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某农村社区老年抑郁症卫生服务研究

安徽省某农村社区老年抑郁症卫生服务研究

张柯[1]2009年在《安徽省某城乡社区老年抑郁症影响因素及相关政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群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引起社会各方面关注和重视,也成为医疗卫生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抑郁症是老年人最为常见也是最为严重的精神疾患,日益成为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在卫生服务贫乏的农村地区,情况更为严重。2001年本课题组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安徽省某城市社区1186名老年人(年龄≥65周岁,在当地居住5年及以上,排除整体拆迁550人)开展了老年人精神卫生服务的现况研究;2003年采取同样的研究方法对安徽省某农村社区1600名老年人(年龄≥60周岁,在当地居住5年及以上)进行了同样的研究。2002年本课题组对城市社区进行了回访,2004年对农村社区进行了回访,调查显示这个两个队列流动性小、比较稳定、依从性好。因此,2008年本课题组对这两个队列开展了老年痴呆症的流行病学及卫生服务研究。本研究“城乡老年抑郁症的横断面调查”只是其中一部分。与既往本课题组对抑郁症的研究不同之处是:此次研究于同一时间对安徽省城市和农村社区进行了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城乡社区老年抑郁症患病水平及影响因素的差异。目的:通过对安徽省某城市与农村社区开展老年抑郁症的横断面调查,了解2008年安徽省某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老年抑郁症的人群分布特征(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等)以及城乡分布特征;比较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老年抑郁症的患病水平;探讨老年抑郁症的影响因素;分析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老年抑郁症影响因素的差异;为进一步探讨积极有效的社区预防和控制老年抑郁症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资料与方法:本研究是关于老年抑郁症的横断面调查,分两阶段进行:病例筛检阶段和病例确认阶段。病例筛检阶段采用配有计算机自动诊断程序(AGECAT)的老年人精神健康状况量表(GMS)和自行设计的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病例确认阶段由临床医生参考CCMD-3和DSM-IV对量表筛查出的可疑抑郁症病例做出拟合诊断。所有资料利用EpiData3.10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结果分析。使用标化率进行城乡患病率的比较;计量资料用(x±sd),并用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并用χ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比较;老年抑郁症的影响因素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使用GMS量表和AGECAT诊断出的抑郁症有两种状态,一是抑郁症亚病例状态(水平为1或2),一是抑郁症状态(水平为3或4)。由于本研究的亚病例(城市26例,农村31例)较少,为了提高检验效率本研究只分析了抑郁症病例的影响因素,在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时非病例排除了亚病例状态。结果与结论:(1)城市社区调查到902份资料(包括279人因各种疾病死亡的被调查老人),应答率为76.1%;农村社区调查到1402份资料(包括322名因其他疾病死亡的被调查老人),应答率为88.3%;(2)本次调查城乡社区老年抑郁症患病率为5.34%,亚病例患病率为3.35%。其中城市社区老年抑郁症患病率为3.85%,亚病例患病率为4.17%;农村社区患病率为6.20%,亚病例患病率为2.87%;(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担心子女、自评健康差、听力问题、经济困难、负性事件数量能够增加老年抑郁症的患病风险,而经常与亲人、朋友交流能够降低老年抑郁症的风险;(4)城乡影响因素比较提示:担心子女、负性事件数量是城乡老年抑郁症的共同影响因素,生活满意度、健康自评、偏头痛、宗教信仰、与邻居交流的频率对城乡老年人抑郁症的影响各异;(5)GMS-AGECAT用于老年抑郁症的诊断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建议:(1)重视老年人群预防工作;(2)加强老年抑郁症及心理学研究,提高社区诊断能力;(3)依据城乡老年抑郁症影响因素的不同,积极开展多种干预措施;(4)加强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

周成超[2]2004年在《安徽省某农村社区老年抑郁症卫生服务研究》文中指出通过对安徽省某农村社区老年抑郁症调查,获取某农村社区老年抑郁症相关资料,揭示农村社区老年抑郁症患病水平,了解其危险因素,为政府制定农村社区老年抑郁症卫生服务规划及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资料与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定阜阳汤店镇年龄≥60周岁的老人为调查对象,以GMS-AGECAT及MDS为工具,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获取1600份有效样本,获得诊断结果及危险因素数据库,使用SPSS11. 5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主要运用了描述性分析、Logistic回归等分析方法。结果:(1) 调查发现老年抑郁症95例,患病率为5. 9%,亚病例69例,亚病例患病率为4. 3%。(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女性、健康自评一般、经济自评差、独居、有难过和恐怖经历等都增加了老年人抑郁症患病概率,偶尔或经常与朋友交流降低了抑郁症患病概率。健康自评一般或差、经济自评差、生活自评差、中风、独居、担心子女等是老年抑郁症亚病例发生的危险因素。(3)GMS-AGECAT对农村社区老年抑郁症诊断的信度、效度较高,可用于病例的诊断及筛检。建议:(1) 把丌展老年抑郁症预防和保健工作纳入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规划,(2) 加强农村社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 开发有效工具进行社区诊断,及时发现、防治老年抑郁症,(4) 重视高危人群预防工作,深入开展老年健康教育,(5) 采取多种措施,切实解决农村老人孤独问题,(6)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7) 加强对农村老人抑郁症及心理学研究。

马岁岁[3]2006年在《安徽省某农村社区老年抑郁症发病率、影响因素及相关政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安徽省某农村社区内老年人的入户调查,了解老年抑郁症的发病率水平,探讨发病率的影响因素,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积极有效的农村社区预防和控制老年抑郁症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资料与方法:本研究在2003年患病率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一年后的随访研究。以患病率调查时非抑郁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取相同的方法和工具,即以标准化老年精神状况量表和危险因素调查表为工具,进行入户调查。共收集到1236份有效样本,然后应用配套专用计算机诊断系统,获得诊断结果和危险因素资料。最后使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主要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x~2检验、Logistic回归等分析方法。结果:(1) 1236名调查对象中,老年抑郁症89例,发病率为7.2%;(2)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患有心脏病、中风或偏瘫,是否担心子女、独居、与亲友有冲突,有无看电视,打牌或打麻将,能否获得需要的帮助,有无可信任的朋友,经济自评,与朋友交流的频率,负性生活事件次数对老年抑郁症的发病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是老年抑郁症发病率的影响因素;(3) GMS量表自动诊断系统AGECAT在农村社区老年抑郁症流行病学调查中应用时,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建议:(1) 增强全社会对老年抑郁症的重视,将老年抑郁症预防和干预纳入社区卫生服务范畴;(2) 认真探索解决农村老年人群的养老保障问题,使老年人老有所养;(3) 认真探索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医疗保障问题,使老年人老有所医;(4) 为老年人创造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让老年人安度晚年;(5) 激活农村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使老年人老有所乐。

胡志, 周成超, 徐晓超, 陈若陵, 马岁岁[4]2007年在《安徽省某农村社区老年抑郁症患病率与影响因素研究概述》文中认为目的:揭示农村社区老年抑郁症患病率水平,了解其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及描述性分析、Log istic回归等统计分析方法。结果:发现老年抑郁症95例,患病率为5.9%。多因素Log 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健康自评一般、经济自评差、独居、有难过和恐怖经历则增加老年人抑郁症患病概率,经常与朋友交流能降低抑郁症患病率。

赵冬冬[5]2018年在《安徽省某农村地区老年抑郁及其影响因素的重复横断面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在我国,农村老年抑郁处于较高水平,是现如今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和公共卫生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安徽省当涂县老年人的调查,比较农村地区老年抑郁患病率的变化情况以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合理制定农村老年抑郁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重复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安徽省当涂县某农村地区的老年人进行两次横断面调查。选择60周岁及以上可以正常交流且愿意参加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对农村老年人抑郁的相关因素的关联性研究采用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两次横断面中重复的老年人群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广义估计方程(GEE)探索影响农村老年抑郁的因素。结果第一次横断面调查共有3182名老年人最终纳入研究,第二次横断调查有3048名农村老年人纳入研究。两次横断面调查中研究对象为女性、已婚、文盲、无宗教信仰、不抽烟、不喝酒、自评经济状况一般者比例较高。第一次调查显示农村老年抑郁患病率为22.97%(95%CI:22.95%-22.98%),第二次调查的老年抑郁患病率为20.04%(95%CI:20.03%-20.05%)。对两次调查中均调查到的重复的调查对象进行广义估计方程分析发现自评经济状况差(OR=4.889,95%CI=2.668-8.960,P<0.001)、慢性病数目≥2种(OR=1.755,95%CI=1.123-2.744,P=0.014)、认知下降(OR=1.545,95%CI=1.182-2.019,P=0.001)、患有焦虑(OR=5.519,95%CI=3.942-7.726,P<0.001)和日常生活能力得分高(OR=1.113,95%CI=1.077-1.151,P<0.001)是农村老年人抑郁的危险因素;社会支持得分高(OR=0.0.900,95%CI=0.874-0.928,P<0.001)是农村老年人抑郁的保护因素。结论两次横断面调查都表明安徽省当涂县农村老年人群抑郁的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农村老年人的抑郁与该人群的躯体状况、精神状况以及社会支持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各界应该为他们提供全面的客观和主观的支持和帮助,对农村老年抑郁进行及时、适宜、有效的疏导和诊治,以帮助农村老年人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度过晚年。

李磊[6]2009年在《安徽省某农村社区老年痴呆症患病率、影响因素及相关政策研究》文中提出背景:老年痴呆症是世界重大健康问题之一,对公众健康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种形势随着人口的逐步老龄化而变得更加严峻。我国已逐渐迈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有1.5亿。有资料显示,2001年,我国的老年痴呆症患者有500万(痴呆症人数最多的国家),而估计到2040年我国老年痴呆症的人数将是所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另据统计,老年痴呆症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威胁人类健康的第叁大杀手,是现代社会老年人的主要致死疾病,是导致老年人残疾和不能独立生活的主要原因。它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危害和沉重的负担。目的:通过对安徽省某农村社区老年痴呆症的横断面调查,了解老年痴呆症的患病率水平,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积极有效的农村社区预防和控制老年痴呆症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3年,本课题组对安徽省某农村社区1600名老年人(年龄≥60岁,在当地居住5年及以上)进行了精神卫生服务的横断面调查。2004年,课题组对该队列人群进行了回访,结果提示该队列具有流动性小,依从性好的特点。2008年7月至10月,本研究对该队列人群进行再次回访,开展老年痴呆症的现况研究。调查分两阶段进行:病例筛检阶段和病例确认阶段。病例筛检阶段采用“10/66”国际痴呆项目(“10/66”寓意为发展中国家的痴呆患者占全世界痴呆患者总数的66%,但仅有1/10的以人口为基础的痴呆研究在发展中国家进行)提供的筛检工具(老年人精神状况量表、认知测验量表、CSI-‘D’量表和计算机辅助诊断程序)和自行设计的危险因素调查表,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病例确认阶段由临床医生参考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册(DSM-Ⅳ)对量表筛查出的可疑痴呆病例做出拟合诊断。所有资料利用EpiData3.10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结果分析。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用χ2检验或Fisher检验比较;老年痴呆症的危险因素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1)此次调查共收集到1412份资料(其中包括322名死亡者),有效资料1090份,其中老年痴呆症61例,患病率为5.60%,其中男性患病率为4.77%,女性患病率为6.3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盲、不做农活、心理自评状态差、兴趣爱好缺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有损害和经济困难等的老人增加了患老年痴呆症的危险;(3)“10/66”诊断工具在农村社区老年痴呆症流行病学调查中应用时,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结论:(1)农村社区老年痴呆症患病率水平较高;(2)文化程度低、日常活动少和生活活动能力有损害、心理自评状况差、兴趣爱好贫乏和经济困难的老人是老年痴呆症患病的高危人群,应作为重点干预对象;(3)本次研究只是横断面调查,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待于加强老年痴呆症的队列研究和疾病进程及预后的研究。

刘祝明[7]2010年在《安徽省某农村社区老年人精神障碍患病率、影响因素及精神卫生服务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精神疾病不仅严重影响疾病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老年人群是各类精神障碍患病的高危人群,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群的精神健康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2003年课题组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安徽省某农村社区1600名老年人(年龄≥60周岁,在当地居住5年及以上)进行了精神卫生服务的横断面调查。2004年和2008年课题组对该队列人群进行了回访,结果提示该队列具有流动性小,依从性好的特点。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本研究对该队列人群进行再次回访,开展老年人精神障碍的现况研究和老年人精神卫生服务的调查研究。目的:通过对安徽省某农村社区老年人精神障碍的横断面调查和精神卫生服务的调查,了解农村老年人精神障碍的患病率水平及其分布情况;探讨农村老年人精神障碍患病的影响因素;了解农村老年人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情况;初步了解农村老年人精神服务需求与利用的基本情况;为进一步探讨农村老年人精神障碍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农村老年人精神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和相关政策研究打下基础。资料与方法:采用老年精神状况量表(GMS)、自行设计的影响因素调查表和精神卫生服务调查表,进行入户问卷调查;使用GMS调查表配套的录入软件把GMS调查表中的数据录入计算机,影响因素调查表和精神卫生服务调查表运用epidata3.10录入计算机;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χ2检验或fisher检验、单因素或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与结论:(1).共调查992人,共调查到935人,应答率为94.3%;(2)农村社区老年人精神障碍的患病率为16.9%,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2.4%,女性患病率为20.6%;(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人健康自评较差、心态不乐观、邻里关系较差、兴趣爱好较少、患有心绞痛、近两年有亲人去世和不愉快/伤心的事件等因素增加了农村老年人患精神障碍的危险性;(4)农村社区老年人精神卫生知识严重缺乏;(5) GMS-AGECAT用于农村老年人精神障碍的诊断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建议:(1)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综合干预措施.;(2)深入开展精神卫生相关的健康教育;(3)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精神卫生服务;(4)深入开展精神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和相关政策研究。

宫凤凤[8]2016年在《安徽省某农村地区空巢老年人抑郁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的横断面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农村空巢老人的抑郁状况是我国当前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它关系到农村老年特殊群体的精神健康问题。因此,本研究旨在了解安徽省某农村地区空巢老人特殊群体的抑郁检出率及影响因素,探讨社会学特征、日常生活能力及社会支持因素与空巢老年人抑郁之间的关联,目的为农村空巢老人抑郁的早期干预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某农村地区作为本次研究现场,应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整群抽取当涂县某乡镇的农村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老年健康状况综合评估问卷对其中符合纳入条件的老年人的社会学特征、慢性病罹患情况、社会支持状况、日常生活能力和抑郁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基于数据性质,分析方法采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共有3182名符合纳入条件的老年人参与调查。其中空巢老年人所占比例为78.1%(2486/3182),非空巢老年人所占比例为21.9%(696/3182)。老年人总体抑郁检出率为23.0%(731/3182),空巢老年人抑郁率为24.1%(599/2486),非空巢老年人非抑郁率为19.0%(132/696)。空巢老人中,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得分,抑郁组(20.17±6.14)分高于非抑郁组(16.38±3.11)分,社会支持量表(SSRS)得分,抑郁组(31.46±6.16)分低于非抑郁组(34.18±5.72)分,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睡眠质量、社会支持,肺部疾病、糖尿病、自评经济状况、疼痛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是空巢老年人抑郁的相关影响因素。性别、年龄、宗教信仰、婚姻状况、吸烟、饮酒等变量与空巢老年人抑郁状况之间均没有观察到统计学意义的关联。结论安徽省当涂县农村地区空巢老年人抑郁状况具有相对较高的检出率,且受个人生理、心理、家庭以及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共同影响。因此,以上结果提示我们应该向农村老年人,尤其是农村空巢老年人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及干预措施,为他们提供更多物质、精神和社会支持层面的资源,以减少农村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年人抑郁的发生与发展,避免老年抑郁的负面结果,从而使农村老年人更好的安度晚年。

黄玉君[9]2015年在《安徽某县农村地区老年人一般健康状况及我国空巢老人精神卫生健康状况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描述安徽省当涂县农村地区老年人的一般健康现况,并进一步探讨我国大陆地区空巢老人的精神卫生健康状况。方法1.农村老年人的一般健康状况的研究。选取安徽省当涂县某镇自愿参加体检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收集老年人社会人口统计学、生活方式、体格检查资料。对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体格检查情况、体育锻炼情况、饮食情况、血糖、血常规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对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BMI、血压、躯体症状,患病的种类数、吸烟、饮酒、贫血、甘油叁酯、总胆固醇和心电图检查结果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推断性统计分析。2.我国大陆地区空巢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至2014年10月在国内外期刊公开发表的我国大陆地区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包括躯体、抑郁、焦虑等九个维度)的研究报告,使用STATA9.0软件对我国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1.农村老年人的一般健康状况的研究。共收集到自愿参加体检的2292名60岁及60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的体检数据,调查结果显示,主诉症状最多的是头晕(37.0%),其次是视力模糊(12.7%),第叁是头疼(9.1%);既往疾病前叁位分别是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在对生活方式的调查中,99.3%的老年人从未参加过任何体育锻炼,有51.3%男性老人吸烟。研究显示,老年女性的BMI值、主诉躯体症状数、空腹血糖值、贫血的患病率、甘油叁酯、总胆固醇值、异常心电图率均高于老年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老年男性的吸烟、饮酒的频率均高于老年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2006年中国大陆地区一般人群常模相比较,空巢老人在躯体化、抑郁、焦虑及恐怖四个心理健康维度显着劣于一般人群。与非空巢老人相比较,空巢老人在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及偏执五个心理健康维度上显着低于非空巢老人。女性空巢老人在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和恐怖五个维度上明显劣于男性空巢老人。结论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生活方式有待提高,农村老年女性的一般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显着低于一般人群或非空巢老人,女性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显着劣于男性空巢老人,空巢老人的精神卫生健康状况应引起关注。

陈若陵, 秦侠, 徐晓超, 周成超, 马岁岁[10]2007年在《农村社区老年人负性生活事件、兴趣、生活能力与老年抑郁症患病率》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农村老年人口生活事件、兴趣、生活能力与老年抑郁症患病率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1 600份问卷中的老年人的生活事件、兴趣及生活能力方面的内容,分别进行单因素的患病率分析和多因素的Log istic回归分析。结果:随着负性生活事件数的增加,老年抑郁症及亚病例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随着兴趣种数的增加,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增强,老年抑郁症患病率均呈下降趋势。

参考文献:

[1]. 安徽省某城乡社区老年抑郁症影响因素及相关政策研究[D]. 张柯. 安徽医科大学. 2009

[2]. 安徽省某农村社区老年抑郁症卫生服务研究[D]. 周成超. 安徽医科大学. 2004

[3]. 安徽省某农村社区老年抑郁症发病率、影响因素及相关政策研究[D]. 马岁岁. 安徽医科大学. 2006

[4]. 安徽省某农村社区老年抑郁症患病率与影响因素研究概述[J]. 胡志, 周成超, 徐晓超, 陈若陵, 马岁岁.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7

[5]. 安徽省某农村地区老年抑郁及其影响因素的重复横断面研究[D]. 赵冬冬. 安徽医科大学. 2018

[6]. 安徽省某农村社区老年痴呆症患病率、影响因素及相关政策研究[D]. 李磊. 安徽医科大学. 2009

[7]. 安徽省某农村社区老年人精神障碍患病率、影响因素及精神卫生服务调查研究[D]. 刘祝明. 安徽医科大学. 2010

[8]. 安徽省某农村地区空巢老年人抑郁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的横断面研究[D]. 宫凤凤. 安徽医科大学. 2016

[9]. 安徽某县农村地区老年人一般健康状况及我国空巢老人精神卫生健康状况的研究[D]. 黄玉君. 安徽医科大学. 2015

[10]. 农村社区老年人负性生活事件、兴趣、生活能力与老年抑郁症患病率[J]. 陈若陵, 秦侠, 徐晓超, 周成超, 马岁岁.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7

标签:;  ;  ;  ;  ;  

安徽省某农村社区老年抑郁症卫生服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