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在肾脏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研究进展论文_王广福

超声造影在肾脏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研究进展论文_王广福

山东菏泽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 菏泽 274005

摘要:肾脏肿瘤的初期症状并不明显,患者很难及时发觉,就医时患者往往已经出现了转移等严重问题,预后效果并不理想。如何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性、及时性与有效性是医生应当思考的关键性问题。传统诊断方法为CT,但是这一诊断技术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辐射,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造影技术被愈加广泛的应用到了肾脏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文中将对其研究进展展开探究与讨论。

关键词:肾脏肿瘤;超声造影;诊断

超声造影诊断实现了无创诊断,医生可以通过观察声像,分析患者病灶微血流灌注的情况,继而准确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肾脏肿瘤以及肾脏肿瘤的性质。有研究认为超声造影在复杂性囊性病灶以及肾脏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优势极为明显[1]。对超声造影的应用展开探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超声造影在肾脏肿瘤诊断以及鉴别中的理论依据

与其它器官相比,肾脏器官的血流灌注相对丰富,在心输出量中占到20%到25%的比重,肾脏血流灌注85%到90%均集中在皮质,仅有10%到15%集中在髓质,由于不存在窦状毛细血管,因此造影剂注射后,肾脏器官不会出现对比增强时相[2]。与肝脏相比,二者的特征性差异有三点,第一,造影剂积累缺乏;第二,动静脉血管树缺乏;第三,平行门型循环缺乏。超声造影使用的是纯血池造影剂,在肾脏中,这种造影剂可以将肿瘤滋养血管以及微循环关注的情况实时、动态的显示出来,使微血管检出的准确性与敏感性得到有效提升,继而为医生提供客观、完整的诊断依据。

2 超声造影在肾脏肿瘤性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2.1应用现状

在肾脏肿瘤性质的鉴别诊断中超声造影显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应用优势,其阳性/阴性预测值、准确性、特异性以及敏感性均相对较高,有研究发现,在肾脏肿瘤的诊断中,超声造影的准确率可以达到97.06%,特异性可以达到95.00%,当造影剂灌注到血液中后,医生可以直观的看到患者的病变情况,确认其是乏血供或富血供,判断是否存在严重的血管变化或者重构等不良情况。但是要注意,单纯增强模式下,超声造影对良恶性判断的特异度并不高,仅能达到79%左右,这是因为病理类型不同的肾脏肿瘤可能会出现声像重叠[3]。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彩色多普勒超声得到了推广,其应用极大的提升了肾脏肿瘤良恶性针对的准确性、特异性以及敏感性,医生可以通过对造影参数定量以及造影模式的综合分析判断出肾脏肿瘤的性质。

2.2不同增强方式的鉴别意义

在生长、发展的过程中,肾脏肿瘤会对血管结构造成一定的破坏,继而使患者的血供情况发生改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超声造影检查中使用的是纯血池显示剂,其敏感性较高,可以准确显示出病灶血供的变化情况。富血供明显增强是恶性肾脏肿瘤的主要表现之一,病灶的增强强度明显超过周围肾皮质,在快速增长的过程中,肿瘤内部可能会出现供血不足等问题,继而导致缺血坏死区的产生。基于这一情况,恶性肾脏肿瘤的超声图像通常表现为实性增强、造影剂充盈缺损、不均匀性高增强等。低度恶性肿瘤以及良性肾脏肿瘤的超声图像则表现为低增强。

2.3假包膜的诊断鉴别意义

在恶性肾脏肿瘤的诊断中,假包膜是重要的诊断依据。有研究显示85.7%的恶性肾脏肿瘤存在假包膜环状高增强的问题,通过观察高增强环,医生可以判断病灶周围血管环绕的实际情况,继而有效鉴别肿瘤的良恶性。假包膜可以提升肾细胞癌诊断的特异性,若病灶直径在2.1厘米到5厘米之间,那么假包膜的出现概率将明显提升,造影结果显示更为清晰[4]。

3 超声造影在肾脏肿瘤病理分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3.1典型肾脏肿瘤的诊断

较为典型的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以及肾癌均可以通过超声造影检测出来,其增强模式表现为慢进慢出或快进慢出。如果患者病灶中的血管成分较多,那么增强模式为快进;如果病灶具有相对较少的血管成分,且缺乏弹力层,血管呈现畸形或迂曲状态,那么增强模式则为慢进;如果患者存在血管网、血窦或者血管排列较为混乱,导致红细胞堆积,那么增强模式则为慢出。

3.2不典型肾脏肿瘤的诊断

如何准确区分肾脏恶性肿瘤以及不典型性肾错构瘤是临床诊断中的难点,近年来对此展开的研究越来越多,超声造影在鉴别二者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超声造影检查中,乏脂肪型肾错构瘤的增强模式表现为快进慢出,与肾细胞癌相比,其增强方式多为向心性,从病灶周边逐步开始强化。有研究结果显示,乏脂肪型肾错构瘤向心性增强的发生率为71.9%,而肾细胞癌向心性增强的发生率仅为23.2%[5]。另外,廓清时间、峰值期增强时间、向心性强化实践、包膜增强时间等都是区分二者的重要特征性指标。

3.3不同亚型肾细胞癌的鉴别诊断

肾透明细胞癌的超声造影检测结果显示为快进高增强,与肾皮质相比,其达峰时间保持一致或稍早,达峰强度保持一致或稍高;嫌色细胞癌或肾乳头状细胞癌会出现乏血供的征象,周围身组织的达峰强度明显高于病灶,造影结果表现为慢进低增强。因此通过超声造影可以有效区分不同亚型的肾细胞癌。

结语: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超声造影检测水平越来越高,其在肾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愈加广泛,由于肾脏器官的血流灌注更为丰富,因此利用超声造影进行诊断是十分可行的,近年来,其在良恶性肿瘤的诊断、病理分期诊断中均显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应将其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李丛,黄备建,何婉媛等.肾脏肿瘤超声造影三维重建与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的比较[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2,09(7):527-530.

[2]杨文艳,王颖鑫,曾红春等.超声造影在肾脏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研究进展[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7,19(12):835-837.

[3]潘旭,何颖,谭开彬等.超声造影技术在肾脏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7,9(4):85-89.

[4]马文琦,杜晓鹏,周琦等.实时超声造影对肾脏肿瘤诊断价值的应用研究[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3,18(1):49-51.

[5]袁霞.肾脏肿瘤鉴别诊断中超声造影成像检查的价值探讨[J].中外医疗,2017,36(21):185-187.

作者简介:

王广福 男1972年6月,汉族,山东菏泽本科,主治医师,超声诊疗,山东菏泽市第二人民医院,274005

论文作者:王广福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9

标签:;  ;  ;  ;  ;  ;  ;  ;  

超声造影在肾脏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研究进展论文_王广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