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服中药辨证论治治疗---风湿痹病临床体会论文_关红印

内服中药辨证论治治疗---风湿痹病临床体会论文_关红印

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西关乡大辛屯村卫生室

摘要:本文介绍风湿痹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中药治疗。

关键词:风湿痹病;病因;发病机制;中药治疗

风湿痹病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现代医学的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骨质增生、退行性关节炎、产后关节痛等等都属于本病范畴。风湿痹病的主要病因为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及素体不足、正气偏虚,腠理不密,卫外不固等因素引起。其病机主要为外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以致肌肉、关节疼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而形成风湿痹病。其病位在肌肉和关节。风湿痹病初病属实,久则多呈正虚邪实,虚实夹杂之候。治疗原则以祛风、散寒、除湿、清热、舒经通络为治疗风湿痹病的基本原则,后期常配伍益气养血,滋补肝肾以扶助正气。有痰浊瘀血阻滞者,需结合豁痰祛瘀之法。临床大致分为风寒湿痹型,风湿热痹型及久痹型。其中风寒湿痹型又分为行痹、痛痹、着痹等型。久痹型又分痰瘀阻络,气血亏虚及脏腑痹等型。

我从1992年开始学习朱良春朱老的著作,并有幸得到朱老的指导,在治疗风湿痹病方面也是以朱老的治疗方法为主。朱老,主任中医师,教授,首届国医大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987年12月获国务院批准为“杰出高级专家”享受终身不退休待遇。朱老因擅长用虫类药治疗疑难病,故有“虫类药学家”之称。朱老认为风湿痹病是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邪气乘虚而入,致使气血凝滞,经络痹阻引起的相关系统疾病。或日久正虚、内生痰浊、瘀血、毒热,正邪相博,使经络、肌肤、血脉、筋骨气血痹阻,失于濡养,而出现肢体关节疼痛,肿胀,酸楚、麻木、重着、变形、僵直及活动受限等症状,甚至累及脏腑的一类疾病。朱老认为风寒湿热燥为其外因,脏腑内伤,阴阳失调,气血不和为其内因。痰浊与瘀血是机体在病理作用下的产物,也是一个病因。朱老总结前人基础上最早提出“久病入络,久病多瘀,久病多虚,久病及肾”的机理。风寒湿热燥等外邪侵袭人体,注入经络,使气血痹阻运行不畅,日久出现正虚,内生痰浊,瘀血,毒热,正邪相博,使经络,肌肤,血脉,筋骨,甚至脏腑的气血痹阻,失于濡养,而出现肢体疼痛,肿胀,酸楚,麻木,重着,变形,僵直及活动受限等。甚至累及脏腑。其主要病位在于肌肉、关节、经络、骨及脏腑。朱老将风湿痹病分为风寒湿痹型,郁久化热型,正虚邪恋型,以及顽痹。治疗原则是:病证结合,扶正祛邪,早防早治,标本缓急,正治反治,三因制宜。治法:祛风散寒、除湿清热,理气活血、活络祛风,泄浊化瘀、开闭散结,益肾壮督、蠲痹止痛。

经多年临床实践,结合朱老的精华:风寒湿邪乘虚袭踞经遂,正气为邪所阻,壅塞经脉,留滞于内,深入骨髓,胶着不去,凝塞不通,邪正相混,如油入面,草木之品很难驱除,必借“虫蚁搜剔”之性,始能奏效。并提出:“久病多虚,久痛多瘀,久痛入络,久必及肾”的机理,及朱老的治疗大法辩证分型如下:用之多年效果显著。由于风寒湿各型错综复杂,常交杂一起,我大致分以下四型。风寒湿痹型,主证:证见全身关节或肌肉酸痛而身重,游走不定或固定不移。四肢拘挛,手足麻木。以腕、肘、肩、膝、踝关节多见,局部关节疼痛,得温则舒,寒冷阴天易发作且疼痛剧烈。或见关节肿胀,屈伸不利,皮下结节。局部不红,不热。苔薄白,脉沉细或细弦或濡细或沉迟。病机:风寒湿邪留注经脉,气血凝滞,痹阻经络。治则: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方药:温经蠲痹汤合三痹汤加减:黄芪30党参20当归10细辛5防风15桂枝(后下)10熟地15仙灵脾15乌蛇10鹿衔草30制川乌(先煎两小时)10甘草10全蝎10 用法:日一剂,水煎,两次分服。加减:风胜者加寻骨风15钻地风15;湿胜者加苍术10薏苡仁15;关节肿胀者加蜣螂虫10;寒胜者加制附子10(必须先煎两个小时);疼痛剧烈者加全蝎3土虫10研末服;体虚者加淫羊藿20黄芪50。

郁久化热型,主证:手足关节肿胀,局部灼热,不怕冷,夜间喜把患肢放到被外,但时间过长又会加重疼痛,仍以温为适。或有五心烦热,低热,咽干牙痛,大便干燥,舌苔黄,或黄腻,舌质红,脉细数,尺脉小。病机:风寒湿痹,痰瘀胶结,经脉痹阻,郁久化热。治则:化痰行瘀,通络蠲痹,强筋壮骨,补肾清热。方药:仿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生地20桑寄生30桑枝20地骨皮15黄柏(酒侵)15知母15川断15白芍20威灵仙15忍冬藤30络石藤30桂枝(后下)10地龙20僵蚕15制川乌10(先煎两小时)甘草10用法:日一剂,水煎,两次分服。痰瘀痹阻型,主证:痹症日久,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或关节肌肤紫暗,肿胀,按之较硬。主证:痹症日久,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或关节肌肤紫暗,肿胀,按之较硬。肢体顽麻或重着,或关节僵硬变形,屈伸不利,有硬结,瘀斑,面色黯黧,眼睑浮肿,或胸闷痰多,舌质紫暗,或舌下脉络粗大发紫。舌苔白腻,脉弦涩,或细涩。病机:寒痰湿瘀互结,留滞肌肤,闭阻经脉。朱师提出:“久病多虚,久痛多瘀,久痛入络,久必及肾”的机理,必借“虫蚁搜剔”之性,始能奏效。治则:化痰行瘀,益肾壮督,蠲痹通络。方药:1、益肾蠲痹汤加减:熟地15当归15鹿衔草20淫羊藿20一口钟10骨碎补15鸡血藤20黄芪50老鹳草20甘草10蜂房10 用法:日一剂,水煎,两次分服。深度理解朱老必借虫蚁类搜剔方能奏效,此型必配自拟方方能效佳。方药2:蚂蚁、土虫、蜈蚣、僵蚕、全蝎各30g,共研末,分成20包。每天一包,两次分服。肝肾亏虚型,主证:痹症日久不愈,病势缠绵,关节屈伸不利,肌肉瘦削,腰膝酸软,或畏寒肢冷,自汗。阳痿,遗精,或骨蒸劳热,心烦口干,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或少津,脉沉细弱或细数。病机:久病及肾,正虚邪恋,肝肾不足,筋脉失于濡养,温煦。治则:补益肝肾,舒筋止痛,蠲痹通络。方药:培本治痹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黄芪50生熟地各15当归15仙灵脾15鸡血藤20鹿衔草30寻骨风20僵蚕10土虫20乌蛇10甘草10独活15桑寄生30核桃仁20补骨脂15用法:日一剂,水煎,两次分服。

有效性和安全性描述:

有效性:我治疗风湿痹病2600多人,效果显著,有效率达到90%。例如

病例一:

初诊时间:2014年2月18日

姓名:刘某 性别:女 年龄:60岁、

职业:农民 住址:沈阳市康平县人

主诉:浑身关节疼痛,腰疼两年。

现病史:该患两年前出现周身骨节疼痛,遇凉加重,得热痛减。半年后腰部出现酸痛,寒冷阴天疼痛剧烈,腰椎有按压痛。舌淡红,苔白,脉沉迟无力。

中医诊断:风湿痹病——风寒湿痹型

西医诊断:风湿性关节炎

辩证分析:风寒湿邪留注经脉,气血凝滞,痹阻经络。辩证属风寒湿痹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治法: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方药:温经蠲痹汤合三痹汤

加减黄芪30党参20当归10细辛5防风15桂枝(后下)10熟地15仙灵脾15乌蛇10鹿衔草30制川乌(先煎两小时)10甘草10全蝎10桑寄生30

用法:五付,日一剂,水煎,两次分服

二诊:2014年2月24日

腰部疼痛减轻,周身骨节疼痛有所减轻。腰椎各骨节按压还是疼痛。

药物:黄芪30党参20当归10细辛5防风15桂枝(后下)10熟地15仙灵脾15乌蛇15鹿黄芪30党参20当归10细辛5防风15桂枝(后下)10熟地15仙灵脾15乌蛇15鹿衔草30制川乌(先煎两小时)10甘草10全蝎10桑寄生30独活20元胡20

用法:五付,日一剂,水煎,两次分服

三诊:2014年3月3日

周身骨节不在疼痛,腰椎骨各骨节按压不在疼痛。继开五付巩固治疗,药物同前。随访至今未复发。

病例二:

初诊时间:2017年3月27日

姓名:仁某 性别:男 年龄40

职业:农民 住址:法库

主诉:双腿酸痛半年。

现病史:该患半年前双腿被风吹到后,开始出现疼痛,以酸痛为重,局部感觉灼热,腰也酸痛,双腿时有抽筋。睡觉时盖被双腿酸痛更重,脚出汗,需把脚放到被外才能入睡。但双腿遇凉时间过长既受不了,必须盖被,仍然以温暖为好。舌苔薄黄,舌质红,脉细数。

既往史:无

过敏史:无

中医诊断:风湿痹病——郁久化热型

西医诊断:风湿性关节炎

辩证分型:风寒湿痹,痰瘀胶结,经脉痹闭郁久化热。

治则:化痰行瘀,通络蠲痹,强筋壮骨,补肾清热。

方药:仿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生地20桑寄生30桑枝20地骨皮15黄柏(酒侵)15知母15川断15白芍20威灵仙生地20桑寄生30桑枝20地骨皮15秦艽15黄柏(酒侵)15知母15川断15白芍20威灵仙15忍冬藤30络石藤30桂枝(后下)10地龙20僵蚕15制川草乌各10(先煎两小时)土虫20

二诊:2017年4月6号

腿疼,抽筋,难受发热等证大有减轻,脚部出汗亦明显减轻。效佳。

方药:

生地20桑寄生30桑枝20地骨皮15黄柏(酒侵)15知母15川断15白芍20威灵仙生地20桑寄生30桑枝20地骨皮15秦艽15黄柏(酒侵)15知母15川断15白芍20威灵仙15忍冬藤30络石藤30桂枝(后下)10地龙20僵蚕15制川草乌各10(先煎两小时)土虫20克

用法:日一剂,水煎,两次分服

三诊:20170711

腰不在发酸,不在疼痛。睡觉时腿可以盖被,局部不在发热。效不更方,继续巩固治疗。五付,用法同前。随访至今未复发。

病例三:

初诊日期:2017年12月1日

姓名:李某 性别:女 年龄:50

职业:农民

住址:沈阳康平县西关乡大辛屯村

主诉:类风湿28年,周身关节变形,疼痛,走路费劲。

现病史:该患28年前受凉后,逐渐出现双手关节肿大,晨起僵硬,疼痛,不能握拳。继之双脚亦出现疼痛,脚趾骨节逐渐肿大,现已严重变形,周身关节疼痛,以右膝盖为重,自觉无力,行走费力。左脚跟有鸡蛋大小疙瘩,走路时双脚疼痛,不敢走路。左胳膊上抬费力,自己穿棉裤需要半个多小时才能穿上,每天都要服用止痛药。舌质紫暗,舌下脉络瘀紫,粗大。苔白,脉细涩无力。在各大医院都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多方治疗效果不显,患者失去治疗信心。

中医诊断:风湿痹病——痰瘀痹阻型

西医诊断:类风湿

辨证分型:寒痰湿瘀互结,留滞肌肤,闭阻经脉。

朱师提出:“久病多虚,久痛多瘀,久痛入络,久必及肾”的机理,必借“虫蚁搜剔”之性,始能奏效。

治则:化痰行瘀,益肾壮督,蠲痹通络。方药:1、益肾蠲痹汤加减熟地15当归15鹿衔草20淫羊藿20一口钟10骨碎补15鸡血藤20黄芪50老鹳草20甘草10蜂房10

用法:七付。日一剂,水煎,两次分服。

方药:2、自拟方:蚂蚁、土虫、蜈蚣、僵蚕、全蝎各30g,共研末,分成20包。每天一包,两次分服。嘱其停服一切止痛药。

二诊:2017年12月9日

自诉各关节自诉各关节疼痛有所减轻,腿有冒风感,发凉。有效。

继用上方治疗,七剂,用法同前。自拟方散剂继续服用。

三诊:2017年12月16日

患者自诉效佳,所有关节肿胀部位基本消退,疼痛减轻。但腿还是有冒风感,发凉感。效不更方,治疗同前。七剂,用法同前。

自拟方:蚂蚁、土虫、蜈蚣、僵蚕、全蝎各30g,共研末,分成20包。

每天一包,两次分服继续服用。

四诊:2018年1月10日

走路时不在疼痛,所有关节疼痛都明显减轻,肿痛消退,腿不在冒风发凉。左脚后跟鸡蛋大的疙瘩只剩下手指盖大小,不到10分钟就能把棉裤穿好。

治疗:

方一:熟地15当归15鹿衔草20淫羊藿20一口钟10骨碎补15鸡血藤20黄芪50老鹳草20甘草10蜂房10

方二:自拟方:蚂蚁、土虫、蜈蚣、僵蚕、全蝎各30g,共研末,分成20包。

用法:每天一包。

五诊:2018年1月30日患者双手已能握拳,干活手不在疼痛,穿棉裤只用几分钟。走路不在疼痛,双腿有力,右膝关节疼痛减轻。

患者不愿意服用汤剂,把上述中药打碎,研末,过100目筛。同自拟方散剂一起服用。每次5g,日两次。

熟地15当归15鹿衔草20淫羊藿20一口钟10骨碎补15鸡血藤20黄芪50老鹳草20甘草10蜂房10蚂蚁30土虫30蜈蚣20条僵蚕30全蝎30

上药共研末,每次3-5克。日两次。

六诊:2018年3月31日

阴天下雪时或者干活劳累后及路走多才会出现疼痛,平时基本不在疼痛。效佳。继续治疗,巩固至今,上述药物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病例四:

初诊时间:2016年2月19日

姓名:王某 性别:女 年龄:39

职业:医生 住址:昌图宝利

主诉:脖子和右肩发酸一个月,近一周脖子和右肩出现疼痛。

现病史:该患近几年每次外出天冷时都要围上围巾,不然脖子就有冒风发冷的感觉。脖子及右肩疼痛发酸一个月,一周前洗头后,冷风直接吹到头部,睡醒一觉后脖子和右肩开始疼痛。昨天右手和胳膊肘出现疼痛伴麻木,冒风。舌淡红,苔薄白,脉沉无力。今日来诊。

既往史:健康。

过敏史:无。

中医诊断:风湿痹病——(风寒湿痹型)西医诊断:肩周炎

辩证:平时脖子怕冷、冒风、发凉,一周前洗头冷风吹过,睡醒一觉后肩部和脖子即出现疼痛,右手及肘关节冒风、麻木辩证属风寒湿痹型。

治法:驱风散寒化湿、温经通络、疏通气血。

方药:温经蠲痹汤合乌头汤加减

羌活15桂枝15(后下)秦艽15当归20白芍30黄芪50防风15制川乌10(先煎两小时)葛根20姜黄15全蝎15细辛5元胡20甘草10乌蛇10

用法:五付,水煎服,日一剂,两次分服。

复诊:2016年2月27日上述症状完全消失,痊愈。以防复发,巩固治疗。

方药:继开方药:继开五付,用法同前。随访至今未复发。

安全性:用药时候一定严格掌握禁忌症及朱老的用药经验,不要擅自加量,用之多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结合朱老精华及多年临床实践效果显著。

适应症与禁忌症的描述:

适应症:本方法适用于项痹、肩痹、腰腿痹、膝痹等各种风湿痹病及顽痹。

禁忌症:此方法不适宜于急性损伤、各种骨折、脱臼、结核、肿瘤等引起的疼痛以及孕妇,儿童,严重心脏病患者。

参考书籍:《高等中医内科学》、《焦树德方剂十讲》、《朱良春医集》、《朱良春精方治验实录》、《朱良春益肾蠲痹法治疗风湿病》、《朱良春虫类药应用》等等

论文作者:关红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8

标签:;  ;  ;  ;  ;  ;  ;  ;  

内服中药辨证论治治疗---风湿痹病临床体会论文_关红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