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治疗中的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效果回顾性分析论文_饶会波

湘潭县人民医院 湖南湘潭 411100

【摘 要】目的:分析在腹股沟疝的治疗中,TAPP和TEP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4年2月~2015年8月诊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18例进行治疗分析,根据手术治疗方法的差异将患者分为研究组59例和对照组59例,TAPP组患者选择TAPP治疗,TEP组患者选择TE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出现的情况。结果: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P和TEP两种手术方法均在腹股沟疝治疗中发挥了很好的效果,创伤小,治疗时间短,在临床治疗中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选择手术方式。

【关键词】腹股沟疝;TEPP;TEP;治疗效果

腹股沟疝是临床上常见的外科疾病,临床发病率逐年提升,发病原因主要是脏器离开原位置进入到腹股沟中,出现突起,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临床选择手术的方法治疗。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腹腔镜技术在腹股沟疝手术中也发挥了非常好的效果,其具有疼痛小、伤口小、术后感染率低等特点[1]。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主要分为TAPP(腹腔镜经腹腔膜前修补法)和TEP(完全腹膜外修补法),本文分析这两种手术方法的效果和差别,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在2014年2月~2015年8月诊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18例进行治疗分析,根据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TAPP组患者59例和TEP组患者59例。患者纳入标准:患者均确诊为腹股沟疝,站立时腹股沟有突起,躺下时消失,并带有疼痛感,其中原发性腹股沟疝64例,复发性腹股沟疝54例;排除患者患有其他急腹症等可能影响本次研究的疾病,且同意参与本次研究[2]。TAPP组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23例,患者年龄在25~61岁,平均(43.5±1.4)岁;TEP组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24例,患者年龄在24~60岁之间,平均(44.7±1.7)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数据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可比。

1.2治疗方法

TAPP组患者采用TAPPA手术治疗:患者选择气管插管式全麻,平卧,将头部抬高。在肚脐上方穿刺建立气腹,气压为15mmHg,置入三个套管作为观察孔和操作孔,确定疝缺位置,于缺口上缘破裂处切开腹膜,将上下边缘充分游离,进入腹膜前间隙;将疝囊剥离后由内侧进入到耻骨中,充分的暴露出耻骨间韧带,在腹膜前的间隙平铺补片,保证补片完全覆盖间隙孔,补片用疝固定器来固定好,用倒刺缝合后关闭腹膜,完成手术[3]。

TEP组患者选择TEP手术治疗,患者选择气管插管式全麻,平卧,将头部抬高。在肚脐孔下方1cm处切开小口,将皮下组织分离开,牵拉腹直肌直到腹直肌背侧和后鞘的间隙位置,将套管置入间隙中进行观察并建立气腹,推进腹腔镜,充分的暴露出耻骨梳韧带,并在此过程中完成疝囊的检查和剥离。在腹膜前间隙处做补片,覆盖出耻骨孔,固定补片后放出气腹气体,确保补片不会卷曲[4]。

1.3治疗效果判定

在手术过程中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治疗时间,对比分析其数据差异,并且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出现的情况,评价预后[4]。

1.4统计学方法

临床研究两种手术方式用于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数据的分析和处理选择统计学软件包SPSS19.0进行,其中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数据差异t检验,当检验结果P<0.05时方可判定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

2 结果

从数据的统计上看,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并无统计学差异,表明两种手术方法均在腹股沟疝手术治疗中发挥了很好的效果,详细数据见表1和表2.

3 讨论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的腹部疾病,临床治疗中男性和老年患者是多发群体,由于患者腹压高,腹壁薄,容易病发腹股沟疝[5]。传统手术治疗主要有疝修补术和高位结扎两种方法,其能够切除疝囊,但治疗发现,其在手术过程中属于强制缝合,对腹壁周期组织牵拉会造成伤害,进而手术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传统手术治疗主要的问题是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过多,造成手术后恢复的时间较长;手术中的缝合虽然缝补了缺口,但牵拉会导致腹壁变薄,弹性差,缺损位置容易再次形成疝,因此传统手术治疗容易造成疾病的复发。

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中发挥了很好的效果,本文分析了TAPP和TEP两种手术方法的效果,从数据的统计上看,两种手术的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均无明显的统计学数据差异,表明两种手术方法均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治疗效果。但从数据的统计上看,TEPP的手术时间要稍长于TEP治疗,原因在于TAPP开展时期较早,对于手术的相关操作和解剖方式尚且不熟悉,并且TEPP手术需要关闭腹膜,在腹腔镜下进行缝合操作需要一定的时间,而TEP不需要关闭腹膜。从手术操作上看,TAPP的气腹建立方式较为简单,TEP的气腹建立方式较为复杂;在手术过程中,TAPP能够全面的观测腹股沟解剖结构,操作的空间较大,TEP的手术操作空间较小,需要在腹膜和腹横筋膜之间进行,因此对于难复性疝和滑疝的治疗,TAPP治疗的效果会更好,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疾病特点来选择最佳的手术治疗方法[6]。

结语:

TEPP和TEP均是治疗腹股沟疝有效的方法,有着较好的安全性,并且随着微创手术的推广,这两种手术方法会成为手术的常规选择,在手术前需要确定患者的手术史、疝的位置等,并且选择手术操作经验丰富的医师来进行手术,进而保证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田守芳.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腹股沟疝气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6):140-141.

[2]陈浩洋.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7):123-124.

[3]郑怀,石学林,黄广升等.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腹股沟疝气的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5,36(12):2548-2548.

[4]吴位龙.腹股沟疝气患者不同手术治疗方式效果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7(12):88.

[5]海杰.86例腹股沟疝患者不同手术治疗方式的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2013,41(10):41-42.

[6]胡绍兴.不同手术方式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对比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56):53+56.

论文作者:饶会波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4

标签:;  ;  ;  ;  ;  ;  ;  ;  

腹股沟疝治疗中的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效果回顾性分析论文_饶会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