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及切口愈合过程中的临床应用论文_向子云詹勇周洁吴秋辉

MR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及切口愈合过程中的临床应用论文_向子云詹勇周洁吴秋辉

向子云詹勇周洁吴秋辉

(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518172)

【摘要】 目的: 观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及子宫切口愈合情况,探讨MR在剖宫产术后子宫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2月龙岗区人民医院80例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检查图像,观察子宫复旧过程及复旧不良的MR表现,观察子宫切口愈合过程及愈合不良的MR表现。结果: 在80例剖宫产患者中,术后子宫复旧良好70例,MR表现为:子宫大小、形态恢复正常,宫腔内未见异常回声,子宫内膜连续;切口表面光整,T2WI信号逐渐接近正常子宫壁信号。复旧不良10例,表现为:子宫腔积血(液)5例,宫腔内残留1例,胎盘植入2例,切口感染2例,切口血肿1例。其中发现子宫肌瘤6例共9个病灶。结论:MR能观察剖宫产术后子宫大小、形态、宫腔及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对复旧不良及切口并发症明确诊断,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可以作为超声检查的补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4-0216-02

近年来,尤其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胎儿越来越大,加之部分年轻产妇的生育观的改变,许多产妇选择剖宫产,使剖宫产率上升较快。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是目前产科最常用的手术,是解决难产及某些产科并发症,挽救产妇和围产儿生命的有效手段。但是剖宫产本身也有不安全因素,其中子宫复旧不良、子宫切口感染及产后出血是术后主要并发症。本研究主要探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产褥期子宫复旧及子宫切口愈合过程的MR变化特征,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及有条件随访、并行超声及MR检查的患者80例,年龄20~44岁,入选者均无其他基础疾病,如血液病、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病史,所有病例均无MR检查禁忌症。

1.2 仪器及检查序列

使用GE Signa HDe 1.5T磁共振扫描仪,腹部相控阵线圈,仰卧位扫描。MR扫描序列及参数:轴位T1WI:TR 550ms,TE minful,T2WI:TR3500,TE 102ms,层厚4mm,间隔1mm,矩阵320×224,冠状位及矢状位采用FSE T2WI序列,T2WI 3320ms,TE 60~100ms,矩阵320×256,层厚4mm,间隔1mm。动态增强扫描选用T1WI,参数同平扫,增强扫描采用Gd-DTPA(0.1mmol/kg,速率2~3ml/s),肘前静脉注射。

1.3 检查方法

对所有病例在产后7天、21天、42天进行MR检查;膀胱中等充盈后仰卧位作盆腔扫描;扫描范围包括整个子宫;部分子宫肌瘤、胎盘植入病例进行动态增强扫描。观察子宫复旧过程中子宫位置、大小、形态的变化,子宫腔内的情况,子宫肌层及子宫内膜的MR信号改变,观察子宫切口愈合的MR表现。

2.结果

2.1 临床资料

80例剖宫产术后患者,子宫复旧良好70例,表现为子宫大小、形态逐渐恢复正常,宫腔内未见异常回声,子宫内膜连续,切口表面光整,T2WI信号逐渐接近正常子宫肌壁信号。复旧不良10例,其中子宫腔积血(液)5例,宫腔内残留1例,胎盘植入2例,切口感染2例,切口血肿1例。发现子宫肌瘤6例共9个病灶。

2.2 子宫复旧不良MR表现

2.2.1子宫腔积血:表现为子宫腔增大,宫腔内团块状异常信号,T1WI呈等高混杂信号,T2WI呈高低不均匀混杂信号,部分可见液平面;随着时间延长及治疗后可逐渐变少。

2.2.2宫腔内残留:宫腔增大,宫腔内见软组织或者胎盘、胎膜等结构残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3胎盘植入:胎盘信号表现为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局部胎盘与子宫壁分界不清并突入子宫壁肌层,1例位于子宫前下壁,1例位于后下缘。

2.2.4子宫切口愈合不良:表现为子宫切口表面隆起,切口周围混杂信号,见片状及条索状T2WI高信号影;切口周围及子宫直肠窝或膀胱子宫陷凹内见液性信号影。

3.讨论

产后子宫复旧临床上主要依靠观察恶露排除情况,包括色泽、排出量、气味等;妇科检查采用双合诊判断子宫的位置、大小及压痛情况。剖宫产术后可能引起多种并发症,常见为术后感染,包括宫内感染和切口感染,其次为产后出血。目前临床上主要依靠超声检测产后子宫各径线的变化,了解产褥期子宫复旧及子宫切口愈合的情况,监测有无并发症的出现。超声检查直观、无创伤、廉价。但是超声检查对某些复杂的形态学改变难以辨认,仅能提供切面图像,且超声检查高度依赖操作者,可重复性差,检查者的经验对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随着MR技术的进步,国外产科MR的应用尤其是在胎儿外科学方面的发展逐渐成熟。本研究利用MR对剖宫产后子宫复旧及子宫切口愈合情况进行观察和研究;MR的任意方位成像和良好的组织分辨率可以准确地显示病变的大小、数目、形态、部位及毗邻关系。本组病例通过对剖宫产后的盆腔进行7天、21天、42天常规T1WI、T2WI及冠状位和矢状位扫描,观察子宫大小、形态的变化以及子宫轮廓和宫腔内的病变,为判断子宫肌壁及宫腔的情况提供了直观而有意义的数据。尽管MR成像时间较长,但因为子宫位于盆腔内,受呼吸运动及肠道蠕动的影像较小,受检者在平静呼吸状态下也能获得较为满意的图像。

根据本组数据资料统计,剖宫产术后产褥期子宫复旧情况良好者87.5%,子宫的各径线值在产后6周前均达到非孕状态,宫腔内信号均匀,子宫内膜逐渐恢复正常信号;子宫下段切口表面光整,周围未见异常信号影,到第6周时基本接近瘢痕信号,T2WI呈低信号。本组病例中,有5例在第1周时表现为宫腔扩大,宫腔内见混杂积血或积液信号影,1例表现为宫腔内部分胎膜残留,临床上表现为阴道持续性出血。1例宫腔扩大持续至第3周,宫腔内见积液征象。1例胎盘植入患者产后表现为持续性出血,即时行MR平扫及增强检查,确诊后临床处理,预后良好。子宫下段切口愈合延迟者2例,表现为切口表面不光整,局部隆起,T2WI信号不均匀,子宫直肠窝内膀胱子宫陷凹内见积液征象,尤其在矢状位扫描显示更加清晰。本组病例中同时发现6例患者9个子宫肌瘤,其MR表现为典型的T2WI低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MR在子宫复旧过程及切口愈合过程中的应用有很高的临床价值,本组病例基本反映了子宫复旧过程中MR信号变化的病理特征,并能准确地显示出复旧不良及子宫切口不良愈合的原因,为临床明确诊断及进一步治疗提供了依据,是超声诊断的有益补充。今后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开展剖宫产后子宫瘢痕的愈合情况及其对再次妊娠的安全性研究

【参考文献】

[1]刘会民,栾好梅,赵淑霞. 超声观察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的临床意义[J]. 中国妇幼保健,2011年第26 卷:3350-3351.

[2]傅绢,黄国诚,徐利云. 阴道超声观察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的临床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04,19 ( 22) : 66.

[3]罗营综述,糜若然审校.产科领域内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5年第32卷第1期:7-9.

[4]邹爱国,王毅,方必东,等. 胎盘植入的MRI 诊断价值[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 ,19 (10) :1312-1314

[5]陈春梅,张军.产前MRI 诊断胎盘植入[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 年第27 卷第8 期:1655-1657.

[6]刘彩霞,王瑞,何政,等.磁共振成像在产科临床的应用研究[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年1月第24卷第1期:53-55.

[7]Junko Takahama,Satoru Kitano,Nagaaki Marugami,et al. Retained placental tissue: role of MRI findings in diagnosis and clinical assessment[J]. Abdom Imaging (2011) 36:110–114.

论文作者:向子云詹勇周洁吴秋辉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4

标签:;  ;  ;  ;  ;  ;  ;  ;  

MR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及切口愈合过程中的临床应用论文_向子云詹勇周洁吴秋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