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感觉神经元在咬合创伤致牙髓组织损害和伤害感受中的作用

初级感觉神经元在咬合创伤致牙髓组织损害和伤害感受中的作用

朱美玲[1]2002年在《初级感觉神经元在咬合创伤致牙髓组织损害和伤害感受中的作用》文中指出创伤性咬合既引起口面部多组织的损害,还导致口面部深部组织的慢性疼痛。而初级感觉神经元受刺激后,出现传入、传出功能以及敏感性的变化。这些变化参与组织损伤和慢性疼痛。在创伤性咬合导致的组织损害和慢性疼痛的研究中,未见实验观察初级感觉神经元的作用的研究。 创伤性咬合引起牙齿感觉过敏症及牙髓炎等牙髓疾病,这些疾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早期的牙髓充血和晚期的牙髓炎症、变性、坏死。研究人员根据病理研究结果,推测其发病机制是咬合创伤引起牙髓血液循环障碍。咬合创伤如何引起牙髓血液循环障碍?目前普遍认为是过大殆力对牙周血管的压迫作用。即创伤(牙合)时,施加到牙齿的过大的(牙合)力压迫牙周、根尖周血管,包括经过根尖孔和侧枝根管进入牙髓的血管,导致牙髓血液循环障碍。但是,新的微循环理论认为,初级感觉神经元受到刺激后,感觉神经末梢逆行性释放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等血管活性神经肽,引起牙髓血管扩张和浆液渗出,调节微循环,并参与外周的组织损伤、炎症、免疫、修复等反应。Kvinnsland的实验和我们前期实验的结果显示咬合创伤后牙髓SP-、CGRP-阳性纤维表达发生变化。综合这两个实验的结果和SP、CGRP的作用,提示咬合创伤可能是通过牙髓感觉神经的传出功能,影响牙髓血液循环、牙本质形成等牙髓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引起牙齿感觉过敏症及牙髓炎等牙髓疾病。但目前还没有实验观察咬合创伤一牙髓感觉神经传出功能的变化—牙髓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叁者间的直接关系。 创伤性咬合除引起口面部组织损害外,还导致口面部深部组织的慢性疼痛。口面部慢性疼痛本身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又难以治愈,研究解放车军供进修学院博土后出站报告 摘要口面部慢性疼痛的机制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目前口面痛机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口面部急性疼痛的中枢传导和痛觉调控机制。口面部慢性痛的研究热点仍集中在分析额下颌关节(TMJ)及相关肌肉慢性疼痛的病因、治疗、心理因素的作用方面。口面部慢性痛机制的研究相对薄弱,尤以初级感觉神经元敏化改变的研究匾乏。而慢性疼痛的机制正是当前神经科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研究结果证明长期、反复的伤害性刺激引起初级感觉神经元表型变化。正常情况下少表达或不表达的疼痛兴奋性神经递质和受体系统的合成、表达和释放显着增加,使神经元致敏,是慢性疼痛的重要发病机制。SP、谷氨酸(*IU ) 是极为重要的疼痛兴奋性递质,它们在初级中枢中合成。表达和释放增加是神经元兴奋性增高、致敏的标志,也是机体产生慢性疼痛的主要机制。因此,观察咬合创伤后初级中枢SP、Gill及其受体的变化,能明确咬合创伤后是否发生了初级中枢的敏化现象,有助于了解日面部慢性疼痛的机制。 PN3、NSN 两种钠通道只在伤害感受神经元中特异表达。外周组织和神经损伤后,初级感觉神经元钠通道基因表达和电生理性质的变化是疼痛的分子病理生理学基础,是伤害感受器致敏的关键机制。但口面部组织和神经慢性损伤后,两种通道表达的研究极少,不清楚PN。、NaN的变化趋势。 针对上述研究现状,我们设计本实验。第一部分:咬合创伤后初级感觉神经元钠通道和中枢端末梢的变化 目的:了解咬合创伤后初级感觉神经元传入功能和敏感化的改变:观察咬合创伤后,初级中枢兴奋性递质和受体的合成、中枢端末梢释放。伤害感受特异性钠通道基因表达的状况。分析日面部慢性疼痛时,初级感觉神经元痛信号发生、传导以及敏感化机制。 方法:制备大鼠持续性咬合创伤模型,采用分子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不同时间点、叁叉神经节前速激肽原(PPTA)mRNA。6-CGRP mRNA和叁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SP、NMDA受体亚单位l型(NMDAR)表达的变化。采用RT-PCR方法观察下牙槽神经干损伤和咬合创伤大鼠叁叉神经节中 PN3 mRNA、NaN mRNA表达的变化。 .2-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博十后出站报告 摘要 结果: O)持续性咬合创伤后,实验侧叁叉神经节 PPTA mRNA和 6-CGRPmRNA表达高于对照侧。咬合创伤 7天组,实验侧 PPTA mRNA和日.CGRP mRNA表达增高程度高于 15天和 30天组。15天和 30天两组间PPTA mRNA和 p-CGRP mRNA的表达增高幅度降低。 (2)咬合创伤7天,实验侧VC内SP、NMDARI表达显着高于对照侧。咬合创伤 15天,实验侧 VC内 SP、NMDARI表达的灰度均数值高于对照侧,但无统计学意义。咬合创伤30天,实验侧VC内SP兔疫阳性结构灰度均数值仍高于对照侧,但两侧的差距小于 15天组。NMDARI免疫阳性结构灰度均数值与对照侧的灰度均数值接近。 (3)PN。mRNA和 NaN mRNA在对照组、神经损伤组和咬合创伤组均有表达。咬合创伤后 30天,PN3 mRNA和 NaN mRNA表达轻度上调。单纯切断下牙槽神经干 30天,PN;mRNA和 NaNmRNA表达下调。 结论:咬合创伤后,初级

董研[2]2003年在《咬合创伤与口颌面痛关系的研究--咬合创伤时神经生长因子在外周组织中的改变及与初级感觉中枢敏化的关系》文中认为咬合创伤是口腔常见病之一,咬合创伤造成牙周、牙体、咀嚼肌、颞下颌关节等组织结构的损伤,临床可出现创伤牙的疼痛也可出现口颌面部疼痛。对咬合创伤引起的口颌面痛进行咬合调整,疼痛的症状能缓解,说明咬合创伤是口面痛的病因之一。疼痛是一种感觉,也是在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下的复杂的神经行为过程,疼痛的外周反应与疼痛因子、炎症细胞、血管及感觉神经等因素有关。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能敏化伤害性感受器、诱导机械和热痛觉过敏,组织损伤时局部NGF含量的升高在病理性痛特别是慢性疼痛的发生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咬合创伤对口颌系统是一种慢性伤害性刺激,咬合创伤如何引发口面痛、NGF是否参与咬合创伤时外周组织的损伤过程、NGF是否在维持咬合创伤致初级感觉中枢敏化过程中起作用、以及NGF可能通过何种机制参与咬合创伤性疼痛反应等问题目前尚不清楚。 本研究的目的是在建立咬合创伤动物模型的基础上,探讨咬合创伤时,NGF及其受体TrkA(tyrosine kinase receptor)在牙周、牙髓等外周组织中的改变;探讨NGF对叁叉神经节(trigeminal ganglion,TG)内前速激态原A(preprotaehykinin A,PPTA)基因的调控;研究咬合创伤对叁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caudal spinal trigeminal neuclus,Vc)兴奋性的影响,为认识咬合创伤与口颌面疼痛的关系及咬合创伤性疼痛的发生机制提供依据。 材料与方法 将高出咬合面1.5mm的镍铬合金嵌体粘固于15只杂种犬右侧上颌第一、第二磨牙咬合面的Ⅰ类嵌体洞形内,造成对胎牙的创伤.咬合创伤后3、7、14、30、60天取材,拍摄创伤侧磨牙根尖X片,取左右侧磨牙牙周、牙髓、叁叉神经节和叁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等组织。以创伤对侧为对照侧,戴嵌体但无咬合高点的犬(n=3)为对照组,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a chain reaction,RT-PCR)、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及Western-Blotting等方法检测牙周、牙髓等外周组织中NGF、trkA mRNAs的表达及相应蛋白质合成的变化;检测PPTA、trkA及c-fos mRNAs等致痛因子在TG和Vc中随创伤时间的改变。 结果 一、NGF及TrkA在咬合创伤时牙周组织中的变化 1.对照组犬左右侧磨牙牙周组织中NGF mRNA和TrkA mRNA有轻度的表达,经条带密度比值统计分析,左右两侧mRNA的表达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咬合创伤3天起,创伤侧磨牙牙周组织内NGF mRNA急剧升高,14~30天表达水平最高,30天时NGFmRNA是对照侧及对照组的3倍,60天时表达量下降.3~7天对照侧牙周组织NGFmRNA也上调(P<0.05)。 2.TrkA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规律同NGF mRNA,但表达量较NGF mRNA弱,30天时TrkA mRNA表达水平最高。 3.观测时间内,创伤侧牙周组织NGF和TrkA mRNAs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侧(P<0.01),而且分别从咬合创伤3天及7天起高于对照组(P<0.05)。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4.创伤侧牙周组织NGF蛋白含量3一30天持续上升(P<0.01),30天时NGF蛋白表达水平 最高,约为对照侧的6倍、对照组的9倍,60天时下降但仍显着高于对照侧及对照组。 NGF在创伤对侧牙周组织中略有增加,7天与30天时升高较明显。Westem一bfotting显 示TrkA蛋白在14天创伤侧牙周组织中的表达强于对照组。二、NGF及TrkA在咬合创伤时牙髓组织中的改变1.对照组犬磨牙牙髓组织中有少量的NGF mRNA及NGF蛋白。创伤侧牙髓组织NGF mRNA、trkA mRNA及NGF蛋白自咬合创伤7天后上调,14天时创伤侧牙髓组织NGF、 trkA mRNAs表达及NGF合成达到最高水平,14天时NGF mRNA是对照侧的5倍、 对照组的10倍。NGF蛋白含量是对照侧的2倍、对照组的9倍(P<0.01)。2.除3天组外,其余观察时间点创伤侧的NGF、trkA mRNAs及NGF合成量都显着高于 对照侧(P<0.01)。对照侧牙髓组织NGF mRNA和trkA mRNA分别在7一14天及7一30 天内表达增强。3.左右侧牙髓NGF mRNA表达及蛋白合成量分别于7一14天及7一30天时高于对照组 护<0.05),60天组左右侧NGF、廿kA mRNAs表达下降但仍较对照组高护切.05)。叁、咬合创伤对TrkA和PPI谈mRNAs在叁叉神经节内表达的影响1.创伤后3一60天,创伤侧叁叉神经节内肠kA和PPTA mRNAs表达水平比对侧明显上调 (P<0.001),7天时两者表达水平最高,竹kA mRNA是对照侧的3.7倍,PPTA mRNA 是对照侧的1.25倍。2.创伤侧肠kA mRNA的表达量在3一60天内高于对照组(P<0.01),7一30天内维持较高水 平。3一30天内PPTA 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一14天保持高表达,60天 组与对照无差异。咬合创伤7天时,介kA mRNA是对照组的7.3倍,PPTA mRNA是 对照组的2.1倍。对照侧叁叉神经节的竹kA和PPTA mRNA分别在3一7天和3一14天 内表达增强。四、咬合创伤对初级感觉中枢的敏化1.对照犬V。内有极少量PPTA和。一fos mRNA的表达;咬合创伤3天后,创伤侧V。内 PPTA mRNA表达开始上调,14天时表达水平最高并持续至30天,其后开始下降,60 天组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3一30天内实验组创伤侧PPTA

参考文献:

[1]. 初级感觉神经元在咬合创伤致牙髓组织损害和伤害感受中的作用[D]. 朱美玲.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02

[2]. 咬合创伤与口颌面痛关系的研究--咬合创伤时神经生长因子在外周组织中的改变及与初级感觉中枢敏化的关系[D]. 董研.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03

标签:;  ;  ;  ;  ;  

初级感觉神经元在咬合创伤致牙髓组织损害和伤害感受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