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思想品德课情感教育论文_朱进

试论小学思想品德课情感教育论文_朱进

(平昌县信义小学 平昌 636400)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品德课要充分培养学生情感,注重情感因素的发挥和调动情感的作用,运用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情感,有效地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反映,它是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对人的认识和行为起着调节、支配的作用,健康高尚的情感能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学生对老师言听计从,产生合乎道德的行为。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上好思想品德课的关键。笔者在山区偏远农村小学任教,尝试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习的情感。

一、情感互动,以情动情

情感是有感染力的,小学生的情感又有易受感染的。首先,来自教师自身思想感情的高尚。常言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思想品德课教师应以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做表率,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这种真情首先表现在对每个学生的爱和对教学工作的热情上,以此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转化为学生的心理动力。其次,教师还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情、手势去影响学生,使学生产生良好的道德情感,从而深化道德认识,增强道德信念,以达到以情动情的教学效果。

二、以情载理,以理育情

思想品德课是通过人物的形象,特别是革命先辈、英雄模范的光辉事迹和少年儿童的模范行为来教育学生的,也就是说,内容本身是有情的,但这种情不都表现在表面上,由于学生年龄小,往往不会体验,因而要想使学生受到感染,教师就必须在教学中坚持晓之以理,从理性到感性的结合上,坚持启发式,直观性教学,引导设疑,积极思维,在具体融合上加以拓宽、引伸,使学生在明理的同时,受到情的陶冶,在情的推动下,更明理,以达到以情载理,以理育情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教学《孝敬父母》一课时,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对陈毅的官职地位了解也不多,对这种常常的母子之情体会不深,教师便依此发散,旁征博引,给学生讲古代孝敬父母的小故事,让学生列举自己身边的人孝敬父母的事例,启发学生加快父母在自己身上所花费的心血,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并教之以“孝敬”来报答,进而引导学生思考父母在工作岗位上辛勤劳动的情况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教育学生懂得孝敬父母不仅为报答养育之恩,更为感谢他们对祖国和人民的贡献,这样,学生在情中明理,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对自己父母的敬爱之情,课堂上出现了情感高潮,同学们深受感染。

三、挖掘教材,以情传情

情感是演品德形成的重要因素,小学思想品德教材具有插图多,图画美的特点,它把抽象的道德观点寓于画面之中,用鲜美的画面色彩,栩栩如生的画面形象,饱蘸笔墨的潜台词把静止无声的画面变得有声有色、有血有肉、化抽象为具体。教学中,要认真挖掘插图的情感因素,充分用好插图,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使学生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感觉,这样学生就学得积极、主动,使教学达到形象、活泼、生动、高效。如教学《我是中国人》时,课文的导入图是全国各族小朋友喜笑颜开、载歌载舞的场面,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观察教材的插图,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想象,再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随后揭示课题“我是中国人”,“中国是我的祖国”,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增强教育的直观性和感染性,以达到以情传情的教学效果。

四、创设情境,以情育情

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能激发学生的道德动机,提高道德认识,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以叩开学生心扉,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进入角色,产生情感体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设法增强教学的情与趣,利用现代化的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来演示情境,再现情境,让学生在情景交融的情境中,触景生情。如教《做个勇敢的好孩子》时,为了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勇敢,组织学生观看《狼牙山五壮士》的片断,镜头上出现了五位八路军战士昂首挺胸,眺望远方,迈着艰难而坚定的步伐,高喊着口号的壮烈场面,同学们的眼睛润湿了,握起了小拳头。同学们对英雄的敬仰,对敌人的仇恨之情,对真正的勇敢的理解都在这种氛围中实现了。

五、促进内化,以情导行

情感是道德行为的催化剂,也就是说,只有当学生对某个道德问题产生了情感,对某一道德行为产生了强烈的爱好,对不道德的行为产生了憎恶时,才可能使他们产生高尚道德行为的愿望,可见情感的巨大作用。一堂真正成功的思想品德课体现在,看学生是否实现了品德内化,然而道德情感恰恰是其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只有强化情感因素,激发道德动机,引发学生的内驱力,促进内化,以达到以情导行的效果。比如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庭氛围内完成孝敬父母的事,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能够得到真正的内化,内化为自己的言、行,做言行一致的人。

总之,情感是沟通师生关系的纽带,情感是道德认识的基础,情感是激发道德动机的桥梁,情感是道德行为的催化剂。德育教育成败的关键在一定程度上要看能否在情感上感染、打动学生,因此,要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就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就要努力增强激情的感染力。

论文作者:朱进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9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9

标签:;  ;  ;  ;  ;  ;  ;  ;  

试论小学思想品德课情感教育论文_朱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