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对青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影响_城市经济论文

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对青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影响_城市经济论文

2008年奥帆赛对青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青岛论文,实现现代化论文,年奥帆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110(2005)06—0079—08

当2004年雅典奥运会降下帷幕,全世界关注的目光开始移向北京,移向青岛,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伙伴城市,青岛将承担所有的奥运会海上赛事,虽然承办奥帆赛的影响不能与北京相比,但是奥运城市的殊荣和随之在全世界产生的广泛影响,无疑为青岛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和加速发展的历史性机遇。青岛市是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尤其近几年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引人注目,2004年青岛成为“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按照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精神,青岛的发展目标是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青岛在筹办2008年奥帆赛期间和赛后长达十几年的时间内,由于奥运经济的强大拉动作用和奥运文化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将有力地促进青岛社会、经济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的全面提升,对于实现青岛市委提出的打造“世界知名特色城市和中国经济中心城市”和实现青岛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构筑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大城市框架”、“全面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目标,推动青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都必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国际化大城市是代表国家参与世界经济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力量,不失时机地建设现代化城市,是把握世界经济增长重心转移,争得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所在。历史已经把中心城市推进到了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沿,及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研究青岛建设现代化大城市问题,对推动青岛经济登上新台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青岛城市发展已开始进入一个全新时期,依照目前国际上比较通行的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所大致包括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人民生活与人的素质四个现代化内容。本文拟在此框架内,对2008年奥帆赛对青岛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奥运对主办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连续六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以举办奥运会为核心,带动和影响举办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奥运经济”理念深入人心,奥运功能超越了竞技体育范畴,成为一种规模宏大的商业和经济活动。承办奥运带动了举办城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使其更具活力和竞争力,有效地带动举办城市和地区对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促进若干产业的迅猛发展,围绕奥运会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种崭新的经济形式,它给主办国家和举办城市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而且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的影响是持久的,从筹备阶段到奥运后期的余波效应大约维持在十年以上,在这个长时段内,奥运会强大的经济辐射功能极大的拉动了举办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表1为近五届奥运会影响周期与产生的经济效益。

表1 近五届奥运会影响周期与产生的经济效益

奥运会举办年代与地点

影响周期

经济影响价值(亿美元) 创业就业人数(万)

韩国汉城(1988年) 1982-1990

97

30

西班牙巴塞罗那(1992年)  1987-1992

96

60

美国亚特兰大(1996年)

1991-1990

51

77

澳大利亚悉尼(2000年)

1994-2006

63

99.5

希腊雅典(2004年) 1998-2008

78

150

以上五个城市通过举办奥运,其经济活力明显增强,1988年汉城因举办奥运会带来了97亿美元的经济效益,五年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300亿美元增加到6300美元,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完成了从发展中国家向新兴国家的转变,使韩国跃为亚洲经济四强,被世界经济学家誉为“奥运生产效应造就了经济强国”;巴塞罗那因为举办1992年奥运会,对城市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将城市向海洋开放,将数公里的海滩改造成旅游胜地,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从一个普通的中等城市,跻身为国际著名的旅游城市和欧洲第七大城市;亚特兰大在90年代还默默无闻,筹办奥运会的大规模投资,使城市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大为增强,吸引来大批高新技术公司,迅速发展成为美国第二大通讯发达城市,其经济实力跃上了新的层次;悉尼通过举办2000年奥运会,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通讯、交通、旅游业的发展,城市知名度空前提高;雅典通过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旅游、餐饮、房地产业发展兴旺,城市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事实证明奥运会是使承办国家和城市经济快速攀升的良机,给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在当今无与伦比。

二、奥帆赛促进青岛经济现代化发展

经济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没有强大的经济动力做保障,城市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反之,城市发展又会直接作用于经济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2008年在青岛举行的第29届奥帆赛对青岛将产生一系列的重大影响,其中最重要、最直接的影响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筹办和承办奥帆赛的直接经济影响和间接经济影响。青岛市承办奥运赛事是史无前例的,既有奥帆赛对青岛经济的一般影响,也有对青岛经济的特殊影响。所谓一般影响是指奥运在任何城市举办都会产生的影响,所谓特殊影响是指在青岛举办产生的影响,这些影响与青岛的现状和发展目标有关。研究奥帆赛的经济影响不能只局限于奥帆赛能够给青岛带来多少经济效益,拉动多少投资、消费和出口,能够把经济增长几个百分点,应更多的关注其对青岛经济体所产生的深层次、根本性的影响。奥帆赛将有利地促进青岛经济的快速发展并构建起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体系。

(一)青岛市经济增长速度分析

青岛市近六年来GDP保持了14.3%的年均增长速度,2004年达到了15.9%,高出全国近7个百分点。一个国家或城市经济GDP的持续发展,依赖于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而产业结构的科学调整是经济调整的核心,产业结构比重的科学调整及产生的变化,是GDP增长的决定因素。青岛市自2001年确定举办奥帆赛后,在各种有利因素拉动下,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2002年GDP总值达到1518.2亿元,同比增长14.6%,三次产业比例为9.6∶50.4∶40.6,2003 年虽然受非典影响全市经济仍持续快速增长,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实现GDP1780.3亿元,增长15.9%,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经济增长13%的目标,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关系调整为8.3∶52.6∶39.1(三产因受非典影响比重略有下降)。2004年GDP总值2163.8亿元,增长16.8%,三产的比例关系为7.5∶54.1∶38.4。2005年全市经济发展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上半年已经实现全市生产总值990亿元,同比增长16.8%。

(二)第三产业加快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奥帆赛的筹办和承办促进了青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加速,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加快转变,推动青岛服务、建筑、房地产、旅游、通讯等第三产业空前高速发展,预计到2010年青岛市产业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将取代第二产业的传统优势,成为青岛的第一大产业,为加快青岛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奠定坚实的基础。奥帆赛对青岛GDP指标的影响体现在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额方面,资金、技术和劳动力是拉动GDP增长的三大要素,其中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受奥帆赛巨大投入的影响,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青岛的投资、出口和消费都将保持高速增长,从而拉动经济快速发展。2001年7月青岛成为奥帆赛城市后立即吸引了国内外投资者,2002年批准利用外资项目为1832个,合同外资金55.24亿美元,同比增长53.9%,实际利用外资23.8亿美元,同比增长48.8%,内资引进项目1980个,到位资金112.1亿元,同比增长53%,外商来青岛开办独资企业3515个,同比增长16%,世界500强企业有64家落户青岛,共投资项目95个,合同外资金达12.2亿美元,同比增长53%,2004年利用外资成绩显著。全年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2423个,增长7.8%,合同外资67.66亿美元,增长27.2%,实际利用外资达到38.17亿美元,增长33.1%;与国外经济合作合同金额增长47.1%;对内招商引资发展迅速,2004年全年引进500万元以上的内资项目1206个,实际到位资金达到192.7亿元,增长37.5%;照此增长幅度,青岛在奥运前6年,引进的内、外资金将达到3550亿元人民币。根据乘数原理,每投资100万元,将引起增加GDP收入1000万元,按照6年计算到2008年对青岛经济累及贡献率将达到35500亿元人民币。举办奥运会对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第三产业直接受益最明显,能够产生新的商机和明显的拉动作用,到200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有望由现在的40%提高到65%以上,对第二产业中的部分行业也将是有力的推动,青岛将基本达到的经济现代化的主要指标。青岛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将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初步测算未来6年青岛奥运经济效应,将拉动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年均增速提高3个百分点。

表2 奥帆赛前后青岛市GDP增长速度与三大产业的比例一览表(GDP%)

年份  GDP(亿元) 人均GDP(美元)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01

10.9

 49.3

 39.8

2002  1518.2  9.6

  50.4

 40.0

2003  1780.3  8.3

  52.6

 39.1

2004  2163.8  7.5

  54.1

 38.4

2006  2743.7

4100

2008  4017.5

5800

2012  4600

  7000

2015

 15000

(2008后,第三产业将取代第二产业成为第一大产业)

(三)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将明显提高

奥帆赛将使青岛的国际知名度空前提高,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优越的城市生态环境和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会进一步吸引国内外大量投资者和旅游者,第三产业将迅猛发展,估计将新增100万个就业岗位,就业机会的增加,保证了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2003年青岛市九次党代会所确定的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全市总的奋斗目标是:以2000年为基数,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在2006年翻一番,人均达到4100美元;2008年要保持15%以上的增长速度,实现全市生产总值4017.5亿元,人均超过5800美元;到2012年实现翻两番,人均超过7100美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据世界银行按人均GDP分类,一国(地区)的人均GDP达到3126—9655美元,标志着进入中等发达水平,开始向比较富裕的阶段发展。2008年青岛市城乡居民生活达到初步富裕、收入快速增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主要体现在居民居住环境、居住条件、住房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由现在的24.19平方米提高到32.5平方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4年的11089元提高到16000元,城镇居民用于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方面的支出将有较大增长,居民消费层次水平的恩格尔系数将由2004年的38下降到36.1,全市百人计算机拥有量达到20台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以上;万人大学生在校人数由2003年的242人提高到500人以上,(世界高收入国家为390.1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5.7岁。党代会提出的到2012年GDP翻两番,人均超过7100美元的奋斗目标将会提前2—4年实现。

三、推动城市建设,促进城市现代化进程

奥运会是承办城市现代化建设水平的全面展示,完善的基础设施也是举办奥运赛事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全方位、高标准的进行城市基础建设和完善城市功能,是奥运举办城市的一项重要工作,借助举办奥运,许多长期困扰城市发展的问题可以一蹴而就,对加速举办城市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有强大的推动作用。事实证明举办一次奥运可以使城市建设发展速度加快20—30年,甚至有的城市创造了提前50年的飞跃奇迹,比如举办过两届奥运会的巴黎、洛杉矶、伦敦以及东京、汉城、巴塞罗那等城市。发展中国家筹办奥运会,其奥运工程的庞大投资中有相当部分用于城市基本设施的改善,青岛市政府在《青岛奥运行动规划》中提出:要充分发挥奥运赛事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把握青岛的城市特点和发展趋势,学习借鉴国外其他奥帆赛承办城市的成功经验,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设计奥运场馆和配套设施。为此青岛市在奥帆赛800多亿美元的总投资中,约1/3 是应用于青岛市的基础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改善。自2002年启动奥运规划后,奥运工程和配套工程进展顺利,城市规划和重点建设取得新进展。奥帆赛使青岛城市现代化建设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城市面貌和城市功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2008年青岛市城市基础设施和功能趋于完善。

(一)建成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

主要包括:加强港口、机场、公路、铁路和城市交通建设,构建畅通、安全、便捷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公路主枢纽建设,构筑起高速公路主干道网络,完善城乡交通网络,争取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建成城市东西快速路,打通浮山隧道,初步形成方便快捷的城市立体路网。搞好城市交通与公路的对接,加强中心城区与各区市的联接,继续实施“畅通工程”和“平安大道”工程,投资120 多亿的市区交通“四纵五横”,快速通道道路网全部建成, 将大大改善市区的交通状况, 到2008年全市通车道路由2003年的5934.8公里达到7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由4920公里达到6500公里,市区交通干道车速达到50公里/小时,公交车拥有量达到21.5辆/万人,全社会货运量达到5亿吨/年,客运量达到2.3亿人/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7亿吨/年,航空旅客吞吐量达到500万人以上/年。对市、郊区主要道路进行全线改造综合整治,滨海公路、青银高速公路二期、济青高速公路南线、青岛电厂扩建、水厂改造等工程都将在2008年之前完成。另外青岛至薛家岛海底隧道已完成海底勘探,2008年之前完成投资20亿元的现代化青岛流亭国际机场航空港的扩建工程,建成区域性航空枢纽港,将增加近百条国际、国内航线和航班。继续实施以港兴市的战略,建成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完成对胶济线铁路电气化改造,建成全立交、全封闭、准高速的电气化铁路。投资百亿元,跨越胶州湾海域的青岛海湾大桥,2008年也将竣工。届时青岛市将拥有快捷、科学、合理的城市交通体系。

(二)建成生态城市,创造最佳居住环境

城市生态环境包括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和城市人工生态环境,高质量生态环境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青岛GDP 的高速增长,也存在着资源、能源的高消耗和工业高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加重,这严重制约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国际奥委会对举办城市的生态与环境保护有严格的要求,悉尼奥运会之后又提高了标准。2008年北京奥运适时提出了“绿色奥运”的承诺,注重城市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是北京“绿色奥运”的重要内涵,也是青岛能否成功举办一届历史上最好的奥帆赛的重要因素。2008年奥帆赛的举办是青岛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大好良机。青岛市已经荣获“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以及“国家卫生城市”,2002年再获国家“中国人居环境奖”等殊荣。青岛市政府提出要在2008年之前将青岛市建成“生态城市”、“创造最佳居住环境”。2003年生态市建设工程全面推进,制定了《生态间隔区详细规划》,实施绿色生态屏障工程,营造绿色海岸、生态山林、生态大道等,在市区增建绿地、公园,2008年前新造林150万亩,市区植树300万株,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35%,全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5平方米,自然保护区占到全市总面积的10%,完成市内所有道路绿化工程,清除全部违法建筑,启动“蓝天工程”,对大气、工业及生活排放、机动车尾气污染等进行治理,做到汽车尾气排放达标率100%,污水集中处理由目前的55%提高到85%,前海一线达到污水零排放,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由90.7%提高到94%,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建设崂山抽水蓄能电站和风力发电项目,开工建设引进渤海天然气、液化天然气工程,扩大燃气消费,改善城市能源结构,城市燃气化率达99.98%,居民生活燃气普及率达到100%,确保所有企业排污口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浓度与总量全面稳定达标。推进工业清洁生产,坚决关停淘汰能耗高、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及工艺设备,从源头有效控制污染。生态市建设工程启动后,2005年已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省级复查,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烟尘控制区覆盖率居全国领先水平,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2.2%。根据《青岛奥运行动规划》,到2008年青岛市大气各项指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指导值的标准,颗粒物浓度达到优良,届时青岛的蓝天碧海更加清洁,空气更加清新,环境更加迷人。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城市建设,近岸海域功能区国控点位水质达标率100%。城市建成区环境噪声按功能区达标率由76.2%提高到100%,2007年底完成水资源保护及供水工程10项,海水利用量达到28亿吨。2008年青岛将塑造一个崭新生动的城市形象,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三)“数字青岛”建设快速发展

信息化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奥帆赛将使青岛城市信息化程度大大加快,推动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提高城市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在信息通信设施方面已投资26亿,建设覆盖全市的高速宽带多媒体信息传输网,实现各网络间的高速漫游和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实现与国内各经济中心城市的信息网络互联和信息资源快速交换。建设青岛市信息大厦,形成信息网络中枢。电子商务将快速发展并推广应用。到2008年,青岛将成为国内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之一,在商务、政务、科技、教育、资源、环境、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建成较为完善的信息资源体系。

2008年以前建立“以公众为中心”的政府门户网站和“一站式”服务模式,向全社会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和全方位的管理与服务。电子政务将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办公效率,削减公共行政成本,降低各项税收费用。实现各级政府机构政务处理的电子化、信息公布与发布电子化、信息传递与交换电子化、公众服务电子化等。

实施智能交通工程,2008年将青岛建成国家智能交通示范城市。城市居民家庭的电话和有线电视普及率达到98%,计算机普及率达到36%,因特网上网率达到30%。2005年10月青岛成为全国第一个有线数字化整体转换的城市,广播电视转播系统技术全面升级,市民家中的电视机已经成为集广播电视、电子商务、生活信息、文化教育于一体的家庭多媒体信息服务终端。数字电视正在改变着青岛市民的生活方式,为城市现代服务业提供了信息支持平台,为千家万户提供了方便快捷、经济实用、安全可靠地获取信息的渠道。2008年之前建成新闻中心(MPC )和国际广播电视中心(IBC)、媒体中心(MMC),建成高速、稳定、大容量的高清数字电视转播信号传输系统,奥帆赛期间采用的数字高清晰度电视(HDTV)赛后为全市居民服务,在全国率先开通了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处置中心。这些先进的通讯设施使青岛的通讯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2008年青岛将率先在全国进入全面的数字应用时代,电子政府、电子商务、数字化社区、数字化教学和管理等信息化应用将更加成熟,一个崭新的“数字青岛”将逐步浮现。

五、奥帆赛对青岛相关产业发展的影响

承办2008年奥帆赛,将带动青岛城市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使其经济更具活力和竞争力,对改善投资环境、增加就业人口、提高人力资本等都会发挥重要作用,而受益最大的是交通、通讯、邮电、建筑、房地产、旅游、餐饮等相关产业,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综合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2004年航空运输快速增长。全年航空旅客吞吐量增长37.9%,航空货邮吞吐量增长38.3%。2008年民航航线将由目前的90条达到104条,旅客吞吐量由384万突破500万人次,2004 年青岛全年港口矿石吞吐量、进口原油吞吐量列全国第一;外贸吞吐量列全国第二;集装箱吞吐量列全国第三。2008年港口货物吞吐量由14136万吨达到17000万吨。海运线路由84条达到180条。

2003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2.1%;青岛口岸对外贸易进出口增长28.8%,2004年增长30.6%和增长38.9%。城市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综合城市功能日益强大,投资环境水平迅速提升,城市建设直接投资有力地拉动了全市的经济增长,2004年带动相关行业实现产值125亿元,青岛的投资环境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正在被愈来愈多的世界航运巨子所看好。英国铁行集团、丹麦AP穆勒一马士基集团总投资8.87亿美元,将青岛前湾建成世界最大的集装箱码头。2003年建筑业增长26.9%,2004年增长20.7%,2005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增长46.4%;邮电业务总量2003年增长22.8%。2004年增长27.7%,其中电信业务增长67.5%,互联网用户增长67.5%,在2008年电话装机总容量由288万门增加到410万门,宽带入户率达到50%,数字电视用户2008年达到100万户。2001年7月青岛确定为2008年奥帆赛城市,2002年青岛市旅游业呈现迅猛攀升势头,当年接待国内游客同比增长29.2%,收入同比增长27%。接待境外游客同比增长35.1%,2004年国内外游客增长30.8%;其中海外游客增长53.2%,全市旅游总收入增长51.6%,估计在2008年的前后10年中,来青岛旅游的国外游客每年将增加30%—40%,每年旅游收入增加1—6亿美元,10年旅游收入将达到140亿美元,奥帆赛期间再增加几亿美元,国内游客按每年30%增长率,10年将增加收入4576亿元人民币,仅10年旅游收入就达到5800亿元以上,是当年奥运总投资的六倍。青岛已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世界一流的国际帆船运动中心在奥帆赛之后,通过二期扩建和开发后,将建成一个拥有2000个泊位的国际游艇、帆船码头和俱乐部,打造中国的“帆船之都”,成为国际上著名的综合性水上运动中心和比赛基地,再过几年海上白帆点点,岸边桅樯林立的壮观风景,将成为青岛市最著名的旅游景观。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人。

六、对青岛2008年现代化实现程度的预测

城市现代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表现形式,城市是经济、社会、科技现代化的载体及物质的表现。城市特殊的地位、作用和其自身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城市现代化与国家现代化的概念并不完全等同,尤其是城市建设的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现代化是一个历史性和世界性的概念,就世界公认的现代化城市而言,纽约、巴黎、东京与香港、汉城、新加坡的现代化水平并非处于同一层次。青岛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应首先向水平相近的香港等城市看齐,再向更高层次迈进。笔者从经济、社会、城市三个方面制定了《青岛市基本现代化评价标准》,充分考虑了奥帆赛对青岛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影响,对青岛2008年现代化实现程度进行预测,见表3。

表3 青岛市基本现代化评价标准及2008年实现程度预测

指标

 基本现

2004年 实现程度 2008年 实现程度

 代化标准 实际值  预测值

现代化总水平

一、经济现代化指标

1.人均GDP(美元)  6000*

2700

45

  6000

100

2.第三产业占GDP比重(%)

62*

  39.1

63

  54

 87

3.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  5041.2

82.4

50

 100

二、社会现代化指标

1.R&D占GDP比重(%) 2.8(日本) 2.4

85.7

3.5

100

2.平均预期寿命(岁)75.4*

74

 98

  75.7

100

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5025

 50

  50

 100

4.城市恩格尔系数(%)

  3038

 78.9

36.1

83

5.万人拥有医生数(名/万人) 20*

  19

 95

  21

 100

三、城市现代化指标

1.城市化率(%)

7056.2

80

  67.5

96

2.城市人均道路面积(平米/人)

  8 4.5

56.2

75

3.城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平米/人)  3024.19  80

  32.5

100

4.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米/人)  1511

 73

  15

 100

5.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  100

  90.7

90.7

94

 94

(关于《基本现代化评价标准的说明》:英格尔斯提出的社会现代化指标体系,已经为本研究选择的部分指标确定了参照标准。2000年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现代化标准研究》课题组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针对这些标准又做出了一些修正,因此,制定《青岛市基本现代化评价标准》时,主要以香港等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水平为参考依据,少数指标参考了《北京市基本现代化评价标准》同时结合了青岛的特点和实际情况。)

在选定的十三个指标中预测有八项完全能达到,现代化实现程度为95%,其中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实现程度分别为:95.6%、96.6%、93%,比2004年分别提高了32.1、15.1和17个百分点。青岛市九次党代会所确定的2012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会提前3—4年实现,初步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城市体系和国际大城市格局。

基本实现青岛经济现代化目标的代表性指标是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人均GDP 要达到6000美元;代表产业结构升级的第三产业比重要达到54%;代表科技创新和知识经济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值达到50%。反映科技基础和实力的研发投入(R&D)占GDP的比重达到3.5%以上;反映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的全市百人计算机拥有量达到20台以上;反映教育发展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以上;反映生存质量的人口预期寿命达到75.7岁。

青岛市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与韩国汉城80年代中期水平基本接近,1985年汉城人均GDP为2294美元,青岛2004年为2700美元;1990年汉城人均GDP达到6287美元,增长2.7倍,年增长率平均为8.8%。结合近几年我市经济增长率连续4 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事实,参考汉城1988年举办奥运会前后10年对韩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实例,我们认为,只要抓住奥运机遇,到2008年,我市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甚至达到7000美元也是有可能的。按照汉城增长2.7倍计算,人均GDP可以达到7290美元。

青岛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标志着青岛的发展具备了向更高水平飞跃的现实基础和物质条件,是青岛向现代化起飞的一个坚实平台。世界银行根据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认为当一国(地区)人均GDP处于10000美元时,国民经济具备了相当的实力,进入活跃和加速发展阶段,人均GDP处于15000—20000美元时,进入发达国家(地区)行列。青岛市九次党代会已提出,到2020年人均超过1.5万美元, 达到世界中等以上发达国家水平,实现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社会发展、人民生活与人的素质四个方面的现代化,把青岛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生活富足、生态良好、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国际大城市。

收稿日期:2005—08—25

标签:;  ;  ;  ;  ;  ;  ;  ;  ;  ;  ;  ;  ;  

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对青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影响_城市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