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危险源安全评价及管理的方法初探论文_刘成

建筑施工危险源安全评价及管理的方法初探论文_刘成

32092219830203xxxx

摘要:建筑施工危险源容易引起安全事故,对施工单位社会、经济效益有不利影响。本文阐述了危险源,并对其安全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同时从管理制度、现场管理、防范工作与管理预案等方面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期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安全性,保障建筑施工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建筑施工;危险源;安全评价;管理方法

引言:建筑施工属于危险性极高的工作,加之建筑施工本身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人们对其建筑施工安全尤为关注。针对施工过程中潜在的诸多危险源进行科学、有效的安全评价与管理,有助于防范安全事故发生,为施工单位、管理人员、施工人员以及建筑项目等提供保障。因此有必要就其安全评价及管理方法展开分析。

一、建筑施工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在建筑施工阶段引发多种安全事故的根源。具体而言,危险源是指在建筑施工体系中,某一点、某一物等包含潜在的能量可以对施工人员、物质等产生威胁,或者在特定条件下危险源受到刺激进而出现事故。从本质上来看,危险源是内含潜在危险之处,是引发事故的原因,是能量、危险物质的集合,也是引爆能量之处。在一般情况下,在某一地点是否存在危险源具有不确定性,对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跟踪分析。现阶段,建筑施工事故主要包括三类,第一,坍塌事故;第二,高空坠落;第三,物体撞击。其中坍塌事故危险源主要由于支撑、坡度与标准不符、地基挖掘过深以及施工人员间距过小,这也是容易出现危险源之处。高空坠落事故主要由于施工人员进行高空作业时防护不到位。物体撞击事故主要由于安全网设置不达标,地面作业人员安全防护不到位。

二、建筑施工危险源安全评价方法

(一)安全评价概述

目前,建筑施工危险源安全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作业条件危险性安全评价方法、作业与初步危险总结评价方法以及故障树分析法等。进行安全评价前首先要选择适宜的评价方法,施工单位应当从简便、全面与控制有效的角度出发进行选择。具体来讲,根据建筑施工实际情况还可以把安全评价划分成分四方面,第一,分析可能出现危险源的原因;第二,结合已知危险源分析其引发事故的可能性;第三,估测出危险源危害性;第四,结合事故发生可能性估测联合效应。总之,在建筑施工危险源安全评价方面必须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服务于后续的安全管理。因此,在安全评价阶段相关人员应当在分析危险源资料的基础上深入建筑施工现场了解工程实情,对现有结果进行优化与完善。同时做好上报工作,整理、保存好材料,留作证据。

(二)安全评价方式

以某工业园区建筑施工工程为例,该项目工程主要包括办公、商业、地下车库以及管网,工程属于框架-剪力墙结构。结合该项目工程技术条件选择作业条件危险源安全评价方法展开对建筑施工危险源的安全评价工作。该方法的应用优势在于通过打分的方式对比被评价环境与参考环境,通过总分可明确危险性。在该安全评价方式下,危险源因素分为下述几种,第一,L表示事故发生概率;第二,E表示危险环境下施工频率;第三,C表示危险源引发事故后的效应。危险源总危险性为D,D=L×E×C。在进行评价时,每项内容可在1-10内取相应的指标值,比如L指标取值7,E指标取值6。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考虑到C指标一旦引发事故,其波及范围广,因此可以在1-100间取值。同时针对每项内容进行具体划分打分,比如说,在L指标下,实际上不可能发生的分值为0.1;意外或者极少发生的分值为1;完全可预料的分值为10等。根据该方法计算出危险源总值,参照分值将其进行归类。将总值小于20的归为可接受的轻微危险;20到90间的归为事故边缘性危险,不会引发人员伤亡、财产损害,应当排除的危险;91到320归为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害的危险,应当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大于320的归为不可接受的灾害性危险,必须立即采取处理措施。

三、建筑施工危险源有效管理方法

(一)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责任体系,明确施工单位领导层与管理层相关人员具体责任。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标准、流程进行施工,做好安全防护工作,这有助于防范危险源发生[1]。同时还应当加强对管理层人员培训,培养管理人员安全管理意识。可以采取开展法律法规、国家政策教育活动的方式训练管理人员,促进其提升其安全管理效率与质量。另外,还应当结合建筑施工具体情况,在施工前向管理人员、施工人员普及教育危险源防范方法,培养其危险控制技术,进而防范危险源引发事故。

除了完善安全管理意识培养相关制度外,还应当针对管理人员工作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例如,定期进行安全巡查,及时组织施工人员对各个施工阶段、内容等开展直观经验法结合系统化分析法的建筑施工危险源判断与明确工作,针对施工期间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做好防范措施等。当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必须结合建筑施工实际情况,针对重点危险源制定详细、可落实的管理制度。以保证安全管理在建筑施工中具有实效性,保障安全管理工作切实落实。

(二)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有效的施工现场危险源管理方法主要包括清除法、强化预防法、减小危害法以及隔离法四种。其中清除法是指在施工现场把危险源清除,这是最为有效的防范危险源发生的方法,但应用该方法容易受到束缚,适用范围窄,可以用于清除包含危险因素的施工材料。强化预防法主要针对较难排除到施工现场外的危险源,该方法主要通过添置安全防范措施进行,例如,针对临时用电危险,可以采取安装漏电保护装置的方法;在建设外部架塔时设置安全网等。减小危害法主要针对无法应用上述两种方法处理的危险源,该方法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应用的最为普遍,例如,针对易燃易爆建筑材料,进行降温处理;针对噪音较大的设备,应用减震设备。此外,针对施工现场特殊危险源应当采用隔离法,例如,建设危险源隔离室;使用计算机进行远程遥控;设计科学安全的施工距离等。同时还应当在建筑施工期间加设安全标识,以防范出现意外事故。

(三)做好危险防范工作

从上文可知,高空坠落与物体碰撞属于建筑施工危险源重要组成内容。不论引发哪一种事故对施工单位均会造成严重打击。因此,做好这两种危险源的防护措施尤为重要。具体而言,在高空坠落方面,针对高空作业现场设置便于操作、维护、检查的作业平台、防护栏、安全盖板等。要求扶梯、操作通道设置防滑措施,同时安装安全网,设置安全标识,要求施工人员佩戴安全装备,例如,安全帽、安全带等。另外,针对高空坠落危险源管理还应当注意下述事项,第一,在强风、雨雪天、夜间等自然条件恶劣的天气下应当禁止高空作业;第二,严禁患有禁忌症的人员进行高空作业;第三,高空作业必须设置批准程序;第四,保障照明充足;第五,穿戴登高专用服装,避免携带笨重物体[2]。

在防范物体碰撞方面,首先,禁止从高处下投材料、工具,要求将材料、工具放置到工具袋中,同时要求施工现场人员必须戴安全帽;其次,遵循相关流程进行施工,禁止起重物下方站人;最后,在脚手架外部依照规定要求安全立网,设置好防护栏、挡脚板等。另外,对于临边作业还应当设置封闭立网,或者设置高度大于18厘米的挡脚板。

(四)制定安全管理预案

对建筑施工危险源分析与调查后,应当针对危险源具体内容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预案。采取技术方法或者组织方法加强对危险源的管理力度。施工单位在有限时间内对已经判断的危险源报告给安全管理部门,并提交安全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报告应当包括危险源成因、施工流程、危害物质数量与质量、安全系统、危险预防措施、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型、后果以及应急预案等内容。结合安全评价报告与危险源实际情况应当制定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针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管理。第一,就施工项目而言,明确第一责任人,结合项目特点制定危险源明细,逐一摸底,准备充足的安全管理物资。在施工期间进行实时监管,对不符合要求的施工要求及时整改,做好危险源控制工作。第二,管理人员树立责任意识,灵活运用危险源管理技术,指导施工人员如何识别与控制危险源,同时按照安全管理要求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第三,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包括内容、程序等,要求预案具有实效性。应当包括处理方法、联络计划、现场演练、疏散路线、支援方法等内容,预案应尽可能清楚、详尽[3]。

结论:建筑施工危险源安全评价与管理对于提高施工安全、保障施工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建筑施工危险源具有多样化、隐蔽性、连带性等特点,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对施工单位人员、财产均有较高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通过全面、有效的识别做好危险源管理工作对于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保障建筑施工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冯凯梁.建筑施工危险源分类研究综述及应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7,39(01):545-548.

[2]皇甫菲菲.公路施工危险源安全评价及管理的方法研究[J].江西建材,2015(17):199.

[3]吴洪海.建筑施工危险源安全评价及管理[J].中外企业家,2014(15):192-193.

论文作者:刘成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

标签:;  ;  ;  ;  ;  ;  ;  ;  

建筑施工危险源安全评价及管理的方法初探论文_刘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