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编辑的主体与受众意识论文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编辑的主体与受众意识论文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编辑的主体与受众意识

吕 峰

(山西省平陆县广播电视台,山西 运城 044300)

摘 要: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编辑面临着网络节目的竞争压力,要想提高收视率和影响力,需要转变其主体意识和受众意识。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且新媒体层出不穷的媒体环境下,明确受众需求,做好广播电视节目定位是其必然选择。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广播电视编辑;主体意识;受众意识

当前,手机已经成为人们信息传播的主流工具,网络视频播放平台、微信、微博以及各类短视频软件也成为年轻人了解世界以及娱乐的主要平台。广播电视媒体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媒体环境要求广播电视编辑必须做出改变,提升广播电视媒体以及节目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一、新媒体环境下的主体和受众变化

(1) 主体形式和内容变化。新媒体环境下,无论是娱乐节目还是新闻节目都出现了不同的形式,其内容也更为贴近人们的生活。梨视频、抖音以及各大视频网站推出的新闻节目和网络综艺等节目在很大程度上挤占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市场,导致其收视率下降。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节目不再是受众单一的信息获取渠道,受众有了更多的选择。广播电视节目形式和内容的变化无疑对广播电视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变的内容要求其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并熟练运用各类媒体编辑软件,部分能力不足的广播电视编辑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

(2) 受众需求变化。传统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节目的主流受众是60后、70后,但是现在80后以及90后成为媒体的主流受众。相较于传统媒体的受众,新媒体受众的需求发生了显著变化,相较于对新闻大事的关注,他们更愿意观看能够让他们放松身心的节目;相较于大篇幅的新闻报道,他们更倾向于言简意赅的短视频播报;相较于没有后话的电视节目,他们更喜欢有跟踪报道有回应的电视节目。受众需求的变化是新媒体环境下的重要变化,也是广播电视编辑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二、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电视编辑主体意识和受众意识

(1) 推进融媒体模式的构建和发展。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编辑应该积极转换思维,推进融媒体模式的构建和发展。在这一情况下,要求广播电视编辑自觉提升自身融媒体素养,能够适应广播电视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所做出的改变。当前,很多电视台或者电视剧都在微博上开通了官方账号,利用其宣传自己的节目;同时,很多广播电视节目也展开了微信、抖音等多个平台的宣传,加强了与网络视频平台的联系,融媒体模式构建已经初见成效。在此背景下,广播电视编辑应该提升自身编辑能力,能够根据不同媒体平台上的信息传播特点有意识和有针对性地进行编辑。例如,在传统广播电视节目编辑过程中就应该相对严肃认真,在微信平台上就应该多利用图片以节省人们的阅读时间,在微博以及其他娱乐平台上就应该提升其话题引领力。通过融媒体模式的构建和发展,广播电视编辑可以有效提升编辑能力,也能够以此推动广播电视节目与当下时代接轨,更为符合当下审美和价值倾向,无形中也有助于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引导力和竞争力。

(2) 构建媒体矩阵,满足多样化的受众需求。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既有中年人对严谨认真的节目的需求,也有着年轻人对创新节目的需求,更有小孩子对益智节目的需求。为此,广播电视编辑应该推进媒体矩阵的建设,以此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广播电视编辑在节目编辑过程中应该树立受众意识,明确节目的开发与创新需要围绕受众展开,从受众偏好入手才能在新媒体环境下获得更好发展。广播电视编辑还应该推动节目反馈机制的构建,通过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平台,收集受众的意见。然后以此为基础改进节目编辑与设计,与受众在新媒体环境下形成良性的信息互动,更好地迎合受众的需求。

由图2可知,湿式诱捕器在前3周诱捕效果最好,但3种诱捕器均随着时间的变化诱捕效果呈降低趋势,第3和第4周效果甚微,由此可以判断诱捕器诱芯的效果在20 d以内,每隔15~20 d需换一次诱芯。

(3) 明确节目定位,提升节目品牌号召力和影响力。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或者网络节目数量激增,如何在诸多节目中吸引受众,又如何在诸多节目中获得忠实观众,都是广播电视编辑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编辑应该树立主体意识,明确节目定位,以此提升节目品牌号召力和影响力。在广播电视节目编辑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选择一个明确的定位和主题,然后在编辑过程中不断明确这一主题,无论是在传统媒体上的编辑还是在新媒体平台上的编辑,都应该围绕这一主题。例如《快乐大本营》的节目编辑主题始终定位在“快乐”上,在微博宣传过程中也始终围绕这一主题。这样一来,能够通过节目定位的一贯性,逐步提升节目的品牌号召力和影响力,提升其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体竞争力,使得其在诸多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

三、结语

时代的车轮从未停歇,新媒体环境的出现也是历史的选择。面对新旧媒体的冲击和碰撞,广播电视编辑应该积极推进融媒体模式在广播电视媒体中的运用,应该提升自身主体意识和受众意识。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主体形式多元化,内容也变得更接地气,受众的需求也随着90后的加入日益多样化。面对这种情况,广播电视编辑在进行节目编辑时,还应该着眼于多样化的受众需求,极力推进媒体矩阵的建设,提升广播电视媒体信息化编辑水平和能力。除此之外,找准电视节目的定位并坚持下去,是广播电视编辑需要坚持的准则,只有拥有明确定位的广播电视节目才能够在节目泛滥的新媒体环境下冲出重围,发挥其应有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新媒体环境下,最为关键的还是在广播电视主体意识和受众意识支撑下,提升其自身的编辑素养和能力。

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其英语底子本身较为薄弱,虽然经历了高考,但是大部分学生的语言基本功极不扎实,词汇量较少,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较差,长期深受英语词汇少的苦恼。为了解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词汇的现状,该研究在x独立学院开展问卷调查,选取计算机、数学、物流管理、会计等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作为调研对象,共发放问卷300份,剔除不规范和不合理问卷30份,有效问卷27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0%。与此同时,我们随机对20位同学进行了深入访谈,了解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现状,通过问卷调研和访谈分析,我们发现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词汇学习存在着以下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建华.广播电视编辑的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探讨[J].传播力研究,2019,3(10):119.

中图分类号: G2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5079 (2019) 22-0116-01

作者简介: 吕峰,男,汉族,山西平陆人。研究方向:编辑。

标签:;  ;  ;  ;  ;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编辑的主体与受众意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