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1996年固定资产投资分析及1997年展望_固定资产投资论文

广东省1996年固定资产投资分析及1997年展望_固定资产投资论文

广东省一九九六年固定资产投资分析与一九九七年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广东省论文,六年论文,固定资产投资论文,九九论文,一九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1996年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分析

1996年,在国家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宏观经济政策的环境下,我省在固定资产投资宏观调控和管理方面,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按照进一步抑制通货膨胀、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加强对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调控,投资总量得到控制,投资结构逐步趋向合理,整体投资运行基本正常,全年投资预期目标基本实现,投资的宏观调控取得了阶段性成就。

1996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43亿元,比上年增长5%。从全年的投资运行趋势看,主要呈以下几个特点:

(一)投资增长低速,速度持续回落

1996年投资总量增长5%,增幅比上年回落3.7个百分点。从分季度的增长态势来看,与上年形成鲜明的对比,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村部分),1995年是逐季滑落,1996年是逐季回升。一季度末增幅仅为4.2%,逐季回升至三季度的8.1%。投资结构较上年也有所调整,房地产投资由上年增长39.5%陡然变为负增长,下降3.4%。从原因上看,主要是国家在投资政策上继续坚持适度从紧,在项目审批上从严,同时由于“八五”项目结构较多,在建项目相对较少;1996年又是执行“九五”计划的第一年,部分项目启动较晚,影响了投资规模。

(二)投资继续向基础设施、产业倾斜,“瓶颈”约束不断减弱

1996年,我省基础设施、产业投资继续得到倾斜,在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保持近60%。“八五”时期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增长42.5%,略高于同期整体投资增长,保证了基础设施、产业建设优先国民经济发展。在我省基础设施、产业投资中,交通邮电和原材料投资增长尤为迅猛,投资年均增长在“八五”分别高达58.1%和54.9%,进一步缓解了制约经济发展的运输“瓶颈”,改善了我省的生产力布局。此外能源和农业的发展也较为迅速,“八五”时期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到26%和19.2%,对改善我省的能源供应情况和农业基础地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投资资金多源化,外商直接投资继续成为主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使我省经济出现了持续的高速增长,居民收入大大增加,居民储蓄和手持现金日益增多,非国有投资出现了较大发展。“八五”时期国有单位自筹与国内贷款投资年均分别增长46.1%和38.7%,高出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幅9个和1.6个百分点,使这两部分投资所占比重由1990年的58.1%上升到68.9%。与此同时,外资的大量渗入改善了我省投资资金的构成。1996年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9%;“八五”时期年均增长达43%,是投资资金中增长较快的组成部分。在我省投资资金来源中,利用外资“三分天下取其一”,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省投资资金紧张的局面,为我省经济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房地产投资仍是投资的主要构成,资金占压严重

从目前我省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上看,1996年房地产投资虽然比上年下降3.4%,但依然是我省投资的重要构成,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22.3%,所占比重仍然较大。从房地产内部结构看,局部地区高档楼宇比重较大,供大于求,占压大量资金,影响投资整体效益,因此有必要继续控制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调整其内部结构,使房地产投资进一步向安居工程、普通居民住宅等方面倾斜。

二、当前固定资产投资领域矛盾透视

经过三年的宏观调控,我省经济实力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经济增长依然未摆脱依靠外延扩大这一模式,因此,现阶段固定资产投资仍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已明确要实现经济增长的两个根本性转变,这不仅要国家政策的倾斜,也要靠投资来得到实现。但我省投资运行中有很多矛盾不仅影响到投资的质量,也影响到我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一)投资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我省投资中基建与技改投资的结构问题由来已久,几次的投资膨胀从本质上看均是结构性膨胀,投资不足与投资过度并存,影响了经济发展的后劲。1996年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5%,投资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从投资增幅的结构上看,基建投资和技改投资分别增长2.6%和8.5%,房地产投资下降3.4%。从增幅结构上看已基本上处在比较合理的范围内,但由于长期以来投资结构的不合理,使得投资基数上有很大的不同。从比重上看,房地产投资达到22.3%,基建和技改投资分别为38.1%和11.3%,技改投资依然比较单薄。大规模地增加基建投资的确使我省生产力配置得到改善,生产水平有较大提高,但是过多地进行基建必然影响技改投资的增长。技改投资由于企业负债率高,筹资困难,投资周期长,短期内很难见到效益而一度呈下滑趋势。但是技改投资是实现我省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关键之一,也是未来我省经济发展原动力的生成者,因此,需进一步调整投资结构,使固定资产投资更好地促进我省的经济发展。

(二)投资效益不高困扰着投资的正常运行

我省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进入“八五”后明显恶化。“七五”时期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弹性为0.78,而“八五”时期增长到1.70,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不如从前。从我省“八五”时期国有单位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也不难发现,五年间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由1990年的75%逐步减少到56.5%,减少了18.5个百分点,其中基建和技改投资分别减少5.8和23.3个百分点,投资效益逐年下滑。从我省投资情况看,项目规模不经济,盲目重复建设现象是比较明显的,不仅占压了有限的资金,同时在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等一系列问题上出现竞争,扩大内耗,不能够产生规模效益,使我省企业竞争优势颓落,难以在全国以至世界范围内占领市场。

(三)投资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支持不足

随着我省“九五”计划的实施,对新形势下如何利用投资引导经济结构的调整,特别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将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从我省确定的汽车、石化和机械工业三个支柱产业的投资情况看,1990年我省三大支柱行业的基建、技改投资占整体投资的比重分别为1.2%、6.1%和1.5%,到“八五”末三大支柱产业的投资比重为0.7%、11.4%和1.3%,三大产业的投资增幅在“八五”时期年均分别增长22.2%、47%和42.3%,“八五”时期基建、技改投资年均增长41.5%,除石化工业投资由于茂名、广州乙烯等项目的建设其投资增幅超过整体的平均增长外,支柱产业的投资竟与整体以等速或低于投资的平均速度增长。

(四)投资主体的行为更多地受投资回报率的影响

资金渠道多源化,单一政府投资主体格局进一步打破,国内企业、境外企业、私营企业、城乡个人都在积极扮演投资主体角色。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投资主体较以往更注重投资效益,部分投资回报率较高的行业如房地产等更多地受到投资商的注目,但从目前市场需求情况看,这些行业的发展,局部地区已超出市场的需求,使投资项目不能产生应有的效益,短期行为较为突出,同时又要占压大量资金和生产资料,严重地影响了正常的经济运行秩序。因此需要在投资政策上区别对待,依靠政府行为来引导解决。

三、1997年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判断及预测

经过三年的宏观调控,抑制通货膨胀的目标已实现,宏观经济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微观经济中的问题逐步呈现。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未有明显改善。由于市场出现的结构性饱和,部分企业开工率不高,加上受利润分流、成本增加和经营不善的影响,工业、外贸、商业、物资等行业普遍存在利润下降、亏损增加的情况,影响了我省经济运行的质量。在这种形势下,为保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巩固宏观调控取得的成果,1997年国家将会在适度从紧的方针下采取紧中有调的经济政策,加大结构调整力度。预计1997年我省固定资产投资环境将比1996年宽松,投资结构也将会进一步优化。

从投资供给情况看,经过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后,我省已具备了较强的经济实力,1996年地方财政收入已达到474.6亿元,比上年增长24.8%,银行存款余额已达到9076亿元,比上年新增存款余额2029亿元,投资储备金充足。此外,连续三年的宏观调控,有效地抑制了投资规模的过快增长,生产资料供需紧张的矛盾逐步得到缓解,投资的物质基础比较好。

从投资需求情况看,以制造业为主体的我省工业目前尚不能很快地由依靠投资拉动的粗放式生产经营转变为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依靠科技进步进行发展的集约型生产上来,因此保持投资的适度增长将是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党的十五大的召开,香港的回归,一批“九五”重大项目陆续启动,将会带动投资需求逐渐增加。从目前我省经济运行的周期看,本轮经济运行周期已接近波谷并将日渐开始恢复,新一轮投资热潮也将随之启动。

通过对我省固定资产投资供需两方面的分析,结合近几年的投资状况,对1997年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形势作出如下预测: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实现2638亿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地方投资1850亿元,增长11.1%。

国有单位投资中,基本建设增长8%,技术改造增长22.5%,房地产开发增长7%。

四、对固定资产投资运行的建议

(一)继续加强对投资的宏观调控,确保国民经济的有效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的最终目标是促进经济的有效增长。由于投资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固定资产投资的膨胀会引发通货膨胀等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这就要求继续保持适度从紧的方针,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调控。严格限制新开工项目,突出重点建设,兼顾一般项目;加大投资结构的调控力度,集中力量优化和调整投资结构,保持基建投资的适度增长,加大技改投资的力度,控制房地产投资的过快增长,优先安排农业、水利、能源、交通、高新技术产业和安居工程,以及科学、教育、文化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调整房地产投资结构,鼓励普通居民住宅建设,严格控制新上高标准房地产项目,确保国民经济的有效增长。

(二)强化投资的导向职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积极推进我省的两个根本性转变

投资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手段之一,对经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投资的导向作用在其中应得到强化。要研究有效促进投资结构调整的政策,根据优化结构和市场效益原则,把在调整结构中起骨干作用的重点项目安排好;通过增量带动资产存量结构的调整,利用投资结构的优化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市场、效益为前提,抓紧建成一批对调整结构具有显著作用的技改项目、重点工程项目;强化政府对投资的管理和控制,扭转大幅度超概算的状况,解决“大而全、小而全”问题,减少经济增长对投资增长的依赖性,保证我省经济的有效增长。

(三)加强资金源头控制,严格审批新开工项目,强化政府调控能力,提高投资效益

资金来源的多源化,审批权限的分散化,使对投资调控的难度进一步加大。要搞好资金源头控制,严格新开工项目审批,抓住当前宏观环境相对宽松的有利时机,切实把主要精力转向优化投资结构和提高投资效益上来。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要在清理已批项目的基础上,严格按照“九五”规划确定的结构调整目标、技术进步要求和市场效益把握。强化政府调控能力,抓好省级重要产业资金的启动和完善拓展重点行业的专项建设基金制,抓好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四项改革制度的贯彻和落实。改进和完善投资管理,研究改革按项目投资规模划分行政审批权限的办法,部分竞争性项目用登记的办法取代行政审批。

标签:;  ;  ;  ;  ;  ;  ;  ;  ;  ;  ;  

广东省1996年固定资产投资分析及1997年展望_固定资产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