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地区107例尿路感染临床分析论文_陈爱珍,孙秀丽,刘爱英,叶甫丽

陈爱珍 孙秀丽 刘爱英 叶甫丽

【摘 要】 目的 为提高尿路感染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107例尿路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尿路感染仍以女性多见 ,男∶女为1∶2,69,男性尿路感染大部分有易患因素。 (2 )清洁中段尿培养阳性率低 (43.9% )。致病菌仍以G-菌为主 ,依次为大肠 ,克雷伯氏菌 ,G+ 菌以粪肠球菌占首位。 (3)常见致病菌对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呋辛的耐药率高,对G-菌 (大肠埃希菌 ) ,以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美洛培南的耐药率最低 (0% ) ,其次呋喃妥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 0 .3% ) ,阿米卡星 (2 2 .1% )。而对G+ 菌 (肠球菌 ) ,万古霉素仍保持最低的耐药率 (1.0 % )。结论 尿路感染致病菌主要为G-菌 ,一线经验选药可用阿米卡星,头孢他啶 。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呋辛的耐药率高已广泛耐药 ;临床上对疑诊尿路感染者需要做细菌耐药性检测 ,根据其结果合理用药 ,同时及时发现和纠正易患因素。

【关键词】 尿路感染; 致病菌; 耐药性

The clinical analysis of 107 cases with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Baotou Are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aise the level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 UTI). Methods 107 cases of UTIwere analys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1)Male:female ratio was 1: 2.69.The most male patients with UTI had the special factors.( 2)The positive rate of clearing urine cultivation was low ( 43.9%). The Gram-negative( G)bacteria were still common bacteria fromUTI, and They were eschevichia coli, klebsiella pneumoniae in order of priority.The commonGram - positive( G + )bac -teria were enterococcus .( 3)The drug resistance rate ( DRR )of bacteria to Piperacillin,cinrofloxacin,evofloxacin,cefuroxime were high. . DRR of imipenem, Sulbactam meropenemare the lowest (0%)for G -bacteria. such as escherichia coli, furantoin, piperacillin-tazobactam ( DRR 3.3%), and amikacin( DRR 13.3%).Tovancomycin was the most effected antimicrbial for G+bacteria, such as enterococcus ( DRR 1. 0%) . Conclusions The main bacteria of UTI were G - bacteria.Amikacin and ceftazidine can be recommended as first-line empirical therapy . The drug resis-tance of piperacillin trimoxazole and cinrofloxacin is serious.It is suggested that there is urgent need for surveillances of bacterial resistance and rational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should be emphasized during clinical therapy. It is also very important to find and rectify thespecial factors.

【Key words】 UTI; bacteria; drug resistance

尿路感染( urinary tract infaction UTI) 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之一 , 是指从尿道到肾脏的尿路内有微生物停留、繁殖并导致炎症反应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 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而居第二位[1],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全世界每年有超过 1. 5 亿的尿路感染患者。为了提高对 UTI 的认识, 指导临床治疗, 我们对107例 UTI 患者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近年来, 由于抗生素的广泛而不合理应用,导致常用抗生素耐药性逐年升高, 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MDRO)已经成为医院感染重要的病原菌,MDRO 感染也成为全体临床医生面临的难题。因此掌握本地区尿路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 耐药情况及病因等,可以正确指导临床选择抗生素,更好的治疗患者,减少医疗成本。

资料与方法

1.病例来源  2014 年04月~ 2015 年04 月在包头市中心医院住院病人, 符合尿路感染诊断标准的患者共107 例, 其中男 29例( 27.1% ), 女 78例(72.9%) , 男∶ 女为 1∶2,69, 平均年龄为( 41 ±5) 岁。 已婚 101例(94.39%) , 未婚 6例( 5.61%) 。

2.细菌性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 1) 清洁中段尿培养杆菌定量≥10 5 /ml 或球菌≥10 4 / ml 。( 2)患者有尿路刺激征、发热、菌血症等。( 3) 有脓尿( 尿沉渣镜检>5 个白细胞/ 高倍镜对于有明确 UTI 表现而不伴有明显脓尿者, 清洁中段尿培养杆菌定量≥10 4 / ml也诊断细菌性尿路感染[2]。

3.辅助检查及治疗 所有患者均进行尿常规、清洁中段尿培养 +药敏、 彩超、血糖、肾功能检查。所有患者在留取标本送检后, 即给予口服或静脉用抗生素治疗( 经验选药) 。 如尿培养结果回来, 结合临床情况给予调整。 疗程: 上尿路感染 2 周, 下尿路感染 1 周, 或尿检转阴性再用 5d。

4.疗效判断标准  临床治愈: 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 尿检阴性。 复发: 临床治愈后 6 周内症状再发, 尿检异常。

结 果

1.易患因素  再发性 尿路感染及久治不愈者, 大部分都存在易患因素, 见表 1。

2.致病菌种类 107 例 UTI 患者做了清洁中段尿培养+药敏, 结果 47 例( 43.9%) 有菌生长, 且菌落计数 >10 5 / ml, 见表2。

3.致病菌抗生素耐药性  选用 14 种抗生素对致病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见表 3

4.治疗转归情况107例患者中有 36 例( 33.6%) 在就诊时已用药物, 如阿莫西林, 左氧氟沙星等。 大部分患者经抗生素治疗 1~ 2 周达临床治愈。 有 1 例 尿路感染患者以单纯血尿表现, 尿检无白细胞,膀胱镜示急性膀胱炎, 经抗生素治疗后临床痊愈,有 2 例 尿路感染 培养大肠埃希氏菌因产生超广 β-内酰胺酶, 常规经验用药无效, 根据药敏结果改用美洛培南后症状渐好转。 此后随访有 2 例在 1 年后痊愈, 3 例反复发作, 现已有 1 例发生慢性肾功能不全。2 例电疗治疗前列腺增生, 3 例服用保列治,10例糖尿病人改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控制满意; 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用激素治疗病情得以控制后渐减量。经上述措施处理, 易患因素得以纠正, 尿路感染发作得到控制。

讨 论

从我院近 1 年尿路感染患者资料看, UTI 仍以女性占大多数((72.9% ), 男∶ 女为1∶2.69, 育龄妇女更甚, 这是由女性泌尿系统的局部解剖生理特点决定的 [3] 。 男性患者比率增高,男性 UTI 大部分有易患因素, 老年主要为前列腺增生引起前尿道不同程度梗阻所致; 而中青年主要由尿路结石引起, 其次为不洁性生活所致的非淋菌性尿道炎、膀胱炎、前列腺炎。尿分析白细胞增多, 甚至出现脓细胞在 UTI 病人中非常常见。这说明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 体征及尿分析结果完全可以初步诊断 UTI。 但应注意有部分 UTI 以单纯血尿表现。既往诊断 UTI 最确切的依据是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 其定量菌落数>10 5 / ml 有诊断意义, 但在临床工作中其阳性率偏低( 本文仅 43.9%)。 分析其原因我们认为最主要的是大多数病人在留取标本做尿培养前已应用抗生素; 另外由于尿路刺激症状使尿液不能在膀胱内停留 6h, 也影响其阳性率 [4] 。 其他如留取尿标本时消毒剂混入。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致病菌仍以 G - 菌为主, 大肠埃希氏菌占据主要地位, 其次为克雷伯氏菌, 与郑宇等报道的一致 [ 5] 。 对 G - 菌( 大肠) 而言, 以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 0%), 其次头孢哌酮舒巴坦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3.3%) , 阿米卡星(13.3%), 可作为 G - 菌感染的经验选药。 值得注意的是大肠杆菌对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呋辛的耐药率高, 提示临床在培养阴性或没有条件做药敏情况下不宜选用这些药物 ,这与何云等报道一致 [ 6] 。其原因可能是针对 G - 菌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大量应用及产生超广 β-内酰胺酶菌株( ESBLs) 增多所致 [ 7] 。细菌对呋喃妥因的耐药率低,口服用药可选择本药。G+ 菌中以肠球菌占首位, 对 G + 菌利奈唑胺及万古霉素耐药率最低,几乎现还没有发现耐药菌, 无论是大肠杆菌还是G+ 球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都较高, 而呋喃妥因则呈现出极高的体外抗菌活性。目前, 我国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现象十分严重, 包括抗生素的滥用,、疗程不规则等。病原菌产生耐药性使药物失效是当前抗菌治疗中的一个大问题。47例尿培养阳性结果中有20例为多重耐药菌,耐药率42..5%,其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其次为粪肠球菌与诸多文献报道结果一致[8-9]。为此我们建议不宜将哌拉西林、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作为临床上一线经验用药。对疑有 尿路感染者在治疗前尽可能作清洁中段尿培养 +药敏, 最好连送 2 次( 隔日); 对反复发热患者做血培养。 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治疗, 同时剂量要足, 用药方法要正确, 疗程要够。 在积极抗炎治疗的同时要注意及时发现和纠正易患因素, 提高机体免疫力, 调整内分泌状态, 从而提高尿路感染的治愈率 , 降低其发病率。

参考文献

[1]黄革, 肖云珍, 张艳萍 . 老年患者泌尿道感染菌群分布和耐药模式分析[J]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17(1):97 ~99.

[2]Tolkoff-Rubin NE, Cotran PS, Rubin RH.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pyelonephritis, and reflux nephropathy [ M ] .Philadephia: Saunders, 2000. 1449.

[3]孙雪峰, 叶任高. 尿路感染的发病机制[ J] .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1, 21: 201.

[4]叶任高, 沈清瑞. 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学[ M] .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 324.

[5]郑宇, 李骥. 医院内尿路感染致病菌变迁及其耐药性监测分析[ J] . 中国微生物学杂志, 2001, 13( 6): 350.

[6]何云, 吴莹,桂巧巧等 肾内科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的耐药监测和文献调研[ J] .川北医学院学报,2015,30(3):295-298

[7]Meyer K, Urban C, Eagan J, et al. Nosocomial outbreak ofKlebsilla infection resistant to late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 J] . Ann Intern Med, 1993, 119( 5) :353.

[8]郭晓霞. 尿路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J] . 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9):80 ~81.

[9]王健, 方玲妹, 李奕萍 . 尿路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的调查分析[ J]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20(1):125~126.

论文作者:陈爱珍,孙秀丽,刘爱英,叶甫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4

标签:;  ;  ;  ;  ;  ;  ;  ;  

包头地区107例尿路感染临床分析论文_陈爱珍,孙秀丽,刘爱英,叶甫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