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联想在物理教学中的体现论文_伍国柱

启发式联想在物理教学中的体现论文_伍国柱

顺德勒流富安初级中学 广东 佛山 528000

摘 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切合实际,根据自身的情况,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把握任何一个机会,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而启发式教学,对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大气压强》的教学中,其中吊针滴液和瓶吞鸡蛋实验最能引起学生思考,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方面是最好的实验,也是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学习起来也特别地专注,脑海里往往会留下终身不忘的印象。因此教师每次教学都有可能让学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只是这个影响是好还是坏就取决于教师教学态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等因素的影响了。像这种日常生活中的物理是随处可见的,只要我们勤于思考,努力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定能得到很好地培养和提高。

关键词:启发 创新 实践

当前的自然科学教学活动,都在提倡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这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日常的教学过程必须遵从“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的教学理念,也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工作要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他们今后的人生走好第一步。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切合实际,根据自身的情况,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日常生活中时刻把握每一个启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细节。下面,我就初中物理“大气压强”的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谈谈自己一点浅薄的看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教材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第三节《大气压强》中,有很多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教材上安排的实验贴近生活,材料也容易准备,如吸盘,饮料管,密封罐等。但我个人觉得这些实验还不能够让学生感到意外和惊喜,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不够深刻。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大量关于大气压强应用实例和自然现象,我在教学本节内容时除演示了课本上的实验外,还另外做了以下几个演示实验:纸片托水、针筒吸药水、吊针滴液、大试管吸小试管、瓶吞鸡蛋等非常有趣的实验。一节课下来,学生感到兴趣盎然、精彩无限,也体现了“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的教学理念。

其中吊针滴液和瓶吞鸡蛋实验最能引起学生思考,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方面是最好的实验,也是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学习起来也特别地专注,让他们在脑海里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这种印象往往是终身不忘的。因此教师每次教学都有可能让学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只是这个影响是好还是坏就取决于教师教学态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等因素的影响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实验进一步的发挥、挖掘,才能体现出培养创新意识的作用。同时也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收获不少。如对吊针滴液演示实验,我是先让学生回忆护士是怎样给病人上针的,然后让其中的一个学生出来操作。当该学生只插一只针在液瓶时,药液并没有滴下来,台上的学生不知所措。有学生提示让他摇晃一下,但结果仍没有达到他们所期望的效果,全班哑然。“我们班没人打过吊针吗?呵呵,看来我们的同学们在平时没有注意观察哟!”这时,从学生的目光中我看得出来都处于困或之中。当我再插入一只针时,药液马上滴下来了。全班同学又用好奇的眼光看着我,都想知道其中的奥秘。经过一番解释后,学生才明白其中的道理,学生对大气压的作用又多了一点认识。像这种日常生活中的物理是随处可见的,只要我们勤于思考,努力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定能得到很好地培养和提高。

在做瓶吞鸡蛋实验时,当鸡蛋被吞入瓶中后,可能有很多老师都在此停住了,因为这个实验确实也达到了一定的效果,觉得没有必要再讲这个问题了。就会接着讲下面的内容,却忽略了一个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大好时机:此时鸡蛋在瓶中倒不出来,要让学生想办法,如何才能让鸡蛋完好无损地取出呢?或许有些好奇的学生早已想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教师一定不要放过这个发散学生思维的机会。因为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教学,就是要求教师们要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着手。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去发挥,去思考,不能错失任何一次机会。我让学生先讨论一会儿,有的学生可能想到:只有把瓶子打破,才可以完整地取出鸡蛋来;不破瓶就只能破蛋了,要不根本没有办法等等各种猜想就出现在学生的头脑里。一时间学生较难用逆向思维想到再次利用大气压把鸡蛋从里面推出来。我用歇后语“解铃还须系铃人”提示,“大气压?”马上就有学生提出来了。“对”我接着说:“如何利用气压把它压出来呢?”“怎样操作才能够把鸡蛋完整地取出来呢?”学生唧唧喳喳地议论开了,但一时还是没人能答得上来,我再次提示:“热胀冷缩”。 “哦,加热瓶子”,有学生大声说。当然,到这时,大部分学生都明白了要用瓶内的气体把蛋压出来。但具体操作还不是很明白,于是我自己亲自操作演示:用大夹子夹好瓶,先让瓶浸入冷水中,让里面的空气冷却一会儿,然后倒扣(注意一定要让鸡蛋封住瓶口),再从上面向瓶底倒入大量热水(70℃以上),很快,鸡蛋“砰”的一声从广口瓶中掉下,学生兴奋不已。看着同学们佩服的目光,我说:“各位同学,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很多事情都有解决它的办法,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想到。只要想到了办法,解决起来这不很简单吗?想想刚才的鸡蛋就是利用瓶中的空气受热后,温度升高,其压强增大,大于外面的大气压,把鸡蛋压出来了。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碰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多问问为什么,多想想办法,要知道,有时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在你的眼前,只是你没有想到而已,生活中的问题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在这一节课中,我就是按照《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本节所用到的所有演示实验,都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用课本教,不是教课本”。有时候我们总是埋怨学生没有创新思维,不会想问题。我们老师自己要反省一下:你对学生创新培养多不多,指导够不够?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首先我们老师要有创新的意识,要按照《课标》的理念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上的问题。如遇到一些实验不好做,我们要充分地利用身边的简易物品加以改造,甚至替换。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能够达到所期望的效果;在讲一道好习题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用几种解题方法,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在给学生的作业和练习时也可布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以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

只要我们教师们时时刻刻留意我们身边的一事一物,做一个教育的有心人,充分利用教学中的有利时机,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将来我们的学生就不只是个会模仿、会考试的工具,而是会创造性地学习和工作的能人。这正是我们新课程改革所期待的!

参考文献

[1]陈菲.初中物理教学中启发性提问的方式讨论[J].课程教育研究,2017,(41):164.

[2]薛建辉.论启发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6,(28):153-154.

论文作者:伍国柱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5

标签:;  ;  ;  ;  ;  ;  ;  ;  

启发式联想在物理教学中的体现论文_伍国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