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新的信息技术--2009年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电子书阅读器的发展与影响_图书馆论文

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新的信息技术--2009年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电子书阅读器的发展与影响_图书馆论文

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新的信息技术——2009年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电子书阅读器的发展与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技术论文,心态论文,图书馆论文,电子书阅读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5年,OCLC在其题为《对图书馆和信息资源的认知》的报告中提到,将近70%的用户认为图书馆的品牌就是书[1]。在读者的心目中,图书馆最重要的服务就是基于传统纸质书的服务。几年过去了,绝大多数人仍然认为传统纸质图书会有相当长的生存期,图书馆基于传统纸质资源的服务与业务模式仍然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继续有效。事情真的会如此吗?2009年,电子书阅读器行业的快速发展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电子书阅读器是以模拟书的形态与阅读方式为特征的电子器件。早在十年前,就有了电子书阅读器的概念。当时的电子书阅读器是以改良的液晶显示技术为主,显示与阅读效果与传统纸质书大相径庭,因此当时的电子书阅读器大都如昙花一现,并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直到2004年,世界上第一台基于电子墨水技术的商业化阅读器产品——SONY公司的Libre在日本发布,这标志着电子书阅读器行业真正开始起步。自2005年开始,包括中国公司在内的许多厂商发布了多个产品,但是销量都不大,影响有限。直到2008年,全球电子书阅读器销售量仅在80-100万台之间。2009年10月,有报告称2009年全球电子书阅读器销售量将迅速蹿升至300万台左右[2],同比增长将达到惊人的300%。然而未到年底,一些研究公司又纷纷调整当初的预估值。例如Forrester公司将2009年在美国本土销售的电子书阅读器数量预测值调升至300万台,这比他们原来的预估值足足提高了50%[3],理由是在11月至12月这个销售旺季,将有至少90万台以上的销量。对于2010年的销量,各大市场研究公司的预估值是在600万到1000万台之间。有报告称,到2018年,这个市场的规模将达到7700万台,整个行业销售额将达9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惊人的64%[4]。也有市场研究公司预计,中国2010年的电子书阅读器销售量将从2009年的80万台增长到300万台,并在2015年一举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书阅读器消费市场[5]。

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电子书阅读器销售能取得如此骄人的市场成绩,得益于电子墨水技术的产生。该技术避免了传统电子显示技术闪烁伤眼的缺点,同时还具有双向稳态性,除了翻页刷新,几乎可以保持极低或零电耗。一般的电子书阅读器充电一次可翻七八千页,正常情况下,可以保证半个月的阅读。因此,这是一种有史以来最好的模拟纸张视感的显示技术,并且未来还有望实现像纸张一样柔软卷曲[6]。在这样的电子显示器件面前,即使最保守的传统纸质读物的拥趸们,也不得不承认在视觉感观上,数字化的阅读感受与传统阅读已经是前所未有的接近了。

如果仅仅是显示技术的创新,仅仅是一种新兴的电子产品,是不会引起我们图书馆人太多关注的。但恰恰是这样的一种在市场上大放异彩的新产品,正以前所未有的能量冲击着传统纸质书的生态,进而影响到传统图书馆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电子书阅读器,顾名思义,必须有合适的图书内容才能让其有用武之地,如果电子书本身的市场没有成长起来,电子书阅读器也就成了无本之木。2008年之前电子书阅读器市场发展的步履蹒跚也正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而促进这一变化的最大功臣,就是美国亚马逊公司2007年11月发布的Kindle电子书阅读器。Kindle阅读器加入了免费的3G通信模块,使每一个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购买并下载电子书到阅读器中,阅读器的3G通信速率能够保证用户在60秒内下载一本书。这使得Kindle阅读器再也不需要通过电脑来下载并转换电子书,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独立的“电子书”。同时,亚马逊还采用补贴的方式,将绝大多数Kindle版本的电子书价格定为9.99美元,这一价位大大低于纸书定价,也低于其进货成本价[7]。这样的商业模式使得购买和阅读电子书再也没有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极大地刺激了一部分消费。因此,Kindle阅读器可以说是真正促进了电子书内容消费的繁荣,改变了一大批原来阅读传统纸质书的读者的阅读习惯。

2009年5月,在亚马逊公司发布其第三款Kindle阅读器Kindle DX时,公司CEO贝佐斯带给我们这样的数据:“在2009年2月Kindle 2发布时,亚马逊公司每卖出100本纸本书,能够卖掉13本Kindle电子书。仅仅过了三个月,5月份这个数字跳升至35本。”[8]而到12月初贝佐斯接受纽约时报记者的专访时,介绍说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48本。他当时还信心满满地表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能卖出比纸书更多的电子书[9]。令人惊叹的是,圣诞节过后,亚马逊公司对外宣布,在圣诞节当天,亚马逊卖掉的电子书已多于纸书[10]。

其实电子图书市场的发展由来已久,图书馆及其他机构早就大量采购电子书对外服务。在中国有方正、书生、超星等大规模的电子书供应商。而在北美市场,也有OverDrive、NetLibrary等大批专门面向图书馆等各种机构提供电子书及多媒体内容的供应商。但是这一块市场过去主要是被称之为机构对机构的B2B市场,真正由个人购买电子书的B2C消费并没有发展起来。Kindle阅读器的产生标志着美国电子书B2C市场开始逐渐发展成熟。来自IDPF①的数据表明,在Kindle诞生之前,电子书的销量一直相当平稳,没有大幅度的显著增长;但是,2008年电子书的销量比之前一年有68.4%的提升[11]。进入2009年,这一数据增长更是惊人:第一季度同比增长122%,第二季度同比增长171%,第三季度同比增长176%[11]。截至2009年11月,按年计算的同比增长率已经达到了199.9%[11]。也就是说,2009年美国的电子书销售量同比将近2008年的3倍,并且这一年增长率前低后高,以惊人的加速度向上提升。所以,也有人称2009年是电子书纪年的元年,我们从此将真正面临一个电子书消费的时代,传统纸质书也将开始以倒计时的方式慢慢地退出市场。在《第一财经周刊》采写的有关德国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专稿中,耸人听闻地引用了这样的标题:“2018年,书籍死亡?”[12]这一说法来自于以下的调查:德国出版业杂志《书业报道》2009年9月对840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出版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0%以上的人认为,到2018年数字化出版将超越传统的图书[13]。

面对快速发展的电子书和手持电子阅读器市场,那些仍然以传统图书流通服务为主要形式的图书馆将如何应对呢?

早在2007年Kindle阅读器刚推出时,来自美国新泽西州的Sparta公共图书馆就采购了两台Kindle阅读器进行出借服务[14]。随后在美国及欧洲各地,图书馆出借阅读器、推进电子书服务的案例层出不穷。据2009年年中的一项不完全统计,单在美国就有近20家图书馆将电子书阅读器直接出借给读者[15]。也因为看中了图书馆在电子书的消费以及推广电子书阅读器上的巨大潜力,SONY公司通过与全美最大的图书馆电子书服务厂商OverDrive合作,将其电子书阅读器新产品PRS-900的卖点定位于可以在线借阅图书馆的电子书。这一产品的新闻发布会现场被特意放在了纽约公共图书馆[16]。

2009年,国内一些图书馆也注意到了电子书阅读器行业的发展对图书馆界的影响,他们积极地尝试并研究这一新的电子产品在图书馆的应用。2009年3月,上海图书馆正式对外出借电子书阅读器,读者可以在此阅读器上借阅下载上图采购的10万种、24万册电子书[17]。国家图书馆[18]、北京大学图书馆[19]也先后分别在馆内外提供电子书阅读器借阅服务。这些服务都获得了较好的反响。

电子书阅读器本身仅仅是一个阅读电子书的工具。在早期,图书馆可以通过直接出借这种工具来培养、引导读者新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使用新技术的技能,也同时推动图书馆采购的电子书被更多地使用。当未来电子书阅读器或其他类似工具已经大量普及时,图书馆行业更应该关注的是内容即电子书本身的服务。

2009年11月,由英国JISC②主办的为期两年的全国电子书考察研究计划公布了它的最终报告[20]。这一由7家出版社、2家电子书集成厂商、127所大学参与的大型研究计划是在电子书应用方面所做的最为全面的一次研究。该项目的最终报告表明,目前的电子书市场商业模式过于复杂,标准规范也不尽统一。这些问题最终阻挠着电子书在图书馆更好的应用。

目前,电子书在图书馆的应用还存在两个层面的问题。技术层面上,存在着以下几大难题:一是格式规范千差万别;二是数字版权保护的机制与技术各异;三是客户端难于统一。即使电子书阅读器在电子书应用的用户体验上比原来的个人电脑客户端大有进步,并确实在个人消费市场上大大推动了电子书销售的增长,但是电子书行业的这些技术难题仍然没有能够解决,电子书阅读器本身与各种不同来源的电子书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兼容性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对电子书在图书馆的服务应用带来困扰。业务层面上,在电子书阅读器的推动下,在电子书市场的成长与读者阅读习惯改变的背景下,传统图书馆基于传统纸质图书特点的采编流业务模式受到很大冲击。例如美国第一个出借Kindle阅读器的新泽西州Sparta公共图书馆就允许读者在Kindle阅读器上直接进行图书下载③,这等于是让读者直接帮助图书馆选购馆藏[21]。这样一种以传统观念来看匪夷所思的服务与馆藏建设模式,到底是大胆创新、效果卓著,还是无聊之举?凡此种种由电子书阅读器的服务或是电子书业务的发展所带来的对传统业务模式的冲击与变化,都值得我们图书馆人不断地去思考、探索并实践,从而找到真正的应对之策,找到我们前进的方向。

注释:

①IDPF是International Digital Publishing Forum(世界数字出版论坛)的缩写,这是美国一个有关数字出版行业贸易与相关标准规范的协会,起源于早期的开放电子书(Open eBook)联盟。其发布的销售数据来自全美排名第12至15位左右出版商的批发数据。全美实际销售额很可能是这个数据的两倍。参见:http://www.idpf.org/.

②JISC是英国Joint Information Systems Committee(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的缩写。

③因为Amazon公司卖的Kindle版本的电子书都是和购买账号与阅读器绑定的(这是因为他们所采用的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的缘故),所以,图书馆买的电子书也是与特定的阅读器(或与多个阅读器)绑定。Sparta公共图书馆为了让读者更方便地看到自己想看的电子书,允许读者在借出的Kindle阅读器上直接利用图书馆的账号免费下载(实际上是代替图书馆采购人员进行购买)Amazon网站上的一本书。读者可以在几十万册Amazon Kindle版的电子书中随意地挑选自己想看的书。这本购买的电子书还会留在这个或其他出借的阅读器上,这样下一位借阅的读者也能在阅读器上看到这本书。

标签:;  ;  ;  ;  

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新的信息技术--2009年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电子书阅读器的发展与影响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