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心理训练,提高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训练的质量论文_杨少龙

加强心理训练,提高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训练的质量论文_杨少龙

深圳市福田区少年业余体育学校 广东 深圳 518000

摘要:青少年的成长以及发展过程中,心理素质以及体能素质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心理素质培养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尤其是针对体育运动员更加如此,心理训练可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从而获取更佳的成绩。尤其是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体育训练过程中,有必要增强其心理素质,在网球运动场上果断处理随时出现的问题,稳定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情绪,作出快速反应,增强自信心,发挥自身的专业水平。此外,心理素质训练也可使运动员克服种种困难,激发其潜在体能优势,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方式进行探讨,同时提出了自身的见解和思考,以下为详细叙述。

关键词:心理训练;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训练;质量

青少年的成长以及发展过程中,增加了对于各类体育运动项目的训练需求,其中的网球运动备受青少年喜爱,随着网球技术水平的提高,传统的技术战术训练已经无法适应比赛要求,因此,越来越多的网球教练在训练过程中,意识到心理训练的重要性以及必然性,希望在提高网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基础上,为网球实践训练提供促进作用。青少年网球心理训练应贯穿于赛前、赛中、赛后各个环节,使网球运动员在塞场之上达到最佳的状态,并带来正面影响,心理训练可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相应的提高其网球水准,还能使运动员在场上迅速、果断解决场上所发生的问题,对情绪加以稳定,发挥自身的专业水平,从而取得良好成绩。所以,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探讨了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途径,以供借鉴。

一、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必然性

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其坚定的意志,网球比赛中得以充分体现,在心理素质训练的过程中,应对训练方式加以创新,结合运动员的个体差异,掌握其心理变化趋势,对训练内容加以调整,在鼓励以及激励的基础上,还应稳定运动员的动机,随着动机的变化,明确个人定向,相应的增强动机,比如,可通过自我调节的方式,加强心理训练。自我调节方式主要包括自我命令、自我鼓励以及自我交谈等等,调节过程中,应尽可能使运动员保持高度紧张的心理状态,产生心理应激反应,对心中的抑郁状态全面克服,建立自信的情绪。但是,在过分兴奋的状态下,则应相应的削弱兴奋情感,切记不可损害高涨状态,在比赛以及训练的过程中,稳定情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值得一提的是,若想培养坚定的意志品质,就要增加训练难度,加大训练负荷,事实证明,无论是比赛还是训练环节,运动员所面临的困难都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自身状态、外在环境以及其他因素不断变动的,因此,运动员必须掌握实际情况,在训练过程中,事先设想所面临的困难以及阻碍,针对性的增加难度,训练完毕后,使运动员明白一个道理:努力就可能实现目标,利于日后比赛过程中发展其意志品质,并主动、积极克服困难,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激发身体潜能,增加必要的意志储备,为青少年网球运动员日后的成长以及发展奠定基础。

二、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策略

(一)赛前心理训练

赛前的训练训练对于运动员的体能发挥具有重要作用,落实赛前心理训练,其最终目的就是使运动员做好提前的心理准备,为接下来参赛过程中的水平发挥打下良好铺垫,克服心理上的不适,缓解消极的心理状态,比赛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自我调节,力求取得最佳的比赛成绩。

大量的实践研究证明,网球运动员在战术、思想、技术以及身体均准备充分的前提下,如若可达到知己知彼的状态,那么比赛环节运动员战术以及技术水平发挥的变化将相对较小,其中变动最大的当属运动情绪,指的是心态不稳所产生的情绪变化。运动员赛前产生的心理状态变化,其根本原因在于运动员渴望成功,已充分认识比赛的重要性,以及对于失败的恐惧感,这一心理状态上的变化,将极易使网球运动员产生抑郁状态、焦虑状态以及虚假自信状态等等。可见,赛前的心理训练对于运动员赛场上的水平发挥具有极大影响,若想达到最佳的精神状态,就要积极接受赛前心理训练,使运动员表现出踊跃的应战心理,高度集中自身注意力,缓解焦虑状态,避免运动员在比赛之前因负面情绪而出现生理反应失调的问题。比如,身体出虚汗、茶饭不思以及失眠等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防止出现赛前抑郁状态,所谓的睡前抑郁状态指的是比赛淡漠心理,运动员应对比赛的态度极其消极、负面,无法打起精神,缺少运动能力,甚至自我怀疑。同时通过赛前心理训练也可避免使运动员产生虚假自信状态,主要表现为虚假自信以及口硬心虚,为典型的认识上的偏差,实则为心理上的恐惧[1]。

针对以上问题,教练应当在最短时间内帮助运动员对心理状态加以调节,保持最佳的情绪,针对性的引导,是青少年网球运动员正确认识比赛,摆正自我位置,通常情况下,可运用以下几种方式解决。

其一,淡化运动员对于比赛的重视程度,提高比赛透明度,这一方式可缓解运动员的赛前焦虑心理,帮助运动员从心理上淡化比赛结果,加强心理辅导,减少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给运动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逐步消除赛前焦虑情绪。其二,利用自我暗示法,教练应主动倾听运动员的倾诉,耐心、细致的分析焦虑心理产生的诱因,特别是运动员首次焦虑感出现时,教练应发挥其引导性作用,做好诱因分析、情景分析,以此为基础,使运动员学会自我暗示,消除负面心理,形成积极、正面的情绪。其三,运用想象放松法,要求运动员赛前进行放松练习,对比赛过程中所运用的动作、技巧加以想象,想象利用技巧以及相关动作击败对手的场景,增强自信心,从而缓解焦虑情绪[2]。

(二)赛中心理训练

结合网球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可将赛中心理训练分为恐惧、理想以及不良三个种类,积极开展在中心的训练。众所周知,网球竞技项目考验运动员的谋略、技术、智慧、体力、战术以及心理等综合素质,上场比赛与日常训练不同,运动员不仅承受超强的运动负荷,同时其心理压力也极大,因此,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网球教练意识到赛中心理战术应用的必然性,值得一提的是,赛中心理战术已成为当下国际大赛中极其常见的比赛战术,对其类型进行分类,主要有:露强藐敌,先发制人;知己知彼,避实就虚等等,加强赛中心理训练,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使运动员保持赛前的最佳心理状态,结合赛场的实际变化情况,把控情绪,从而影响竞争对手,使其产生心理状态上的变动,同时,发挥自身水平,从而获得比赛的胜利[3]。

笔者建议,赛中的心理训练,应当提高运动员的心理调节能力,通过注意力转移法以及精神放松法等,间接的鼓舞运动员,或运用幽默风趣的沟通方式,减少运动员的紧张、焦虑情绪,可适当的引导运动员保持笑容,从而达到调节心理状态的目的。

(三)赛后心理训练

赛后心理训练可相应的提高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综合能力,比赛结束后,运动员也承受了超强的体能负荷,身心处于疲惫状态,所以,教练应当紧抓时机,实施针对性的心理训练,使运动员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为下一次比赛打下良好铺垫,增强其竞技能力[4]。赛后运动员的心理活动并未真正结束,只是更换了变化形式,大多问题均隐藏在运动员的内心深处,很难得到有效排泄,如若自身未能合理调节,将直接影响下次比赛,所以,许多青少年网球教练均意识到比赛结束后,需针对性的开展赛后心理训练,为下一次比赛奠定基础,常见的训练方式有剖析法、赛时录像分析法以及交谈法等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青少年网球运动训练过程中的心理训练是极其重要的组成,但是,很多时候教练缺乏对于运动员心理训练的重视,导致运动员专项训练过程中,未能结合其个性、兴趣以及意志力等开展,致使最终的训练效果极差,比赛过程中,运动员更多的凭借自身经验,赛前、赛中以及赛后,许多青少年网球运动员都不同程度的出现心理问题,表现在消极心理、兴奋情绪以及焦虑状态等等,影响了技术以及战术的应用,使得最终的比赛结果不理想,所以,经笔者分析和探讨,建议青少年网球训练过程中,教练应注重心理训练,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其自信心,从而发挥其自身水准,取得最佳的成绩。最后,希望笔者的分析以及探讨为相关的研究人士带来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陈静.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途径与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3(14):113-114.

[2]龚春燕,张海洋.论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方法[J].体育时空,2014,17(1):120-120,122.

[3]许婉敏.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效果的实证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3,35(3):109-112.

[4]宋湘勤,孙晓东.心理训练在隔网对抗类项群运动项目中的作用--以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为例[J].青少年体育,2015,19(6):48-51.

论文作者:杨少龙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4

标签:;  ;  ;  ;  ;  ;  ;  ;  

加强心理训练,提高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训练的质量论文_杨少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