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与改革--文献统计与分析_政治学论文

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与变革——文献统计与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社会科学论文,文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引言

经过近20年的努力,中国社会科学在理论价值取向、理论形态、学科结构、科学组织管理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大量社会科学理论研究成果为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决策和管理工作提供了政策思想、决策依据和可行性方案,社会科学研究者已成为国家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成为各级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管理者实施科学决策的“思想库”。本文从科学交流指标这一“可比的方面”,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在这一变革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社会科学的理论繁荣

报刊文献是科学研究成果的最重要载体。在社会科学领域,文献数量指标是描述社会科学研究“产出”情况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利用这一指标能够精确描述中国社会科学的理论进步。据我们对《报刊资料索引(1978—1995)》(注: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报刊资料索引(1978—1995),新北成公司光盘版,1996。)的统计与分析,1978—1995年间中国社会科学文献量年度分布数据见表1。

年份文献量 年增长% 年份 文献量年增长%

197812,232

1984 12,212 2.94

197929,652 142.41

1985 128,289 5.84

198031,1915.19

1986 98,526-23.20

198177,076 147.11

1987 118,999 20.78

198293,687

21.55

1988 100,376-15.65

1983

117,750

25.68

1989 85,328-14.99

年份

文献量年增长%

1990

87,242 2.24

1991 113,175 29.73

1992 126,008 11.34

1993 129,775 2.99

1994 126,060 -2.86

1995 109,948-12.78

表1 社会科学文献量年度分布

表中可见,从1978年起,中国社会科学文献从12232篇起步, 经过1979年和1981年二个跳跃式发展年份,于1983年跃上10万篇大关。1986年和1988—1989年,由于报刊管理及其它原因使文献量有所减少。进入九十年代,文献量再度高速增长,于1993年逼近13万篇;与1978年相比,文献数量增长了约10倍。若以年度增长平均计,1978—1995年间中国社会科学报刊文献平均增长率超过20%。

1950—1970年是世界社会科学报刊文献量增长最快的年代。据介绍,这一时期世界社会科学报刊文献量平均增长率为3 %左右(注:德哈尔特著,周铭德译:《社会科学情报的特点》,《国外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5年第11期。)。战后世界社会科学的发展与中国“文革”后社会科学发展有某种可比较性。但中国社会科学文献的增长速度远高于世界各国。见图1。

图1 社会科学报刊文献平均增长(%)

虽然不能将社会科学报刊文献量的增长与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划等号,但科学文献量这一表现科学“产出”的指标的确从统计意义上说明中国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繁荣的基本轨迹。在过去的二十年时间里,社会科学界抓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思想解放运动带来的机遇,以极大的热情与创造力推动了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从文献数量指标所表现的增长趋势及与世界的比较看,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速度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在世界社会科学发展史上也很难见到。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社会科学文献的变化,我们按国家学科代码标准中认可的哲学社会科学一级学科分类,统计了1978—1995共18年各学科文献量变化情况。共有16个一级学科的文献数据可从《报刊资料索引》中获得,各学科的文献量的年度分布如表2所示,限于篇幅,表2仅列出1978年和1995年的数据。

学科1978 1995 学科1978 1995

马列研究409

1525 政治学 1126 10754

哲学817

4465 法学

7 4672

宗教研究 0595 社会学 0 2005

语言学 112

1915 民族学

129

874

文学

1319

6713 新闻学 0

677

艺术

1057

4065 图情档 0 2752

历史学 561

7324 教育学 1031 15151

经济学 1164 29786 体育

8 1044

表2 社会科学一级学科文献增长

通过对表中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到,在该数据库于1978年即开始正常收录的10个一级学科中,1995年文献量与1978年相比,增幅最大的经济学有超过25倍的增幅,以下依次为语言学17.1倍、教育学14.7倍、历史学13.1倍、政治学9.6倍、民族学6.8倍、哲学5.5倍、文学5.1倍,增幅最小的马列研究和艺术也有接近4倍的增幅。表中,宗教研究、法学、社会学、新闻学、图书情报档案学和体育等一批学科在1978年没有正常收录文献,这些一级学科或是当时学科规模太小,或是没有引起学术界的注意。由于这些学科在1978年文献为0或接近0,不能以1978年为基点计算文献量增幅。但可以肯定它们的文献增幅不会小于社会科学平均增幅。以上分析表明,1978年以来,尽管社会科学内部发展并不平衡,但各个一级学科都呈现了令人瞩目的繁荣景象。

二、中国社会科学内部结构变革

当代社会科学面向应用的变革,必然给学科结构带来根本性变化。现代国外社会科学构成中,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应用型学科在社会科学中所占比重是很大的。为说明这点, 我们统计了UnCover、SSCI两个世界知名文献数据库,并引用英国“社会科学信息系统设计”(DISISS)的项目数据,文献量排名靠前的社会科学学科见表3。 表中各学科的排名,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现代社会科学的学科结构。

统计信息源第一名(%) 第二名(%)第三名(%)

UnCover 商业

18.4 历史学 16.3 法学

12.2

SSCI 经济学 23.4 政治学 17.9 社会学 16.3

DISISS

经济学 25.8 教育学 10.4 政治学 9.9

统计信息源 第四名(%)

第五名(%)

UnCover 文学

10.2 社会学 8.0

SSCI教育学 9.6 历史学 8.2

DISISS 社会学 8.4 法学

6.0

表3 国外社会科学学科文献量排名

改革之初的中国社会科学的学科结构还带着传统社会科学的痕迹。从表2中可以看到,在1978年, 学科文献量排在首位的是非应用性学科的文学,以下的学科依次为经济学、政治学、艺术、教育学、哲学、历史学、马列研究、民族学、法学、体育,排在前8 名的学科中只有经济学、政治学和教育学3个为应用型学科,法学排到了10名以后, 社会学、新闻学等没有收录;即使排名第二的经济学,其所占份额只有15.04%,远远不及国外现代社会科学中经济学所占份额。

1978年以后,中国社会科学内部结构开始发生变革。到1995年,一级学科文献量排名前8名顺序改变为:经济学、教育学、政治学、 历史学、文学、法学、哲学、艺术。与1970年代后期相比,经济学、教育学、政治学、法学等4个应用型学科已经明显前移。

为进一步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内部各一级学科规模的变化,我们统计了各一级学科文献量份额与排名的变化。为尽可能消除随机因素的影响,统计按分段平均计算。共分三个时间段,第一时间段基本对应于改革开放之初,第三时间段为90年代。计算结果见表4与表5。

学科名称78—83 84—89 90—95

经济学

24.63

33.90

33.09

教育学

11.21

11.07

15.75

政治学9.757.699.39

文学 14.84

11.538.17

历史学

10.438.477.21

学科名称78—83 84—89 90—95

艺术 12.078.075.08

哲学 6.395.564.76

法学 1.933.224.58

图情档0.422.052.57

语言学1.371.792.23

学科名称78—83 84—89 90—95

马列研究 2.401.031.84

社会学0.591.671.59

民族学1.991.271.20

体育 1.961.510.99

新闻学0.010.760.89

宗教研究 0.010.400.65

表4 各学科文献份额变化

学科名称78—83 84—89 90—95

图情档13.3

9.7 9.2

教育学 4.2 32

法学

9.5

8.2 7.3

社会学13.5 11.2 11.7

政治学 4.8

5.3 3.5

语言学11.510 10.3

经济学 1.2 11

新闻学15.5 14.8 14.8

历史学

5

4.5 4.7

宗教研究1516 15.8

哲学

6.7

6.8 7.2

马列研究1014 11.2

文学

2.2

2.7 3.8

艺术 4

4.7 6.5

民族学 9.2 12.2 13.2

体育

9.812 13.8

表5 各学科文献量排名变化

表4中左边一栏为文献份额最大的5个学科,它们的文献量在社会科学文献中所占份额均超过7%。右边一栏为90年代文献份额不足2%的小学科。表中,大中型学科中经济学、教育学、法学等文献份额增长较快。表5中左边一栏为排名前移了1位以上的学科,右边一栏为排名下降的学科。排名前移的学科均为应用型学科。

由于经济学文献在1979年排名已升至第一,无法再前移,文献份额的变化表明它发展迅速。根据学科排名前移数据可以认为,经济学与左边一栏所列6个学科是1978年以来发展最迅速的社会科学学科。 邓小平同志1979年提到“需要赶快补课”的法学、社会学、政治学均在排名前移学科之列。其中法学的文献份额也有惊人增长,有发展为大学科的趋势。只是社会学的规模还不尽如人意,其在社会科学所占份额及排名与国外的差距,已成为中国社会科学与现代国外社会科学的主要差别之一。

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社会科学的前沿学科是文学、史学和哲学。不正常的社会政治生活的需要将这些学科推到社会科学的前沿,使其成为最为“繁荣”的学科。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科学走上变革的道路。应用性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规模增长,排名前移。尽管与国外相比,中国社会科学中法学、社会学等应用型学科的排名仍然显得偏低,哲学、文学、艺术等学科文献量仍然偏大,但经济学的发展成就部分弥补了这些结构的缺陷。经济学文献于1979年跃居第一,并于1985年以后一直稳占30%以上文献量份额。据我们对另一个数据库《中国社会科学文献题录》(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社会科学文献题录》(1986—1995)。)的手工统计,经济学文献所占份额超过30%。文献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远远高出国际社会科学界,这一现象与同一时期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增长速度远远高出世界平均水平也是相适应的。经济学的出色表现,是中国社会科学在改革开放年代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学科结构变化数据表明,自1978年以来的中国社会科学改革进程,是中国社会科学逐步摆脱了传统社会科学的学科结构,开始步入了现代社会科学行列的进程。

三、变革时期的社会科学交流

与20年前相比,中国社会科学水平的提高不容置疑。但是,理论变革毕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处在理论的变革时期,必然是新旧社会科学的理论观念与研究方式并存。从所统计的社会科学交流指标看,旧的科研行为还顽强地存在着,并阻碍着中国社会科学继续深入变革的步伐。

社会科学研究与自然科学的差异之一是引文行为的差异。在当代社会科学变革过程中,随着社会科学逐渐从深邃的思辨或议论变成一种应用性研究,成果检验标准逐渐变“硬”,科学论文的形式也因此发生了很大变化。引文的普遍采用与规范化就是变化之一。现在的国外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没有引文的论文是极为罕见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差异,主要是每篇论文所含引文数量多少的差异。一般而言,只有以引文方式说明自己的研究与以往研究的联系,才能接受同行或社会对该文独创性的检验。而据我们对《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二版)》(注:林波旬、张其苏著:《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所列中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的调查,在刊载学术论文的约400种中文核心期刊中,有引文的文章仅占文章总数的36.64%。这个数据比国外社会科学期刊少了60个百分点左右。各一级学科有引文文章数及比例见表6。

学科 数量

% 学科数量 %

马列研究

98 64.05 国情档232 34.52

哲学

90 62.94 新闻学 48 20.34

社科综合 358 74.27 科学学 49 29.70

社会学 47 48.96 教育学165 36.70

政治学289 36.35 体育

95 43.98

法学 110 50.00 语言学293 70.743

经济学394 16.53 文学 164 53.42

文化研究

42 33.87 历史学216 86.06

表6 中文社会科学期刊引文数

表6中, 最令人吃惊的是我国应用性社会科学学科的引文比例太低。引文比例最低的是风头十足的经济学,有引文论文数比例仅为16.53%。在国际现代社会科学中,经济学表现出明显的应用化、定量化和综合化研究趋势,经济学也是社会科学中引文比例最高的学科之一。但中国经济学的引文指标却表现不佳。

前面我们已经根据文献的数量增长态势判断中国社会科学处于迅速发展的进程中。文献数量只是科学增长的一个指标。一般而言,处在迅速发展中的学科还有另一个特征:知识迅速更新。如果一个学科处在新理论倍出的高速发展时期,其知识更新速度必定很快。表现在科学交流指标上,就是学科文献的“半衰期”缩短。科学学已经证明,处于迅速发展之中的学科,文献半衰期必定不长。反之,那些文献半衰期过长,学者们频繁地引用着十多年前甚至上百年前的文献的学科,其学科的知识更新速度肯定不快。

表7中的半衰期是我们根据对23种综合类社会科学核心期刊1995 年全部论文引文的调查,依据巴尔顿—凯普勒公式计算得到的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到,社会学是我国文献半衰期最短的社会科学学科,也是唯一文献半衰期小于10年的学科。经济学、法学分列第2、3位,但文献半衰期也超过了10年。对表中数据的直观的解释是,在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政治学等理应以现实问题为对象的学科中,学者们在研究中所利用的资料有一半以上是10多年前发表的。因为统计的引文中有53.8%的引文没有著录年份,故此统计数据只能作为分析的参考。但由于没有著录年代的引文多数是古藉、马列著作、古代或近代西方学术名著等年代久远的论著,所以实际的文献半衰期应该还要长一些。

学科半衰期 学科 半衰期

马列研究 15.8

图情

14.3

哲学 13.5

语言学 13.6

社会学7.8

文学

14.9

政治学

13.7

艺术

14.9

法学 11.2

历史学 15.1

经济学

10.9

其它

12.4

教育学

13.5

平均

13.4

表7 各学科引文半衰期

除了计算半衰期,我国社会科学引文的时间分布特点还能从马列经典文献引文和古藉引文中看出来。表8 列出的是各社会科学一级学科引用马列经典文献和古籍文献的数据。表中,文献“年龄”为100 年左右的马列著作在引文中的比例占到6.83%,文献“年龄”平均为1000年左右的古籍竟占到社会科学引文总数的29%。可见,若将这两类文献计算在内,则我国社会科学文献半衰期还要长许多。

马列著作 中国古籍

引 文

学科 数量 %

数量 % 合 计

马列研究 26338.06 1 0.14 691

哲学 43516.33565 21.222663

社会学 15 2.61 85 14.78 575

政治学132 9.35170 12.041412

法学

28 6.38 26 5.92 439

经济学24311.59143 6.822097

教育学 19 3.49 97 17.80 545

图情文献学 1 1.47 26 38.24 68

语言学 1 0.14207 28.43 728

文学

52 1.59

1612 49.393264

艺术

21 6.77 39 12.58 310

历史学 68 1.30

2232 42.535248

其它

56 3.75470 31.481493

总计 1334 6.83

5673 29.04

19533

表8 各学科引用经典与古籍情况

表中各学科高比例引用古籍的情况实在令人吃惊,平均引用古籍竟达到了29.04%。如果按国际科学学的通行看法,以上数据则说明, 我国学者在进行社会科学研究时,每利用10篇文献中,有将近3 篇是古代文献。这对于以世界罕见的速度迅速发展着的中国社会科学,可以说是极为不正常的。社会科学的引文中古籍文献比例大的数据表明,直至今天,仍有相当多的社会科学研究者对自己身边发生着巨大变革的社会现实生活视而不见,而热衷于从历史角度选择科研题材。而现代国际社会科学中,即使是历史学这样以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其理论主体也是近、现代史,其引文中也绝不会有如此多的来自古籍。

从具体引用情况看,研究者在涉及马列主义文献或古籍时引用兴趣特别大,也是我国社会科学研究中马列文献引用和古籍引用比例高的原因之一。研究者以引用这两类文献为荣,文献引用不遗余力;而在涉及当代文献时,研究者却似乎不愿意将其写在引文中。即使是从当代人的研究中了解了马列著作或古人的某一观点,引用时却有意无意地避开当代人而引用马列文献或古文。这是传统社会科学研究中“文人相轻”的陋习在科学交流领域中的一种表现。当然这一问题不仅存在于社会科学界。在我国自然科学研究中,不少研究者以引用国外文献为荣,不愿意引用同行的文献。这使得国际科学学界对我国科学水平按引文统计出的排名要低于实际水平。

现代社会科学面向应用的变革,使社会科学家从事科研时所利用的文献类型也发生了变化。在传统社会科学时代,学者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是学术专著,智者反复研读数部经典著作,就能成为博学的大学问家。而在面向应用的学科中,研究者必须更多地利用能较快反映社会现实变化和学科进展的信息源,如期刊、报纸等连续出版物,以及政府出版物、学位论文、档案文献等特种文献。近年来,反映社会现实变化速度更快的因特网信息源也开始出现在社会科学研究的引文中。根据这一特点,科学学中使用引文的文献类型分布指标来考查学科的特点。据研究,自然科学的引文中,期刊论文所占比例远远大于学术专著;应用性社会科学学科引用报刊文章的比例要高于文史哲等学科。

期刊报纸 专著译著(包括

古籍工具书

政府出版社物

马列著作)

文集 学位论文档案、手稿

数量 %

数量 % 数量%数量 %

马列研究

56 8.10597 86.40 25

3.62 2 0.29

哲学 232 8.71

1495 56.14870 32.6715 0.56

社会学14825.74206 35.83195 33.9110 1.74

政治学18813.31843 59.70328 23.2321 1.49

法学

7216.40219 49.89 79 18.006214.12

经济学56927.13

1055 50.31378 18.0358 2.77

教育学13324.40175 32.11149 27.3415 2.75

图情文献学 1522.06 16 23.53 34 50.00 1 1.47

语言学12917.72241 33.10331 45.47 8 1.10

文学 37311.43766 23.47

2042 62.56 8 0.25

艺术

4715.16167 53.87 83 26.77 2 0.65

历史学76414.56

1382 26.33

2951 56.2380 1.52

其它 23115.74635 42.53579 38.7818 1.21

总计 295715.14

7797 39.92

8044 41.18

300 1.54

表9 各学科引文类型公布

据我们对23种综合性核心期刊1995年全部论文的引文类型分布的统计(见表9),在中国社会科学领域,一批应用型学科对期刊、 报纸以及特种文献(即政府出版物、学位论文等)的需求明显大于非应用型学科。我国社会科学中报刊引文比例最大的为经济学,占27.13%; 引用报刊超过20%的学科还有社会学,占25.74%、教育学,占24.40%、图书情报文献学,占22.06%。特种文献引文中法学一支独秀,达14.12%。以上这些学科均为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应用型学科。尽管如此,应用型学科的引文中报刊及特种文献比例还是太小。 两类引文数据相加超过30%的仅有经济学与法学两个学科,这个数据甚至不如国外的文史哲等学科;政治学的引文中专著的比例接近60%,而报刊文章与特种文献相加没有超过20%,这一比例特征使人觉得它更象一个历史学科。从总体来看,情况更加糟糕。社会科学引文中专著、译著、古籍、工具书和文集的比例超过了80%,说明最能反映现实问题的报刊和特种文献信息源还没有进入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主流信息源。这些数据提醒我们,尽管处在变革时期的中国社会科学理论出现空前繁荣,但严谨的、类似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远未形成,一批发展迅速的应用性学科更是如此。

标签:;  ;  ;  ;  ;  ;  ;  ;  ;  

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与改革--文献统计与分析_政治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