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晰清晰的消费健康增长_中学生论文

清晰清晰的消费健康增长_中学生论文

明明白白消费 健健康康成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明明白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校园灰镜头

镜头一:

一名女生穿着花了2000多元新买的衣服去学校,在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在教室里,她突然发现另一女生也穿着品牌和款式一模一样的衣服,只是颜色不同,心里一下子就不高兴起来。放学回家后,她生气地找来剪刀将衣服剪破,吵着要父母给买件更好的衣服来。几天后,同学们便看见她又穿了一身更气派的衣服。她很神气地告诉同学:“这是我爸爸托人从美国带回来的,也才几百美元罢了。”

镜头二:

一名男生在学校结识了好几个“哥们”,他们经常逃课去网吧或者游戏厅,有时为了表示慷慨义气,他还不时带着“哥们”去高档酒店吃饭。因为他是独生子,家里从小就宠着他,所以他每次开口要钱,妈妈都会给,甚至也不问要钱做什么。一次那名男生想花钱找人帮他修理几个常与他“作对”的同学,妈妈知道后不肯给他钱,他勃然大怒,顺手拿起一个啤酒瓶砸在妈妈头上。他不知道,第二天就是他妈妈40岁生日。

虽然这样的事例在我们的周围并不是普遍现象,然而,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类似镜头却绝不鲜见。随便在中学校园里转上一圈,就能轻易看见,有多少人穿名牌、打手机、听IPOD,或者用MP4看电影。据统计,中学生的消费已经占到家庭支出的65%以上。这些本应该坐在教室里认真听讲,专心学习知识的少年人,究竟为什么有如此巨大的消费支出呢?

吃高档,穿高档

现在的中学生,在吃穿方面是特别讲究的。因为他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宠着,舍得在他们身上大把花钱。如镜头一里的那个女生,从小家庭经济条件就好,在穿着上处处要求比别人强。而她的父母觉得,只要孩子在学习上不落下,在吃穿上要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

深圳某校14岁的小文第一次跟同学去一家日本料理店吃午饭,6个人一共花了1500元,事后他觉得很不划算,反被同学嘲笑。

某记者走进一大型商场的某世界名牌专柜,询问是否有中学生来买化妆品时,服务员连连点头说:“曾经有一个穿着校服的女生,一次性买了价值3000多元的彩妆,刷卡时都不眨眼!”服务员还告诉记者,这个品牌有一款价格500多元的香水很受中学生的欢迎。

请客风,送礼风

请客与送礼,本是社会性比较强的交际活动,如今也在中学校园里泛滥起来。

小枫16岁生日那天,决定到全聚德去请班里同学吃饭,因为学校外面许多家餐馆酒楼都有同学去吃过饭,而去全聚德却是第一次,他感到很自豪。回家跟妈妈要了200元,然后又去爷爷奶奶叔叔阿姨那儿“募捐”,很快就凑齐800元。一班人马放开肚皮大吃了一顿,小枫花光了800元钱,最后抱着同学们送的大堆礼物满意而归。

过生日请客送礼,似乎成了校园里不成文的规定。而且越来越多的人情愿去外面高级点的酒楼请客吃饭,觉得那样才上档次。就算是在家里请客,也务必将父母请出去,否则就会觉得没面子。而同学之间送礼也越来越讲究,甚至形成了越贵越有档次的心态。

迷游戏,玩时尚

对中学生来说,上网与玩电子游戏是非常有吸引力的。经常可以从报纸上看到未成年人躲在网吧玩游戏,一连就是好几个通宵。甚至有人因此而猝死,酿成本不该发生的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虽然有明文规定网吧不得接纳未成年人,但为了赚钱,那些老板通常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中学生的自制力是比较弱的,一旦迷上了网络及游戏,就难以自拔,不惜将大把的金钱与时间花在上面。钱用光了,就变着法子向父母要,甚至有人还走上偷盗抢劫之路。

最近有这样一则新闻,有3个中学生为了满足上网和吃喝玩乐的消费欲望,铤而走险,采取“打闷棍”抢劫的方式,对夜行人进行抢劫,最终被警方抓获破案。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实行抢劫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需要。假如他们有着正确的消费观,还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吗?

另外,现在手机的普及,MP3、MP4等电子产品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中学生也开始追赶时髦。一位同学说,他一个同学用手机打电话,一下午就花了100多元话费,实际上都是没话找话的闲唠嗑。

爱虚荣,互攀比

北大社会学教授夏学銮说,现在的孩子爱攀比,追求贵族生活,越玩越奢侈,昨天去了嘉年华,前天买了机器人,都成为孩子们的谈资。这对正确培养孩子的价值观不利,会使孩子们的虚荣心越来越强,将来走向社会后极易造成不良心态。

家庭富裕的孩子与家境较差的孩子在穿着、消费等方面的差异,使一些青少年的虚荣心受到了伤害,由此诱发的犯罪也不在少数。例如,在学校要求统一穿校服后,穿什么牌子的鞋成了学生们攀比的内容。某中学生小强看到其他同学脚上的耐克鞋,心生羡慕和嫉妒,但家里没钱满足他的要求,于是小强就伙同几名同学采取拦路抢劫的办法,强行与穿名牌鞋的同学换鞋穿。学生家长报案后,小强等被抓获。正是这种极为不健康的虚荣心及攀比心理才使其走上歪路。

爱慕虚荣,互相攀比,仅仅只是为了让自己有“面子”,然而获得这份面子的代价又是何其之大,不仅荒废了自己的学业,让老师操心,让父母伤心,更是为这股不良之风推波助澜。今天你穿得漂亮,明天我要穿得更好,由此恶性循环下去,没完没了。

一些让你流泪的感动

与奢侈、浪费、攀比的中学生消费群体同时存在的,还有很多生活在贫困中的学生群体,但他们在贫困中自立、自强的人格光辉,使得那些用金钱堆砌起的虚荣和华贵黯然失色。

洪战辉:

洪战辉的事迹想必大家都听说了。洪战辉携其捡来的妹妹求学十二载的故事,经全国多家媒体的报道后,已成为近期社会关注的焦点,不断有人表示愿意捐款,以帮助他抚养妹妹。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洪战辉在向关心他与妹妹的人表示感谢的同时,明确提出他可以养活自己和妹妹,不需要任何社会捐款。“不接受捐款,是因为我觉得一个人自立、自强才是最重要的。苦难和痛苦的经历并不是我接受一切捐助的资本。我现在已经具备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这个社会上还有很多处于艰难中而又无力挣扎的人们!他们才是需要帮助的!”

曹姝媛:

她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6岁那年,爸爸在加夜班的时候,铁屑崩到了眼睛里,左眼失明了。11岁那年,爸爸因肾积血手术摘掉了左肾,再也无法进行体力劳动。她读初一时,妈妈下岗了,一家的生活只剩下爸爸每月200元的工伤补助费维持。她毅然作出了一个决定:打工,我要自己供自己上学。

曹姝媛从同学那借来50元钱,去批发市场进了一些小装饰画、小工艺品,准备课后像校门口的小贩那样摆个摊。没想到平时司空见惯的事情,轮到自己头上竟然变得那么艰难。那天中午,她竟然没有勇气从包里把货物拿出来。可是货如果卖不出去,她连借的50元钱都无法偿还。第二天中午她去了一所比较远的学校门口。摆好了货物,怎么鼓励自己都不敢吆喝。过了好久,一个小同学走过来,问:“这是卖的吗?”她急忙点头。那天她赚了一毛钱,是她赚到的第一个一毛钱。那一刻,她深深地体会到了赚钱的艰辛,懂得了平时爸爸交给她的那些钱里面凝聚着多少汗水和辛苦。一个月以后,她赚到了80元钱。曹姝媛用23元买了一本向往已久的《题典》。走出书店,她突然感觉天空是那么蓝。

张九精:

张九精老家在河南新蔡县韩集乡天庙村,家境贫寒。初三开学的第一天,母亲在一次火车事故中不幸遇难。他承受着精神与物质的巨大压力,考取了海南师范大学。从大一开始,张九精就开始勤工俭学,从事过电器促销、床上用品促销、文具促销、建筑防水工程、家教等等。他把患糖尿病的爸爸接到海南,课余时间,他就跑到父亲租住的小屋中,给父亲洗衣做饭,沏上一壶苦丁茶,捶捶背;天气冷的时候,张九精把学校发的厚棉被让给父亲盖……尽管无钱就医,但在他的精心照料下,父亲的状态开始好转,体重也开始增加了。父亲为减轻张九精的负担,开始上街捡破烂。“刚开始,我很担心这样会给儿子丢脸。”年过六旬的父亲说到自己给儿子带来诸多难处时,几度落泪。

张九精知道后,就抽空陪父亲捡破烂,遇见班上同学也不回避。同学们都开始收集自己平时随手丢掉的废品,如矿泉水瓶、旧书报等,先在宿舍集中,再由生活委员统一收起来,交给张九精的父亲。“我们没想到,九精和伯父把废品卖掉后,把钱打到了班会费里。”一位同学告诉记者。张九精说,那一学期,通过这样的形式,班里同学收集的废品卖了200多元。同学们也都养成了勤俭的好习惯。

虽然经常从事兼职,并且还在学生会担任要职,张九精的学习成绩依然很好,多次获国家奖学金、省“优秀大学生奖学金”、校“李兴福优秀贫困大学生奖学金”。

自豪还是惭愧?

或许有同学会说,曹姝媛、张九精、洪战辉等同学只是因为没有钱,才没有乱消费,而我们有钱,所以不需要如此艰苦。那么,让我们把眼光再放远一点来看看吧:

在美国,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美国前总统里根的儿子失业后,不依靠父亲的权势,而是自己谋生,自己找工作。

在瑞士,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培养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十六七岁的女孩,初中毕业就去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当一年左右的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学习。

美国富豪洛克菲勒家账本扉页上印着孩子零用钱的规定:7~8岁每周30美分;11~12周岁每周1美元;12岁以上每周3美元。零用钱每周发放一次,要求子女记清每笔支出的用途,待下次领钱时交父亲检查。洛克菲勒认为“过多的财富会给子女带来灾难”。

洛克菲勒是谁,有你爸爸钱多吗?简短地说,洛克菲勒的总资产超过265亿美元,应该比你爸爸有钱一点点,可是你却比洛克菲勒的孩子有钱多了。不知道你该自豪还是该惭愧?

理性消费,健康成长

中学生朋友们,当你们实行超前消费、互相攀比、追名牌、赶时尚、请客送礼,进行变味的“人情消费”,无节制、无计划地把钱挥霍掉,享受用金钱买来的“乐趣”时,你们可否想到还有许多人在为学费、为一件挡寒的衣服、甚至是为一个当正餐的馒头发愁?设想一下:600元钱可以去高级酒店吃一顿饭,也可以捐给贫困地区的同龄人,可以让他衣食无忧地过一年甚至更久。同是600元,哪种花法更有意义、更有面子呢?

针对现代中学生的不良消费所带来的种种问题,早有人提出了要提高中学生的理财能力,这的确是非常必要的。这需要社会、学校、家庭集体总动员,为中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要从多方面正确予以引导,使之树立起良好的消费观念,将更多的时间精力转移到学习及其他有意义的事情上。现在各学校开展的“八荣八耻”教育,着重培养青少年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教育学生明是非,辩善恶,识美丑,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抵制一切铺张浪费现象,并通过“讲身边事,树身边人”,激励学生们学习身边的先进榜样。

乘着学习“八荣八耻”之风,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掀起“以勤俭为荣,以浪费为耻”的校园风潮,何乐而不为呢?

标签:;  

清晰清晰的消费健康增长_中学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