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研究论文

互联网背景下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研究论文

互联网背景下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研究

董弘扬(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摘要: 互联网背景下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不断增加,究其原因是互联网背景下会计信息数据电子化带来的会计信息难以查询原始交易情况和信息来源问题,进而影响注册会计师正常的审计工作。另外,电子化的会计信息容易被人篡改且难以被发现,这对于不具备计算机专业能力的注册会计师来说,极易在审计过程中因技术原因导致出具错误的审计报告。本文针对互联网背景下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进行研究,并根据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互联网;数据化;审计;审计风险

一、引言

“互联网+”已然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趋势,不论是企业的交易活动,还是交易信息的传递,互联网在企业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互联网+”的大趋势到来,企业的会计信息记录方式也由传统的纸面记账的方式转变为电子化、数字化的记账方式。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也由原来的工作内容转变为审计电子化信息内容,由此而增加的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相较于传统的审计模式,互联网背景下的审计工作尤为困难,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不仅需要对企业账目进行审计,还需要在审计过程中判断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根据会计信息内容,追查其信息来源和交易来源。这对以审计为主要工作的注册会计师来说,无形中增加了许多审计压力,甚至直接增加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

畜牧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畜牧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面临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应该综合其他各方面因素去考虑和分析,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解决畜牧养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畜牧业养殖模式逐步开始向集约化方式转型。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

二、审计风险理论概述

(一)审计风险的概念

审计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对企业账目中含有重大错误事项的财务报表产生误判的可能性。在审计风险中,内在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将会影响审计风险的大小。被审计单位自我发现的账目问题称为内在风险;由于被审计单位自身并未发现的账目问题并对重大事项已然产生影响的称为控制风险;在审计人员审计过程中未能发现的账目问题称为检查风险。

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钾肥分会会长、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兴富表示,中国钾肥产业在创新氛围中实现了快速发展。他说:“近年来,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自然资源部以及青海省直各部门等多个专项项目支持下,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在创新并举,自助探索与产学研相结合,盐湖股份公司实现了多项先进技术的产业化,形成了第三代氯化钾工业技术。察尔汗钾资源总利用率由初期的不足30%提高至70%以上,加工厂综合回收率由60%提升至90%,产品品位KCl含量由不足90%提高到98%。察尔汗盐湖钾盐开发由年产100万吨服务38年增加至年产500万吨服务47年,保障盐湖钾肥可持续发展。”

(二)审计风险的特征

审计风险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控制测试一直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但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系统测试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相较于传统的控制测试,互联网背景下的控制测试由于会计软件更新、会计信息迁移、软件平台迁移等多方面原因,无形中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增添了许多难度。当前,大多数企业使用的会计软件并不是免费使用的,这就使得企业在选择会计软件时,会根据会计软件的性能、价格、性价比等多方面进行购买。当原有的会计软件的价格不能达到企业的心理预期价格时,企业很容易通过购买其他软件的方式对会计软件进行更换。但是,会计软件之间的会计信息并不通用,这就使得原有的会计信息容易因会计软件更换导致信息流失。由于会计信息的历史信息数据无法得到长久保存,导致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效率降低,进而影响注册会计师在规定时效内出具审计报告内容的准确性,从而增加了注册会计师对企业账户内交易行为和重大事项测试内容的风险性。另外,多数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过多的依赖于软件,大部分的内部控制数据都储存在网络软件中。由于注册会计师并非专业的计算机使用者,要想在有限时间内提取软件中相关数据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系统测试风险增大导致了会计师面临的审计风险增大。

目前,中国还未制订土壤酚类污染控制标准,参考丹麦安全与毒理研究所提出的土壤壬基酚的限值标准(25 mg·kg-1)(Nielsen et al.,1999),本研究土壤样品总壬基酚(NP)质量分数为 32.5~295.0 μg·kg-1,远低于该标准。

普遍性:审计活动与审计风险是相对存在的,即只要有审计活动,就会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

根据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审计标准来看,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三个要素构成了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是指在会计报表之外某项已认定项目产生的重大报错的可能性;控制风险是指企业内部控制及时发现账目问题,并对存在问题的账目进行及时的改正;检查风险是指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后仍未发现且已经体现在会计报表中的错误或漏洞的可能性。

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的日常交易行为已然由纸面交易转变为电子交易。不论是企业购买生产物资还是出售相关产品,电子对账单、电子发票、电子出库单等单据由传统的纸质版单据变为电子版单据。企业的生产经营周期内的相关账目,也由传统的纸质版记账方式向软件记账方式转变。在互联网的辅助下,原有复杂的记账模式和原始单据传递模式被打破,相较于传统的记账模式和原始单据传递模式,利用互联网完成会计信息传递具有快速、准确的特征。不过,利用互联网和软件进行会计信息传递,带给注册会计师的是审计线索方面的困难。相较于传统的审计模式,互联网背景下的审计工作风险性较高。起因是传统的审计模式可以根据人工记账内容、原始票据单据、原始日记账、总账等内容完成审计工作的同时,可以根据原始账目和单据中的情况发现账目中的异常情况,并根据账目异常进行深入的审计工作。而互联网背景下的账目与原始单据,已由传统的纸面数据转变为电子化的大数据内容。由于互联网数据容易存在被人恶意篡改的情况,使得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很难确保大数据内信息是真实有效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也增加了企业提供账目虚假内容的可能性。同时,互联网背景下的交易行为大多通过数据形式反应在电子账目中,这导致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很难对审计证据追根溯源,进而不能确定审计数据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不论是电子版的原始凭证和相关账目,还是难以查找单据来源的电子版原始凭证,都无形中增加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使得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变得困难。

(三)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

潜在性:由于审计活动需要注册会计师人工完成,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注册会计师的主观审计特点,短期内有潜在风险的审计结果并不会对企业和信息使用人产生影响,但会一直作为一种潜在风险存在于审计活动中。

(四)互联网背景下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特征

互联网背景下,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主要特征表现在被审计数据难以溯源、会计信息缺乏安全性、技术限制下的审计技术不足性。互联网背景下会计信息来源很难查询,电子化的会计信息缺少原始单据、原始交易信息,导致被审计数据难以溯源。同时,互联网背景下会计信息缺乏安全性,容易被人恶意篡改。另外,由于注册会计师个人技术问题,在进行电子化会计数据审计工作时很难查询后台会计数据。

三、互联网背景下注册会计师面临的审计风险

(一)审计证据风险

可控性:审计风险是可控的,是可以在会计活动进行过程中或是账目审计开始前进行安全控制的。

互联网背景下的企业经济活动由传统的纸质版数据变为电子版数据,在电子版大数据中,注册会计师很难对电子数据有足够的控制力度。当前,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的经济活动记录及会计账目录入,大多是由账号、密码来确定录入人的职责权限,由此产生的是相关责任人工作内容重叠、工作权限重叠,这就使得录入的数据容易出现重复、漏输的情况。相较于传统的数据保留模式,互联网背景下的企业经济活动的电子数据并不安全,极容易出现数据丢失、软件损坏、电脑损坏或是其他可能发生的互联网内的数据损失情况。这些问题都无形中增加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难度,增大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就目前来看,互联网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录入虽然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但由于仍然是人工录入,很容易发生企业录入数据滞后,进而导致其会计账目信息与银行对账信息不符、与交易行为和现有资产情况不符的事情发生。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并不能根据电子数据内容判断企业近期的生产经营活动情况,使得一些漏记的会计账目很难被发现。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容易出现偏差报告、错误报告,进而导致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大大提高,从而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以及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投资决策。不同于专业的计算机人才,注册会计师往往在互联网方面并不是很精通,这使得注册会计师对于互联网环境下的大数据内容控制捉襟见肘,也很难发现电子数据中的错误及虚假账目情况。

(二)数据控制风险

PCR产物用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判断是否为阳性扩增。样品和Marker的上样量为4 μL。设定电压为150 V,电泳时间15 min。接通电极,PCR产物由阴极向阳极移动。电泳结束后紫外成像观察,结果见图1。

(三)系统测试风险

客观性:现代审计普遍采用抽样审计的方式对企业账目进行审计,即用样本情况推断总体情况。然而,样本情况有时会与总体情况相差甚远,但这种差距是可以被控制的。

四、互联网背景下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管理策略

(一)规范审计证据的获取途径

“互联网+”是当前世界的主流趋势,会计信息和会计软件也是一样,注册会计师应该及时转变审计思路,改变传统的审计模式,根据现有互联网会计信息数据情况制定相应的审计方案和审计方法。注册会计师可以改变传统工作方式中对企业会计信息统一审计的方式,针对企业会计信息电子化的特点,对企业会计信息实行实时审计。互联网模式下的会计软件虽然其会计信息可能会发生流失,但会计软件的有利之处在于,注册会计师可以凭借自己的账号权限,实时关注企业的会计信息变动,这样可以针对每天或每个短周期内企业会计信息内容进行短期审计,对于一些异常的会计信息或是存疑的会计信息可以及时取证、留证,这样可以确保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年终审计时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另外,注册会计师还可以尽量减少在被审计单位电脑上进行读写操作的方式规范审计证据的获取途径。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拷贝被审计单位电脑上的会计信息录入操作流程、会计信息内容以及经济活动内容,在其他电脑上进行筛选和读写工作,这样可以确保审计证据的安全性,防止出现因无信息备份导致的会计信息流失。此外,注册会计师还可以邀请专业的计算机人才进行辅助,从企业会计软件后台数据库中获取电子数据,由于一些软件在执行删除或更改内容时会在后台数据库中保留痕迹,使得从后台数据库中拷贝出的电子数据更具真实性,再由注册会计师进行筛选和查验,便可以确保审计证据的有效性。

(2) 本工程15万t级航道只是对烂沙洋北水道水深较浅区域进行浚深,对工程区海域水动力及水道稳定性影响较小,工程后不会影响烂沙洋北、中、南三水道的整体流场格局。

(二)构建完善的会计数据审计平台

构建完善的会计数据审计平台,不仅需要依托互联网背景下大数据内容统一标准化,还需要注册会计师自身提升其计算机科学技术。注册会计师可以针对被审计单位采用云计算的方式,将被审计单位会计数据实时传输至云端储备,这样可以减少因软件更换、系统损坏或是其他因素导致的会计信息损失。建立云审计数据平台,还可以实时审计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对于异常信息设置警报和提示,确保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一直处于风险较低的状态。云端审计的优势在于,注册会计师既可以完成实时审计工作,又能够将被审计单位会计数据保存自大数据库中,这样将有助于日后注册会计师进行全年审计工作时数据提取和数据查找,以免发生因被审计单位或他人恶意篡改会计数据,导致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增加的情况发生。另外,构建完善的会计数据审计平台,还需要注册会计师学习更多的计算机科学知识、互联网科学知识。

(三)采用标准化的审计报告模式

互联网背景下,企业会计信息数据已然由传统的书面模式转变为电子化的大数据模式。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应该转变审计思路,采用标准化的审计报告模式,形成统一的电子审计报告模式,以确保审计内容及审计报告贴合会计信息“互联网+”的新模式。相较于传统的会计账目,电子化的会计数据需要进行筛选和查验,这就需要注册会计师除了在正常的审计工作之外,还要针对电子化的会计数据进行细致的筛选,并根据不同的会计信息,查验相关信息的数据来源,以确保电子化的会计信息数据是真实有效的。注册会计师应该根据会计信息电子化这一特点,在审计报告模式中进行适应性改变,除了按照原有的审计报告模式进行审计外,还应该对会计信息的来源及可靠性进行标记,同时,采用标准化表达方式,使其出具的审计报告能够被相关审计部门、企业信息使用者、投资者所采纳。在审计报告中加入信息可靠性和信息来源,也能够减少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进而确保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是有效的。

五、结论

综上所述,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会计信息偏向于电子化和数字化,多数企业依赖于会计软件进行记账、核账工作,这对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来说,极容易增加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互联网环境下注册会计师面临的首要审计风险,是审计证据来源和保存带来的审计风险。由于电子化的会计数据容易被人为篡改,而且很难追溯信息来源的源头,使得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精力搜寻会计信息来源、验证其信息真实性。另外。数据控制风险和系统测试风险也无形中增加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付达院,杨静怡.互联网背景下审计发展趋势与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9(7):98.

[2]杜丽.“互联网+”战略下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管理行为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12):27-28+33.

[3]肖芬,陈立新.“互联网+”环境下审计风险评估研究——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J].会计之友,2018(9):94-98.

标签:;  ;  ;  ;  ;  

互联网背景下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