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预防接种中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分析论文_罗水源

 (衡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湖南衡阳 421400)

摘要:目的 对小儿预防接种中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作探讨。方法 将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5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预防接种并出现不良反应的患儿118例纳为对象,将其临床数据作详细整理后回顾性分析,再将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组为:选择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选择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全身不良反应率36.4%、异常不良反应率31.4%、局部不良反应率11.9%;观察组护理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预防接种时常见全身反应、局部反应或者其他异常反应情况,需依据实际情况予以患儿针对性护理干预,以保证其病情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避免对其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关键词:小儿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应对措施

为了更好的应对小儿预防接种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本次研究中将本中心2015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预防接种并出现不良反应的患儿118例纳为对象,并将其各方面数据作回顾性分析,再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并予以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案,基于此对小儿预防接种中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作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中对纳入对象(本中心2015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预防接种并出现不良反应的患儿118例)各项临床数据作回顾性分析,之后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59例对照组患儿中男性35例、女性24例,年龄为5个月-6岁、均值为(3.09±0.85)岁;59例观察组患儿中男性36例、女性23例,年龄为7个月-5岁、均值为(3.62±0.50)岁。两组患儿临床基线数据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得出无差异,P>0.05。

1.2方法

1.2.1不良反应分析方法

将118例患儿临床和流行病学数据作详细整理后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常见不良反应。

1.2.2应对措施

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护理,护理内容均依据临床规定实施;观察组患儿亦接受针对性护理,依据患儿的病情及身心等方面情况实施:(1)全身不良反应护理。通常小儿接种疫苗后,少数受种者24小时内出现轻度发热(<37.5℃),伴有头痛、眩晕、畏寒和周身不适等,一般无需予以特殊处理,叮嘱家属给小儿饮食清淡、营养均衡,并注意保持睡眠充足。如果小儿出现中度发热(38℃>体温>37.5℃),也无需特殊护理,通常该情况在接种后1-2d会自动消失,但期间需密切观察小儿的各方面情况;如果小儿体温为(38.5℃>体温>38℃)时,则应依据实际情况予以小儿物理降温,该情况大概持续3d时间便可消失;如果小儿出现高热(体温>38.5℃),则带小儿即刻就诊;如果小儿出现了腹泻、呕吐等不良反应,则应为其补充水和电解质,该情况通常在1-2d便消失[1]。(2)局部不良反应护理。临床上可见少数小儿皮下接种疫苗后发生局部红、肿、热、痛反应,一般无需任何处理,但如果出现肿胀痛和硬结的情况,则务必对其加强皮肤护理,为其中干净的热毛巾热敷,通常1次热敷15min作用,1天数次热敷处理,以期达到消肿止痛的效果,但皮内接种卡介苗后出现的红肿不能热敷;皮内接种卡介苗后2W左右便会发生局部红肿的情况,并呈局部化脓状态,此种情况通常会持续2个月左右,之后便开始结痂并形成瘢痕。小儿局部反应较为严重时,则可为其外敷切片土豆或外涂硫酸镁软膏或鱼石脂软膏等,大约1-2d内便可消失;如果小儿接种部位出现了无菌性脓肿,脓肿未破溃前,则可用注射器抽脓,并注入适量抗生素;如接种部位出现了化脓性感染,则需及时切开排脓,给予抗生素抗感染,必要时还需扩创,将坏死组织剔除,情况严重时则予以补液处理[3]。(3)异常不良反应护理。小儿接种疫苗后出现过敏性皮疹时,则需遵医嘱为患儿行抗过敏治疗,并叮嘱家属务必确保小儿饮食清淡、容易消化,将小儿的指甲修剪短,避免发痒时抓伤其皮肤,情况严重时可为患儿皮患处擦涂炉甘石洗剂,通常此种情况持续3-7d即可消退;小儿出现过敏性紫癜时,则务必强化皮肤护理,密切观察其皮疹情况,包括数量以及形态、部位、出血点等问题,确保小儿皮肤干燥、清洁,若小儿出现了皮疹破溃,则务必为其即刻对症处理,避免小儿出现再出血、感染等方面问题;小儿出现过敏性休克时,则务必即刻予以小儿抢救,让小儿以平卧位接受低流量吸氧,即刻给药地塞米松及肾上腺素,并为其建立好静脉通道,以备不时之需,再即刻将小儿送到医院中救治[2]。(4)家属心理护理。加强与患儿及家属沟通,消除家属顾虑,归避心因性因素,提高诊疗效力。

1.2护理质量评价

护理质量选择本院自拟护理质量调查量表调查,此量表中共四项内容:基础护理、专业技能、服务态度、综合服务,各项内容分值为25分、得分高与护理质量高呈正相关。

1.3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获各项临床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以卡方检验;统计学软件分析得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常见不良反应

全身不良反应包括发热伴头痛、头晕、畏寒、周身不适、恶心、呕吐、腹泻等,出现该不良反应的小儿为43例36.4%;局部不良反应包括局部红、肿、热、痛及硬结、化脓、感染等,出现该不良反应的小儿为14例11.9%;异常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皮疹、过敏性紫癜、过敏性休克等,出现该不良反应的小儿为37例31.4%。

2.2护理质量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护理质量(x±s,分)

3讨论

小儿预防接种的目的应为降低疫苗针对性疾病的发病率,避免小儿被相关疾病感染。通常是将人工制成的抗原及疫苗、免疫球蛋白等制剂以合理途径注入小儿机体,使得小儿自身机体具有抵抗某种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能力,但小儿自身体质存在相应的差异,故临床上常见小儿预防接种期间出现相应的不良反应,为了避免不良反应对小儿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则需及时予以其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全身不良反应率36.4%、局部不良反应率11.9%、异常不良反应率31.4%,可见小儿预防接种常见不良反应为发热伴头痛、头晕、畏寒、周身不适、恶心、呕吐、腹泻等,再者是过敏性皮疹、过敏性紫癜、过敏性休克等,次之便是局部红、肿、热、痛及硬结、化脓、感染等。既往临床上仅予以小儿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该项护理模式仅注重患者的病情变化,护理内容单一性、机械化,护理工作的展开亦较为被动[5]。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小儿接受常规护理及针对性护理,通过予以其全身不良反应护理、异常不良反应护理、局部不良反应护理,使小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避免不良反应对其身心健康造成影响。整个护理工作展开均以小儿为中心,根据其不良反应情况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使其得到更加科学、适宜的护理,相关不良反应情况得到及时处理,使其尽早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小儿预防接种期间容易出现相关不良反应,需依据实际情况予以小儿科学有效的针对性护理干预,以使其不良反应得到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郭东梅.小儿预防接种常见的不良反应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01):283-284.

[2]曾小慧.社区计划免疫中常见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01):152-153.

[3]苏秀红.62例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01):106-107.

[4]徐颜.浅谈在小儿预防接种中出现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8):186.

[5]李叶,程凌云.小儿预防接种中不良反应护理措施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0):73-75.

论文作者:罗水源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0

标签:;  ;  ;  ;  ;  ;  ;  ;  

小儿预防接种中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分析论文_罗水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