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应蛋白与内毒素在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中的早期诊断价值对比分析论文_李建忠

李建忠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 江苏 无锡 214000)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与血浆内毒素(Endotoxin,ET)联合检测在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经皮肾镜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患者30例,作为脓毒症组。选择同期手术后无并发脓毒血症45例为对照组选取45例,术前1天、术后检测CRP和ET水平,分析其与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尿脓毒血症发病的关系,同时探讨其早期诊断价值。结果:术后脓毒血症组CRP和内毒素(ET)水平分别为(11.99±4.58)mg/L、(83.89±67.44)pg/ml,对照组CRP和内毒素(ET)水平分别为(5.26±2.52)mg/L、(11.44±2.3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并且CRP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ET。结论:CRP对于早期诊断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优于内毒素检测,二者联合检测效果更佳。

【关键词】尿脓毒血症;C反应蛋白;内毒素;经皮肾镜

【中图分类号】R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6-0049-02

随着经皮肾镜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其术后感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尿脓毒血症具有死亡率高,进展迅速等特点,其中C反应蛋白、内毒素、降钙素原是早期诊断尿源性脓毒症较敏感指标,关于降钙素原与内毒素我们已进行过研究[1],本研究拟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经皮肾镜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病人,检测术前与术后血清CRP与ET的水平改变,探求二者在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依据欧洲泌尿外科学会于2017年制定的尿脓毒血症诊断标准, 收集我院泌尿外科2016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经皮肾镜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30例,另选同期手术后无尿脓毒血症45例为对照组,平均年龄为(54.15±7.94)岁,左侧38例,右侧37例。

1.2 术前准备及手术过程

入院后我们将在患者应用抗生素前留取中段尿标本,术前根据临床经验或尿培养结果,我们选用广谱或者依据针对药敏结果相应的抗生素,用药3天左右,等到血、尿常规以及中段尿培养结果趋于正常水平时,我们再行手术治疗。

1.3 收集标本

所有患者术前1天清晨空腹和术后的静脉血液标本各5 mL,于收集后15min内3000r/min离心1min,取上清液分装,-80℃保存。ET测定我们采用光度法,用酶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前、术后主要观察指标的比较

脓毒血症组与对照组术后CRP和ET进行比较,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3.讨论

C-反应蛋白是人们经常研究的炎性生物标志物之一,是一种在炎症的急性阶段浓度升高的五聚体蛋白质。然而,人们发现它在肝细胞合成中起一定作用,在炎症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的作用下,肝细胞能刺激产生CRP[2]。CRP在任何类型的炎症情况下都会急剧增加,因此我们通常会在各种炎症情况下观察到,尤其在感染严重的情况下,如尿脓毒血症。然而,血液中高水平的CRP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其他代谢功能障碍。而当患者出现细菌感染时,CRP升高,并且在12~48h达高峰,并且与其感染的严重程度呈正比。CRP的存在范围比较广泛,一些重大的创伤或手术后和组织损伤等应激状态情况下也会升高。

内毒素(Endotoxin,ET)内毒素能能引起多种严重并发症,如高热,脓毒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神经功能障碍等。已经有研究表明革兰氏阴性菌可引起约85%以上的尿路感染,所以其不仅可以提示临床抗生素的使用,还可以用来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3]。通过本研究表明,正常对照组的ET水平要明显低于脓毒血症组(P<0.01),因此ET对于PCNL术后尿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曲线是一种可以通过图示直接分析观察临床诊断准确性的方法。我们研究表明,ET的的ROC曲线下面积要明显低于CRP,ET的曲线下面积为0.7860.822±0.063,而CRP的曲线下面积为0.872±0.047,从而我们更能证明在PCNL术后尿脓毒血症早期诊断中,CRP、ET是相对较好的指标,并且我们已经证明,ET在PCNL术后尿脓毒血症早期诊断方面要明显差于CRP。CRP和ET在PCNL术后尿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断中均作为辅助检测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特别是ET作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的外细胞壁的一部分,对于革兰阴性菌感染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可在感染早期,尚无药敏结果时,有针对性地选用相对敏感的抗生素治疗[4]。如果我们将CRP与ET能很好的结合起来,再辅以之前我们已经研究过的降钙素原综合分析判断,可以达到更佳的判断效果,从而可指导临床及早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徐灵玲,曾章锐,郭婧澜,等.血清降钙素原对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尿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断价值[J].山东医药,2016,(4)

[2]杨亮,张军.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尿脓毒血症患者血浆降钙素原变化特点[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8)

[3]邱来春,王金霞,王先技,等.经皮肾镜碎石术后患者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06)

[4]刘崇刚.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休克的防治[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3)

论文作者:李建忠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3

标签:;  ;  ;  ;  ;  ;  ;  ;  

C反应蛋白与内毒素在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中的早期诊断价值对比分析论文_李建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