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心脏骤停病人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_张珣

院前心脏骤停病人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_张珣

哈尔滨市急救中心 黑龙江哈尔滨 150056

摘要:分析院前心脏骤停病人现场心肺复苏(CPR)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中心院前救治患者实施现场心肺复苏的86例心脏骤停病人,统计病人CPR成功率,筛选出心脏骤停病人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结果:86例心脏骤停病人,CPR成功21例,成功率为24.42%,心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的心脏骤停病人CPR成功率高于其他基础疾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CPR开始时间、电除颤用时及抢救半径不同病人的CPR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CPR持续时间不同病人的CPR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脏骤停病人年龄、基础疾病、CPR开始时间、电除颤用时及抢救半径是影响心脏骤停病人CPR成功率的重要因素。结论:影响院前心脏骤停病人现场CPR成功率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基础疾病、CPR开始时间、电除颤用时及抢救半径。

关键词: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成功率;电除颤;抢救半径

引言

心脏骤停指病人正常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停止,大动脉无搏动、无心音,心、脑等重要器官出现供血、供氧缺失,最终诱发病人死亡的一种急症,临床又叫猝死。为了提高心脏骤停病人的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中心院前救治患者实施现场心肺复苏的86例心脏骤停病人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中心院前救治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的86例心脏骤停病人,其中男48例,女38例,年龄25岁-92岁(45.23岁±25.17岁);基础疾病:心血管疾病31例,脑血管疾病21例,交通意外伤12例,呼吸系统疾病15例,其他7例。心脏骤停的诊断标准:病人出现意识丧失、大动脉无搏动迹象,心电图检测结果为心室纤颤或停搏。

1.2方法

1.2.1复苏治疗

院前急救医生到达现场后立即评估病人意识、心跳、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对心脏骤停病人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根据《201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标准实施胸外按压、开通气道及呼吸支持(球囊面罩以及必要时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对可除颤心律给予早期电除颤,建立静脉通道,应用肾上腺素并结合心脏骤停后综合处理措施治疗。

1.2.2复苏效果评价

CPR成功:病人经复苏抢救后恢复自主心律,自主呼吸或经机械通气后血氧饱和度超过95%,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接近正常,瞳孔感光反应。CPR失败:不满足上述复苏成功指标的病例。

1.3临床观察指标

记录所有病例的临床资料,包括病人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CPR开始时间、CPR持续时间、电除颤用时、抢救半径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统计学处理

比较不同因素分组的CPR效果,对可能影响CPR预后的相关因素用EpiData软件建数据库,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基础疾病心脏骤停病人的CPR结果

86例心脏骤停病人,21例病人CPR成功,成功率为24.42%,心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的心脏骤停病人CPR成功率高于其他基础疾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心脏骤停病人不同CPR结果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年龄、CPR开始时间、电除颤时间及抢救半径不同病人的CPR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CPR持续时间不同病人的CPR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心脏骤停病人CPR成功率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心脏骤停病人年龄、基础疾病、CPR开始时间、电除颤用时及抢救半径是影响心脏骤停病人CPR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3讨论

心脏骤停属于临床上多发的危重病症之一,病人发病突然,致残及致死率高,心脏骤停后,需要对病人采取紧急心肺复苏治疗,心脏骤停病人发病时间超过4min时可对脑及其他重要脏器形成不可逆的损伤,CPR是针对心脏骤停病人所实施的紧急抢救方法,医护人员对心脏骤停病人实施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及快速电除颤等措施,构建人工循环系统,促使病人恢复自主心脏搏动及正常呼吸功能。CPR作为心脏骤停成功抢救的紧急处置措施,临床上可以参照《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中的相关方法来实施,通过规范化的操作及救治,心脏骤停病人CPR成功率已经较《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发布前有较大提高,但心脏骤停病人的死亡率及致残率仍处于较高水平。通过分析心脏骤停病人CPR的成功率与何种因素具有相关性,对于提高心脏骤停病人CPR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中86例院前心脏骤停病人现场实施CPR后,21例病人CPR成功,成功率为24.42%。年龄、CPR开始时间、电除颤用时及抢救半径不同的病人CPR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CPR持续时间不同的病人CPR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骤停病人年龄、基础疾病、CPR开始时间、电除颤用时及抢救半径是影响心脏骤停病人CPR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其中心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的心脏骤停病人CPR成功率高于其他基础疾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了与疾病性质有关外,还与120指挥中心统一调度、区域动态派车,有效缩短了电除颤用时及CPR开始时间有关。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院前心脏骤停病人现场实施CPR的结果,影响院前心脏骤停病人现场CPR成功率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基础疾病、CPR开始时间、电除颤用时及抢救半径。

参考文献:

[1]彭丹洋.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效果的临床影响因素分析[J].中外医疗,2016,1(2):5152.

[2]陈志刚,吴敏,邱晨,等.院前救治596例心脏骤停患者特点分析[J].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2016,5(1):1619.

[3]王微,杜育刚,陈文腾,等.基于Utstein的ELCU心肺复苏成功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4,27(7):46.

[4]祝雪花,孟宪梅,刘晶晶,等.干休所保健人员院外实施心肺复苏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21):1720;30.

论文作者:张珣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  ;  ;  ;  ;  ;  ;  ;  

院前心脏骤停病人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_张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