique is of great value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cirrhosis.It has high diagnostic accuracy,safety and reproducibility.It can be used as an early diagnosis and prognostic criteria for cirrhosis.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in the clinic..

[Keywords] multi-slice spiral CT;treatment technology;cirrhosis;application value

肝硬化属于弥漫性的肝脏肝细胞慢性损害疾病,我国肝硬化患者的疾病原因主要是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为主,肝硬化的发病机制一般是因为多种病因长期影响所导致的肝细胞改变,从而表现为肝细胞损伤、变性以及坏死,进而促使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与肝脏纤维化改变,最终转变为肝硬化[1]。对于肝硬化的治疗重点在于早期的诊断与早期治疗,所以做好对患者的早期准确判断显得非常重要[2]。为了更好的提高临床整体干预水平,本文以对比总结方式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应用于肝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应用回顾性分析方式。2018年1月起始2019年5月截止,选取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肝硬化患者60例与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案例进行对比研究。将疾病患者划分为实验组,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75岁,年龄中位数48.6岁;将健康体检者划分为常规组,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74岁,年龄中位数47.9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不突出(P>0.05)。

实验组患者均接受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肝硬化,同时派出心脏病和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对研究知情且同意参与。研究获取伦理委员会认证。

1.2方法

本次研究中采用Siemens 16层螺旋CT机进行扫描。

检查之前5分钟让患者饮用500ml清水,促使胃部和十二指肠充盈,同时让患者采取仰卧位,检查之前做好对患者呼吸方式的训练,尽可能保障患者做好胸式平静呼吸,尽可能减少呼吸运动对于图像的影响,必要情况下可以采用腹带加压固定。实行肝脏平扫与灌注成像、增强扫描,扫描范围从隔顶到肝下缘。采用第一肝门相邻的四层作为靶层,厚度以5mm为标准。在平扫的同时灌注扫描时应用腹主动脉、门静脉以及肝脏最大面积层面。

增强扫描时采用碘普罗胺360mg/ml,以自动高压注射器注入,速率为6ml/s。实行电影模式连续扫描50s,形成200幅5mm的图像。在灌注扫描完成之后5分钟应用4ml/s的速率注入80ml对比剂,同时实行2期增强扫描。总共扫描110s并重建图像。

将CT原始数据扫描到AW4.5工作站中进行处理。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灌注参数、不同肝硬化程度的血流灌注参数。

BF(血流量)、BV(血容量)、MTT(平均通过时间)、HAP(肝动脉分数)、PVP(门静脉灌注量)、THBF(总肝血流量)、HPI(肝动脉灌注指数)。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实现数据的统计分析,在数据资料录入之后采用定性与定量的方式进行分组记录,并应用连续性或离散型的变量实现对数据的录入,定性的数据不需要分类变量。数据检验期间所有均数采用T值进行检验,百分制数据采用X2值进行检验,在数据对比差异中P值<0.05时代表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灌注参数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BF、BV、PVP、THBF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同时MTT、HAP以及HPI均明显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较大,数据对比结果均有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注:*代表与常规组、A组相比数据差异突出(P<0.05)。

3.讨论

多层螺旋CT因为具备较快的扫描速度、连续性容积的特征,在采样技术以及采样后处理能力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这也为肝硬化的检查提供了更高质量的检查技术支持[3]。多层螺旋CT重建具备扫描速度快、空间分辨率高以及采集容量数据优势突出,在图像扫描连续性方面具备较高的功能,在许多平面重建成像方面和原始周围图像相同具备较高的空间分辨率[4]。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BF、BV、PVP、THBF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同时MTT、HAP以及HPI均明显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较大,数据对比结果均有意义(P<0.05);不同程度的肝硬化血流灌注数据差异突出,其中C期患者的各项指标与常规组、A期患者数据差异明显,对比结果又意义(P<0.05)。这一结果充分证明借助多层螺旋CT可以准确判断患者的肝硬化疾病现状以及发展情况,和健康人群相比,多项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变[5]。从血流量角度为例,肝脏的特殊性双重供血结构促使血流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代偿,同时在肝硬化出现时肝脏的生理结构会出现改变,血管阻力会有明显的提升,此时门静脉的灌注量会随之下降,所以肝动脉的灌注提升普遍不能完全代偿,所以和健康体检者相比肝硬化的HAP有明显提升,但是PVP以及THBF有明显下降[6]。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应用于肝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突出,具备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安全性以及可重复性,可以作为肝硬化早期诊断以及预后判断标准,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红军.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3(3):474-475.

[2]陈称养,张玉福,杨明社,etal.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创伤专科医院鼻骨骨折法医鉴定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7,23(6):244-245.

[3]田忠祥,赵永峰,王丹,etal.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寰枢椎骨折与脱位价值探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8,v.28(06):173-174.

[4]张常青,王小博,周星,etal.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31(9):511-515.

[5]梁艳山.多层螺旋CT常规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在肺隔离症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17(01):82-84.

[6]黄晖,李良才,张宝明.MSCT后处理及变窗技术在胃肠道穿孔早期诊断和定位中的应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8,14(5):233-234.

论文作者:何江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0

标签:;  ;  ;  ;  ;  ;  ;  ;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应用于肝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论文_何江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