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细胞技术在血小板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刘和平

试论细胞技术在血小板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刘和平

哈尔滨市南岗区大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50001

【摘 要】目的:试分析细胞技术在血小板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流式细胞技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在ITP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将200例静脉血标本按照血小板大小的不同分为小、正常和大血小板组,根据血小板数量的不同分为降低、正常、增高血小板组。在其中使用光学法和电阻抗法作比较来对标本进行血小板鉴定,外加手工血小板显微镜技术法做对比,并根据血小板直方图和小红细胞作用来判断影响。结果:从数量组来看,电阻抗法、光学法、手工法血小板技术较为相近;在血小板直方图和小红细胞影响上,光学法和手工法较接近。结论:光学法用于血小板技术对抗小红细胞干扰和不典型形态上技术较准确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细胞技术;血小板检验;应用价值

细胞技术包括很多种,例如光学法、干细胞法、流式细胞技术法等,可见细胞技术在应用上很广泛。本文就阐述光学法在血小板检验中血小板技术上的应用,血小板技术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血小板所含的数目。现在是临床上常规检查项目之一,在出血性疾病、血栓性疾病治疗上血小板技术的准确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保证血小板检验更加准确,血小板技术光学法应运而生。当然,一般用常规的电阻抗法、手工技术法与光学法做相对应的比较来体现光学法在细胞技术水平上或者说在血小板技术水平上提高了一个层次,有研究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刚入库的200例静脉血液标本,并且要求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标本,并加入抗凝剂封存及时送检。

1.2方法

将血小板按照大小不同分为大、正常、小;按照数量不等分为降低组、正常组、增高组,并根据形态学血小板直方图和小红细胞影响,使用仪器同时进行光学法和电阻抗法的血小板技术,按照手工显微镜技术法为标准来计算结果准确性。对于血小板检验,我们一般通过血液分析仪器来完成,电阻抗法较常见,但是该方法受到影响的因素较多,例如血小板大小、体积差异等。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在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来了统计学软件SPSS15.0,并进行了通过统计学软件的分析结果χ2检验。通过统计学软件的检验我们发P<0.05,本研究数据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仪器设备、试剂、统计学处理

血液分析使用XE-2100型血液分析仪器和按照规格原装配套的试剂,按照仪器使用的要求来校准和进行质量的监控。按照全国临床的检验标准进行对手工血小板检验中的技术法的原配试剂配置,该试剂一般采用草酸铵。处理结果:使用专业SPSS的数据统计技术,进行数据分析,所用数据用A表示,血小板生理变化范围大,在这里便采用相对差异大的做比较,一般要在25%以上,这样结果才具有显著性。

2.结果

通过对我院现有的血液标本进行细胞技术检测,对于形态大小不均一的血小板,电阻抗法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方法,手工血小板技术法叫其他两种方法变化差异较大,而且当MCV<55fl 电阻抗法数据显然增高。而FCM检测观察组患者血小板抗体PAIgA阳性率为70%,平均荧光强度为25.15,对照组平均荧光强度5.0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PAIgA阳性率为80%,平均荧光强度为27.18,对照组平均荧光强度为5.1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 阳性率为30%,平均荧光强度为6.28%,对照组平均荧光强度为5.9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血小板检验与机体免疫的关系

分析研究表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与机体免疫异常有密切关系。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产生了特异性的抗血小板抗体,该抗体与血小板膜蛋白结合,致使血小板在单核巨噬细胞中过多,过快地被破坏,造成循环中血小板减少。另外,该抗体还能够与巨核细胞的相关抗原结合,故可以影响巨核细胞发育、成熟以及产血小板功能,并对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功能产生影响,进而进一步使血小板减少。

3.2其与传统血小板检测方法的区别

传统的血小板抗体检测方法是ELJSA方法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是指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表面,使酶标记的抗原抗体反应在固相表面进行的技术。该技术可用于检测大分子抗原和特异性抗体等,具有快速、灵敏、简便、载体易于标准化等优点。近年来,随着流式细胞术FCM广泛应用于临床,国内外学者将FCM 用于PAIg的研究,发现其阳性率较高,是一种新的临床检测手段。流式细胞术是一种在功能水平上对单细胞或其他生物粒子进行定量分析和分选的检测手段,具有速度快、精度高、准确性好等优点,成为当代最先进的细胞定量分析技术。

3.3流式细胞术的工作原理分析

将待测细胞染色后制成单细胞悬液。用一定压力将待测样品压入流动室,不含细胞的磷酸缓冲液在高压下从鞘液管喷出,鞘液管入口方向与待测样品流成一定角度,这样,鞘液就能够包绕着样品高速流动,组成一个圆形的流束,待测细胞在鞘液的包被下单行排列,依次通过检测区域。流式细胞仪通常以激光作为发光源。光散射信号在前向小角度进行检测,这种信号基本上反映了细胞体积的大小;荧光信号的接受方向与激光束垂直,经过一系列双色性反射镜和带通滤光片的分离,形成多个不同波长的荧光信号。

3.4流式细胞术的应用范围分析

随着对FCM研究的日益深入,其价值已经从科学研究走入了临床应用阶段,在我国临床医学领域里已有着广泛的应用。可用于白血病的分型、肿瘤细胞染色体的异倍性测定,以及免疫学研究,并已开始用于细菌鉴定,病毒感染细胞的识别和艾滋病感染者T4、T8细胞的记数。自70年代以来,随着流式细胞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应用范围也日益广泛。流式细胞术已普遍应用于免疫学、血液学、肿瘤学、细胞生物学、细胞遗传学、生物化学等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

[1]张荣,王振宁,范素霞. 细胞技术在血小板检验中的应用体会[J].河北医学杂志,2015,8(3):210-213.

[2]吴国才,王珍.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在ITP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2014,5(1):221-225.

[3]张瑞华,王进,兰文军.流式细胞术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J].山东 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26-30.

论文作者:刘和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4

标签:;  ;  ;  ;  ;  ;  ;  ;  

试论细胞技术在血小板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刘和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