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级考试到多重评价--日本“中学入学考试”改革的启示_中考论文

从单级考试到多重评价--日本“中学入学考试”改革的启示_中考论文

从单一尺度考试到多元评价——日本“中考”改革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尺度论文,中考论文,启示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中考”:人生竞争的第一站

日本高中结构依竞争第次可分为升学重点高中(公立)、私立高中、一般高中(公立)、职业高中和定时制高中。由于重点高中(公立)和私立高中升大学率最高,所以把高中当做“定向”选择而非作为“受教育”选择的日本人,就把重点高中、私立高中作为竞争目标。“中考”决定升高中,高中决定升大学,大学决定一个人未来的职业、地位。因此,重点高中一直是中学生竞争的焦点——人生第一站。据统计,1988年日本初中毕业生的志愿率为:97.9%希望升学,1.2%希望就业,其它占1%。①1992年的实际升学情况是:95.8%升入高中(其中95.1%升入普通高中,3.9%升入私立高中,1%升入定时制高中),0.8%升入高等专修学校,0.9%升入专修学校,1.7%就业,其它0.8%。②

传统“中考”方法是以学力考试为主,考试设5科,国语、理科、社会、数学和外语,全县范围统考(日本的县在权限上相当于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统考后,一般按学区依志愿和考试成绩分配学籍。日本把这种招生方法称之为一个尺度考试的选拔方法,也就是一考定前途。日本“中考”还有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就是考试公司的测试(日本叫“业者测验”,专业公司考试的意思),公司考试有较稳定的常模,这样,每个高中录取标准都是相对稳定的,几年十几年不变,如筑波大学附中录取标准为特B(72~71分),青云高中的录取标准是1B(68~67分)。私立高中不参加县统考,以公司考试成绩为录取依据,其他高中在报考咨询时,也以公司考试的成绩来决定考生志愿是否合理(“中考”志愿只允许报一个,所以报考前一定要先咨询),因此,公司考试是高中录取时的重要资料,也成为初中主要应试的对象。初中生可一年几次参加公司考试,有的初中生甚至初二时便开始参加公司考试,公司考试对初中教学干扰很大。

这种以单一学力考试为基础的选拔方法,给日本中学带来很多问题,成为基础教育的重灾区。(1)许多中学把公司考试当作课堂上的训练内容,冲击了正常的教学秩序;(2)统考、公司考试只看考分不看其它能力、兴趣、社会活动,既或推荐生也要看公司考试成绩,故而导致中学生死记硬背知识,能力下降;(3)高中差别序列,把学生分为3、6、9等,对学生心理压力很大;(4)出于应试目的,日本有60%的初中生课后到补习学校学习(日本叫“私塾”),40%的学生每周补习6小时以上,③学习内容就是应试训练;(5)由于学习过于紧张,76.8%的初中生每天没有课外活动,比高中生的56.4%还高,④学生负担过重,身体健康水平下降;(6)升入高中后,还出现大量学生中途退学的现象,据统计1990年有2.1%的高中生中途退学。其中,不适应高中学习者为25.6%,拟改变当初志愿的18.2%,讨厌高中学习生活的6.7%。

二、“公平”观的反思与再认识:思维座标的转换

日本人的“公平”观念非常强,在竞争中越公平越好,公平的唯一表现就是用一种尺度评价,所以,考试最公平。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有41.7%的高中生认为考试最公平,39.4%的高中生表示说不清。支持这一观念的思想是日本人所特有的效率观念,他们认为只单线性竞争才会有高效率。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和政治家认为,现阶段为了保持效率实行考试竞争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上策,⑤这种作法也是与企业竞争相吻合的。

近些年来,相当一部分教育家、教师、家长开始批判这种考试竞争的观念,认为每个学生都其长处和短处,只有依其不同发展而进行的评价才是真正的公平,一个尺度的考试——即一个标准,一种价值取向的竞争——是形式上的公平,它埋没了也许具有其它才能的人才;竞争应以与他人不同为起点,不应以共同点为竞争起点。应提倡多样化价值取向的竞争,即横向竞争;竞争的结果应该是特色越来越明显,而不应该是差距越来越大。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日本开始了“中考”改革,改革的方向是实行多元评价、多样方法、目标选择,实现不同的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不同的高中学校。

三、多元化、多样化、目标化:“中考”改革的5大方法

1.目标法。日本第一次实行课程目标评价和考试。日本学者认为,东方国家在教学目标和考试目标上一直未取得平衡,原因是缺少一个课程目标(欧洲实行课程目标评价)。从1993年起实行课程目标考试,考试的目标为:知识、理解、推理、应用、分析、发展、关系、资料运用等八大目标。在中学毕业时,学校对学生按学科目标进行评价,学科目标为:国语科包括态度、表现力、理解力、知识和技能;社会科包括态度、社会性思维及判断力、运用资料技能、社会现象知识;数学科包括态度、数学思维方法、数学思维及处理方法、数量图形知识及理解;理科包括态度及兴趣、科学思维方法、观察及实验技能、自然现象的知识与理解力等等。

2.推荐入学。新的方法扩大了推荐入学的名额,以宫城县为例,1994年“中考”推荐比例,普通高中为招生数的30%,职业高中为招生数的40%,专业高中(如体育高中、文艺高中等)为招生数的60%。推荐实行差别条件推荐,不搞同一条件推荐。推荐条件由录取学校自定。这样一来,有的学校要求按总成绩排队推荐,有的学校要求按能力专长推荐,有的学校要求按特长推荐等。从而使一部分学生从“中考”中解放出来。

3.加权法。新的“中考”方法允许各高中实行加权法录取,加权法即对某一科或二科加1倍、0.5倍分数后,按总分录取的方法。加权科目、比例由各高中自定。这样有利于高中办出特色来。

4.综合录取法。对在考试中名次居后半部分的50%的学生实行综合录取。综合录取法是将“中考”成绩与初中毕业成绩相加排队录取。这种方法既保证了对“中考”优秀生的录取,又照顾到一部分学生按平时成绩录取。

5.弹性学区录取法。从前“中考”按小学区进行,考生只能报考本小学区内的高中,从1994年起,实行弹性学区录取法。这种录取法就是第一次报考按小学区制报考和录取;第一次录取名额没满的高中,可在大学区范围内进入第二次录取。这样就增加了考生应试的机会。

四、几点启示

日本的“中考”改革,在世界上的“中考”改革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尤其对儒文化国家,更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1.“考”是儒文化的一大特征,“考”最为东方人所接受,差一分而落榜,谁也没有怨言。东方人所能接受的“考”是以“一点”、“一个尺度”为基础的公平观。一个尺度当然最公平,但是,它却带来了“排队”、“一条道竞争”的结局。用于教育考试必然产生许多负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观也在改变。人是多方面发展的,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发展特征。人的发展不仅以求同存在,而且以求异存在。只默守一个尺度、一个标准的公平观,是不符合现代人才观的。现代社会发展要求,对某一种考试的评价,不仅看其是否保证公平,更要看其是否能选拔出社会所需要的各种人才来。多元评价是当今考试改革发展的方向,也是解决“羊肠小道”和“独木桥”式竞争的唯一途径。

2.目标管理教学和考试是当今课程界和考试界研究的新领域。我国一直运用的是课程标准管理方法,课程标准即教学大纲,用教学大纲管理教学,用教学大纲统一考试。这种管理方法必然导致教育偏重知识,忽略能力。使考试成为知识考试,人才选拔成为知识选拔。而我们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知识,而且要有能力。日本一学者认为,中日两国考试制度的主要问题是课程目标与考试目标的不平衡性。因此,研究并设立我国课程目标,用课程目标统一课程标准和考试目标是考试研究和研究考试与教学关系的重要任务。

3.考试目的是在公平的基础上把具有相应素质的学生选拔到相应的高中去。随着我国高中课程管理体制改革,高中的办学模式、办学特色不会再统一。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用不同的方法选拔不同的学生进不同特色的高中学习。设立不同类型的高中,采取不同的选拔方法或各种方法并用,有利于不同人才的选拔,有利于办出不同特色的高中,也有利于把广大初中生从知识考试压力下解放出来。

4.设立考试评估制度。由于考试方法多样化,必然会出现新问题,这就需要通过评估对不同的考试方法进行宏观的调控,无论怎样讲,都要比单一考试好得多。

注释:

①《文教行政总览》1988年,文部省资料第656页,文部行政调查令行政图书出版社,1988年6月版。

②《我国文教施策》,1992年文部省编,大藏省印刷局,1990年11月发行。

③《文教行政总览》1988年,文部省资料第656页,文部行政调查令行政图书出版社,1988年6月版,第669页。

④《文教行政总览》1988年,文部省资料第656页,文部行政调查令行政图书出版社,1988年6月版,第675页。

⑤参见《中央教育审议会审议经过报告——学校制度·生涯学习——》[日]文部省,1990年12月。

标签:;  ;  ;  

从单级考试到多重评价--日本“中学入学考试”改革的启示_中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