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税制的曙光:扬子石化企业年金的“鸡肋”味_企业年金论文

展望税制的曙光:扬子石化企业年金的“鸡肋”味_企业年金论文

期待税制破晓:扬子石化企业年金的“鸡肋”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扬子论文,税制论文,鸡肋论文,企业年金论文,石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在面对这笔钱,我们发也不是,不发也不是!”

2003年3月31日,接受记者采访的扬子石化人力资源部副总经济师、保险部主任陈胜敏谈及实施了几年的企业年金制度,满脸苦衷。

与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对企业年金市场的趋之若鹜相比,记者注意到实施企业年金的公司尤其是国有企业却处于抉择的两难境地。

企业年金竟成鸡肋

企业年金(2000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决定,将原来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规范为“企业年金”)在扬子石化的实施可谓走在各类国有企业的前面。

一个大背景是,1992年南京市率先提出养老保险的改革制度直接影响了扬子石化的养老保险制度。根据社会养老体系改革的目标,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将由目前的85%-90%之间下降到60%,企业年金的替代率为20%,从长远趋势分析,企业年金的替代率将达到50%。

“原来退休时养老费用全部由国家和集体承担,费用和工龄及工资收入有关,替代率高,平均85%左右,有时甚至高达105%。”陈说,在当时的情况下,过高的养老金替代率造成国家和集体的负担加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最终也造成个人养老金发放困难。

在新办法实施的时候,由于计算退休金的方法还没有变,造成企业与企业间计算退休金的随意性比较大。由于各行业和公司的现实差异,使得“各行业的退休金差异也比较大,甚至有些亏损企业就不发退休金”。

而扬子石化是从1995年开始实施的新的退休金计算办法。为了避免早退休与晚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差额过大,扬子石化当时采取分两部分进行的策略:对1994年以前的职工,从其参加工作之日起算,以企业福利费,调整系数乘连续工龄,可以补上一些费用,工龄越长,补得越多。而对于1995年以后的职工,则按岗位工资、技术工资和工龄三部分综合起算。

“这就兼顾了老工人与年轻工人,普通职工与干部职工的退休金的计算。”陈胜敏说,为了达到稳定职工队伍、留住人才的目的,扬子石化对于年金的提取做了具体而严格的规定。

比如,如果职工要获得这部分资金的话,首先必须要完成当年总公司下达的利润指标,只有完成了指标才能获得。另外,在业绩考察方面,旷工或是受处分的人员不得享受该部分资金。因工作需要而调动工作的,这部分资金可以继续享受,但因主动跳槽或被开除而解除合同的员工,只能享受个人缴纳的这一块,不能得到企业缴纳的那部分资金。

陈介绍说,为了有效利用这部分资金,扬子石化将这块工作交与工会运作管理,而决定资金的投资运作则由职工理事会来决策,职工理事会由公司负责人、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在职职工和离退休职工等组成。

陈坦言过去扬子石化对年金的运作比较成功,“主要是委托证券公司理财、购买国债、存入银行等,收益很高,分红能达到10%左右,年金的运作做到了公正公平,真正让工人得到实惠。”

“当时实施企业年金的确对于维护职工队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陈胜敏说。

但随着投资回报的降低,企业年金分红比例下降,企业年金在激励方面起的作用日渐式微。陈胜敏认为企业年金没有体现出它应该起的作用与国家政策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国家对企业建立年金没有硬性规定,对企业年金只是一个粗线条的管理办法。

“税收以及年金的运作都是问题,都制约着企业,很多企业对年金都没有多少信心,希望得到的效果没有体现出来。”陈强调说,就扬子石化而言,毕竟个人账户有限,退休工资不高。

“按道理,这个时候年金的出现可以补上一部分资金,缩短新老办法的差距。但问题是,年金不应该只是养老,而应该和企业的分配制度挂钩,不能干好干坏都一样。”陈胜敏对于这个结果感到遗憾。

陈认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年金体系应该在公司内部体现出激励的作用。为企业在岗职工建立的企业年金,应与职工的岗位、贡献大小挂钩,目的是增加企业的凝聚力;对即将退休人员建立企业年金,目的是不降低退休后的生活待遇。

同时,陈胜敏强调,应该为一些对企业做出突出贡献者建立企业年金,以鼓励先进、留住人才。还有现在比较忽略的是,要对经营者建立企业年金,“目的是对国企的高层领导能起到约束短期行为的作用。”

此前,翰威特大中华区主席李仕达在上海就企业年金制度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强调,企业年金也要针对企业高层的特殊利益,要起到效果关键是在实施中要形成梯度。

对于企业年金在留人方面的作用,陈胜敏承认在这方面与外企、合资企业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差距不仅是薪金方面,在年金方面外企也比国企高得多,所以大批人才流失。”这是陈一直担忧的地方。对此,陈认为像扬子石化这样的大国有企业必须进行薪金制度改革,“把低于企业劳动力市场价位的尽快升上去,将企业高于劳动力市场价位的钱降下来”。

但现在国有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是,各种收入的“暗改明”使得员工的收入平均化,岗位工资差距不大,而技能工资没有和岗位技能等挂钩,都使得薪筹制度的改革变得艰巨。

据有关消息称,国家将很快对企业年金的税收问题给出明确的说法,陈胜敏说,“考虑到税率,等于说获得的利息还不如税收收去的多,这大大降低了年金的意义”。

据业内人士介绍,现在有的合资企业已经把个人账户的钱退给了本人,每个月的养老全都打入工资表,按月扣除,而国家现在对企业年金的税收,在一定程度上没有起到平衡贫富的作用,某种意义上是加重了国企的负担。

扬子石化现在面临的一个尴尬是,由于扬子公司近年来比较重视年金利润的增长,将利息设得较高,给职工带来不少实惠,使得有些员工不愿意将退休金提出,依然靠其来获得利润。但根据政策,企业必须将这部分资金退给他们。陈胜敏认为,对在职员工,年金本来就有留住人才的作用,“如果全部退给本人,势必加重人才流失。”

除了现在年金运作的回报率已经抵不上税金,陈面对的问题还有来自集团的压力,中国石化集团已经下发文件,要求各子公司的企业年金从福利费中列支。

面临这些现实压力,陈胜敏说:“发,还是不发,真是个问题!”

民企外企不依赖年金

因为企业年金在企业职工养老结构中不具有强制性,现在实施的企业还很少。

在由智联招聘组织的一次“企业年金与人力资源”的沙龙上,一些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虽然对企业年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因为税收等方面的问题,HR经理们表示现在实施企业年金计划还为时过早。

有的外企虽然表示企业年金对于保持员工稳定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这笔钱不一定用于缴纳企业年金。汇丰数据处理(上海)有限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蒋皓先生认为,如果企业要实施年金制度一定要对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结构进行充分的分析,考虑实行什么样的福利保险措施比较好。

“我们可能将相应的钱花在培训等方面来留住员工。”蒋皓表示。

而来自德隆国际战略投资有限公司的人事专员认为,在私营企业中激励员工、留住高层可供选择的措施也比较多,也不一定非要实施企业年金,职员的流动性都会影响到企业年金的效果。

保险基金公司磨刀霍霍

相对于国有企业的两难和多数企业的观望,保险公司和一些基金公司早就对企业年金市场磨刀霍霍了——他们希望企业年金成为保险公司和基金公司重要的业务。

业界本来认为,企业年金将是寿险业最大的蛋糕。然而,企业年金面临的现状却是“雷声大雨点小”。

“税的问题制约了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总经理王宪章指出,企业年金没有得到很好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务院的2000年的42号文并没有得到有效地执行,主要表现在税收优惠政策没有得到落实,市场化运作模式没有得到落实,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没能有效建立——“这导致广大企业要么持币观望推迟购买,要么将资金用于其他用途。”

多数业界人士还认为,国家税收没有考虑个人的优惠政策,这样可能导致对员工参与企业年金缺乏激励作用,实际结果可能与政府的制度设计初衷相违。还有就是没有考虑不同企业、不同员工工资水平的差距,实践中4%的税前列支比较单一。

对于保险公司和基金公司的反映,扬子石化的陈胜敏认为企业年金要得到有效实施,起到应起的作用需要市场的配合。

“我们急需做的事情,首先是要将年金制度与国家信托制度挂钩,运作方面一定走商业保险化的模式,这不仅可以规范企业内部管理,这也符合社会进步的潮流。”显然,陈的思路正是保险公司、基金公司所期待的。

企业年金两种运作模式

企业年金即由企业提供的养老金。按筹资与运作模式的不同,企业年金计划通常分为两大类,即限定缴费计划(Defined Contribution,简称DC计划)和限定给付计划(Defined Benefit,简称DB计划)。

在养老金市场发达的国家(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荷兰、瑞士、英国和美国),企业年金是职工退休收入的主要部分(指养老金替代率而言);而在建立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企业年金属于第二支柱。

中国政府在总结世界各国各种类型的雇主养老金、补充养老保险和职业养老金的经验之后,在“十五”规划中写入“企业年金”作为中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支柱。

由企业设立、为职工建立个人账户,并按个人账户积累额支付的一种退休金计划称为DC计划。这种计划事先确定每期的缴费金额或比例,职工对个人账户拥有投资决策权,并承担由此导致的投资风险。投资回报全部计入个人账户,退休金水平取决于职工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的缴费额及其投资收益,因此退休金并不确定。一般来讲,企业和职工缴费额符合条件的部分可以享受免税待遇(我国的试点方案中规定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可从成本列支)。

DC计划适合年龄结构较轻的企业(如IT业、生物制药业、金融保险业等),原因在于:第一,DC计划为每个职工建立个人账户,职工可以明确知道自己退休金的积累情况,很受年轻职工欢迎;第二,年轻人的金融理财知识比较丰富、风险承受能力较强,愿意拥有部分投资支配权;第三,适应员工的流动性。年轻的员工,一般工作不是十分稳定,未来更换工作的机会很大,因为DC计划为员工建立了个人账户,并由第三方托管,独立于企业的资产和运营,所以员工更换工作时,对个人账户没有影响,个人仍然可以继续缴费;第四,年轻职工距离退休的时间长,可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工具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使自己的个人账户增值。基于中国经济的成长性,可以预计,DC计划将成为中国企业的主选计划。

DB计划则是由企业出资建立养老基金、定期向退休职工按固定金额支付退休金的一种退休金计划。由于为计划筹资所需的金额往往是不确定的,退休金的投资决策权完全掌握在企业手中,所以,企业承担投资风险。这种运作方式是,事先确定职工的退休金水平,然后根据基金的运营状况、职工年龄、职工离职率、工资增长情况以及管理费用等因素,逐年计算企业的缴费额。企业缴纳的这部分金额在规定限度内享受免税待遇。

标签:;  ;  ;  ;  ;  ;  

展望税制的曙光:扬子石化企业年金的“鸡肋”味_企业年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