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年诺贝尔奖论坛看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发展趋势_经济学论文

从诺贝尔奖百年论坛看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诺贝尔奖论文,趋势论文,诺贝尔经济学奖论文,论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1年12月4日至6日,值诺贝尔奖颁发百年之际,诺贝尔基金会以“行为与实验经济学”(Behavioral and Experimental Economics)作为主题举办了经济学奖项的“诺贝尔奖百年论坛”(Nobel Centennial Symposium)。这意味着行为与实验经济学不仅已成为现代经济学最活跃、最热门的经济理论前沿之一,而且也意味着在行为与实验经济学领域颁发诺贝尔奖的时机基本成熟,几位在该领域做出先驱性贡献的理论大师可望在近年内问鼎诺贝尔经济学奖桂冠。

行为经济学是一门介于心理学与经济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它试图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传统经济理论假定进行修正,将非理性等复杂的人类行为分析融入标准的经济理论之中。实验经济学是运用实验方法和技术来研究经济问题的一门学科,它通过在可控制的实验环境下对经济现象或经济行为的分析和考察,以此来检验和完善传统的经济理论,并为政策决策提供相应的指导依据。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实验经济学与行为经济学存在着“合流”的趋势。正如诺贝尔百年论坛关于“行为与实验经济学”的主题介绍中所指出的:“经济学中的实验研究和经济决策的心理学研究以非常不同的传统开始,近年来,两者在越来越强的过程中相互接近,合并成为今天行为和实验经济学和浪潮”。当然,由于实验经济学侧重于全部的经济行为,而行为经济学则更多地研究非理性行为,因此,二者的融合趋势并不意味着其中任何一方的消失。

参加2001年诺贝尔奖百年论坛的将近50名经济学家均系经过精心挑选的世界级著名经济学家。其中包括6位经济学家得主,他们分别是:罗伯特·索洛(1987)、威廉·夏普(1990)、莱因哈德·泽尔藤(1994)、詹姆斯·米尔利斯(1996)、丹尼尔·麦克法登(2000)、乔治·阿克洛夫(2001)。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现任的5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奖委员会委员中,有3位委员主持或出席了会议,他们分别是:Karl-Gustaf Lfgren,Torsten Persson,Jrgen Weibull。并且,曾长期担任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奖委员会前任主席的Assar Lindbeck也出席了会议。

当然,在诺贝尔奖百年论坛上最为引人注目的明星无疑是被邀请做主题演讲的12名著名行为与实验经济学家,也许未来在行为与实验经济学领域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将出自这些经济学家之中。他们分别是:哈佛大学经济学系的阿尔文·罗思(Alvin Roth)和戴维·莱布森(David Laibson),加州理工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部的查尔斯·普洛特(Charles Plott)和科林·卡梅拉(Colin Camerer),亚利桑那大学经济科学实验室的弗农·史密斯(Vernon Smith),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系的丹尼尔·坎内曼(Daniel Kahneman),芝加哥大学商业研究生院的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伯克利加州大学经济学系的马修·拉宾(Matthew Rabin),卡内基-梅隆大学社会科学与决策科学系的乔治·洛温斯坦(George Loewenstein),纽约州立大学习理学系的霍华德·拉克林(Howard Rachlin),俄勒冈大学决策研究与心理学系的保罗·斯洛维克(Paul Slovic),瑞士苏黎世大学经验经济学研究所的厄恩斯特·费尔(Ernst Eehr)。此外,在参与主题讨论的经济学家之中,还有两位著名的行为经济学家引人注目,他们分别是:耶鲁大学考尔斯基金会的罗伯特·希勒(Robert Shiller),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系的印度籍学者森德希尔·穆拉伊纳丹(Sendhil Mullainathan)。

不过,由于资历和声望不同,上述行为与实验经济学家在竞争诺贝尔经济学奖项的实力上并非均等。比如,马修·拉宾虽然因在行为经济学领域的贡献而荣获了2001年度的约翰·贝茨·克拉克奖,但由于资历较浅,恐怕近期内还无法问鼎诺贝尔经济学奖。此外,戴维·莱布森、森德希尔·穆拉伊纳丹、科林·卡梅拉、乔治·洛温斯坦、厄恩斯特·费尔等均属于中青年“少壮派”学者之列,近期内难以与诺贝尔奖桂冠有缘。

一般认为,在上述经济学家之中,弗农·史密斯、查尔斯·普洛特、阿尔文·罗思等几位实验经济学家被看作为近期在实验经济学领域冲刺诺贝尔经济学奖桂冠的重要候选人:

弗农·史密斯1927年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州。曾分别获加州理工学院理学士(1949)、堪萨斯大学文学士(1952)、哈佛大学哲学博士(1955)等学位。先后执教于普度大学(1961-1967)、布朗大学(1967-1968)、麻省理工学院(1968-1975),1975年起任亚利桑那大学经济学教授,现兼任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与法学教授。曾先后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研究院院士(1991),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5)。1992年由于在实验经济学方面的杰出贡献获得了美国经济学联合会杰出资深会员称号。史密斯被公认为是实验经济学的重要创始人,也是在实验经济学领域问鼎诺贝尔奖的首选候选人。

查尔斯·普洛特1938年出生于美国俄克拉荷马州。曾分别获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生产管理学学士(1961)和经济学硕士(1964),弗吉尼亚大学经济学博士(1965)等学位。1965年起执教于普度大学,1971年起任加州理工学院经济学和政治科学教授至今。1987年起任加州理工学院实验经济学和政策科学实验室主任。曾任美国社会科学联合会科学委员会主席(1996-1998),1985年当选为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1995年获得南部经济学联合会的乔治斯库-罗金奖。普洛特系实验经济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阿尔文·罗思1951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市。曾分别获哥伦比亚大学理学士(1971),斯坦福大学理学硕士(1973)和哲学博士(1974)等学位。先后执教于伊利诺伊大学(1974-1982)、匹茨堡大学(1979-1998),1998年起任哈佛大学经济学和商业管理教授至今。曾于1991年获美国运筹学协会的兰开斯特奖,1998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罗思系实验经济学领域后起的学术带头人和重要代表。

在行为经济学领域,以色列行为经济学家阿莫斯·特维尔斯基(Amos Tversky)曾一度被推举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候选人,由于特维尔斯基已于1996年过早地离开人世,在该领域可望问鼎诺贝尔奖的行为经济学家当首推丹尼尔·坎内曼和理查德·塞勒。

丹尼尔·坎内曼1934年出生于以色列特拉维夫。曾分别获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文学士(1954)和美国加州大学心理学哲学博士学位。先后执教于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1961-1978),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1978-1986),伯克利加州大学(1986-1992)。1993年起任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至今。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和美国艺术与科学研究院院士。曾获美国心理学协会杰出科学贡献奖等多种奖项。坎内曼与已故学者特维尔斯基一起,被看作为现代行为经济学的重要先驱。

理查德·塞勒1945年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曾先后在罗彻斯特取得文学硕士(1970)和哲学博士(1974)学位。先后执教于罗彻斯特大学(1971-1978)和康奈尔大学(1978-1995),1995年起任芝加哥大学商业研究生院行为科学与经济学教授、决策研究中心主任至今。系美国艺术与科学研究院院士。系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

此外,霍华德·拉克林、保罗·斯洛维克、罗伯特·希勒等也是行为经济学或行为金融学领域的杰出代表,也可望成为入围诺贝尔奖的重要候选人。

标签:;  ;  ;  ;  ;  ;  

从百年诺贝尔奖论坛看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发展趋势_经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