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相关因素分析论文_伍迎春 周振宇

(广西玉林师范学院校医院;广西玉林537000)

【摘要】目的:分析某高校大学一年级新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相关因素。方法:2016年3月-2016年4月行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分析艾滋病了解情况及健康教育相关因素。结果:800份问卷,有效问卷784(98.0%)份,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达95.0%,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是否接受过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多因素分析,其中男性以及未接受过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的学生艾滋病知晓率较低,所有受调查学生中性行为发生率为20.54%,第一次发生性行为平均年龄(20.53±1.67)岁。在所有发生过性行为的学生中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62.1%。结论:该学校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高校学生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较低,应该积极开展艾滋病预防教育。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影响因素

Analysis on the related factors of AIDS health educa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lated factors of AIDS health education among freshmen in a university.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AIDS related knowledge was performed in April, March 2016 -2016, to analyze the situation of AIDS knowledge and related factors of health education. Results: 800 questionnaires, 784 valid questionnaires (98% copies), rate of 95.0% AIDS knowledge, single factor analysis of the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ender difference, whether received publicity of AIDS related knowledg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 by multivariate analysis, in which men and not received publicity of AIDS related knowledge of students AIDS awareness rate is low, all of the surveyed students neutral behavior incidence rate was 20.54%, the average age of first sexual behavior (20.53 + 1.67) years old. The percentage of condom use among all students who had had sex was 62.1%. Conclusion: The awareness rate of AIDS knowledge among students in this school is higher, the condom use rate is low in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AIDS prevention education should be actively carried out.

[Key words] College; College students; AIDS; Health educ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近些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前性行为的增多,艾滋病感染率逐年上升,甚至出现低龄趋势。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团体,虽然生理结构已经发育成熟,但是性心理尚未达到完全成熟[1],而且由于中学阶段相关教育不足,因此大学生群体是不安全性行为高发人群,不仅影响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并且还会增加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感染几率。为了解某高校大学一年级新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相关因素,现对高校大一新生进行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某高校所有大学一年级新生作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2016年3月3日-2016年3月27日制定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艾滋病相关知识、性别、民族、户籍等因素。2016年4月1日-2016年4月15日对大一新生进行整群抽样,抽取学生于教室内采用匿名方式独立完成,并且现场收回。其中艾滋病相关知识共8个问题,答对6题以上为知晓。

1.3 数据处理

本次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性行为等进行X?检验,并且纳入单因素分析,按照x?=0.05进入,X?=0.10剔除,对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分析

本次研究共采用8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784份,有效率98.0%,其中男生371名,女生413名,男女比例1:1.1,参与调查学生平均年龄(19.72±1.7)岁,其中已婚者2名,占0.25%,未婚者782名,占99.75%,本地区219名,占27.93%,外省市学生565名,占72.07%,汉族656名,占83.67%,少数民族128名,占16.33%。

2.2 艾滋病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

本次调查问卷中,艾滋病知晓人数745,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达95.0%,其中男生知晓率为93.7%,女生知晓率为97.1%;本地区学生知晓率为94.2%,外省学生知晓率95.9%,汉族学生知晓率为96.8%,少数民族学生知晓率93.9%。学生中近一年内接受过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共753名,占96.05%;学生中参加过艾滋病宣传服务的有693名,占88.4%。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是否接受过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多因素分析,其中男性以及未接受过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的学生艾滋病知晓率较低,见表1。

表1 某高校大一新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注:性别:男=1,女=0;是否接受过艾滋病知识宣传:是=1,否=0.

2.3 性行为相关情况

所有受调查学生中共有161人发生过性行为,性行为发生率为20.54%,其中男生占比13.28%,女生占比7.26%。第一次发生性行为的学生最小年龄为13岁,最大年龄24岁,平均年龄(20.53±1.67)岁。在所有发生过性行为的学生中,首次发生性行为对象为恋人的占比93.27%,性行为中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62.1%,每次都是用安全套的学生占比43.7%。所有发生过性行为学生中,仅1年内存在固定性行为者97人,占比60.23%,安全套使用率56.4%;发生临时性行为者共21人,占比13.04%,安全套使用率64.9%;参与过商业性行为者2人,占比1.24%,安全套使用率50%。

调查者中,性行为发生率随年龄呈递趋势,在所有发生过性行为的学生中,19岁以下者占12.5%,19-22岁者占39.7%,22岁以上者47.8%,经线性趋势检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性行为发生率呈上升趋势(P<0.01)。调查结果中,本地区学生性行为发生率8.68%,外省学生中性行为发生率25.13%,少数民族学生性行为发生率20.3%,汉族学生性行为发生率20.6%。在单因素分析中,男生(P<0.01)、外省市(P<0.01)、大于22岁(P<0.01)的学生中性行为发生率最高,在多因素分析中,男性以及外省市学生性行为发生率更高,见表2。

表2 某高校大一新生性行为发生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注:本组赋值情况:性别:女=0,男=1;地域:本省=0,外省=1.

3 讨论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HIV病毒感染引起[2]。艾滋病多发生于处于性活跃期的青壮年人群中,根据相关统计[3],大学生群体是艾滋病高发群体,主要是因为大学生处于性活跃期,而大学生性心理方面尚未成熟。本次对学生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大一新生中男性、以及外省市学生中性行为发生率较高,因此学校在性行为安全教育方面加重对男生、以及外省市地区学生的关注,加大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调查中,性行为中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62.1%。所有发生过性行为学生中,仅1年内存在固定性行为者97人,占比60.23%,安全套使用率56.4%;发生临时性行为者共21人,占比13.04%,安全套使用率64.9%;参与过商业性行为者2人,占比1.24%,安全套使用率50%。调查结果显示,该校学生对性行为安全意识不高,并且存在临时性行为和商业性行为现象,虽然发生率不高,但是反映了该校学生性行为安全意识的薄弱。性传播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4-5],其中无保护性行为和高危性行为是导致学生感染艾滋病的重要途径[6-7],因此要提高学生性行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套使用率,指导学生建立健康的两性关系。

综上所述,本地区高校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但是学生性行为安全意识较低,安全套使用率不高。因此,针对本地区艾滋病教育要加强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推广安全套使用。

参考文献

[1]毕炜.高校艾滋病教育及防控策略[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0):243.

[2]宋兴怡,徐选国,魏梦晓等.山西省3所高校12546名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5):878-881,884.

[3]刘晓丽,刘晓芹,孙宏伟等.山东省某高校大一新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3,26(7):89-91.

[4]冯峻,张诤,张瑞宏等.云南不同地区高校医科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比较[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6,37(3):133-136.

[5]霍楠,岳昳,宋兴怡等.同伴教育在大学生艾滋病宣传教育中的实践模式[J].医学与社会,2011,24(1):59-61,84.

[6]武国保 ,毕存箭,祖母拉提?阿布都热依木 . 新疆哈萨克族大学生健康素养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16, 37(05): 754-756

[7]吕若然, 徐征, 滕立新等.北京市中学生性行为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11, 32(12): 1503-1504.

论文作者:伍迎春 周振宇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下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5

标签:;  ;  ;  ;  ;  ;  ;  ;  

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相关因素分析论文_伍迎春 周振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