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病变的影像学分析X线、CT和MR影像对比观察论文_许庆员

山东省兰陵县中医医院影像科 277700

摘要:目的: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病变的X线、CT以及MR影像学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50例医院收诊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对左右腕行X线、CT及MR影像学检测,观察三种方式的检出率。结果:共计100个腕关节中,X线显示骨关节病灶为92处,CT检查骨关节病灶为412处,MR检测到骨关节病症为652处,三种检测方法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与CT均优于X线检查,且MR又优于CT检查,能够观察到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早期骨质侵蚀病变,同时对于滑膜炎性变化以及水肿等病理变化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增强MRI能够鉴别类风湿性关节炎与血管翳及关节积液,能够降低漏诊、误诊的现象。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病变;X线片;CT扫描;MR检查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of wrist joint lesions in X-ray and CT imaging and MR. Methods:January 2014-2015 year in December 50 cases of hospital diagnosi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wrist disease patients,all patients were on the left wrist X-ray,CT and MR imaging detection,the detection rate of observation in three ways. Results:a total of 100 wrist. X ray showed that the bone and joint lesions were 92 and CT diagnosis of bone and joint lesions for 412,Mr to detect bone joint disease is 652,between the three methods for the detection of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MR and CT was superior to X-ray examination,and MR and CT examination is superior to to observed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RA),the early bone erosions,also for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synovitis of the changes and edema with high sensitivity and enhanced MRI can identify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off arthritis and pannus and joint effusion,can reduce missed diagnosis and misdiagnosis phenomenon.

[keyword]:rheumatoid arthritis;wrist lesions;X-ray examination;CT scan;MR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特征的免疫性疾病,早期症状为关节滑膜肿痛,进而发展至软骨损坏、关节间隙缩小,发展至顽疾可导致骨质严重损坏,可能引发关节僵直、畸形甚至功能障碍[1]。该病多发生于女性中,且以20~50岁年龄段患者最为常见,具有反复发作、致残率较高的特点,目前临床中无较好的根治方法[2]。因此,该病的防治措施重点在于早期诊断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但是由于该病早期的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诊断依据,因此,影像学在该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针对X线、CT及MR影像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50例医院收诊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病变患者。50例患者中有男性18例,女性32例;年龄为29~72岁,平均为(47.6±2.3)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协会修订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本次研究入选标准:①类风湿性关节炎Ⅱ期及以下患者;②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能够配合随访调查。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对左右腕行X线、CT及MR影像学检测,观察三种方式的检出率。

X线片检查:使用GE公司生产的玲珑-DRX线拍摄仪,常规摄双手腕正位片。

CT检查:使用飞利浦公司生产的Brilliance 128层螺旋CT扫描仪。左右腕分别行CT扫描。检查者将手腕放置固定架上避免腕关节在扫描过程中移动。扫面中心线与腕关节背侧软组织对齐,从尺桡骨远端背侧骨性结节开始扫描,以第一掌骨与大多角骨构成的掌腕关节为终点。层厚为2mm,连续扫描。

MR成像:使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ESSENZA核磁波谱仪,选用关节线圈,左右腕分别检测。成像层面为冠状面,平扫结束后选择病变明显的手腕进行增强扫描。

观察患者X线片、CT及MR影像学资料并观察腕关节病灶数量。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值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早期诊断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治疗以及预防后遗症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相关文献指出,腕关节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累及的部位,其骨性侵蚀受累早于手指关节侵蚀病变[3]。因此,文章选择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病变作为研究部位。骨段骨质疏松、关节间隙缩小、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以及骨质侵蚀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表现[4]。但是由于每个人的关节间隙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具有代表性;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则能够通过查体及影像学检测判断,但该症状无显著特异性,因此,骨质疏松以及骨质侵蚀在该病的诊断中起到了主要鉴别作用[5]。骨质侵蚀被临床医学认为是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同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特异性较高。

X线检查主要利用了X线的穿透性、荧光效果以及感光效果,且人体组织之间的密度与厚度存在差别;当X线透过人体不同组织时,被吸收的程度存在差异,从而导致X线在胶片中的量呈现差异。CT是用X线束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通过计算机后处理得到的重建图像,目前在临床医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MR成像主要通过利用磁共振现象从人体组织获得电磁信号,进而重建出人体信息,且该方法能够得到任何方向的图像,二维图形、三维图像甚至具有空间-波谱分布的四维图像。本次研究观察中,X线显示骨关节病灶为92处,CT检查骨关节病灶为412处,MR检测到骨关节病症为652处,三种检测方法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MR与CT均优于X线检查,且MR又优于CT检查,能够观察到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早期骨质侵蚀病变,同时对于滑膜炎性变化以及水肿等病理变化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增强MRI能够鉴别类风湿性关节炎与血管翳及关节积液,能够降低漏诊、误诊的现象。

综上所述,在检查RA患者早期腕关节病变方面,MR和CT分别优于传统X线检查.若传统的X线检查所见仍不足以为临床高度怀疑的RA患者提供诊断依据时,或需监测早期RA疗效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CT或MRI作进一步检查.

参考文献:

[1]张涛.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病变的影像学分析:X线、CT和MR影像对比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23(36):154-154.

[2]漆强,邹玉林,余晖等.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CT和MRI诊断价值比较[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5,26(7):523-527.

[3]胡亚彬,杨青,段峰等.痛风性关节炎的 X 线平片、CT 和 MR 的对比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5,23(7):587-591.

[4]王宇,祁吉,雷新玮等.动态增强MRI对于鉴别血清学阴性的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和骨性关节炎的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3,44(7):721-725.

[5]姜林娣,周易,丁玉琴等.双源CT诊断痛风性关节炎临床分析[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9):638-639.

论文作者:许庆员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8

标签:;  ;  ;  ;  ;  ;  ;  ;  

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病变的影像学分析X线、CT和MR影像对比观察论文_许庆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