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广播电视业的发展_广播电视论文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广播电视业的发展_广播电视论文

改革开放20年我国广播电视业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改革开放论文,我国论文,电视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尤其是1983年中央确定四级办广播电视的方针以来,我国广播电视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广播电视无论是在新闻宣传、节目内容,还是在硬件建设、技术保障等方面,都取得世人瞩目的成绩。广播电视在我国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进入90年代,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扩大,我国广播电视业的发展进入了转制时期。

1 我国广播电视业的发展现状

经过20年的努力,我国广播电视业已有相当大的规模,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建成了比较独立的广播与电视并举,内宣与外宣并重,中央和地方、城市和农村相结合的卫星、无线、有线等多种方式混合覆盖的广播电视网络。

从功能看,这个网由网络前端(指广播电视台、站等)、传输覆盖网(指卫星、微波、光缆以及发射台、转播台、卫星地面站、有线广播电视网等)和网络终端(指收录机、电视机、广播喇叭等)构成。网络前端负责节目、信息的采编、制作和播出,传输覆盖网负责把节目、信息高质量地送到千家万户,网络终端则把节目、信息呈现给听众、观众。由此,构成了广播电视活动的全过程。我国广播电视网是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网。

1.2 形成了中央、省区市、地市、县市、 乡镇五级广播电视机构并存,教育以及社会其他部门参与兴办广播电视的局面。

我国广播电视网的发展状况表

单 位

1984年 1997年

广播电台 座

1671363

电视台座93 923

有线电视台座 - 1285

发射台、转播台座 9880

41952

卫星上行站座 -28

卫星收转站座 -149962

微波站座

5041886

微波线路

万公里 1.8

7

光缆电缆线路

万公里 - 200

有线广播线路

万杆公里 310.8 174

广播人口覆盖率%

67.886.0

电视人口覆盖率%

64.787.6

有线电视家庭用户 万户 - 5591

广播喇叭 万只 86037457

收音机收录机社会拥有量

亿台 2.2

5

电视机社会拥有量 亿台 0.5

3

注:①此表数字来源于《中国广播电视年鉴》;②由于1978年的统计数字不全,而1984年的统计数字较全,故选其作比较;③此表中有线电视台数字为1996年的数字,含正在筹建的有线电视台的数量;④此表尚缺教育电视台的统计数字。

据统计,我国31个省(区、市)、335个地市、2614 个县市都有广播电视机构(指广播电视厅局、广播电视台站等);在全国4.5 万个乡镇中,设有广播电视站的有3.9万个;在全国72万个行政村中,有63 万个村通广播、62万个村通电视,有相当的村设有广播电视室。此外,教育系统的教育电视台有70多座,教育电视收转台500多座; 其他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有线电视系统上万个,一些国有大型企业(如北京燕山石化、四川攀钢、大庆油田等)的有线电视系统已有相当大的规模。这构成了我国广播电视业的基本格局:广电系统为主体,社会其他系统参与。在节目制作、传输领域,社会化、市场化的趋势更为明显,我国的影视制作经营机构400多家,一些地方正在组建节目传输公司。

从所有制角度看,国有制在广播电视领域占主体。我国法律禁止个人开办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广播电视站,广播电台、电视台不管是广电部门开办的,还是教育部门、军队开办的,都是国有的,我国不存在民营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广播电视站有乡镇开办的、有国家机关开办的、还有企事业单位开办的,其所有制主要是国有制、集体所有制,但不排除其他所有制形式,因为企业的所有制是多种多样的。我国法律允许个人在特殊情况下,可以申请设置共用天线系统、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允许境内广播电台、电视台经过批准租用境外公司的卫星传送节目。

1.3 形成了多种节目、多种频道、 多种服务的广播电视生产格局。

紧紧围绕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是广播电视的根本任务,也是广播电视社会大生产的根本目的。广播电视节目包括新闻类、社教类、文艺类以及服务类等多种内容。新闻类节目已从过去单纯的消息类新闻(如《新闻联播》等)发展到消息类新闻、新闻评论(如《新闻纵横》、《焦点访谈》等)、新闻专题(如《新闻调查》等)、现场直播(如香港回归、三峡截流等)等多种形式并存。科普、教育、体育、纪录片等丰富了社教类节目,尤其《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望长城》等纪录片在国内外产生了极大影响。在文艺类节目中,除了文艺晚会、专题文艺等传统形式外,出现了音乐电视、娱乐游戏节目等新形式,新近出现的《快乐大本营》、《欢乐总动员》等娱乐节目吸引了不少观众,《水浒传》、《雍正王朝》等电视剧形成了收视热点。信息服务、电视购物等在服务类节目中占有日益重要的位置。节目内容的丰富使频道设置也越来越对象化、专业化,除了综合频道外,还有体育频道、音乐频道、电影频道、教育频道、经济频道、信息频道等。卫星频道、有线频道以及无线频道之间形成了相互竞争的局面。

我国广播电视生产比较表

单位 1984年 1997年

广播节目套数 套

241 1616

广播播音时间小时/日

2775 16131

对外广播语言 种

- 43

全年制作广播节目 小时 23万 320万

广播剧 部/集 -391/3055

全年广播听众来信 封 215万 826万

电视节目套数 套

104 1032

电视播出时间

小时/周3877 59892

全年制作电视节目 小时 2.761.6万

电视剧 部/集 -

832/8272

全年电视观众来信 封 37万 235万

注:①此表数字来源于《中国广播电视年鉴》;②此表没有包括有线电视节目。

此外,广播电视利用自己的优势开展多功能服务,比如利用副信道开通数据广播、图文电视,为城市交通、商品交易、证券交易服务;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的容量大、频带宽等特点提供会议电视、点播电视、信息传送等服务。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广播电台、电视台还利用因特网向全球广播。

我国广播电视有了较大的发展,成为我国最具实力的大众传媒,电视广告经营额1997年为114亿元,占全国广告经营额的25%, 广播广告经营额仅次于电视、报纸广告,位居第三位。广播电视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大众传媒,广播电视听众、观众有10亿人以上。当然,我国广播电视的发展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散”的问题,广播电视布局比较散,结构不尽合理, 没有形成规模效益,节目设置雷同,精品节目不多,一些地方还存在相当的乱播滥放、低水平重复建设等行为。(2)“旧”的问题, 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比较旧,多年来形成的以块为主、政事合一的管理体制和事业单位运行机制没有根本的变化。(3)“理论”的问题,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的喉舌功能与产业属性、新闻宣传与经营管理、言论传播自由与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意识形态性质与自身生产力发展等关系认识不统一,对广播电视的市场主体、市场准入、市场退出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发展路子和管理体制等问题研究不够。(4)“人才”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需要政治家办广播电视,需要经济家、企业家办广播电视,人才问题日益突出。

2 我国广播电视业必须实现战略性转变

广播电视属于重装备、高技术、高消耗的行业,科技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广播电视业管理方式的变化必然影响广播电视业的发展。当前,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数字技术、光纤技术、卫星技术以及软件技术等使全球的通讯与传播更为便捷、更为迅速,尤其是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广播电视、电信、计算机正趋于融合,广播电视作为信息传播、知识传播载体,其制作、播出、传输、发射、接收等环节构成的社会化的大生产方式正发生着变化。党的十五大和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政治体制改革继续深入,这必将对包括广播电视在内的宣传文化体制产生重大影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经济规律在我国经济生活和一部分社会生活中反映了出来,即资源配置市场化、生产要素商品化、产权关系明晰化、所有制形式多样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和自主化、经营活动法制化、资本运营国际化等。国家对经济事务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从过去主要以行政手段的直接管理方式,向主要以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辅之以行政手段的管理方式转变。广播电视要适应变化了的新的形势,必须进行战略性转变。

2.1 在性质功能方面, 我国广播电视必须从只注重政治功能向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并重转变。

广播电视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喉舌,有其阶级属性和政治属性,这是我国广播电视的根本属性。党和国家在政治上、思想上和导向上对广播电视有要求: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从根本上讲,广播电视是人民大众的舆论阵地,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大众服务。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媒,有其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国家信息化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等离不开广播电视这一传媒,并且广播电视从制作、播出到传输、发射等环节的生产活动本身也是一种经济活动,这种经济活动的目的是通过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不能简单地将广播电视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割裂开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广播电视在强化政治功能的同时,必须强化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要通过强化其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从而达到强化其政治功能,要讲究新闻传播的艺术和效果,使广播电视真正成为“群众喉舌”、“政府镜鉴”和“改革尖兵”。

2.2 在技术体制方面, 我国广播电视必须逐步从模拟体制向数字体制转变。

数字电视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个别电视设备数字化→电视演播室全数字化→从发射到接收整个电视链路数字化。当前,数字电视大致有三个标准:美国的ATSC标准、欧洲的DVB标准和日本的ISDB标准。 1998年9月,英国首先试播数字电视节目。11月,美国23 个大城市正式播出数字电视节目。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韩国以及我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选择确定了自己的数字电视标准和制式。美国决定到2006年全部实现数字化,澳大利亚决定2008年全部实现数字化。数字电视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各国都希望在这场广播电视技术革命中占据有利位置,并在世界范围内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数字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一定基础:中央三台以及北京、上海等地方台陆续建立了自己的数字节目制作和播出系统,卫星广播电视以及有线电视传输采用了数字压缩、数字传输技术。我国自行研制的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系统,于1998年9月8日至12日在中央广播电视塔试验成功。我国已具备选择确定数字广播电视标准和制式的技术基础和应用基础,应当尽早确定我国的数字广播电视标准和制式。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仍很低,数字广播电视的产业开发能力仍很薄弱,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将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应当采取符合我国国情的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的方式和措施。

2.3 在运行机制方面, 我国广播电视从业单位必须从文化事业型向文化企业型转变。

长期以来,广播电视从业单位实行的是事业单位型运行机制,这种运行机制与传统的计划体制是相适应的。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这种运行机制的弊端日益凸现,难以适应广播电视生产力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产权关系模糊,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权责不清;只讲投入不讲产出,经营意识不强;不计成本不讲核算,内部管理欠科学;政企事职能交叉,广播电视从业单位定位不明确;等等。当前,广播电视从业单位已具备向企业转型的条件:(1 )国家对事业单位改革方向已定,财政拨款每年减少1/3,并实行分类管理。(2 )国家明确要求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管理实行政企分开,成立传输公司经营传输网络。(3)《公司法》明确规定了国有独资公司形式, 它适用于国务院确定的生产特殊产品或者属于特定行业的公司。(4 )国家允许广播电视经营广告业务,允许有线电视向观众收取初装费和收视维护费。 (5)经过多年的努力,广播电视从业单位已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在广告经营、版权贸易等经济活动中以及内部承包等改革中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6)有线电视从业单位,多数一开始就是自收自支单位, 依靠贷款、集资等方式发展起来的,基本上按照企业单位运作。广播电视从业单位按照企业单位运作,不是要改变广播电视的根本属性,而是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优化广播电视资源的配置,增强广播电视的竞争实力,使广播电视从业单位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适应市场竞争的法人实体,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党和政府对广播电视从业单位的控制管理,要从过去的主要靠外部行政手段向主要靠内部经济手段过渡,通过行使所有者职能,任免广播电视从业单位领导、稽查广播电视从业单位资产、召开新闻宣传编辑会议等形式,来加强党和政府对广播电视的领导,从而使广播电视更好地完成宣传以及其他信息服务任务。

2.4 在发展模式方面,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必须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1983年中央37号文件确定的四级办广播电视方针,调动了地方政府办广播电视的积极性。1990年国务院批准的《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允许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依法申办有线电视,调动了社会各界办有线电视的积极性。这种“放权”的作法确实使我国广播电视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使我国成为广播电视的大国:广播电视网络覆盖人口最多,有线电视用户数最多。但同时,这种均衡允许各省(区、市)、各地市、各县区办广播电视的作法也使得我国广播电视资源比较分散,难以进行集约化经营,没有形成规模效益。1996年底,中央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以及中办国办37号文件明确要求广播电视要按照“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提高质量、增进效益”的原则,采取有力措施,实行综合治理,促进广播电视业从扩大规模数量为主向提高质量效益为主转变。实行集约化经营,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通过低成本扩张、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式,走注重内涵型的发展道路。

3 我国广播电视业改革重组思路初探

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国际广播电视的剧烈竞争,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和渗透,面对我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我国广播电视业的改革日益迫切。改革重组就是为了解放和发展广播电视生产力,增强我国广播电视整体实力,满足人民大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巩固和扩大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改革重组的目标就是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广播电视市场主体;建立政企分开、监管有力、较为独立的政府管理机构;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广播电视市场体系。

我国广播电视改革不同于一般经济部门的改革,涉及到舆论导向和社会稳定,不能贸然全面“开花”,必须强化党和政府对广播电视改革的领导,必须有组织、有纪律地进行,循序渐进,重点突破。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改革主要是广电系统的改革。对于广电系统外的广播电视,也应分门别类进行改革:企事业单位的有线电视系统除了转播好节目、办好本单位新闻节目外,还应为本单位信息化工作服务,应向有线电视综合信息系统发展,以推进本单位信息化进程;教育电视台应向对象化、专业化的教育频道发展,除了办好教学节目外,还应为成人教育、就业培训、职业教育服务;军队系统的“海峡之声”广播电台应与中央台、福建台的对台湾广播形成合力。广电系统的改革主要是理顺广播电视行政部门与所属台网的关系、理顺上级与下级广播电视机构的关系,主要有三种思路:

(1)整体转制、整体重组。

整体转制、整体重组,就是将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及其所属广播电台、电视台、传输网络、发射台站整体转制为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或国有独资公司,其政府职能逐渐剥离。这种转制的主要特点是广播电视制作、播出、传输、发射等环节整合为一个实体,这不是消灭内部分工,相反,内部分工要更科学、更合理、更高效。现在一些地方实行的“局台合一”(即广播电视局与广播电视台合为一个实体),实际上就是整体转制的初步。这种横向的内部转制必然带动纵向的系统重组。一些经济较发达的省(区、市),省级、地市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希望通过横向的内部转制和纵向的系统重组,收并地市、县市的广播电视机构或者参股地市、县市广播电视建设,从而走集团化、规模化、区域化经营的道路。

(2)分类转制、分类重组。

分类转制、分类重组就是根据广播电视制作、播出、传输、发射等环节业务的不同,先组建节目制作公司、传输网络公司,等时机成熟时再将广播电台、电视台改制为公司。目前,一些电视台正在进行节目制作与播出相对分离的改革,将新闻等电视台需自制节目以外的大部分节目推向社会,建立公平竞争的节目市场。一些地方正在组建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公司,除传输广播电视节目外,还要参与信息市场的竞争。这种分类转制也涉及到纵向的重组,浙江、湖南等地成立了由省里出资、各地市入股的有限责任公司,经营开发广播电视传输网络,这有利于广播电视网络的互联互通和规模扩张。

(3)放开经营、商业化运作。

放开经营、商业化运作就是完全引入国外商业广播电视体制,允许现有广播电台、电视台(教育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影视制作经营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有线电视系统进行商业竞争,允许其他行业投资者进入广播电视领域,形成竞争较充分的市场,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重组。

在21世纪到来之际,需要对我国改革开放20年来广播电视大发展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需要对广播电视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研究。但愿本文的探讨能引起大家对我国广播电视业发展的一点关注和思考。

收稿日期:1999—04—18

标签:;  ;  ;  ;  ;  ;  ;  ;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广播电视业的发展_广播电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