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狐狸的狡猾”还是“狡猾的狐狸”论文

浅谈“狐狸的狡猾”还是“狡猾的狐狸”论文

浅谈“狐狸的狡猾”还是“狡猾的狐狸”

□潘颖慧 王宏敏

【内容摘要】 我国是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国家,汉语也正处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据了解,“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1],现在更是被列为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随着汉语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汉语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同语言现象的研究也成为众多学者的着手点,使越来越多的语言现象浮出水面,这也使我国语言的表达能力得到极大提高。而类似“是先根据‘狐狸’得出‘狡猾’一词,还是用‘狡猾’先修饰‘狐狸’后,使其具有代表性特点”的研究也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丰富了语言自身的价值。

【关键词】 汉语体系;语言现象;汉语文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的交际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这就使越来越多的语言现象出现在了人们眼前。而不同的语言现象除了填补交际方面的空缺之外,也为人们的表达带来了许多便捷。在语言不断丰富自身体系的同时,也为不同领域的学者提供了研究的方向和出发点,使中国语言文化的研究领域变得更加宽泛和广阔。笔者深受语言魅力的吸引,从中选取了一种语言现象:在生活中,当说到“狐狸”的时候总免不了想到它“狡猾”的特点。同样,在说到“狡猾”时,最先到嘴边的也是“狐狸”这个词。那么二者之间的逻辑顺序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是先有“狡猾的狐狸”还是“狐狸的狡猾”呢?所谓“狐狸的狡猾”即“狡猾”一词是先根据“狐狸”这一动物的自身特点而得出,再去进行其他修饰。而“狡猾的狐狸”即最先用“狡猾”一词来修饰“狐狸”这种动物,使“狡猾”成为“狐狸”最具有代表性的特点。本文对此类语言现象进行分析,给出自身对于这个语言点的了解。

一、“狡猾”一词的历史典故和意义演变

说到“狡猾”这个词,人们最熟悉不过了,但是古今之义难免会存在差异,因此,不得不追溯到历史典故。《说文·犬部》将“狡”解释为“少犬也”,段注引颜注《急就篇》曰:“狡犬,匈奴中大犬也。”,由此可知:“狡”在那个时候特指一种狗类的动物。而“猾”,《正字通》解释为“海兽名猾”。《山海经》里曾说:“尧光之山有兽焉,状如人……穴居而冬蛰(伏),名曰猾。”所以,从历史材料中能够发现:在过去,“狡”和“猾”指的都是历史传说中的动物和野兽。而今天,人们常常将这两个字连在一起,组成词语“狡猾”,以表达一种奸诈、诡诈、狡诈刁钻的含义,常用于“将狡猾的敌人一网打尽。”这样的例句里。那么问题又来了,人们为什么要把“奸诈”说成“狡猾”呢?

The NLR was calculated by dividing the neutrophil count by the lymphocyte count, and the PLR was calculated by dividing the platelet count by the lymphocyte count. The CRP/Alb ratio was determined as the CRP level divided by the serum albumin level.

原来,“狡”和“猾”都是两种非常机灵的动物。尤其是“猾”,《正字通》中说它“无骨,入虎口,虎不能噬,处虎腹中,自由齧之。”(译:猾“无骨”,碰到老虎是不跑的,它会缩成一个肉团,等老虎张开血盆大口准备将它吃入腹中时,它则趁机一窜,顺势钻进虎口。然后,在虎腹之中咬破虎肠、虎胃、虎肝、虎肾。),以此来获得生存的机会。等到老虎死后,它再从虎口慢慢地爬出来,而这时老虎也已经被活活咬死了。所以,由于“狡”和“猾”的这种伪、诈的特性,人们便将二者连在一起,说成“狡猾”,来表达奸诈的意思。而语言学中,“狡”与“猾”的意义则是相同的。《史记·叔孙通传》中曾注:“狡,猾也。”因此:猾,后世也常写作“滑”,所以,“狡猾”在今天也可称为“狡滑”。

二、关于这类语言现象的表达与分析

除了上述讲的例子“‘狡猾’VS‘狐狸是狡猾的。’”(这里‘狡猾’代表的是:用“狡猾”先修饰“狐狸”使其具有代表性的特点;而‘狐狸是狡猾的’则代表:是先根据“狐狸”得出“狡猾”一词。),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忠诚’VS‘狗是忠诚的。’”;“‘自由’VS‘飞鸟是自由的。’”;“‘高贵优雅’VS‘白天鹅是高贵优雅的。’”等。通过整理和分析,可以发现“狡猾”、“忠诚”、“自由”、“高贵优雅”等词都是形容词,主要用来描写或者修饰所限定的名词或代词,以此来表示该人物或者事物所具有的某种特征、属性和性质。而“狐狸是狡猾的。”、“狗是忠诚的。”、“飞鸟是自由的。”、“天鹅是高贵优雅的。”这类句子都可以用“像……一样……”这种用来表示比较和比喻意义的句式进行相互转换。如“像狐狸一样狡猾。”、“像狗一样忠诚。”、“像飞鸟一样自由。”、“像白天鹅一样高贵优雅。”。

新陈代谢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代谢率。说白了就是为了活着,身体所进行的一切内部活动,保持身体内部所有器官和组织的正常运行。这一项在总体新陈代谢中的占比达到70%。

因此,可以发现:“‘狡猾’VS‘狐狸是狡猾的。’”、“‘忠诚’VS‘狗是忠诚的。’”;“‘自由’VS‘飞鸟是自由的。’”;“‘高贵优雅’VS‘白天鹅是高贵优雅的。’”等这类具有陈述某种特点的语言现象,是根据本体自身所具有的特点或者特征,从而对其他具有类似方面的人物或者事物进行相似性类推而体现出来的。这样表达的意义在于它不仅能够呈现出有着更加生动、具体、极具画面感的句子,而且也让人们在遇到不熟悉事物的同时,可以通过联想、比较等多种方式,将陌生化为熟悉,从而对句子有着更加清晰透彻的理解。

三、对于这类语言现象的理解

而该特点在“这个奴才对主人很忠诚。”这个例句中也很突出。在这个例子中,可以发现这个句子的表意就是一种“上下位”的关系。即:“主人”本身这个词,乃至在该句话中是处于支配、拥有统治权利的主体地位;而“奴才”本身则带有一种讽刺,含负面的意义,是处于被支配、被统治的附属地位。虽然现代社会强调自然平等、和谐友爱,但这种关系也类似于“主体地位”——人类与“附属地位”——动物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这个例子中的“奴才”是借用了“狗”这一词在某种程度上的隐含意义和特点,使二者在某个层面上看,具有了一定相类似的特征或者相同之处。当然,这类相同用法的例子还有很多:“(像)长白山一样的脸”、“你的脸像红苹果。”、“他站在那像个电线杆子。”等。

当然,也有人会在听到上述例子,比如“忠诚”这个词时,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狗”这个动物,所以他会认为“忠诚”单单就是一种修饰性形容词,只不过在日常生活中跟“狗”这种动物的关系较为密切。例如,“这个奴才对主人很忠诚。”这个句子中,“忠诚”不也是人的特点吗?但是,如果仔细想一下,其实不然。这主要因为在“狗”的身上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狗会帮主人看家;会成为导盲犬为主人引路;会在紧要关头保护主人免受伤害;会学会主人教的一些基本的“道谢”、“递爪”等动作。因此,在人们的思想中,就是根据“狗”一系列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忠诚”特点,而将“忠诚”作为“狗”最具代表性的特点。

而在“像……一样……”这样的句式中,以“像狗一样忠诚。”为例。就句子其本身来说,带有比喻的意义,这里的“喻体”就是“狗”,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就是:“本体”要像“喻体”——“狗”一样带有“忠诚”的特点。所以,可以得出:这里的“忠诚”是“狗”自身带有的特征。除此之外,也可以以“像白天鹅一样高贵优雅。”为例。但是为了更加明晰思路,把句子换成“我们都要像白天鹅一样。”当在看这个句子时,首先映入脑海里的就是“白天鹅”的形象:水中的白天鹅正在安静地享受惬意的生活,空中的白天鹅正展翅翱翔,就连童话故事中描述的白天鹅也是那么的让人心生羡慕:“他们白得发亮,颈项又长又柔软。这就是天鹅。他们发出一种奇异的叫声,展开美丽的长翅膀,从寒冷的地带飞向温暖的国度,飞向不结冰的湖上去。”[2]所以,现实生活中是不会把这个句子理解为:人要成为“白天鹅”这种动物,取而代之的是能够具有“白天鹅”所代表的“高贵优雅”的气质。所以,也正是因为这样,“高贵优雅”这个形容词,就成为了“白天鹅”最具代表性的特点。

综上所述,二者是不存在“用忠诚先修饰狗,就使其成为狗的特点。”亦或是“用狡猾先去修饰狐狸,就使其成为狐狸的特点。”这样的说法,他们之间也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这是因为: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符号系统,而“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本质上的、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3]所以,这和人们所知道的“征候”是不同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说明或解释甲事物。尤其是在大量的比喻句中,对于“先根据狐狸得出狡猾的特点”、“先根据狗得出忠诚的特点”的结论则更加容易总结推断出二者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之一,由小麦所诞生出的各种副产品也是我国居民的重要食品来源。小麦不能直接食用,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但是目前所采用的加工技术却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小麦的普通加工与高科技加工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区别。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安徒生.安徒生著童话选集[M].江苏:译林出版社,2010

[3]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7年度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青年人才创新培养计划项目“‘一带一路’对沿线国家汉语文化传播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编号:UNPYSCT-2017151)和黑龙江省教育厅基本科研业务费基础研究项目“新时期对外汉语文化传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编号:2017-KYYWF-0550)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潘颖慧,佳木斯大学

王宏敏(1982.5~),佳木斯大学讲师

标签:;  ;  ;  ;  

浅谈“狐狸的狡猾”还是“狡猾的狐狸”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