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半卧位屈大腿抬臀位在第二产程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_黄童莹,易翠兰,廖林英,郭豪,郭剑影

(梧州市妇幼保健院 广西梧州 543002)

【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半卧位屈大腿抬臀位在第二产程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将在我院住院分娩的200 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产妇在第二产程采取半卧位屈大腿抬臀位,对照组采用常规仰卧膀胱截石位,比较两组产妇第2产程时间、会阴切口延裂情况、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显著缩短,产妇的会阴切口延裂发生率、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显著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半卧位屈大腿抬臀位处理第二产程可有效缩短产程,降低会阴切口延裂发生率、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

【关键词】半卧位;屈大腿;抬臀;第二产程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2-0137-02

分娩时,如何选择适宜的用力姿势,使产妇能有效地用力,又能缩短第二产程,降低剖宫产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提高阴道分娩率,一直是产科工作者探索的问题。我院产科从2015年9月开始,指导产妇在第二产程中运用半卧位屈大腿抬臀位分娩在有效缩短第二产程,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会阴切口延裂发生率,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9月—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200名初产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足月妊娠、单胎、头位、初产妇;②无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③有阴道分娩愿望;④骨盆内外径测量无明显异常。排除标准:①头盆不称;②胎儿窘迫;③巨大儿。随机将200名产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平均年龄(28.87±2.35)岁,平均孕周(39.65±1.59)周,胎儿平均体重(3.25±0.47)kg,对照组平均年龄(28.65±2.16)岁,平均孕周(39.47±1.62)周,胎儿平均体重(3.25±0.47)kg。两组产妇年龄、怀孕周数、胎儿体重等,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产妇第2产程时间、会阴切口延裂发生率、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产妇在宫口开大10cm后,有自主屏气用力的感觉时,均卧于多功能电动产床上。观察组产床背板倾斜抬高40~50°,产妇双脚蹬于脚架上,使双腿屈曲外展,大腿尽量贴近腹部,产妇臀部下移至产床床沿,使产妇的骶尾部凌空,并根据产妇身高、体型,舒适度调节蹬脚架角度及高低,指导产妇宫缩时下巴内收,眼睛注视自己的肚脐,双手紧抓把手深吸气后屏气用力,持续10秒左右,此时臀部抬离产床5~10cm,双侧大腿尽力屈曲贴近腹部,脚掌用力蹬于脚架上,宫缩间歇期指导产妇尽量全身放松,密切观察产程进展,指导正确用力及配合至胎儿娩出。对照组产妇则采取传统的仰卧膀胱截石位,指导产妇屏气用力至胎儿娩出。

1.3 观察指标

1.3.1比较两组产妇的第2产程时间、会阴切口延裂发生率、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1.3.2新生儿窒息评估标准:0~3分为严重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8~10分为正常生儿。

1.4 统计方法

采用PEMS 3.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见表1~表3。

表1 两组产妇的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第二产程时间的比较

3.讨论

3.1 半卧位屈大腿抬臀位对产妇的影响

分娩时取半卧位,产床背板倾斜抬高40~50°,可减轻妊娠子宫对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的压迫,避免产妇出现仰卧位低血压;能增加胎盘血液循环,提高胎儿血氧的供应[1]。半卧位有重力优势,可使胎儿所受重力恰好在母体中央,能使产妇感觉舒适,并有助于产妇积聚体力[2]。屈大腿使腰骶部前凹变直,骶骨法置相对后移,骶尾关节稍增宽[3]。抬高臀部使胎头娩出的方向与胎儿仰伸的分娩机制一致,利于胎头娩出。

3.2 半卧位屈大腿抬臀位分娩可缩短第二产程,促进自然分娩

在本研究中,由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第二产程时间(t=6.31,P<0.01),说明半卧位屈大腿抬臀位可以促进产程进展;观察组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56,P<0.05)。产妇取半卧位屈大腿抬臀位分娩,其耻骨弓上抬,减少骨盆倾斜度,增大骨盆出口的前后径线,胎轴与骨盆入口一致,胎头可充分利用后三角而减少下降阻力,在相同产力作用下,胎儿在产道中顺应性增大,加大了胎儿向下向外的重力,有助于胎头滑过耻骨联合内旋转而继续下降。产妇大腿屈曲并尽量贴近腹部,双膝朝向其头部方向弯曲,其胯部处于一个极度弯曲、外展的状态,并使耻骨弓被动地朝产妇头部向上旋转,从而带来骨盆入口垂直方向的最大驱动力,并能加速胎儿下降及娩出。半卧位屈大腿抬臀位分娩时背板倾斜抬高40~50°,胎头部分受重力的作用直接压迫宫颈形成放射性刺激,增强子宫收缩的力度,有效地缩短第二产程的时间。另外在分娩过程中骨盆和胎儿的大小是不会变化的,但产时体位对胎方法和产力有很大的影响。仰卧位分娩时可缩短骨盆径线,沿着脊柱的子宫重量会减少子宫与脊柱之间的角度,导致胎轴与骨盆入口不一致,妨碍胎头内旋转,有增加胎头位置异常的可能,胎头下降顺应性差,有对抗重力的作用,产妇用力时需要克服重力作用,而骶尾部及臀部受到压力的作用,不利于骨盆后三角的充分扩张和利用。而半卧位屈大腿抬臀位则有利于增强产力,使胎头下降,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

3.3 半卧位屈大腿抬臀位分娩可减少会阴切口延裂。

仰卧膀胱截石位接产时,会阴体压低接近产床平面,使保护会阴不得力,易致会阴切口延裂。观察组接产时臀部抬高,改变了娩出力方向,与胎头仰伸方向一致,使会阴后三角充分暴露肌肉组织充分扩张,助产士能更直观地观察会阴扩张情况,选择保护会阴的最佳时机,降低了会阴切口延裂发生率,由表3可以看出,观察组产妇取半卧体位屈大腿抬臀位分娩会阴延裂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2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减轻因会阴延裂而引起的产后疼痛,增加母乳喂养自信心,使母乳喂养率达95%以上。

3.4 半卧位屈大腿抬臀位分娩可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张淳研究指出: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因素中产程延长排名第二位。第二产程延长易使胎儿发生缺血缺氧性脑病,第二产程时间越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越高。半卧位可减轻子宫对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的压迫,增加回心血量和心搏出量,增加子宫胎盘循环血流量,保证胎儿的供血、供氧,从而改善胎儿的缺氧状态。半卧位屈大腿抬臀位可使骨盆出口前后径增1.5~2cm,骶骨与腰椎相对伸展,耻骨联合升高,骨盆倾斜度减小,使嵌顿在耻骨方的胎头自然松解,加速胎儿内旋转,使胎头下降并迅速娩出,减少胎头受压时间。本研究中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7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指导产妇在第二产程运用半卧位屈大腿抬臀位用力是阴道分娩助产的一种好方法。且简单有效,既使产妇能有效地用力,又缩短第二产程,减少会阴延裂发生率,降低剖宫产率,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助产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怀秀,王怀梅.不同体位对分娩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6,20(32):2973-2974.

[2] Penny S,Ruth A.产程进展手册[M].2版.陈改婷,张宏玉,译.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214-215.

[3]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0.

论文作者:黄童莹,易翠兰,廖林英,郭豪,郭剑影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9

标签:;  ;  ;  ;  ;  ;  ;  ;  

运用半卧位屈大腿抬臀位在第二产程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_黄童莹,易翠兰,廖林英,郭豪,郭剑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