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国家科技发展的成就、问题与趋势_科技论文

东盟国家科技发展的成就、问题与趋势_科技论文

东盟国家科技发展的成效、问题与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盟论文,科技发展论文,成效论文,趋势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70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来,东盟国家的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这一成就的取得,是与东盟国家的科技进步密不可分,可以说,科技进步是东盟国家经济勃兴的动力之一。

一、成效

据世界银行测算,东盟国家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约占40%,具体表现在:

第一,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资料表明,1992年,科技进步在东盟经济中所起作用的比值分别是:新加坡55%,马来西亚43%,泰国31%,印尼22%,菲律宾45%。这表明东盟国家劳动者的技能、设备现代化程度和生产管理水平都大大提高了。同时,科技进步还使东盟各国资金和原材料利用率也相应提高。

第二,促成了产业结构的调整。60年代,印尼首先把石油、天燃气的开发和机械加工作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点。新加坡选择了电子、机械、造船等资金、信息密集型产业,为后来产业升级奠定了基础。马来西亚70年代初着重发展以出口为主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业,80年代重点转向电气工业,力图提高电子电器业的国产化程度。泰国则着重发展化工业和制造业,利用本国廉价劳动力和外来技术,进行加工出口。

第三、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尽管东盟国家近年来未把农业作为首要发展目标,但在科技兴农方面仍然取得了较大进展。泰国利用生物技术并辅之以农业机械化发展多种经营,兴办了橡胶、稻米、水果和海产品等多种专业科研所。印尼积极从国外引进先进的农业栽培技术和管理经验,农产品产量迅速增加。马来西亚也十分重视科研开发及其成果的推广,国家设有科技研究院,农村普遍建立了农技站,农业生产的所有环节都纳入科研范围。菲律宾则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广泛进行国际合作以提高农产品产量。

第四、促进了第三产业的繁荣。科技进步改善了东盟各国通讯、交通基础,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从而促进了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如随着经济国际化和产业高科技化,今日新加坡已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和转口贸易基地。

东盟国家的科技进步能对经济发展起到如此显著的推动作用,主要是由于东盟国家为了加快本国的科技发展,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包括:

第一,制定科技发展计划,设立科技研究机构。菲律宾80年代中期的五年计划(1983~1987年)特别指出科技是提高生产力和增强产品竞争力的催化剂,强调农业、自然资源、能源、健康和营养等方面的应用研究。马来西亚的《科技政策》和第五个马来西亚计划(1986~1990年)都强调自身的科技发展。泰国早在1963年就建立了国家应用科学研究所,80年代以来又相继建立了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研究中心、金属与材料技术研究中心、电子和电脑技术研究中心。印尼则选择了航空航天、造船、地面运输、电子和电信、能源、工程、农业设备和国防工业等8个高技术产业部门为发展的重点。新加坡的科技发展计划和政策是其总体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并且随着国内外的形势变化而不断修订。

第二,增加资金投入,提供优惠政策。马来西亚通过1990年设立的工业技术支持基金对工业企业提供资助,特别是帮助中小工业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此外还为从事研究与开发的企业提供税制上的优惠。泰国对农业科研一直比较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开支占政府总支出的40%以上,因而泰国在提高农业产量和多种经营方面成效斐然。在东盟国家中,新加坡的科研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是比较高的,并且逐年上升;该比重从70年代末的0.2%升至90年代以来的1%。自80年代中期以来,政府通过小型工业技术援助计划、研究与开发资助计划、电脑化贷款计划和产品开发资助计划等为企业的升级提供资金支持。

第三,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印尼教育部门在政府总开支预算中所占的比重从70年代中期的不足10%增至80年代中期的约14%。马来西亚的《工业发展计划》特别包括了全面开发人力资源的内容,对各工业部门的技术需要都作了具体阐述。泰国政府为到工业发达国家攻读科技高学位的部分学生提供奖学金,以加速培养研究人才和大学师资。新加坡随着完全就业的实现,政府把重点放在高级技术培训方面。除了通过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提供高等教育训练外,还设立一系列工业技术学校以提供专业技术训练。工人在接受培训期间可以领取津贴。另外,东盟国家在着力培养本国人才的同时,还注意引进国外的科技人才和熟练工人。

二、问题

尽管东盟国家通过科技进步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还远未取得主导地位。目前东盟国家的经济高速增长和科技的滞后已形成明显的矛盾。一方面,东盟经济增长率远高于日本和美国;另一方面,东盟与发达国家科技水平的差距仍在扩大。1993年,东盟科研经费占总产值的平均比例仅为0.85%,远低于日本的3%和美国的5.1%,也低于韩国的2.3%。长期以来,东盟国家只钟情于引进外国直接投资,而对技术创新则弃之一边,对有关研究开发活动的投入甚少,对外商的技术转移则听其自然。总起来看,东盟国家科技发展中还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资金投入不足。尽管东盟国家投入了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科研事业,但总的来看还是极为有限。如泰国的第五和第六个五年计划都规定要把国民生产总值的0.5%和政府预算开支的大约2%用于研究与开发;但是从1983年至1987年研究与开发的实际开支平均每年仅为国民生产总值的0.22%。况且有限的资金主要投在泰国科技研究所,其他部门所得寥寥无几。马来西亚的农产品和其他初级产品生产部门的科技发展相对较快,但工业部门的研究与开发因经费不足而进展缓慢。新加坡的研究与开发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虽然逐年上升,但仍低于工业发达国家,甚至也低于台湾和韩国。

第二,基础科研落后,技术需求过于依赖国外。东盟国家由于受科研资金的限制和发展战略的框定,对基础科学研究工作普遍不重视,因而基础科学水平很低,其直接后果是使本国技术的发展成为无本之木,因而对技术的需求只好依赖国外。由于东盟国家一向只重视资金和设备的引进,缺乏技术消化能力,因而即使引进了技术,也往往难以化为已有。从而制约了本国科技水平的提高。

第三,科技人才短缺。东盟国家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科技人才短缺。据统计,1993年东盟国家科技人员占总劳动人口的比例为0.75%,只是中国的三分之一。同一指标,日本和美国则高达7%和11%。同时,东盟国家有限的人才资源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企业与科研部门的联系不够,对他们的工作缺乏了解,结果使这些企业很少从研究机构的科研成果中得到好处,从而造成了科研力量的浪费。

三、趋势

东盟国家科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正在制约着各国经济的增长,各国政府对此已有清醒的认识,因此,他们正在采取积极措施,加快科技事业的发展。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东盟国家的科技发展预计将出现如下趋势:

第一,科技投入可望增长。东盟多数国家目前都处于产业升级时期,其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科技水平能否快速提高,而提高的关键又在于资金投入。泰国第七个五年计划(1992~1996年)增加了研究与开发的支出,到1996年,该项开支将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75%。80年代末,马来西亚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左右,到1995年达1.5%,2000年将达2%。同时将鼓励私人资本参与研究与开发,争取到2000年私人投资所占比重从目前的10%上升至40%。其他东盟国家的资金投入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第二,教育培训的地位将更加重要。人才开发是科技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速多层次的人才资源开发,才能有效地吸收和消化国外的新技术。因此,东盟国家在注意发展正规教育的同时,还特别重视在职培训,以提高劳动队伍的整体素质,这在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和印尼四国尤为明显。80年代末90年代初,四国为提高其劳动队伍的文化素质,先后增加教育经费,大力发展中学和大学理工科教育。但是,由于人才教育本身的周期较长,受教育者至少要在3~5年后才能进入劳动队伍。另一方面,东盟四国劳动队伍中,中年以上的占60%,他们没有机会再接受正规教育。因而,东盟国家除发展正规教育外,还大力发展在职培训,并为此相继拨出专款。

第三,技术自立能力将有所提高。东盟国家针对伴随引进外国直接投资实现的技术转让的弱点,加强指导。过去20年中,东盟国家随引进外国直接投资实现的技术转让,有两个明显弱点。一是东盟国家只重视引进资金和设备,而忽视技术引进,因而这种引进对东盟国家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它成为东盟多数国家技术自立能力提高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针对这一点,90年代以来,东盟国家相继采取措施,鼓励各企业争取在伴随引进外国直接投资而缔结的技术转让协定中,将允许被投资企业人员参与该企业产品的进一步开发作为一项重要条款列入。二是投资者通常对所投资企业运用该产品生产技术的时间和范围有严格限制,因而被投资企业掌握的技术很难向其他当地企业转移。针对这一点,从90年代起,东盟国家注意采取措施,鼓励各产业部门在缔结这类技术转让协定时,注意要求投资者同意扩大同其他当地企业的生产联系,从而促进向当地其他企业转让技术。这两项措施的实行,将有利于东盟国家技术自立能力的提高。

第四,高科技的开发与应用将受到重视。首先,过去高科技发展成就最大的新加坡将继续扩展高技术的开发与应用。1990年新加坡宣布将发展成为科技区域中心,为此新加坡已推出耗资11.7亿美元的5年全国科技发展计划。1991年,新加坡电脑局推出资讯科技2000年发展规划,目的在于推广资讯科技的使用,加强竞争优势,以便在21世纪把新加坡发展成为一个充分利用资讯科技的“智慧岛”。其次,过去高科技发展较差的其他东盟国家,将加强高科技的发展。这方面,印尼的努力将尤为突出。过去的20年中,印尼航天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它研制成功两级的固体燃料火箭。同时,它曾租用其他国家的运载工具两次将自己研制的通讯卫星送上天。从80年代起,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印尼逐步将促进高技术发展列为其科技发展的重点。目前,它已拨出巨款,在万隆兴建科学城,以其作为今后高科技发展的中心。

第五,国际交流仍将加强。东盟国家科技落后的症结是人才匮乏和发展的封闭性。所以本世纪末将全力解决人才和交流合作问题。菲律宾将拨款近2亿美元进行国际科技交流,泰国政府打算在七.五期间拨款1亿美元派大批留学生到西方学习科技。越南战后也陆续派留学生到西方学习科技。据越官方公布,目前派出的留学生已逾万人。新加坡则采取措施加强与跨国公司的技术合作,鼓励跨国公司到新加坡建立更多的研究与开发设施,如经济发展局与美国德克萨斯工具厂及日本东芝公司合资6亿新元建立先进的半导体装配厂。新加坡也鼓励跨国公司利用新加坡作为地区性技术服务中心和研究与开发中心。

第六,区域内部合作将得到发展。90年代以来,随着内外形势的变化,东盟国家显示出加强技术合作的愿望,彼此间的技术合作因而趋向发展。这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尼三国联合推进“增长三角”合作计划中表现十分明显。1990年,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尼同意联合推进“增长三角”计划。其主要内容是,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柔佛州以及印尼的寥内群岛中的巴坦岛联合成一个统一的经济开发区。这是东盟三国第一个联合开发计划,它所以能够推进,一个重要原因是,马来西亚和印尼希望得到新加坡的技术援助。目前这一合作计划已取得较大进展,不过从总体上看,由于东盟国家资金有限和科技基础薄弱等原因,东盟内部的科技合作进展不会太快,资助将侧重于组织,而不是实际的科技研究。

标签:;  ;  ;  

东盟国家科技发展的成就、问题与趋势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