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小组互评模式探究论文_钟州和

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小组互评模式探究论文_钟州和

廉江市石岭镇黄平民烈士纪念学校 广东 廉江 524400

摘 要:作文作为语文学习中举足轻重的模块,必须受到老师的高度重视。当下许多小学生都会产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这和其总体的学习氛围、习作能力和老师的教育都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联,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去客观分析其原因,并且结合这些原因展开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小组互评学习模式,探析如何更好开展作文教学,更有效地培育和提升小学生们的语文习作能力。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小组互评学习模式;原因与对策

当前许多小学生在面对作文的时候都会表现出一定的消极态度,他们不愿意积极参与到习作训练中来,而这与作文题目的约束性、学习氛围的局限性和写作能力的欠缺性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求老师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有意识的进行针对性的引导教学工作,引导学生进入到良性的习作氛围中,让他们积极开展习作讨论,互相交流习作技巧和习作灵感,所以接下来本文就具体针对小组互评学习模式在农村小学语文作为教学中的应用,探析如何更好开展高效率的作文教学。

一、小学生作文学习的现状

(一)部分小学生对习作会产生消极态度

当下许多小学生对于习作普遍会产生一定的消极态度,无论是城市中的小学生还是农村里的小学生都会出现这种问题,他们在具体的习作联系中表现出畏难情绪和逃避心理,不愿意积极参与到习作学习中,在面对老师的专向习作教学时,他们也会表现出负面的消极态度,没有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这与其习作学习的总体氛围存在着联系,许多小学生在还未接触作文之前,就会从学长、学姐甚至是老师、家长的口中得知所谓的“写作难”,所以他们其实是处于一个关于写作难的消极氛围之中,在这种氛围之下学生就会逐渐产生对习作的消极感,甚至发展成恶性循环。

(二)小学生缺乏科学的习作技巧

为什么小学生会对习作产生消极态度呢?很大的因素就是他们缺乏关于习作的科学技巧。因为不会习作,所以讨厌习作、害怕习作、抗拒习作。通过调研分析,很多小学生在习作之前没有打底稿、立框架这种习作习惯,他们往往是“随笔写”,想到哪儿写到哪儿,这样就会直接导致其出现偏离主题、结构涣散、无法凸显情感等作文问题。不仅如此,许多小学生在面对作文题目的时候还会出现思维枯竭的现象,这就是因为他们在平时没有形成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习惯,所以导致在考试的时候面对规定的作文题目无法下笔。因此,当前小学生在习作技巧上面还是存在着很大的欠缺。

(三)老师没有进行有效的针对性作文教学

小学生作文能力的高低与老师的教学成正比关系,所以为什么当前许多小学生表现出对习作技巧方面的欠缺,这与老师的作文教学缺陷有着直接关系。当下许多老师在作文教学方面,仍旧沿袭传统式的教学模式,其没有及时迎合时代主题,积极开展对学生进行切合当下社会热潮的作文训练,而是依然只注重对学生作文的框架、思维梳理教学,那么这样就会让学生产生枯燥感,让他们对作文无法产生积极性,不仅如此,因为老师缺乏进行习作技巧的针对性训练,没有引导学生进入到文章情感的共鸣中来,所以还会让学生在面对作文的时候出现模糊感。

二、对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应用小组互评模式的探析

(一)让习作灵活化,不拘泥于当下

小学生对于作文主要的问题就在于“写什么”和“如何写”,他们在面对习作要求的时候,通常会在构思的时候出现思维枯竭,在内容描述的时候出现表达困难,归根结底就是他们缺乏对生活素材的积累、缺乏对语言表述能力的锻炼,所以老师在面对这一情况的时候就可以积极开展小组互评模式,让学生打破对作文学习的时空束缚,让他们进行充分的小组讨论、积极的互相交流,从而丰富彼此对作文的认知,进而有效拓展学生们的思维、提升他们的习作表达能力。比如在学习人教版语文园地里的《习作·童话》时,老师就可以划分作文讨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文主题式讨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具体的活动中,老师不限定作文的题目,而是让学生们围绕着“童话”二字进行发散性的讨论,比如有的同学会觉得习作的方向是美好的寓意童话,有的学生会觉得是趣味性的情节性童话,而有的同学则认为是生活化的写实性童话,等等。通过让学生在小组中的相互讨论,就能够让他们完全放开思维,互相沟通交流、表述自己的意见,从而在这个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有效地锻炼了他们的习作思维灵活度和构思的完整度。所以,通过小组互评模式下的习作教学能够解决时空的局限带给学生们的思维约束,从而让农村里的小学生也可以在物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充分拓展思维、开阔视野,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作文总体构思能力。

(二)让作文的评改更具效率

农村的教育资源相对来说比较匮乏,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容易出现师生比例失调的现象,老师很难在庞大的学生群体里发挥高效及时的教导作用。因此,具体对于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来讲,老师不可能保证对每一位学生进行精准化的习作批改,而这就会导致学生的习作问题没有被及时发现和纠正。所以,针对这种现象,老师在面对农村的小学语文作文教育时,就可以及时进行小组互评,让小组里的同学对彼此的作文进行批阅、评分,并且对彼此的意见展开详细的讨论,仔细分析作文中的优缺点和整理出有序的作文结构,从而让学生在这种相互讨论之中,客观了解自己习作的优势和劣势,然后及时纠正和完善自己的作文。这样就可以有效解决师资紧缺的问题,就可以让作文的批改更具效率。比如在进行“感恩”为话题的习作时,首先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写完围绕这篇话题的作文,然后老师将同一小组里学生的作文交由另一名学生来进行审读和批注,在进行这一环节的时候老师强调学生一定要认真,要负责,要将自己对这篇作文的思路清晰、完整地体现在作文的批注上面,然后再和自己的同学展开习作讨论,并且讨论的结果要写出一段简要的总结,最后统一上交给老师。老师在看完学生们的总结之后,按照质量分别给学生打分,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们认真对待这一件事情,并且形成一种竞争的氛围,从而让作文互评充分发挥其优势,充分解决老师的教学负担,有机地协调作文教学的进程。

(三)让学生产生对习作的兴趣

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想要培育和提升小学生的习作能力,就要营造一个趣味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产生对习作的兴趣,继而引导其全身心地参与到习作练习中来。农村的教学环境,在硬件设备、环境措施上面相对来说比较欠缺,学习的总体氛围也比较单一枯燥,如果老师再继续进行传统型的习作教学,忽略掉学生的主观情感,这样就会导致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无法积极参与到作文的情感交流中来,那么作文教学的质量就难以得到保障。所以,老师在基于这种情况下在习作教学中运用小组互评模式,就可以有效地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形成对习作的兴趣,逐渐进行对习作自主性的学习和探讨。比如在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的时候,老师就可以让学生组件学习小组,展开对这篇文章的阅读。然后在阅读的过程中,老师就可以让小组里的同学们针对课文进行讨论,比如可以探讨如果村民没有斧头小村庄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作者是通过什么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呢?老师在讨论环节里不发表自己的意见,只是扮演好一位引导者的角色,充分激发学生们的讨论,这样就可以在学习课本内容的同时,以小组合作、小组互评的模式来锻炼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通过讨论,理清范文的作者是如何组织语言,如何具体推动文章情节和感情的发展,不仅如此,因为是开展讨论的形式,学生们都可以畅所欲言,所以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们就会逐渐产生对语言组织、文章构造方面的兴趣,继而具体延展至对习作的兴趣。

综上所述,因为农村教育环境的局限性,所以老师可以积极运用小组互评模式,将这种模式运用于课文的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既充分进行对课本的学习,又从课本的范文阅读之中找到文章表述方法、语言组织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习作能力。

四、结语

小组互评模式不需要配套的教育资源和教育设备,只是需要老师对学生们进行有序地导向教学,所以特别是对于农村的小学教学,这种模式能够较好地契合其教学背景和教学条件,能够对其师资资源较缺乏的现状进行一定的弥补,让学生们的习作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并且让他们在互相的讨论交流之中拓展思维、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在农村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积极运用小组互评模式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陈玉辉. 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小组互评模式探究[J]. 西部素质教育, 2018(2):239-239.

[2]喻建丽. 小学生语文作文自评互评策略探究[J]. 教育科学:全文版:00054-00054.

[3]丁薇薇. 小评改里的大智慧——小学作文评改的创新策略[J]. 语文知识, 2016(10):75-77.

[4]刘金容. 小学"互评互改"作文教学模式探析[J]. 新课程(小学), 2017(4).

论文作者:钟州和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8

标签:;  ;  ;  ;  ;  ;  ;  ;  

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小组互评模式探究论文_钟州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