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各基础设施工程中,桩基础施工是较为重要的隐蔽工程。而桩基础的施工中,通常用到的就是预应力静压管桩施工,其施工效率高,且成本低,对周围环境没有噪声影响等特点,所以被广泛应用。本文就预应力静压管桩施工中的技术进行探讨,对其质量控制进行研究。
关键词:预应力静压管桩施工;技术要点;质量控制措施
静力桩机自重较大,通过和桩架配合,制造压桩动力,使得顺利沉桩的方式被称为预应力静压管桩施工技术。在一般打桩技术中,会发出巨大的声音及对周围建筑可能造成沉降影响,该技术的运用不仅使得打桩中的噪声几乎消失,对周围建筑造成沉降的事故可能性降低,对于桩身质量能够进行保障,而且单桩的承载力也能得到保证。
一、预应力静压桩施工方法控制分析
预应力静压桩施工不仅能满足正常的使用及避免噪声影响,且施工时间短,所以在通常情况下,工程会使用此技术进行桩基础施工[1]。在城市环境中,预应力静压管桩施工的应用更为广泛,因为建筑密集,使用其他技术存在一定风险。比如可能导致施工周围环境出现沉降。但预应力静压管施工技术也同样存在着桩身出现开裂及断裂的问题,以下是控制方法分析。
在进行桩施工之前,应做好吊点安排,对水准点及基线的测量并进行设置,注意不要将基线设置在干扰施工的地方。对于吊桩点需进行定位,然后使用起重钩将吊桩对应吊点,准备工作就绪。对于桩的运输也需进行控制,一般土质达到设计强度以后,才能进行运输进场。在进行吊桩时需要保证其牢固性,且进行吊桩的方位及吊桩的过程需完全符合力学原理。桩顶的20厘米处进行吊点设置,在吊索和桩中间加入衬垫。在进行吊桩时需要平衡起吊,保证不受碰撞。在桩存放时,要进行分类,一般参照长度标准。进行储存的区域需地基厚实且平整,堆放时不能超过两层,桩与桩之间的长度错落距离不能超过10厘米。
二、预应力静压管桩施工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桩身质量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工程需求使得材料市场存在一些问题。管桩生产者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将管桩质量降低,这是极为不负责的现象。所以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市场监督,严厉打击不法商贩。城市基建的重要意义不在于经济,而是为了城市与人民的长远未来,所以要尽最大的努力使得工程质量得到有力的保障。
2、挤土效应的问题
预应力静压管桩存在的挤土效应主要是因为其本身是挤土桩,在软土层进行施工时,如果其强度偏低且透水性差,在管桩挤入土中时便会导致土体水分就不能够被蒸发,水分便会四散,其散开的体积约等于管桩,挤土效应的发生会使得管桩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严重会导致管桩开裂。问题的解决方案在于对软土层进行完善的研究,对其透水性及强度进行分析,从而避免挤土效应的产生,使得桩基础工程能够正常进行。
3、沉桩速度与顺序的问题
沉桩速度过快会使得管桩中的水压力过大,从而使土体发生位移,在误差之外的土体偏移会使其强度降低,土体表层也会出现隆起状况,使得管桩发生上浮或者倾斜的现象,管桩也会因此产生断裂及开裂的问题。这需要施工人员掌握完善的施工技术,桩身一旦倾斜会导致整个区域的返工,造成经济与人力的损失。
三、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1、施工前准备
在进行静压预应力管桩 施工前需对图纸进行详细了解,尤其是相关管理人员及监理等。对于图纸的会审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设计内容需有明确的计划顺序,对于施工要求与验收标准要求明确的认知,做好会审记录。其次对于工程的地质报告需要进行了解,且对于天气状况需要进行关注。工程技术类人员需要进行技术补充,有储备计划可以使得施工中出现突发状况时能够进行使用,且需要与技术施工相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工作,确保对应技术人员清晰的了解技术内容及施工规范等。对于即将进入施工现场的设备需要进行养护与检查,保证设备的完好及不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另外对于易损局部零件需要进行储备,以防意外发生。
2、施工现场准备
对于进入施工现场的机械需要进行调试工作,使得机械的安全使用及机械状态得到保障。对于现场内的环境需要进行整理,且土体的强度要满足桩机等自重大的机械进行运动。对于场内的管桩存放位置需要根据场地平面图进行布置,并在存放位置放入枕木及三角锲木,以便于管桩进行存放且固定。较为特殊的施工技术人员需要进行相应技术的培训,必须达到培训要求,才能允以发放上岗证书。最后对管桩的质量进行核实,并对其数量及规格进行核查,确保符合施工要求。对于桩上的两面中心线标记。静压管桩施工流程如图1。
4、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技术
在进行桩位放样中,需先进行基础轴线布置,轴线桩需用到50×50×50(单位mm),而样桩需使用25×25×200(单位mm)。并将样桩与轴线桩进行压入地下,在样桩的周围进行标注,撒上白灰,在压桩时能够进行较好的定位。桩样的误差应大于排桩10mm,群桩应小于等于20mm。在放桩完成后需对其进行检查,合格后由监理乙级甲方进行复查,合格后继续进行施工。参照施工设计时应对压桩顺序需要将静压桩转移到桩位标注目标。吊桩和插桩时,预应力管桩应对准桩位标注地,之后吊入静压桩机夹具,夹紧后将其桩尖插入土体。桩身调整时,将静压桩机进行移动,从而使得桩身垂直度得到调节。桩身的误差垂直在0.5%,在达到标准后稳定静压桩机。桩的垂直度需用到经纬仪,对其进行双向校正。在第一次沉桩时,对桩入土体及压力表的数据进行记录,产生与预期数据不相同的情况,应停机进行核对,对管桩状态进行评估。压桩时需要连续操作,静压桩机则需要根据土质进行自重调整,桩身和送桩时应该与标注中心线统一。在进行接桩和二次沉桩时,第一节桩进入土体1m后进行接桩操作,对第二节桩进行吊桩,对第二节桩吊到静压桩并对准第一节桩顶,垂直度等得到校正后,将焊点连接并固定住。在进行焊接时,需要对焊接质量进行控制,确保尺寸与设计相同,焊接表面需要进行防腐处理。在上述操作达到标准后,继续进行静压沉桩操作。在进行送桩操作时,送装器需放置于桩顶,中心线与桩身统一才能进行继续操作。桩送入标准深度以后,需使用水准仪对标高确定以后拔出,对于送桩时存留的桩孔需要进行覆盖。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压力表的变化进行裱花,对于桩的各个标准进行控制,压力不能超过桩身的强度,桩顶的标准高度需要用水准仪进行核实、查验。在一些管桩持力层不符合地质报告中的情况发生,就需要对桩身进行加长或者加短。施工完成后,桩机移动进行下一根桩的操作。
结束语
预应力静压管桩的应用中,需掌握相应质量控制技术,所以工程中对于施工的要求野愈发严格。进而施工单位需对预应力管桩施工质量进行研究,使得工程质量得到保证,从而保障单位效益。
参考文献:
[1]郭杜冰.预应力静压管桩施工技术要点与质量控制措施[J].河南建材,2017(3):125-126.
论文作者:李金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4
标签:静压论文; 预应力论文; 管桩论文; 技术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操作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