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路径探讨论文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路径探讨论文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路径探讨

马炜玮 汉口学院

摘要: 当前,我国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新媒体时代,在这种大背景下,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受到不小的冲击,主要由于传统媒体传播途径较为狭窄,传播速度较为缓慢,受众群体逐渐缩小等原因,逼迫广播电视编导务必要转变思维解放思想,创新新型路径,提高广播电视节目对受众的吸引力,满足观众精神层面的需求,最终提高广播电视的在媒体行业中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 新媒体;广播电视编导;创新路径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互联网以及各项新媒体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因此民众能够获得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元,这无疑标志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这不仅对媒体行业的现有格局带来了冲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霸主地位。因此,在步入新媒体时代后广播电视编导务必要进行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地转变运营思维,最终能够有效促进广播电视、报纸这些传统媒体行业的创新成长。

一、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存在的问题

(一)首先就是广播电视员工专业素养不足

在新媒体时代,观众及行业对广播电视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要求广播电视从业人员务必掌握良好的专业知识,熟练运用专业技能。但是编导人员的人力资源创新性仍然不够强,作为大多数科班出身的编导工作人员在本科及研究生生涯中所受到的教育较为传统固化,就当前而言,这些员工所具备的工作意识和业务能力还不具备能对项目进行创新优化。在受到新媒体冲击后,只有持续性对广播电视媒体从业人员进行培训锻炼提高行业人员的综合能力及职业水平,增强项目的创新趣味性,不同栏目体现出独特的风格特征拓宽受众面提高收视率,就可以正面促进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

为了探索MOOC学习平台的结课率,笔者在开学期向教务处申请面向全校师生开设网络公选课“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让学生自由选课,自主学习。学生选修该网络课程后还可以选修其他的传统公选课,不占用公选课名额,同时不对学生设置硬性考核要求,通过能获得1.5学分,没有通过下次仍然可以继续选修学习,充分给予学生选择权,学生可以完全凭着自己的喜好选择是否坚持学习。课程考核分数由2个维度组成:课程视频学习进度(50%)、互动频率(20%)以及考试(30%),学生达到60分即算结课。

第五,因为地震后原有家园被摧毁,一部分羌族村寨被迫迁移。原汶川县龙溪乡直台村和垮坡村夕格组原有的生存空间不再适宜生存,于是被迫迁往了位于邛崃市的南宝农场。由原本的羌族聚居区迁往汉人区,不仅是生存空间的迁移,更是文化生存空间的改变。

(二)广播电视运行机制笨拙、传播途径狭窄

当前,广播电视存在系统性、结构性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广播电视面临着技术迅速革新的问题,这对于整体的运行机制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广播电视在对媒体信息进行传播时,需要对自身系统性的运行机制进行灵活调整,譬如,在进行栏目节目制作的过程中,只是按照原有固化的思维对制成的节目进行审核,并未对节目的价值观精神内涵等进行高质量把关,就会造成一些节目毫无内涵,质量参差不齐,使得受众易枯燥乏味甚至反感,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就会导致收视率下降。因此,广播电视需要及时对运行及时进行灵活性创新,适当拓宽传播途径,为适应社会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三)广播电视内容较为固化

广播电视节目应当担负起满足人民群众精神层面需求、宣传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任,广播电视编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发展和创新。首先,编导应当针对不同的观众设计特有的频道栏目,以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设计更多的优秀电视节目,例如《天天向上》这个节目已经好些年的历史了,在节目名称上就符合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在节目内容上不但满足了观众的需求,还通过访谈、歌剧、即兴表演等形式对中华传统文化、社会道德进行了弘扬传播,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了节目的文化底蕴,因此,提升节目质量,深度挖掘节目文化内容是广播电视编导从业人员需要明确的大方向。

二、明确广播电视编导方向及面临的机遇

(一)实现与新媒体进行有效融合

广播电视编导是一项需要灵感和才华的工作,从目前的大环境来看,要想提升创新能力首先就需要和新媒体介质进行有效融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首先,应当解放思想,虚心刻苦学习内化一些新媒体的各项技术,更新强化自身的知识储备,熟练掌握这些技术才能运用到日常的工作中。在信息化时代,也需要丰富广播电视媒体的内容拓宽传播渠道,例如新华网、人民日报等传统媒体在微信中开设了公众号,在抖音中也精心制作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短视频。在此基础上,广播电视编导也可以借鉴前人的经验,从而也为自身带来启示、促进自身的创新力度。

(二)提升节目质量与文化内涵

由于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快销文字和短视频的迅速崛起,广播电视的内容已不能满足多数受众的需求,较为固化的广播电视内容面临着革新,为实现可持续性发展,首先需要在内容和理念上进行创新优化,创设出积极弘扬正能量又不失风趣的节目来满足大众多元化的需求。

(三)强化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意识

在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从业人员要彻底转变传统的理念,设法进行创新优化、开拓思维方面的培养训练。首先,广播电视编导应该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合理调整自身的定位,深入全面洞察当前新媒体对行业的冲击程度几何,再结合自身的节目特点科学合理地制定对策,使得节目编导与广播电视媒体创新发展方向一致。其次,为激发和培养员工的创新灵感,广播电视行业领导可定期组织员工深入群众中调查,准确把握观众的需求,使得节目创新贴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最后,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鼓励,给予编导人员物质及精神层面的奖励,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总结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广播电视编导带来了挑战及机遇,在解放思想的前提下,应该不断进行创新融合,最终提高节目的吸引力,实现广播电视编导工作的持续稳定地发展。

(2)注重课堂教学的逻辑结构。对于每一课题都要讲清三个问题,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否则就容易让学生对知识一头雾水,剪不断理还乱,而这三个问题层层递进,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参考文献:

[1]车云翔.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研究[J].传媒论坛,2019,2(13):36+38.

[2]叶西措.新媒体时代对电视新闻编辑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29(02):86-90.

[3]张英华.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和融合能力[J].西部广播电视,2017(17):169-170.

标签:;  ;  ;  ;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路径探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