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校本研修成果评奖综述论文

四川省校本研修成果评奖综述

胡进雨

摘要: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模式,从四川省首届校本研修获奖成果的统计和分析中,管窥目前四川校本研修发展现实进展和现状,归因发展中的困境,未来应从牢固树立先进理念、注重研修机制和创新实施等方面,着力深入推进校本研修全面高效开展。

关键词: 校本研修;获奖成果;综述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模式。2018年,四川省教科院组织开展全省首届校本研修成果评选活动,期望通过评选整体全面了解本省校本研修实施现实进展情况,活动共收到申报成果247 项,为凸显评审的公正科学,评选分为学前、小学、初中、高中教育段和区域教研培机构五大类,根据严格的评审标准和流程,遴选出优秀成果127 项,其中一等奖26 项,二等奖38 项,三等奖63 项。通过此次评选,不仅仅梳理既有实践经验,培育和发现一批具有较高理论和实践水平的典型案例,更为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引领下一步校本研修深入推进。因此,分析获奖成果的基础信息和基本特点,探析发展现状,预判发展趋势显得尤为必要。

3.2 NT增厚合并TR或DV异常与不良妊娠结局胎儿的关系 三尖瓣反流是超声检查胎儿中发现的一种常见现象,据文献报道[6]在正常胎儿中的发生率是7%。妊娠11~13+6周胎儿TR与21-三体及其他染色体异常密切相关,胎儿TR发生率随NT增厚而增高,胎儿心脏缺陷者三尖瓣反流明显高于无心脏缺陷者,早孕期胎儿三尖瓣血流可以作为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超声标志物。Pereira等[7]认为通过早孕期评估三尖瓣血流可以提高筛查胎儿复杂心脏缺陷的能力。

一、首届校本研修成果评审结果及成果特点

(一)全省获奖面广,全员参与度高

全省共收到247 项申报成果,涵盖了所有省级校本研修示范校,共评选出127 项获奖成果,获奖比例51%,21 个市州均有获奖。2014年,四川省校本研修示范校评选共评选出200 所示范校,各市州的示范校数占比与此次获奖数占比大致相当。各市州省级示范校占比和各市州此次获奖成果占比见图1。

2017年3月我国民航局下发了关于民用机场收费标准的相关调整政策和方案,其中针对国内民用机场的成本变动、资源管理以及用户承受能力,采用公开透明、用户协商原则,合理的调整机场的收费标准。同时在依据机场公司成本投入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收费协商机制,机场服务产品的成本核算以及管理等对机场的收费标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作业成本法本身的操作方法简单,成本计算方法准确,因此有利于在机场财务管理和控制中的应用。

经统计分析,获奖成果中高达一半的比例是以学校(区域)整体推动全体教师专业发展专项研究为题,将教师群体卷入研修过程,全员参与度高。

基础教育体量较大,整体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市仍是获奖主要地区,尤以成都平原地区为显,而从学校层级统计来看,来自乡镇一级学校的获奖成果仅有9 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新要求,省级层面要高度关注地区和区域的发展不平衡,尤其要关注民族地区的自身发展。

(二)区域和校际发展不均衡

从教育改革实践和以往的教师培训经验看,很多教师培训方式无法达到直击每个教师真实问题,满足教师群体心理需求及个性化专业发展的需要,以“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为基本特征的校本研修,使学校每位教师都能积极主动投入,使中小学校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让不同年龄、 学历及不同职称结构和发展方向的教师个体,都能通过校本研修解决单个问题或问题群,逐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向更高层次发展,校本研修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路径。四川省教育厅于2013年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的意见》,从省级层面对校本研修工作进行了规划部署和规范,并于2014年开展了全省校本研修示范校的评选活动,在全省掀起了校本研修的研究和实践高潮。这批成果充分显示了,经过几年的探索和沉淀,四川目前已经形成了从内到外在坚定推动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图1 各市州获奖数占比和所辖省级示范校数占比对比表

城区学校和乡镇学校发展亦不均衡,52%的成果产生自市一级学校或研究机构,仅有8 项研究成果来自乡镇学校,直接聚焦“农村”校本研修研究的成果也只有14 项。

(三)学段分布不均,成果主体以单一机构内多人联合为主

成果名称是直观了解和把握成果价值追求及研究侧重的切入口,以点代面可以窥见目前全省校本研修研究领域关注的板块,获奖成果名称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几个关键词是“校本研修”“教师专业”“模式”“课程”“能力”等。

(四)成果核心聚焦教师团队建设,研究主题多样

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区域研究机构获奖数 占 比 分 别 为12.6% 、37.8% 、12.6% 、25.2% 和11.8%,小学及高中学段的成果最多。从获奖成果主体看,大部分为单一机构,有6 项是联合申报,绝大部分为学校加教科研机构的形式合作完成。127 项成果有29 项为单一申报人,且这部分成果多以个体理性思考学理探究的研究性成果为主,其余88.3%的成果为多人或集体申报。

从申报和获奖成果数量及质量来看,四川省校本研修研究和实践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面展开、亮点突出的局面已经形成,但是从各市州获奖数量、层次、成果主题和内容来分析,仍然存在发展不均衡、现实困境待突破等问题。在此结合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和重点,对深入推进校本研修提出几点思考。

(五)构建了多元化的校本研修模式

从研修主体、 主题和内容等不同角度切入,成果都展现了丰富多元的校本研修模式创生和构建过程。比如基于 “问题反思—顶层设计—综合改革—实践反馈”的校级全员研修模式和从构建研修体系角度展开的“个体-教研组(备课组)-学校”层级研修模式,很多成果都归为此两类。其他还有基于解决教师集体成长问题的“课题式”研修模式,以课题研究方式开展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建设和研修体系优化,如成都外国语学校的“优化校本研修聚焦教师发展”; 基于教师文化自觉激发研修内驱力的模式,从人文关怀角度理解教师的成长即生命的成长,如绵阳市花园实验幼儿园提倡让快乐研修成为教师的一种生命状态;基于区域整体推进的研修模式,如县域特色的校本研修——叙永县打造研修联盟助力山区教师成长。

二、成果特点归因分析

(一)校本自发,省级推动,校本研修发展兴起

从表1中可以看出,市州的奖项分布呈现两端极点中间较平均的不均衡的状态,成都市不管是申报数量还是获奖数量都位列第一,除成都、阿坝和甘孜州外,余下市州获奖份额均在2%~7%区间,相对差距较小。有的市州申报数与获奖数并非正相关,如民族地区的阿坝和甘孜州申报数分别为8 和11,都只有一项成果获奖。

(二)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不均是校本研修不均衡主因

校本研修成果区域、奖次等分布情况显示了不同地区教育发展之间的不平衡,而城乡教育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最根本是由各地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不均引起的。成都作为本省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水平最高的地区,在校本研修的区域推进、内涵建设、研修范式等研究和成果展现上都位居全省高位。此次评奖,各学段中以小学和高中段成果占比较高,体现了在基础教育发展转型背景下,小学和高中学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利用校本研修应对新问题的意识较强、探索较多。

研究对象为5台双西门子SINUMERIK 828D系统的数控机床,因此总的监视容量为10套SINUMERIK 828D系统。同时机床监控系统要求系统的实时性强,因此选择了如下方案:整个系统采用C/S架构,采用面向对象的C#软件作为上位界面的开发软件,采用OPC UA通信协议作为系统数据采集以及数控系统与上位机之间的通信协议,选择SQL Server 2008作为服务器上的数据库软件,其他的客户端通过实时访问服务器的数据库实现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同步。其主要的功能模块可分为数据采集单元配置、数据采集、数据同步通信、故障报警以及数据分析等,具体如图1所示。

(三)以校为本的特性造就多元化研修模式创生

OVCF是骨质疏松症常见的症状之一,由多种原因导致骨量减低、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从而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 [1]。目前,临床针对OVCF患者可采取保守治疗,但其治疗效果不佳。而椎体成形术(PVP)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单等优点已被应用于各种骨折治疗中,但该术式具有单侧及双侧穿刺方向,其疗效仍存在一定的争议性[2]。对此,本研究通过给予老年OVCF患者不同穿刺方向的椎体成形术与非手术治疗,探讨3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差异对照,现报道如下。

校本研修立足校本,是根据各学校或研修主体的实际和特色开展的研修活动。此次评选出的成果大多具有根植于各单体学校土壤,与具体教育情境和教师主体特点相匹配的独创性,也有学校积极应对本土教育需求,突破校际、城乡壁垒的区域协作联盟试点,同样特色鲜明。正因为各地各校价值体验和践行方式的多样性,创生构建了多元化的校本研修模式。

三、基于成果分析的未来展望

通过对获奖成果的主题划分和内容研究发现,127 项成果围绕校本研修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核心,呈现出多主题的研修探索实践,主要分布在教师群体整体发展规划建设、研修模式研究、课堂教学改进、学科课程建设、名师工作室建设路径和教育信息化与校本研修等。此次申报和获奖成果的形式丰富多样,有研究成果、学术论文、教育叙事、实践案例等,且大多成果有数年的实践检验。

(一)秉持落实根本任务理念,增强方向意识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基础教育改革的各方面各环节都要围绕这一根本任务来进行探索和实践,校本研修的价值定位和教育追求亦必坚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方向和新课改精神,牢牢秉持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先进理念。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所有校本研修行动都需紧紧围绕以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促教学质量提升、促学生发展的目标,通过各种途径推进“研”和“修”更深入、更科学、更高效向纵深发展,充分体现校本研修以校为本、教师即研究者的核心理念。

(二)关注发展差异,高位引领

1.关注地区横向比较差异

在《结婚十年》的文章开头,描写了一场热闹繁杂的新旧结合的婚礼场面。婚礼是在非常新潮的“青年会”举行的,但是新娘子却要坐着一顶“漆黑闷气煞人”的大花轿去,丈夫是由父母包办的。在热闹的背景之下,女主人公苏怀青却表现地异常冷静,内心没有丝毫出嫁的欣喜之感。面对着婚礼中复杂吓人的旧习俗,内心还颇有不满:“不一会,吹打手在房门口‘催妆’了,我拿被蒙住了头,任他们一遍,二遍,三遍的催去,照例不作理会,正想朦胧入睡时,伴娘却来推醒我了。”这种不符合传统女子常规行为的大胆举动,正是女性内心渴望追求平等、反抗旧习俗的诉求,是开始对于追求“人”的独立的萌芽。

2.关注同一地区的纵向差异

在政策引领下,各地近几年发展均比较稳定,但也有的市州从数据上看呈现与几年前发展倒挂的现象,应在推动区域整体发展的同时确保已有示范学校的经验保持和成果提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校本研修的作用,避免差异过大,采取相应措施,落实国家和省级层面的政策文件精神,确保校本培训和研修经费的落实。

(三)聚焦教育实践重难点,追求研修实效

结合对获奖成果展现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检验分析,校本研修覆盖面广,研究内容丰富,但是各地各校基本都聚焦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过程中的教育实践重难点,在转变教师教育和学习方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使课程教学行为改变和改进学校教学管理等几个方面着重下功夫。下一步聚焦教育实践重难点,主动克服教师被动参与、随意开展和研无定向修无定法的桎梏,充分发挥教师个体反思、同伴互助切磋帮扶、专业人员引领提升的作用,关注教师的成长路径,帮助其在教学的真实情境和问题解决的真实经历中获得感性和理性认识,追求研修实效。

(四)强化“生本”意识,创新实施校本研修

《全面深化基础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强调“全面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就是将学生发展作为推进改革的总体目标,注重学生本位。“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注重学生主体的需求和发展。学习成效最终发生在学生身上。教师的教学努力必须通过学生才能得以体现。因此,教师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并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是有效教学活动的基本条件。”[1]以学生学情、学力、学习特点和学习行为改变为重点的“生本”发展主题应成为未来校本研修的聚焦点。

经CA-074处理后再加LPS刺激,与LPS处理组相比,LPS+CA-074处理的WT及TLR4-/-血清中IL-1α、IL-1β、TNF-α以及IL-18均减少(P<0.05),其中IL-1α降低更为显著(P<0.05,图5)。表明抑制组织蛋白酶B活性可减少大剂量LPS刺激引起的WT与TLR4-/-血清炎症因子分泌,尤其可以减少IL-1α的分泌。

首届校本研修成果展现了近几年四川校本研修实践的图景,通过评选引导各地各校进行梳理和回顾,总结在校本研修实践中的优秀经验和成果,既是对国家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发展大政方针的具体落实,也是从省级层面推进交流和分享,发挥优秀成果的示范辐射作用,更期从中探析未来校本研修发展的动向和路径,下一步将结合本省校本研修工作指导文件的颁布实施,建立健全新的工作推动机制,加快优质资源整合和共享,搭建省级指导和支撑平台,帮助全省教师以研修促学、以研修促教,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投身教育教学创新改革,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张丰,方凌雁.研究学生:校本研修的聚焦[J].人民教育,2014,4:49.

中图分类号: G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4289(2019)05-0007-04

(作者单位: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成都610225)

标签:;  ;  ;  ;  

四川省校本研修成果评奖综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