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材整合的原则与方法_数学论文

初中数学教材整合的原则与方法_数学论文

初中数学教材整合的原则与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初中数学论文,原则论文,教材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整合的起因与基础

1.对教材的认识

新课程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课程内容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由于我国现在实行的是“一标多本”制,所以教材已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它更不能等同于课程本身,因为一本教材即使编得再好,它都是一家之言,它只是我们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本素材。而“用教材教但不能教教材”,也是新课改给我们提出的一个新要求。因此,如何更好地“用教材”,如何更好地整合教材,便成为每个一线教师面临的问题。

正式出版发行的教材聚集了许多专家的智慧和实践经验,具有许多明显的优势,许多地方是不可更改和替代的,但有些教材内容可能隐藏了一些缺憾,包括知识编排的顺序、层次、难易程度等,甚至有时候不符合不同地区教师的教学风格、不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实际。因此,多方借鉴、取长补短、优化组合,应当是我们整合教材、提高教学质量的一大捷径。

2.实验基础

2002年以前,我们所在的北园中学(现济南市明湖中学)数学成绩始终不很理想,不及格现象大面积存在,200多名学生中考能达到优秀分数的不足10人,能考取省重点高中的更是屈指可数。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有学生方面的,有教师方面的,也有教材方面的。经过反复研究,我们把教学改革的着眼点锁定在“整合教学内容,构建有效课堂”上。经过几年的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自2003年始,我校数学教学成绩终于摆脱了在济南市天桥区的落后局面,上升到中上游水平。王兴武老师更是通过研究、整合教材,整体把握教材,使其带的毕业班,连续五年在天桥区夺魁,学生连续5年平均提高20多分。在其过程中,王兴武老师精读了许多版本的教材,拥有了众多的相关资料,掌握了教材整合的技巧与方法,积累了丰富的教材整合经验与资料。

3.广大教师的需求

王兴武的经验在《山东教育》杂志发表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成百上千的老师来信、来电或从网上索要王兴武的教材整合资料;本校老师,尤其是数学老师,也一直要求王兴武老师把教材整合的资料系统、全面地整理出来,以便以点带面,全面开花。在此背景下,系统整合教材已成为一种必然。

二、教材整合原则

原则的确立是教材整合的前提。结合已有的教材整合经验,在系统整合前,我们确立了如下几条原则:

1.取长补短原则

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参考北师大版、人教版、青岛泰山版、沪教版4套教材,并以各种教辅书为辅助,以王兴武在《山东教育》杂志发表的整合思路为依据,取长补短、博采众长,从宏观、整体的角度俯视、整合、重组、改编数学教材。在编写每一章、每一节、每一课时,我们都将4种教材和相应的资料摆放在面前,仔细比较、详细论证,该取的取,该舍的舍,该重组的重组,力争达到科学、合理、优化。

2.迁移延伸原则

遍览现行的各种教材,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初中与小学脱节、初中与高中脱节。编写者们大多不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基础,一味地按自己教学、研究初中知识的经验去编初中教材。这样的教材编浅了,和小学所学知识过多地重复,如小学已学的角的分类、大小比较,直线、射线与线段的定义、特点、比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负数、0的意义、数轴等,大都渗透比较深,甚至已学得比较好,但大多数现行初中教材都没顾及这一点。这使学生们往往觉得初中数学知识“不过如此”,初中数学老师的水平“也不过如此”,从而没有了新鲜感,没有了好奇心,也就降低了学习兴趣。与此相反,不顾学生的学习基础,一味地提高、加难,又使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给学生一个下马威,让学生一开始就对初中数学“敬而远之”。因此,初一教材的整合必须顾及到小学数学知识,必须采取迁移的原则,将小学知识与中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与系统性,前一级的学习总是要为后一级服务的。因此,初二、初三的教材整合必须要照顾到高中或大学的相关知识,及时注意渗透与延伸。

3.全员参与原则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是《数学课程标准》的纲领性理念,也是我们整编教材时必须遵守的一个重要原则。如我们在整合的材料中几乎每节都有几个问题串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使学生全员参与,共同提高。

4.整体系统原则

数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知识的系统性是一个重要特点,因此,整合时必须遵循整体系统性原则。在整合时,每个学段各章节内容我们都分回顾与复习、探索与研究、小结与应用三部分进行学习,以使每节、每章的知识系统、深化、完整。而每学完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相对独立的一个内容后均设置阶段性复习与总结环节,以使每个小知识点融入更大的知识结构中。

5.低时高效原则

经过深入研究后,我们将初中学段(7~9年级)数学教学内容在学生认知起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进行整合与重组,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三年的学习任务。而第三年则集中在知识的系统化、数学思想方法与解题技巧、能力的深化与提高等方面下工夫。

6.螺旋上升原则

整合后的材料打破了各教材版本各类知识穿插安排的格局,每个学段学习内容采用模块式结构,使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不同类别的知识相对独立、活动课穿插其中进行的方式进行编排和学习。各知识模块的学习采取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方式进行。

7.科学性原则

整合的材料强调了数学学科的科学性,对定义、定理、法则等概念性知识都进行了科学的归纳,并强调通性、通法的学习,注重方法性、规律性。

8.综合性原则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很多社会科学与现实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基础。因此,在教材的整合中,我们强调了知识的综合性,将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工程、城建、生产与生活问题等众多知识,以例题和练习的形式大量引入其中,以体现数学的生活化与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9.建模化原则

生活化数学与数学生活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数学”作为连接点,前者是从大量的现实生活与生产实际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即建模问题;后者是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大量的现实生活与生产实际中,即用模问题。数学的学习与应用也无非这两个方面。在整合教材时,建模思想是我们关注的一个重点。

10.新颖性原则

整合时我们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强调了选材的新颖性、过程的新颖性、结论的新颖性等,以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三、整合方式

全校数学教师全员参与并借调了天桥区部分骨干教师,在十几名专家的指导与参与下,在对4种教材(北师大版、人教版、青岛泰山版、沪教版)及24套教辅材料分章节、分课时对比研究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整体调整。

整合后教材的呈现方式大致有:

1.回顾与提高

以小学知识为依据,深化、整理、完善到初中水平,并以问题串与问题解决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想想议议、说说做做等形式,或独立思考或分组合作或两者结合来完成。

2.探索与研究

对于纯初中的知识,仍以问题串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完成。

3.梳理结构图

在回答问题、梳理要点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在教师的帮助下,绘出本章知识结构图、思想方法结构图,使学生在更高的层面上系统把握知识内容,使之纳入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中,以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整理数学思想方法与解题技巧。

4.巩固与提高

主要以练习题的形式呈现,体现“用就是最好的学”的思想,帮助学生检验学习成果,并在巩固的基础上获得提高。某一阶段学完后,再将本学段知识以框图的形式呈现,将本学段有联系的知识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联系起来,便于学生系统地掌握与理解。

5.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随时渗透,分段梳理,初三时再将本学段主要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归纳与整理,并配置典型例题及针对性练习,帮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具体问题,克服就题论题的现象,帮助学生学会站在一个制高点上俯视问题。

6.阶段性水平测试

在前面学习、应用、提炼、总结、再应用的基础上进行阶段性水平测试。在检验学习水平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总结——反馈——交流——巩固——提升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7.重视建模思想

每年级每章节都设置了大量的想想议议等活动,帮助学生在想想议议、练练做做的过程中从生活实际与生产实际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整合的意义

1.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不仅考虑了教学自身的特点,更遵循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注重了对学生的思维和体验数学的高效训练。

2.有力地解决了教材体系衔接不够的现象,把相关知识的合理归并、网络架设得更加合理,简洁明了,脉络清晰,逻辑性进一步得到增强,体现了纯数学的价值,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顺畅。

3.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上,体现得更加符合实用价值。相关知识的归并,体现了衔接的顺畅和自然。在数学的发展上更加省时省力,更加高效,更加有利于学生在数学上的发展自由度。

4.从义务教育的学段时间上看,整合后的教材既做到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节约出了大量的时间,使得学生在本阶段能够更加从容地复习巩固和查缺补漏,有利于数学知识的再认识和再提升。学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来细致复习,并得以练习和锻炼。在学生个体的数学素养的培养和数学综合能力的养成等方面,也是一个极佳的锻炼场地和空间。在复习效果上,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限于时间、水平等,尽管我们有较为成功的数学实验做基础,但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不揣简陋,在此发表出来,主要是就教于专家、行家,希望得到他们的指点,也希望它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标签:;  ;  ;  ;  

初中数学教材整合的原则与方法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