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研究论文_王红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研究论文_王红

岳阳市中医医院(超声影像科) 湖南岳阳 414000

【摘 要】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肝血管瘤患者113例,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结果:本组113例肝血管瘤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诊断肝血管瘤患者有101例,诊断准确率89.38%,剩余12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诊断原发性肝癌,因此误诊率10.62%。检查出病灶143个,其中血管瘤位于肝右叶血管瘤81个,肝左叶血管瘤62个,平均病灶直径(5.8±2.3)cm;病灶多发患者21例,病灶单发92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操作简便,无创,并且检查准确率较高,是一种有效的肝血管瘤诊断方法,并且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彩色多普勒超声还可继续进展,为医师提供更为准确诊断依据。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肝血管瘤;诊断价值

肝血管瘤在肝脏肿瘤中约占40%,是常见良性肿瘤,并且根据体积大小可将其分为大血管瘤以及小毛细血管瘤两种,其中前者会带来十分明显的临床症状,造成脏器损伤,引起严重后果,需要准确的早期诊断,并与其它疾病鉴别,以早期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整体的治疗有利[1]。本研究对目前应用广泛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血管瘤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肝血管瘤患者113例,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的签署了知情同意书,部分年龄过大患者,在患者与家属协商后,由家属代签,其中男53例,女60例,年龄在22-73岁,平均年龄(46.6±8.7)岁;肝血管瘤合并炎性假瘤患者26例(23.01%),肝脏炎性假瘤患者40例(35.40%),肝血管瘤患者47例(41.59%);就诊原因:右上腹部疼痛患者76例(67.26%),上腹部肿块患者37例(32.74%);纳入标准:年龄≥22岁者,能配合检查治疗者,经MRI或CT确诊者;排除标准:无法配合治疗者,精神疾病者,合并其他良恶性肿瘤者,妊娠者,哺乳者。

1.2方法

选择ALOKA-@7型号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频率控制在3.5-5.0 MHz,患者需要保持空腹状态进行检查,选择仰卧位,先应用二维超声进行扫查,了解肝血管瘤的病灶形态、内部回声、大小等信息,详细记录后,再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通过了解肿块的内部,肿块周围血流,记录多普勒的血流频谱类型,患者选择仰卧位,对肋下及肋间的冠状切面、矢状切面进行扫查。若是静脉型血流频谱,则发生肝血管瘤的可能性较大,若是动脉型血流频谱,则发生肝癌的可能性较大。

1.3观察指标

记录本组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的诊断准确率、误诊率,诊断准确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肝血管瘤患者例数/经MRI或CT确诊患者例数×100.00%;误诊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原发性肝癌患者例数/经MRI或CT确诊患者例数×100.00%[2]。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为率(%),计量资料为,应用t检验及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诊断准确率

本组113例肝血管瘤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诊断肝血管瘤患者有101例,诊断准确率89.38%,剩余12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诊断原发性肝癌,因此误诊率10.62%。

2.2肝血管瘤的供血情况、声像图特征情况

本组113例肝血管瘤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检查出病灶143个,其中血管瘤位于肝右叶血管瘤81个(56.64%),肝左叶血管瘤62个(43.36%);病灶直径0.4-12.0 cm,平均病灶直径(5.8±2.3)cm;病灶多发患者21例(18.58%),病灶单发92例(81.42%)。

3讨论

肝血管瘤是常见良性肝脏肿瘤,多由血管病变导致,较小的血管瘤一般不会带来明显的临床症状,但血管瘤较大可能引起脏器损伤,因此仍然需要早期防治,肝血管瘤的有效诊断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二维B超是诊断一般肝血管瘤的有效方法,对于接近肝脏表面,病灶较大的肝血管瘤诊断率很高,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弊端,对于边界不清的病患,需更为有效的影像学诊断方法[3]。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展,彩色多普勒超声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在肝血管瘤的诊断领域大放异彩,目前已成为诊断肝血管瘤和鉴别肝癌的主要影像学诊断方式之一[4,5]。其优点众多,彩色多普勒超声操作简便,无创伤,可及时反映肝脏实际血流情况,使医师详细观察肿瘤微血管变化,判断肝脏血管瘤坏死范围,并且其还具有较好空间分辨率,可有效的鉴别和诊断肝血管瘤[6]。本研究结果中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肝血管瘤诊断准确率较高,证实了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血管瘤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而本研究结果中还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中,肝血管瘤边界多锐利、清晰。大部分患者内部以及周边未见血流信号,少部分患者见短线状、点状以及斑块状血流信号。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目前以众多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肝血管瘤的诊断,可帮助医师掌握患者病情,尽早制定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朱夏蓓,纪建松.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原发性肝癌与肝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4,(28):72-74,78.

[2] 唐艳琴,许春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25(11):2049-2050.

[3] 邵土沙.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癌与肝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9):12-13.

[4] Mehregan,F.,Tournoux,F.,Muth,S. et al.Doppler vortography:A Color doppler approach to quantification of intraventricular blood flow vortices[J].Ultrasound in Medicine and Biology,2014,40(1):210-221.

[5] Ekroll,I.K.,Dahl,T.,Torp,H. et al.Combined vector velocity and spectral doppler imaging for improved imaging of complex blood flow in the carotid arteries[J].Ultrasound in Medicine and Biology,2014,40(7):1629-1640.

[6] 宋建明,刘远飞,叶军等.肝血管瘤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4,(6):914-916,920.

论文作者:王红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8

标签:;  ;  ;  ;  ;  ;  ;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研究论文_王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