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在脓毒性休克早期诊断及目标导向治疗中的意义论文_陈建华

陈建华

(新疆鄯善县人民医院内科 新疆 鄯善 838200)

【摘要】 目的:探讨乳酸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诊断效果及目标导向在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将80例急诊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同时对他们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对照组在常规参照中心静脉压(CVP)导向下进行EGDT治疗,同时在乳酸指标导向下进行实验的EGDT治疗,最后对两组治疗效果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中9例发生MODS,发生率为22.5%,治疗后4例死亡,死亡率为10%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显著性)。实验组CVP指标为(10.4±1.3mmHg)、MAP指标为(76.6±11.8mmHg)、ScvO2指标为(78.1±9.5%)、PaO2/FiO2指标为(378.2±50.3)、尿量为(0.47±0.13mL/(kg·h)),与对照组相比,这些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显著性)。结论:乳酸指导下的EGDT治疗能够更快纠地正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异常,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乳酸;脓毒性休克;EGDT;早期诊断;目标导向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1-0207-03

脓毒性休克是临床上常见疾病,其发病的诱因较多,且医学界对于这种疾病发病的机制并不完全清楚,这种疾病在ICU重症患者中发病率较高,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医学界对于脓毒性休克并没有理想的根治办法,传统治疗方法尽管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但是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比较多,相关实验结果显示: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实行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arly goal directed therapy,EGDT)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组织灌注不足及器官功能障碍,并有效的降低临床死亡率[1-4]。为了探讨乳酸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诊断效果及目标导向在治疗中的意义。本研究搜集了2011年l月—2013年10月间的80例急诊患者治疗的数据资料,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脓毒症实践指南[2-3],对来诊的患者,立即进行相关检查,得到确诊患者均符合脓毒性休克相关标准,入院前患者都有药物使用史,没有甲状腺等其他疾病。将本次研究中急诊治疗的80例患者包括男47例和女33例,80例患者被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这些患者的年龄在39~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4±1.5岁。患者中,18例重症肺炎、12例挤压伤综合征、16例外科手术、15例心肺复苏、8例脑血管意外、11例重症胰腺炎。

1.2 方法

在乳酸指标指导下,对实验组进行EGDT治疗,对照组参照中心静脉压(CVP)进行EGDT治疗,并监测不同时间点的乳酸指标值,当乳酸指标达到正常参考值<2.0mmol/L时[5],测定两组患者的CVP、ScvO2氧合指数(PaO2/FiO2)、MAP及尿量的指标值并用均数±标准差(x-±s)形式表示记录结果,最后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乳酸指标指导下的不同治疗方案的统计学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乳酸指标测定的具体步骤如下: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对其进行常规检查,确认患者的病情,并分析病因,患者入住我院后,医护人员在患者第1h内(治疗前),6、12、24、36h时间段静脉抽取患者0.5ml血液,抽取过程中多采用桡静脉作为其穿刺点;实验中采用GEMpremier3000分析仪(威士达医疗设备(上海)有限公司生产)行血乳酸测定,乳酸正常参考值<2.0mmol/L[5]。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中,认真记录两组患者达标需要的时间;达标时患者的相关指标,如:CVP、ScvO2氧合指数(PaO2/FiO2)、MAP等;以及患者在治疗30天后的临床死亡率以及发生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概率等[6]。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次实验采用SPSS1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在实验中采用χ2检验统计学方法对患者治疗时搜集的数据进行比较,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χ2检验(chi-square test)或称卡方检验,是一种用途较广的假设检验方法。可以分为成组比较(不配对资料)和个别比较(配对,或同一对象两种处理的比较)两类。

2.结果

本次调研中,与对照组的指标相比,实验组CVP指标为(10.4±1.3mmHg)、MAP指标为(76.6±11.8mmHg)、ScvO2指标为(78.1±9.5%)、PaO2/FiO2指标为(378.2±50.3)、尿量为(0.47±0.13mL/(kg•h)),这些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具体见表1。

3.讨论

脓毒性休克是临床上常见的高发疾病,这种疾病在ICU患者中发病临床较高,由于这种疾病病情变化较快,临床死亡率较高因而近年来备受医学界关注。目前,临床上对于这种疾病并没有的根治方法,根据相关实验结果显示:对于脓毒性休克患者采用液体复苏效果较好,能够改善患者症状。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EGDT在临床上被更多的使用,从而取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是,临床上出现的患者发病时心功能不全和对EGDT较低的依从性限制了EGDT的广泛使用和普及。

近年来,为了降低脓毒性休克死亡率,乳酸在这种疾病早期诊断中使用较多[7]。本次实验研究中,实验组CVP指标为(10.4±1.3mmHg)、MAP指标为(76.6±11.8mmHg)、ScvO2指标为(78.1±9.5%)、PaO2/FiO2指标为(378.2±50.3)、尿量为(0.47±0.13mL/(kg•h))这些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显著)。因此,在乳酸导向下的EGDT治疗脓毒性休克患者能够显著改善其血流动力学状态,并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其机制是多方面的:(1)乳酸能够更加准确的反应患者休克状态下的血压情况;(2)乳酸较好的导向作用使得EGDT更快达标;(3)乳酸能够早期发现患者发生水肿,并防止患者治疗过程中继续增多。相关实验结果显示[8-9]:采用乳酸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进行早期诊断效果较好,能够减少患者治疗过程中药物的用量,纠正患者的低氧状态,使得患者乳酸也得到降低。因此,乳酸可以准确提示患者的组织灌注情况并对患者治疗有较好的导向作用。

此外,本次调研中,实验组中MODS发生率为22.5%,包括9例,治疗后4例死亡,死亡率为10%低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显著),由此可以看出,在乳酸的导向作用下进行EGDT治疗对患者治疗后的预后较好,能够快速、有效恢复患者的循环,增加患者排血量,减少组织、器官缺氧缺血时间,从而降低临床死亡率。循证医学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在发病初期,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充分的液体复苏能够有效地降低临床死亡率,对患者的治疗预后较好[10-12]。

综上所述,在乳酸指导下进行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EGDT治疗,可更快纠正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异常,并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救学组,中华医学会急诊学分会儿科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科感染性休克(脓毒性休克)诊疗推荐方案.中华儿科杂志,2012,44(8):596-598.

[2]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中国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2014)[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5,27(6):401-426.

[3]陈仁波,陈耀龙,盖国忠.基于RIGHT标准分析脓毒症实践指南的报告规范[J].中国中药杂志,2017,42(8):1514-1518.

[4]秦嫣然,刘成军,许峰,等.血管活性药物评分与儿童脓毒性休克预后的关系[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8,20(2):106-111.

[5]黄彩芝,莫丽亚,胡彬,等.脓毒症患儿血乳酸水平的动态监测及意义[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2):380-381.

[6]冯玉峰,叶宏伟,郑峰.早期液体复苏对于脓毒性休克患者血管外肺水及相关因素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8,48(31):56-57.

[7]何征宇,皋源,王祥瑞,等.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在感染性休克中应用的临床探讨[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19(1):14-161.

[8]程立新,闰玉荣,刘文帅.早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感染性休克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4(10):9-10.

[9]李真玉,赵君,陈宾.液体平衡状态和心功能变化与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6,31(5):402-405.

[10]王涛,夏永富,郝东,等.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对血管外肺水的影响及相关因索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4,26(1):51-55.

[11]郭枫林,许川雅.外科脓毒症手术患者液体复苏的研究进展[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7,17(8):736-739.

[12]齐颖,陈兵.脓毒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的临床研究[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7,23(4):324-326.

论文作者:陈建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7月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

标签:;  ;  ;  ;  ;  ;  ;  ;  

乳酸在脓毒性休克早期诊断及目标导向治疗中的意义论文_陈建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