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结合治疗卒中急性期抑郁症35例疗效观察论文_李业余,李传游

(1建邺区双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科;2江苏省第二中医院脑病科;江苏南京 210017)

摘要 目的:观察普通针刺及头皮针结合药物治疗卒中急性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脑卒中急性期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普通针刺及头皮针治疗,持续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HAMD积分评定抗抑郁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帕罗西汀治疗基础上,加用普通针刺及头皮针,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卒中急性期抑郁症;针刺结合头皮针;帕罗西汀

卒中后抑郁症(PSD) 是脑卒中后并发的一种常见精神障碍症状。引起该病高发生率的原因主要因家庭,社会,生理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脑卒中后的生理及心理平衡失调而致反应性抑郁状态(即反应性机制学说)有关[1]。且PSD患者在脑卒中病程中常会有注意力不集中现象,进而影响康复训练及生活质量,因而尽早给予PSD患者积极治疗可以有助于提高临床康复疗效及患者生存质量。临床实践显示,应用针刺治疗PSD疗效确切,且成本低廉。基于此,从2012年01月至2013年06月期间,笔者在常规西药帕罗西汀治疗基础上,加用普通针刺及头皮针治疗PSD 患者3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江苏省第二中医院脑病科住院患者,共70例,按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2组。治疗组35例:男10例,女25例;年龄最小48岁, 最大74岁;缺血性卒中28例,出血性卒中7例;有高血压病史34例,糖尿病12例。对照组35例:男9例,女26例;年龄最小52岁,最大73岁;缺血性卒中32例,出血性卒中3例;有高血压病史30例,糖尿病10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脑卒中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2],并经脑CT或磁共振证实,脑卒中病程分期:急性期为2周之内,慢性期为2周至6个月,后遗症期为6个月以上;抑郁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3]中抑郁症诊断标准。诊断工具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24(HAMD-24)计分,总分 < 8分: 正常;总分在8~20分: 可能有抑郁症;总分在20~35分: 肯定有抑郁症;总分 >35分: 严重抑郁症;

1.3 纳入标准 ⑴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病程为2周之内;⑵HAMA评分总分在20分以上;⑶年龄45至75之间;⑷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⑴严重心肝肾等全身器质性病变、癫痫、青光眼患者;⑵合并有精神系统疾病、症状或严重智力障碍者;⑶患有其他严重躯体疾病者;⑷脑卒中失语或合并意识障碍者;⑸有药物及酒精依赖史者;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帕罗西汀(赛乐特)口服,每日20 mg,早晨1次顿服,疗程6周。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普通针刺联合头皮针治疗。普通针刺主穴:百会、印堂、四神聪、安眠、内关、三阴交、足三里。其中百会穴平刺,用捻转平补平泻法;印堂穴针尖向下平刺,用捻转泄法;四神聪穴向百会方向平刺,捻转补法,安眠、内关、三阴交、足三里四穴均为捻转补法。头皮针选用额中线(在头前部,从督脉神庭穴向下引一直线,长1寸,3厘米),顶旁1线(在头顶部,督脉旁1.5寸(4.5厘米),从膀胱经通天穴向后引一直线,长1.5寸,4.5厘米),顶旁2线(在头顶部,督脉旁开2.25寸(6.75厘米)。由胆经正营穴向后引一直线,长1.5寸,至承灵穴),枕上正中线,(在后头部,即督脉强间穴至脑户穴之段),头皮针方刺向百会穴平刺0.5~0.8寸,使用快速捻转法。辨证加减法:风痰阻络型可加丰隆、阴陵泉,行泻法;肝阳上亢型加太冲、太溪,行泻法; 痰热腑实型可曲池、内庭、丰隆,行泻法;气虚血瘀型加气海、血海,行补法;气阴两虚型加气海、阴陵泉,行补法。每日针刺1次,留针30min,每15min采用捻转补泻法行针2次,10次为1个疗程,期间休针2天,再进行下1个疗程,治疗6周后进行评价。2组患者均于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观察。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结合HAMD积分减分率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痊愈:症状消失,HAMD减分大于80%或评分﹤8分;显效:症状消失或时有情绪低落,HAMD减分大于50%或评分8~10分;有效:症状略改善,HAMD减分大于30%;无效:症状基本无改善,HAMD减分小于50%。

3.2 统计学处理 本观察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3.3 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8%,对照组总有效率71.4%,2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4 讨论

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原因在于这类人群常常考虑病后能否胜任将来的工作、日常生活及能否返回社会等期望值过高往往产生焦虑心态。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卒中后患者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十分突出,需要给予及时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表明[4]

大脑内单胺类递质、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再生等因素与抑郁症的发生和治疗密切相关,而中风后焦虑与体内的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密切相关[5],脑内5-羟色胺减少是其主要原因,三环类抗抑郁药物苯二氮卓类药物可改善症状,但有一定依赖。应用SSRI类药物帕罗西汀正是基于增加5-HT浓度进而达到抗抑郁效果,但由于起效缓慢、费用昂贵、病人依从性低等原因未能广泛应用。

中医学认为卒中后抑郁症属“中风”及“郁证”之合病,以风、火、痰、气、虚为主,初以肝郁气滞为主,继之引起血虚、火郁、痰结、食滞等,经久不愈,由实转虚,随其影响的脏腑及耗损气血阴阳的不同,而形成心、脾、肝的不同病变,导致气机郁滞,扰及脑神,脑神失养,或气血精微不能上荣于脑,气血亏虚,脑失所养,而出现心境低惊恐不安等情志症状及各种躯体症状。治宜理气解郁,化痰开窍,养心安神为主。笔者从临床实际出发,理论结合实践,采用普通针刺联合头皮针法治疗。方中百会穴处于人之头顶,在人的最高处,因此人体各经上传的阳气都交会于此,故为三阳五会,四神聪、印堂及安眠为奇穴,是治疗神经衰弱,焦虑抑郁常用穴,内关是属手厥阴心包经,络穴,《百证赋》“建里内关扫尽胸中之苦闷”,位于掌后两筋之间,腕上二寸,内关配合安眠可用于养心解郁,三阴交、足三里分别为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 脾胃属土,为后天之本, 五脏六腑之源, 刺之可以健脾胃以滋养五脏六腑,另外可适当配伍,如太冲为肝经输穴, 肝经属木, 木克土, 本病多为肝郁, 可疏肝解郁,多穴配伍合用可疏肝解郁,养心安神。头皮针属于局部取穴,功能广泛,可调节额叶的功能活动,从而改善患者的情志功能。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西药帕罗西汀治疗基础上,应用普通针刺联合头皮针治疗卒中急性期抑郁症患者,可显著提高疗效,且成本低廉,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及推广应用。

5 参考文献

[1] 杨沈秋,王伟华,头针配合药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1,32,1

[2] 贝政平,蔡映云.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23

[3]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 [M]: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8,34,3

[4] 毛榕榕,田 孟,徐 林.抑郁的大脑: 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研究和抗抑郁新药研发[J].自然杂志,2009,31( 3) : 148 - 52.

[5] 解珍珍.针刺治疗中风后焦虑障碍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0,42,10

第一作者:李业余(19-),女,本科学历,主治中医师,从事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工作。

论文作者:李业余,李传游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2月上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7

标签:;  ;  ;  ;  ;  ;  ;  ;  

针药结合治疗卒中急性期抑郁症35例疗效观察论文_李业余,李传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