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

制造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

于玲玲[1]2016年在《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世界正迈入高铁的新一轮建设浪潮。截止目前,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达到1.6万公里,占世界的60%以上。预计到2020年,世界高铁总里程将达到5万公里。届时,在全球范围内将有超过1.1万亿美元的高铁直接投资。面对如此庞大的国际市场,我国高铁迎来了一个难得的机遇。作为我国高端装备产业“走出去”的代表,同时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这些变化都对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明确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研究其竞争力水平,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依据。本文以相关企业竞争力理论为指导,在广泛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的特点、现状、市场环境及其竞争态势,构建了用于评价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方法从运营能力、盈利能力、研发能力、偿债能力、市场能力五个方面通过14个评价指标对全球7家典型代表企业进行了实证评价与分析。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在总资产增长率、国际市场份额等方面的国际竞争力比较强,而在国际销售比率、国际化程度等方面的国际竞争力水平较差。根据分析结论,中国南、北车的竞争力水平综合排名第一,这说明与国际大型企业相比,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已经具备很强的国际竞争力。鉴于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起步较晚,各个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的国际销售比率偏低,在进军国际市场的进程中,还面临着许多挑战。本文从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培养专业化人才、培育国际品牌、创新投融资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建议和措施。

刘亮[2]2009年在《沪深两市汽车整车制造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汽车整车制造企业作为汽车产业的核心,其竞争力的快速提升对加快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家庭生活水平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我国汽车产销量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继续保持增长,国外知名汽车企业进入我国汽车市场的速度和深度进一步上升,使我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态势进一步加剧。在此背景下,科学的评价和分析我国汽车整车制造企业竞争力现状,对指导国内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制定恰当的竞争策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国内外企业竞争力评价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在此基础上,结合汽车整车制造企业的特点,构建了上市汽车整车制造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取设置观察点和评分标准等方法对定性指标进行科学量化;运用该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沪深两市18家汽车整车制造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得到了样本企业竞争力的排名,并发现我国汽车整车制造企业竞争力整体偏弱且发展不均衡,不同汽车类型制造企业竞争力呈梯队分布;进一步采取聚类分析和雷达图等方法和工具,对各类企业竞争力的特征表现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了提升我国汽车整车制造企业竞争力的相应对策,以期为国内上市汽车整车制造企业评价、考量和提升自身竞争力提供系统的理论指导和依据,为政府、行业管理者和投资者动态监测上市汽车整车制造企业的竞争力提供参考和借鉴。

陈支武[3]2006年在《民营制造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与测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营制造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形成了叁足鼎立之势。随着国有经济逐渐从竞争性领域退出,未来的民营制造业必将在中国制造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她必将成为增强国家、地区竞争力的新的“发动机”。如何保持民营企业现有竞争优势并继续提升其竞争力,以促使其第二次创业,是当前企业界、理论界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成的。文章首先介绍了民营企业概念与民营制造企业在我国制造业中的发展。然后,对企业竞争力、竞争优势的概念进行了研究,并认为企业竞争力是可以定量测度的。企业竞争力比较可以在同行业中进行,也可以在不同行业中进行。这一界定为后续民营制造企业竞争力的实证研究并进行不同行业企业竞争力的比较,奠定了理论基础。接下来,文章对企业竞争力形成的理论:外部环境与市场结构决定论,企业资源理论、企业能力理论等相关理论进行了综合研究。在此基础上,从企业的微观层面,推演给出资源、能力、外部环境、竞争优势整合研究框架。为民营制造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在以上整合研究框架下,通过分析民营制造企业的特点和对他人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研究,建立了体现民营制造企业特征并以其财务指标为核心的竞争力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了一个民营制造企业竞争力的测度模型。与此同时,本文亦开创性地构建了一个民营制造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期望利用该模型来验证某因素就是影响民营制造企业竞争力的因素的假设。文章利用竞争力测度模型,选择了分别位于电子器材,纺织服装、塑料化胶等行业的30个民营制造企业进行实证分析,并比较分析了不同民营制造企业和不同行业民营制造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差距。文章最后,根据实际调查和实证分析的结果,指出了妨碍我国民营制造企业竞争力提高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提高民营制造企业竞争力的建设性意见。

王露[4]2011年在《我国汽车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竞争的不断加剧和激化,我国的市场竞争已从产品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品牌的竞争,品牌竞争力已成为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同样对于我国汽车类企业来说,品牌的价值正在直接有力地体现出来。2004年,《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提出了品牌战略,这标志着我国汽车企业已开始慢慢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并在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我国汽车品牌竞争力建设还处于摸索和学习的阶段,我国汽车品牌竞争力建设与国外汽车品牌竞争力建设相比还有着很大的差距,整个行业的品牌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因此,本文以我国汽车企业为研究对象,笔者通过梳理相关研究文献,总结品牌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同时对我国支柱类汽车企业进行访谈与调查,以文献综述以及调查分析结果为依据,探索性的初步设定了我国汽车行业品牌竞争力评价模型。为了验证初步识别指标的有效性,笔者设计了调查问卷并进行调研。并运用SAS9.0和SPSS17.0统计软件,采用指标判别分析、相关系数法、因子分析以及信度分析等一系列统计分析方法,剔除无效指标,最终得出了基于制造能力、管理能力、营销能力、研发能力、员工能力、消费者品牌态度六个维度的汽车企业品牌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共22个叁级指标。在指标赋权方面,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这六个要素按其权重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消费者品牌态度、管理能力、研发能力、制造能力、营销能力、研发能力、员工能力。实证方面,笔者采用综合评价法对我国支柱类汽车企业的品牌竞争力进行识别,其中一汽在制造能力、营销能力和消费者品牌态度方面高于另外两家汽车企业,东风汽车在研发能力和消费者品牌态度两个指标上表现突出,而长安汽车在员工能力与制造能力上得分较高。本文的研究拓宽了品牌竞争力的研究视角,丰富了品牌竞争力的行业内涵。分析了影响我国汽车企业品牌竞争力的因素,并运用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汽车行业的品牌竞争力进行识别,对我国汽车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提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刘伟[5]2008年在《汽车制造企业营销竞争力评价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汽车制造业在建国后的半个多世纪里获得了飞快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与欧美、日本等汽车工业强国相比,我国汽车制造业在规模、实力尤其是研发等领域差距甚大,严重制约了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的竞争力。营销竞争力作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在市场上的表现。营销竞争力是企业为了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参与市场竞争,在整个营销管理过程中不断学习、创新、积累而形成的一系列能力的综合。在目前我国汽车自主核心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升营销竞争力也是提升汽车制造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正是基于这一目标,本文对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的营销竞争力评价进行了研究,本文研究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章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对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做了简单的总结与回顾,指出本文的研究框架、研究内容和预期创新点。第二章介绍与营销竞争力有关的基本概念及其内涵,在综合营销管理理论、企业竞争力理论及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企业营销竞争力的基本概念,总结营销竞争力的基本特征,分析营销竞争力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第叁章总结世界和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的发展现状、营销现状以及对营销水平的评价状况,从而为汽车制造企业营销竞争力的评价打下基础。第四章构建汽车制造企业营销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综合运用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综合评判法等定性与定量方法研究汽车制造企业营销竞争力的评价,并确定各细化指标的权重。第五章以东南汽车有限公司为例,对其营销竞争力水平进行评价,并给出提升营销竞争力水平的建议。最后,总结本文的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指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张然[6]2013年在《中国手机制造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手机智能化浪潮的到来,手机行业已经进入到了新的一轮爆发式增长的时期。在最近叁年,全球各手机制造企业每年的出货总量均达到数亿部之巨,而且还以惊人的速度在不断增长。在未来数年内,手机制造企业的春天仍将延续。但是我们也看到这是一个对各手机制造企业充满机遇的时代,同样也是一个充满风险的时代。短短几年内,我们熟知的传统手机巨头诺基亚、摩托罗拉纷纷没落,失去原有的竞争力;而一批手机制造行业的新贵迅速崛起,以iPhone系列杰作一进入手机制造行业便直达行业顶端的科技业巨头苹果(Apple),以巨大的集团规模优势,几乎完全控制整个产业链,在近年不断推出Galaxy系列杰出产品的韩国叁星电子(Samsung),还有不得不提的我们华人的骄傲,凭借强大的科研技术实力,锐意进取不断推出颇受全球市场青睐精品手机的宏达电(HTC)。除此之外,我们也惊喜地发现,以华为、中兴、酷派、TCL通讯为代表的一批新兴的我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制造企业正在崛起,他们中的一些企业更是在出货量、市场占有率等方面接近了世界一流手机制造企业。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企业的研发水平、产品利润率等方面,它们与世界一流企业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我国的手机制造企业是参与全球手机制造行业激烈竞争的主力军,研究手机制造企业的竞争力关系到提高我国手机行业的竞争能力,甚至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这在当前我国亟待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进行产业升级转型的大背景下显得更为重要。目前国内大部分的相关领域研究基本是对于整个行业问题的研究,从宏观上对于这个行业的发展提出建议或是对相关政府部门提出如何促进手机制造产业发展、升级的策略建议;而对于手机制造企业方面的研究,则大多停留在理论研究与定性分析上,缺乏以理论为基础的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本文以企业竞争力的研究为全文基础,将中国的手机制造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其中全部的四家手机上市公司作为代表通过建立评价体系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我国手机制造企业竞争力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首先综述了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对于企业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等内容的研究现状,为后面对于手机制造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研究打下了必要的理论基础。而后对于全球手机产业发展历程进行了研究,并介绍了手机行业整体发展状况,手机操作系统、关键零部件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手机产业的发展趋势,并通过SWOT分析与波特的“五力模型”对中国手机产业进行了研究分析。之后以此为基础界定了手机制造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在前述理论基础与研究之上,本文建立了包括外显竞争力与内在竞争力两个层面,企业规模、获利能力、发展状况、人才资源、运营能力、偿债能力、研发能力七个评价准则18个评价指标的手机制造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并且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来确定体系中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并以综合指数评价法完成模型的构建。而后采用各家上市手机制造企业的年报数据来进行实证研究,对各家公司的企业竞争力做出一个评价排序与比较。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对我国手机制造企业提升企业竞争力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加强研发能力,培育核心技术。第二,寻找合理行业内定位,提升比较优势。第叁,放眼全球市场,提升手机获利率。第四,掌握上、下游关键零部件资源,提升技术竞争力。

薛萌[7]2011年在《我国食品加工与制造企业品牌竞争力的评价体系研究》文中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进入了品牌经济时代,企业需要建立以品牌为核心的竞争战略。品牌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品牌竞争力是企业的各方面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综合表现,可以有效的区别于竞争对手。目前我国食品加工与制造行业中的许多企业存在品牌意识淡薄,仅仅局限于品牌知名度的宣传上,忽视了其他与消费者的品牌关系。企业对于品牌竞争力的评价更是无从下手,不能快速而正确的找到自己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因此本文基于以上问题的存在,重点对食品行业的品牌竞争力的评价体系进行了探讨和研究。首先本文从企业竞争力和品牌资产两条线路入手,从理论上梳理了品牌竞争力的概念形成以及评价体系的理论研究。然后结合专家意见建立了本文中的食品行业品牌竞争力初始评价体系,最后通过数据调查和统计分析确定了最终的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附权重,并在乳制品行业中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综合以往研究结论,对影响品牌竞争力的因素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大样本调研,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因子分析以及信度检验等一系列的统计分析,最终得出了基于制造能力、营销能力、管理能力、研发能力、员工能力和消费者品牌态度六个维度的食品加工与制造行业品牌竞争力评价体系,其叁级指标共计21个。接下来通过对10位专家的访谈和讨论,最终确定了评价体系的权重,其中消费者品牌态度的权重最大,管理能力、营销能力和制造能力次之,研发能力和员工能力的权重较小。在确定了数据的取值方法和无量纲化方法后,本文选取了乳制品行业内的蒙牛乳业、伊利乳业以及光明乳业叁家企业作为实证检验企业,根据2010年叁家企业年报中的数据以及针对叁家企业的消费者调研结果,最终计算出品牌竞争力得分。结果显示蒙牛乳业在消费者品牌态度、制造能力、管理能力、研发能力和员工能力各项得分都较高,使得其品牌竞争力得分最高。伊利乳业的得分略低于蒙牛,而光明乳业只有在营销能力上比较突出,其他方面的品牌能力的得分都很低。本研究扩宽了品牌竞争力的研究视角,为食品行业企业提供了较为明确的品牌竞争力评价体系,对国内食品企业快速提升品牌竞争力,增强竞争优势提供了参考依据。

蔡昌艳[8]2013年在《基于广义供应链模型的企业竞争力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不再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与企业之间的零和竞争的模式已经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竞争的模式,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市场竞争将竞争扩展为竞争合作,企业不能仅仅依靠自身的实力去竞争,而是应该结合企业内部的竞争优势,同时整合企业外部的优势资源以弥补自身的不足,因此,企业整合并利用供应链上的其他优势资源的能力也成为了企业竞争力的一部分,因此本文构建了基于广义供应链模型的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本文在对供应链、企业竞争力等理论总结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广义供应链模型进行详细的阐述,并且建立了广义供应链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进而在广义供应链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广义供应链模型的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了模糊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研究了企业竞争力的具体评价过程,通过计算企业竞争力指数来对企业竞争力进行评价,最后做了例证研究。

魏丹[9]2005年在《中小装配型制造企业的竞争力评价研究》文中提出中小企业历来是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促进经济增长、繁荣市场、扩大就业以及防范金融风险方面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状况却不容乐观,其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现象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对于我国中小企业而言,“长不大”已经成为一个十分困扰的问题。论文提出这一问题,并从战略管理范畴的企业竞争力理论角度来分析与探究制约中小企业的成长性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因素。 论文的研究工作和方法具体如下:选取中小装配型制造企业这一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小装配型制造企业的行业和企业特点;运用企业竞争力理论,结合中小装配型制造企业的行业和企业特点分析和阐述这类企业的竞争力构成要素;根据分析结论设计目标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设计调查问卷对初步设计的指标体系进行修正;运用专家评分和熵权法结合的综合方法确定指标评价权重,采用欧式距离判别法对评价对象进行竞争力排序;根据评价结果进行目标企业竞争力要素分析,根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竞争策略;最后,在目标企业中选取5个有代表性的样本企业进行实证分析,验证评价方法的科学性。 研究结论表明中小企业要克服“成长天花板”,保持良好的成长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除了要注重企业的短期经济效益,还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企业要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定期评价自己的竞争力,做到对自身的竞争能力和竞争地位有清醒的认识,及时调整竞争策略,做到对症下药。

林攀华[10]2017年在《中国中车国际竞争力测评及提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城市人口的进一步扩张、经济发展对运输能力的要求催生了发展中国家对地铁和铁路交通网络的大量需求。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原有铁路网和设备也急需更新换代。世界正迈入轨道交通的新一轮建设浪潮,轨道交通行业迎来了一个难得的机遇。为了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做好中央企业深化改革的排头兵,2015年6月中国南车、中国北车经国务院同意,国资委批准,按照对等原则完成合并,组建A+H股上市公司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中车新组建的背景下,本文以企业国际竞争力理论为基础,对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包括中国中车在内的6家国内外主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所处环境、经营情况、产品情况、市场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并构建国际竞争力评价测评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从财务能力、生产水平、技术实力、国际市场竞争现状以及拓展营销能力等方面综合评价中国中车及其他5家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情况。通过对比和综合分析发现,中国中车国际竞争力综合排名为第一,在市场占有率、生产能力等方面的国际竞争能力较强,而在营销能力、产品线齐全程度、财务能力等方面有需要借鉴国外主要企业发展经验的地方。鉴于中国中车新合并,国际市场销售比率较低等特点,本文从提升技术水平、营销能力等多方面对中国中车进一步扩展国际市场以及提高国际竞争力提出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 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 于玲玲. 北京交通大学. 2016

[2]. 沪深两市汽车整车制造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 刘亮. 中南大学. 2009

[3]. 民营制造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与测度研究[D]. 陈支武. 湖南大学. 2006

[4]. 我国汽车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D]. 王露. 南京财经大学. 2011

[5]. 汽车制造企业营销竞争力评价研究[D]. 刘伟. 广东工业大学. 2008

[6]. 中国手机制造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 张然. 西南大学. 2013

[7]. 我国食品加工与制造企业品牌竞争力的评价体系研究[D]. 薛萌. 南京财经大学. 2011

[8]. 基于广义供应链模型的企业竞争力研究[D]. 蔡昌艳. 华侨大学. 2013

[9]. 中小装配型制造企业的竞争力评价研究[D]. 魏丹. 大连理工大学. 2005

[10]. 中国中车国际竞争力测评及提升研究[D]. 林攀华. 云南大学. 2017

标签:;  ;  ;  ;  ;  ;  ;  

制造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