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物理实验教学激发学习兴趣论文_刘刚

如何利用物理实验教学激发学习兴趣论文_刘刚

吉林省前郭县乌兰傲都乡蒙古族中学 131124

物理学是研究关于力、热、电、光、声的现象,找出现象发生的原因和规律,然后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所以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教授学生物理知识过程中,如能正确地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所以实验教学能很好地实现“三维”目标。随着中考的改革,物理实验考查已作为一项必考内容,使物理实验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物理实验具有千变万化的现象,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都是唤起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现就我在新课程物理教学中对如何利用实验教学激发学习兴趣的探索谈一些浅显的体会:

一、仔细推敲和把握教材,设计好演示实验,并保证实验一举成功

演示实验多是为了引入新课而设计的,其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即将研究的问题产生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它的特点是引人入胜、发人深思,若要达到上述目的,就一定要确保演示实验一举成功。这就要认真做好演示前的一切准备工作:选择好实验器材,熟悉仪器装置的构造、原理和性能。除了这些,更重要的是熟练掌握实验的技能、技巧,并做好实验的预演练习。

二、试用新奇的实验替代书本上的实验,更具悬念效果

初中物理课本上有些实验在小学科学课上都已经做过了,有些学生都已经知道实验结果,所以用这样的实验来引发悬念效果就不突出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若用一些新奇的、学生不常见的实验来替代它,则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时我用“易拉罐”实验替代了覆杯实验,即将空易拉罐装入少许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产生大量蒸气,将罐内空气排除,然后将罐移离酒精灯,迅速用橡皮泥将罐口封住。过一会儿就会看到易拉罐被“压”瘪了,而且瘪下去的同时还发出“痛苦的呻吟声”。然后及时配以问题:“是什么力量这么大,把金属易拉罐都压瘪了呢?”这样不但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而且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大气压很大,从而产生了浓厚的迫切想知道的愿望。

三、力争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创设动手机会,激发学习热情

物理教材书上明确将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但是我认为作为教师应该不拘泥于教材的束缚,敢于创设条件(如让学生制作学具、教师制作教具等),将课堂的演示实验敢于搬到学生实验中来,使学生实验的开出率突破大纲的要求,达到100%以上。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悟,真正地达到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学生物理术语表达能力,避免了学生回答、解释物理问题时的语言生活化。演示实验具有准确性高、省时、高效等优点,但由于一些演示实验可见度较小,后边的学生根本看不到或看不清,而不愿观看,从而掉队。因此若是能够创造机会将其变成分组探究实验,使学生全体参与、自己动手去获取知识、探索答案,则会更好地激发其兴趣,消除学生对学习物理的畏难情绪,使其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乐趣,而更加乐于参与到探究中来。

四、挖掘“学生资源”,集思广益,攻克实验难题,升华学习兴趣

在带领学生做电学实验时,由于实验器材配备不足,电池组无法固定,学生做实验时把两节或三节电池串联起来后由一个人负责把着,接导线的电池两端稍一移动,整个电路就断开,测量数据全无,得重测,特别耽误实验时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启发学生们想办法,多数学生用胶带将两节电池粘在一起,但这样易使两节电池中间接触不良,而接线时不得不压紧两电池,不然就会出现断路现象。针对这种情况,一个学生利用废旧本夹“夹”,两边调好位置(两节电池间距)各开一个小竖口,卡上两片白铁片(两电极),把两节五号小电池顺次卡于其中,再接上导线就制成了一个很好的“简易电池固定器”。后来他又在“夹”上按照电池长度的整数倍距离设置了多个卡金属片的位置,从而可增减串联电池组的节数,很好地解决了“电池不易固定”这一难题,更增加了他学习物理的自信心,同时也激起了其他同学的学习热情。所以在教学中可适当点拨、启发学生,充分开发丰富的学生教学资源,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论文作者:刘刚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11月总第2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6

标签:;  ;  ;  ;  ;  ;  ;  ;  

如何利用物理实验教学激发学习兴趣论文_刘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